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油畫《我的前夫》是觀眾留言最多的作品。當場就有幾位老知青難以控製激動的情緒,她們淚流滿麵,泣不成聲。
油畫《我的前夫》
油畫《我的前夫》,原名《青春之歌》,是當代知名畫家王國斌先生知青係列油畫中的代表作。畫中的新娘和新郎,端坐在土窯洞前,新娘是位回城絕望的女知青,新郎是村裏男人中的幸運兒。他們的婚姻注定被政治操弄,當回城的機會來臨,便永生不再見。
在這幅作品中,新郎穿著新布鞋和新的粗布衣褲,臉色黝黑蒼老,手指粗大扭曲,笑得合不攏嘴。知青新娘的眼神和坐姿則透出了她的無限委屈、憂傷和無奈。她已經無家可歸,她的父母也許身陷牛棚或遭不測。她腳邊的旅行包是她的全部嫁妝。標語、牧羊鏟和角落的膠鞋說明新娘是個放羊的知青。她腳上穿的一雙紅色繡花鞋與她漿洗得發白的舊軍裝是那樣的不和諧。她嫁給了老羊倌,做了那個時代的祭品。
據說油畫初展時,很多老知青泣不成聲。2007年首都博物館“融合與創造2007中國油畫名家學術邀請展”展出時,當場就有幾位知青淚流滿麵,是觀眾留言最多的作品。
油畫《寒露——雁南飛》與《我的前夫》為姊妹篇。婚後不久,到了“寒露”節氣。天漸涼,雁南飛。新娘手拿結婚證斜靠在窯洞門前,蹙緊眉頭,滿臉愁容,身體則僵硬而局促。喜字還在,新婚丈夫已不知去向……或許……或許……。而此時此刻,慈祥的父母,不知身在何方?
圖文至此,相信:任何文字描述較比圖像於畫麵深層的慘烈悲劇,都是蒼白的詮釋。
油畫《寒露——雁南飛》
以下是老知青柳燕春波觀看《我的前夫》後,在其博客上發表的觀後感:
靜靜地注視這幅畫,我看到女知青眼裏的恐懼;看到她無聲的眼淚,滿臉的愁容和她無助的焦慮;看到她對命運的失望,對未來前途的絕望,對自己處境的悲涼。從她歪斜別扭的坐姿,已經看到她今後生活的坎坷,這不是青春少女應有的神情。
這幅畫讓我心頭引起一陣顫抖和轟鳴,我眼前似乎再現了那難以忘懷的40多年前的知青往事。
這幅畫確實很震撼,不僅是讓人流淚,泣不成聲,還有錐心的痛。這幅畫讓我看到了我那些至今還留在農村的同學的身影。她們紮根農村,與當地農民結了婚,過完全不屬於她們的生活。有一位女知青,被一家農民搶去藏起來,說要給他家兒子做媳婦,當女孩的爸爸去找她時,她竟然被藏在一麵用掛毯遮住的牆裏的櫃子裏,周身一絲不掛,那家人說怕她跑了。看她被折磨得又黑又瘦,同她爸爸一起去找她的知青女孩難過的淚流不止。但最終,他爸爸也沒能把女兒要回來,反倒被氣得大病了一場,後來終因氣鬱過度,離開了人世。
後來,這個女孩給農民生了兩個孩子後偷跑回家看母親和弟妹,順便看了那個知青女同學。為了隱蔽,她們約在一個公園的小樹林裏說話。她用冰涼顫抖的手握著女同學的手,邊說話邊非常害怕地左顧右盼,說怕那個男人跟蹤。看她年輕的臉頰被恐懼愁苦扭曲的沒了往日的秀美,女同學無法忍住眼淚。結果,她從公園出去還沒回到她媽媽家就已經被發現,抓回去後被那個男人吊起來打的很慘,還不容許任何人去看她,沒過多少年她就失去了她那年輕的生命。她的死,讓認識她的人非常痛心,到現在她的同學依然沒法忘記她那顫抖冰涼的手。
油畫《時刻準備著》
那些與農民結了婚的女孩子們最困惑的是,結婚後她們徹底地失去了歸屬感,既不是城裏人,也不是真正的農村人,她們的心被殘酷的撕裂了,她們有些人無奈地永遠地留在了農村。
有幾位認識的女知青是與當地農民結婚後再上學的。其中一位上海女同學,在安徽下鄉7年,大二時,聽說她要申請離婚,她的同學奇怪她那麽年輕,怎麽就結婚了?後來才知道她在農村拚命苦幹,是縣裏的先進標兵典型。作為紮根農村的典型模範,她被迫與當地農民結了婚,生活在一個很窮很偏僻的大山裏,從她們生產隊到山外的一個小鎮要走兩天一夜。她是上海出生成長,可結婚後她的戶口被落在農民的家裏,地址是在×省×縣×公社×大隊×村×組×家。那時候,政策不容許她離婚,學校分配也是按哪裏來回到哪裏的政策,畢業後她還得回那個男人的家裏繼續她的苦日子。
油畫《如花歲月》
另一位浙江同學,也在安徽山區下鄉,因太苦,家人托親戚在山東農村說了親事,結婚後才上大學,畢業後她也要回到山東農村的家裏去。
讓人特別傷感的是與農民結婚的女知青們,結婚後為了孩子不得不再一次犧牲自己,永遠地埋葬自己的希望與渴求,永遠地失去自己想要的生活。
油畫《中秋夜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