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1992年:盧布崩潰親曆記(ZT)

(2019-08-06 06:58:14) 下一個

 

前言: 這兩天人民幣貶值鬧得慌,想起一篇文字,能有啟發,挺有意思。作者無從尋覓,特致謝意。  


 
  1992年,我去了俄羅斯,那個時候的俄羅斯,正好處在休克期,剛去的時候,一個美元換兩百盧布到四百盧布之間,一個美元換7到8個人民幣之間。
  那個時候的中國人,忽然覺得在老大哥年前牛逼了,有錢了,也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麽了,以我為例,曾經換了一萬盧布,25元的幣值,厚厚一小遝,在莫斯科的街頭,看見一個乞丐,就給一張,絕對的一個傻逼諾維奇一個,早知道,那個時候,一杯高純度的酸牛奶,才40盧布一杯。換算到現在超市裏,應該是28元人民幣左右。
  某一天,去阿爾巴特大街買東西,從大概東口進去的時候,一個美元換四百到五百盧布,當我走到中間位置的時候,大街上的氣氛明顯變化,很多人都驚慌失措的,然後就看到那些掛著紙牌的換匯者,急匆匆的把匯率修改成:一個美元換兩千盧布了。
  攤位上的物價倒是變化不大,我還是一兩千盧布的價格,買了一本黃色讀物。
  後來知道,當天發生了謀反葉利欽的事件,所以匯率在我溜達的過程中,發生爆貶。
  但我感覺,匯率貶值,不代表購買力貶值,盧布的購買力並沒有太大變化,尤其是食品價格,相對很穩定。
  我們即將麵臨一個類休克的時期,請不要驚慌,因為我們比俄羅斯擁有的優勢就是,我們的輕工業發達太多了,匯率貶值,不會影響到有工作的階層,除非我們學葉利欽和金二世,用新貨幣取代舊貨幣。
  但最後的告誡就是,配比一些美元等外幣,沒有壞處的。
  這段經曆給我印象非常深,現在還覺得就在眼前,當時的人們,茫然無助的表情,換匯者匆忙修改匯率的樣子,說起來就好像電影特寫一樣,在眼前閃現。
  當時一個俄羅斯女教師的工資,五萬盧布。一張粉紅色的票子,就是她辛苦一個月的收入,曾經的她,擁有五萬金盧布的存款,那曾經是非常巨大的一筆財富。
  但很可惜,解體了,改製了,新盧布取代舊盧布了,她的巨額存款,隻能花一個月,這就是休克療法。
  但是休克療法也拯救了一些人,那些先知先覺的人,提前換美元的,敢於弄潮的人,等等等等。
  以我在俄羅斯的經曆告訴我,提前換美元的人,都是最聰明的,後來也都發了財。
  資源、糧食估計會出大麻煩,但隻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我們就不怕!
  我比較擔心那些根本沒有憂患意識的人群,出事兒之後,恐怕會連番上演打砸售樓處的戲碼,那樣會傷及無辜的。
  是很可怕,所以我們現在要提前做好準備,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都要做好。
  當年剛去的時候,一輛摩托車大概8000盧布,美元1比400盧布,當時覺得有點兒貴,就沒買。結果後來要回國的時候,摩托車變成十幾萬盧布了,當然,美元變成1比2000盧布了
  所以我希望看過本文的朋友能記住一句話,真到那個時候了,可以買一些價格暴跌的資產。
  暴跌開始,無一幸免,全會跌,但跌到一定的份上,那些真正具備價值的商品,就會率先止跌回升。那些可以帶來預期收益的商品,則會慢慢恢複到合理價位。
  摩托車的例子,是我真實經曆,印象非常非常深刻。
  這是價值觀的問題,也許我們認為一輛摩托車哪怕是低配的,也必須值錢。但是對於俄羅斯人來說,低配的摩托車遠不如低配的拉達轎車實惠。
  俄羅斯的冬天非常冷,而且他們屬於傳統歐洲的城市建築風格,市中心是集中消費區,人群都聚居在郊區,因此平時采購聚會什麽的,都需要借助交通工具。那麽開車和開摩托,區別就非常大了。
  摩托車非常不值錢,尤其是低配的。
  再有,在那個極端時期,人民最關注的是吃飯和穿衣,摩托車這些暫時根本無用的東西,哪怕20美元也嫌貴。
  我在人生觀建立的關鍵時期,去到了俄羅斯,所以潛意識裏,總是覺得未來會潛藏危險,所以我總是會尋找那些能夠即時變現的機會。
  美元,商業地產,真正的小型加工企業(大的買不起),必須的工具如摩托車,具備高附加值的公司股票。具備耕作條件的農田,等等吧,我想我能參與投資的,就是這些了。
  當時去商場,貨架空的嚇人,買雞蛋的時候,五盤,隻有五盤,就告磬。後麵的馬達母,無奈的看著我笑,現在想想,很是作孽的年少輕狂。
  買煙,他們都是一根一根的買,我是一條一條的買,現在回想,為什麽沒人揍我一頓。國人的自私,我就是典範之一。
  食品,老師家裏每個禮拜給她送土豆,那是她的口糧,但還是花錢給我配了眼鏡,讓我在異國他鄉感受到母愛。她還教了我一些英語,德語和西班牙語。還擠出有限的錢帶我去郊區的教堂還有聖彼得堡,領著我去聽歌劇看芭蕾我想給她錢,人家不要。後來還替我申請免試資格。唉,每到發工資的日子,她都會穿最好的服裝,然後小心翼翼的將一張麵值五萬的鈔票放進口袋,這是真正的尊嚴,素質高,就高在她的身上。
  但這些都不是生活,實際的生活就是,盧布的購買力真的沒下降多少,四百盧布可以買到一大塊黑麵包,撒上鹽,蜂蜜,奶油,可以吃兩天。酒也一樣,拙劣,高度,兩千盧布一斤。足夠喝兩天。取暖的事情純粹謠言,我從來沒看到有人喝甲醇或者燒報紙取暖。
  對了,起碼我在的時候,仍然在堅持免費醫療,有一次哥們被捅傷,醫院的救治粗暴且殘忍,疼的哥們嗷嗷叫,但免費,一個盧布都沒要。
  所以,休克中的俄羅斯,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可怕。死人是一定的,營養不佳,心情抑鬱,嗜酒好鬥,都是死人的原因,但自古至今,俄羅斯人都保持著高級別的非正常死亡率,所以,休克不是人口銳減的唯一理由。
  一說話就是二十多年前了,記憶在逐漸恢複中,再說一下匯率影響生活的事情吧:
  那個時候,莫斯科南部有一個小城,名字叫瓦羅涅什,翻譯過來叫做烏鴉與刺蝟,可見早期的荒涼。
  她在軍事史中具有很高地位,彼得大帝的造船港,二戰時,希特勒曾經認為這裏是打開莫斯科的門鑰匙,結果閃電戰之下,這裏被秒破。
  後來曾經想建核電站,被市民給阻止了,哇,那可是前蘇聯時期。
  俄羅斯的每座城市都有個市中心,這裏也不例外,在那個深度休克年代,市中心開了一家意大利冰激淩店。感覺到奇怪了嗎?
  哪怕在匯率暴跌的年代,進口奢侈品也依舊興旺,我去的時候,正排長隊購買呢,很他媽貴,但看到馬達母都在購買,貧道多有錢啊,也買。一口氣花了兩千盧布,六個球外加穀物碎末。五個美金左右。當年我很混蛋,這次一並懺悔。
  說這個,同樣想傳遞給大家經驗,任何時候,奢侈品,都是有市場的,如果這個奢侈品的價格屬於小劑量,則各個階層都會前來參與。
  所以,如果我們也休克式了,請記住這個案例,經營奢侈品。
  對了,聯想起四平戰役了,城裏都人吃人了,某個油條鋪子門前,永遠會有軍官太太排隊購買。跟冰激淩類似哦!
  俄語現在已經忘記了很多,當年的哥們,隻有兩三個還在堅守在中俄貿易前線。現在的我,做的是非洲的貿易。關於俄羅斯的記憶,點滴零散,支離破碎,有可能存在記錯的現象。但沒辦法了,年少輕狂,沒學會寫日記的習慣。
  老師很虔誠,有一次我好奇使然,課堂上問她宗教問題,結果她非常高興,並且最後總結說:談論宗教,比教你們課本有意義的多。
  汗!
  很多教堂、修道院不允許女人穿褲子進去,隻能穿裙子,這都什麽破規定。有一次去的時候,老師特意把羽絨服掀起來讓馬達姆看她的裙子,那一瞬的裙底風光,至今回想,仍然是心癢難耐。
  那個時候的俄羅斯,確實太貧瘠,國內的破皮夾克,可以賣到2萬盧布,當時一個美金換400左右盧布。基本算是20%的利潤。不過當時年齡小,沒覺得虧不虧,估計當時某些人的利潤差在50%左右。
  再就是一瓶酒外加一些麵包和奶酪之類的,可以跟流鶯包夜風流。而流鶯包括了學校裏的同學。
  這些都是休克造成的慘況。但隻要還有工作,就可以保證基本的生活。老師很窮,家裏是鄉下的,寄住在友人家裏,通過家庭教師和家務活來抵充房租。說來很奇怪,歐洲人非常喜歡聘請個家庭女教師住家裏。簡愛、理智與情感、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學作品中,層出不窮。
  盡管她的生活很拮據,但依然在攢了將近一年的錢之後,請我們去女房東家裏吃了一頓大餐,各種沙拉、土豆燒牛肉、肉餅、豌豆湯、紅酒、白酒。等等吧。說這些是忽然領悟:
  即使在深度休克之中,我們也要努力保持美好的生活態度。有尊嚴、有底線的活著。

