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1)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天津人講吃講玩不講穿,把講穿的事兒留給上海人。上海人重外表,天津人重實惠;人活世上,吃飽第一。天津人說,衣服穿給人看,肉吃在自己肚裏;上海人說,穿綾羅綢緞是自己美,吃山珍海味一樣是向人顯擺。天津人反問:那麽狗不理包子呢?吃給誰看?誰吃誰美。
天津人吃的玩的全不貴,吃得解饞玩得過癮就行。天津人吃的三大樣——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不就是一點麵一點糖一點肉嗎?玩的三大樣——泥人張風箏魏楊柳青年畫,不就一塊泥一張紙一點顏色嗎?非金非銀非玉非翡翠非象牙,可在這兒講究的不是材料,是手藝,不論泥的麵的紙的草的布的,到了身懷絕技的手藝人手裏一擺弄,就像從天上掉下來的寶貝了。
運河邊上賣包子的狗子,是當年跟隨他爹打武清來到天津的。他的大名高貴友,隻有他爹知道;別人知道的是他爹天天呼他叫他的小名:狗子。那時候窮人家的孩子不好活,都得起個賤名,狗子、狗剩、梆子、二傻、疙瘩等等,為了叫閻王爺聽見不當個東西,看不上,想不到,領不走。在市麵上誰拿這種狗子當人,有活兒叫他幹就是了。他爹的大名也沒人知道,隻知道姓高,人稱他老高;狗子人蔫不說話,可嘴上不說話的人,心裏不見得沒想法。
老高沒能耐,他賣的包子不過一塊麵皮包一團餡,皮厚餡少,肉少菜多,這種包子專賣給在碼頭扛活兒的腳夫吃。幹重活的人,有點肉就有吃頭,皮厚了反倒能搪時候。反正有人吃就有錢賺,不管多少,能養活一家人就給老天爺磕頭了。
他家包子這點事,老高活著時老高說了算,老高死了後狗子說了算。狗子打小就從侯家後街邊的一家賣雜碎的鋪子裏喝出肚湯鮮,他就嚐試著拿肚湯排骨湯拌餡。他還從大胡同一家小鋪的燒麥中吃到肉餡下邊油汁的妙處,由此想到要是包子有油,更滑更香更入口更解饞,他便在包餡時放上一小塊豬油。之外,還刻意在包子的模樣上來點花活,皮捏得緊,褶捏得多,一圈十八褶,看上去像朵花。一咬一兜油,一口一嘴鮮,這改良的包子一上市,像炮台的炮一炮打得震天響。天天來吃包子的比看戲的人還多。
狗子再忙,也是全家忙,不找外人幫,怕人摸了他的底。頂忙的時候,就在門前放一摞一摞大海碗,一筐筷子,買包子的把錢撂在碗裏。狗子見錢就往身邊錢箱裏一倒,碗裏盛上十個八個包子就完事,一句話沒有。你問他話,他也不答,哪有空兒答?這便招來閑話:“狗子行嗬,不理人啦!”
別的包子鋪幹脆罵他“狗不理”,想把他的包子罵“砸”了。
狗子的包子原本沒有店名,這一來,反倒有了名。人一提他的包子就是“狗不理”。雖是罵名,也出了名。
天津衛是官商兩界的天下。能不能出大名,還得看是否合官場和市場的口味。
先說市場,在市場出名,要看你有無賣點。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好名沒人稀罕,罵名人人好奇。狗不理是罵名,卻好玩好笑好說好傳好記,裏邊好像還有點故事,狗子再把包子做得好吃,狗不理這罵名反成了在市場揚名立名立腕的大名了!
再說官場。三岔河口那邊有兩三個兵營,大兵們都喜歡吃狗不理的包子。這年直隸總督袁世凱來天津,營中官員拜見袁大人,心想大人山珍海味天天吃,早吃厭了,不如送兩屜狗不理包子,就叫狗子添油加肉,精工細做,蒸了兩屜,趕在午飯時候,趁熱送來。狗子有心眼,花錢買好衙門裏的人,在袁大人用餐時先送上狗不理。人吃東西時,第一口總是香。袁大人一口咬上去,滿嘴流油,滿口噴香,心中大喜說:“我這輩子頭次吃這麽好吃的包子。”營官自然得了重賞。
轉過幾天,袁大人返京,尋思著給老佛爺慈禧帶點什麽稀罕東西。誰知官場都是同樣想法,袁大人想,老佛爺平時四海珍奇,嘛見不著;魚趐燕窩,嘛吃不到;花上好多錢,太後不新鮮,不如送上前幾天在天津吃的那個狗不理包子,就派人辦好辦精,弄到京城,花錢買好禦膳房的人,趕在慈禧午間用餐時,蒸熱了最先送上,並囑咐說:“這是袁大人從天津回來特意孝敬您的。”慈禧一咬,噴香流油,勾起如狼似虎的胃口。慈禧一連吃了六個,別的任嘛不吃,還說了這麽一句:
“老天爺吃了也保管說好!”
這句話跟著從宮裏傳到宮外,從京城傳到天津。金口一開,天下大吉,狗不理名滿四海,直貫當今。
選自馮驥才《俗世奇人新篇》,馮驥才親繪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