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中國新聞周刊: 為什麽在你的《伶人往事》裏,從來沒有試著寫梅蘭芳?
章詒和: 梅(蘭芳)是個有故事、無往事的人。怎麽講呢,由於梅的個性和位置,1949年以後,事實上他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所以他那之後的那些事,都是例行的故事,都是大家知道的,而不具備個人回憶的往事意味了。
如今陳凱歌說梅,他不是要抬高梅,而是用梅來拯救他自己,他想打梅這張牌,但梅不需要他打,梅自己就是張立起來的牌。
我和陳凱歌是兩個方向的,他寫虛,我寫實,他追求美,我追求真。
很多人都問我,寫不寫梅,我說我要看到檔案,我知道這些(事),隻是因為私人關係。但我覺得遠遠不夠。
寫梅蘭芳最主要要對梅先生有非常非常深的感情。
藝人是非常神秘的一群人,他們和所有的群體都不一樣。他們隻給你看台上和場合中的一麵,私下裏的這一麵,他是不給你看的。他不僅不給別人看,他也不說。除非像我已經紮到他們圈子裏了,而且和他們特別好,然後還有一個父輩的這種關係,那麽你可能知道一點點,但遠不是他的全部。
藝人隻能告訴你一點點,再不然,告訴你的就是假的。
中國新聞周刊: 看梅孟(小冬)之間的感情,總覺得就像梅中正平和的舞台藝術,虛大於實,現實中梅真是這樣嗎?
章詒和: 梅一輩子講究中正平和,在舞台上、在現實中他知道什麽是過猶不及。
孟當初和梅碰頭時,孟18歲,孟著實是好,但還未大紅大紫,觀眾愛看他倆遊龍戲鳳。兩人在王克敏的半百生日宴上認識,這時福芝芳(梅蘭芳的二太太)已經是那麽多孩子的媽了。
婚姻是要撮合的。梅喜歡孟,孟也仰慕梅,但梅對孟,也僅僅是喜歡而已,梅從沒主動追求過誰。
所以要把梅寫成情種,那也錯了。漸漸地兩人就有了摩擦,孟抽大煙,梅家是不能有這種嗜好的;做了太太,必須要做家眷,孟還是要拋頭露麵;不能登台,孟背著梅去唱戲。不停地事出來。所以孟對於梅既是新愛又是個負擔。
事情發展到後來,梅非常清楚,必須要了斷,要不全完!
分手前,梅在武漢打了一個雙台,完了和身邊人說,今這台是白打了,這四萬兩白銀是給那邊(孟)準備的。也好,這事就這麽了了吧。這是梅當時的心情,有些許失落,更有如釋重負。
梅一生和誰都很和氣,隻負過孟,但那也是世事中的不得已。
一分手,孟就拜了餘叔岩(當年京劇老生最高水平),開始大紅大紫,成了冬皇。
大家都喜歡福芝芳,她是真為梅好,人又大氣,爽快,能幹,也能生。藝人是必須要靠血緣來傳承的。
這一點,梅怎能不懂?
中國新聞周刊: 你怎麽評價梅蘭芳?
章詒和: 首先不要把梅(蘭芳)抬得太高,他不是一個英雄,他就是個藝人,而且絕頂的聰明。
同樣是藝人,我們把梅和程(硯秋)放在一起看,就能多少看到梅的實了。
程和梅不一樣,1949年解放時,程覺得高官真捧他,真把他當人看,給了他很高的地位,因為以前唱戲的地位是很低的。他很感動,特積極,讓他去哪兒從不含糊。
這些梅可沒有。
但程馬上就傻了,戲改後發現最後隻能唱7出戲。戲子就是戲子,以戲為生,以戲為命。這個打擊是致命的,所以程一生都生活在悲情之中。程那種悲涼,覺得人生非常沒意思,不想唱戲,絕對不讓自己的孩子唱戲。這貫穿他的一生。你要說脫俗,程先生比梅先生脫俗多了。
所以30年代他到德國不想回來,他把銀子都搬過去,就想在那邊居家度日了。但這邊一個大角兒養的一群人——養他的和他養的,全急了,首先就是他太太。
而梅呢,他在大問題上,非常聽話,因為他知道周圍都是高人,都比自己強,他要靠他們來抬和幫。這一圈子的人還互相掐架,但梅先生都能擺平。
這些梅黨就是愛他,愛藝術,所以別再過多地投入到同性戀的狹隘想法中。
梅黨不是要求和梅做什麽、或是捏捏他的臉蛋,那都不對。不是沒有玩男旦的,但“梅、程、尚”,全都沒有。
梅通過梅黨,他藝術上集中了多少人的智慧,而且他能體現出來,化成自己的。一出戲下來,“走,咱們吃飯去”。席間您就得給畹華講講戲唱得怎樣,給他挑刺。所以你看梅多聰明,第二天人家就改。
梅先生是這麽個人,不分黨派,不分左右,不分窮富,隻要您真有本事,真為我好,我就掏心掏肺。梅黨這些人,1949年後基本都倒了,但梅先生依然如故。
中國新聞周刊: 你怎麽看梅蘭芳與程硯秋對戲改的不同態度?這可以看出他們哪些不同的性格?
章詒和: 梅對於形勢的把握又是聰明至極,1949年後,梅蘭芳不同意戲曲改革的那一套,但這件事讓他碰了釘子,差點被組織批判。當時,他在家裏說,“敢情49年後咱還是不能隨便說話”——這他立刻就總結出來了。
我們這些人都知道他那份聰明,我父親就在家裏說,“羅隆基還不如一個畹華!”
所以雖然1949年後梅被抬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但做不了太多的事情。這些他心裏非常清楚,所以之後就沒再做什麽事了。
但一些政治講話,梅是必須要發言的。那個處境,他是個頭靶,是個旗子,他得亮相,所有的稿子都是別人寫的。隻要他登台亮相,他就是個大青衣!
其實梅對戲改是大有看法的,1949年以後,用運動的方式推行文化政策,一種是文改另一種是戲改。而首當其衝的就是他們,這叫舊藝人,梅清楚極了。
而程的悲情就在於看不透,他的戲改建議絕對正確。要知道梅程都唱過好幾百出戲,他們不斷地唱不斷地丟,為什麽丟,因為覺得不好。最後留下很多很精致的,各種改良的成就都在保留劇目裏。
中國這些頂級藝人的智慧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每天都是三教九流,政治的、經濟的、文人墨客、得意的、失意的。他把中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看得明白著呢。
所以1949年後,梅是看透的。這也是解梅這個人的關鍵,為什麽他入了黨,卻放著每月7千的工資不拿呢,這叫了得。
但梅確實比程膽小。程多豪邁,大胸懷,那工夫,太漂亮了。要是你,愛梅還是程?我是愛程。
到後來程完全放開了,大碗酒大碗肉,那酒都是白酒。梅心情也不是很好。他倆一走,家班劇社都不複存在了,從此以後就沒有角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