自覺有序排隊的俄羅斯人,插隊可恥

聞名世界的芭蕾舞團

  從門捷列夫到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從列夫·托爾斯泰到亞曆山大·索爾仁尼琴,俄羅斯人為人類近代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

俄羅斯的醫療、教育、養老
  當時的俄羅斯人的醫療、教育、養老之類的問題,如果大家沒有在那個時期去親身經曆,百業凋敝,民生飄零,還經常戰亂不斷,恐怕很難想象這些人是怎麽活下來的。
  其實,他們那個時候仍然堅持免費醫療和福利供暖。我們在那邊經常以感冒為由不上課,俄羅斯人感冒的症狀就是腦袋疼,所以他們很講究戴帽子。前兩天看克裏米亞風波中的新聞,裏麵的人幾乎都帶帽子,平民和士兵都帶。這是他們的民族習慣。
 
醫療
  話說回來,他們也有藥房,需要憑處方購買。但當時那麽個環境下,隻要有錢,就給你藥。不過藥品稀缺,隻有一些小塑料瓶子,裏麵是各種顏色的藥。中國人有時候會講述自己的症狀,然後買藥的會給你推薦。你說是否有效?實在難以言表。更多的中國人是從國內帶藥過去。
  我去醫院的經曆有兩次:
經曆一
  那次遭遇打劫,我們護送那個被刀子捅傷的哥們去醫院看病,那一天,我們坐在冰冷的走廊上,因為缺乏維修,大部分的燈泡都壞了,跟其他建築裏的走廊一樣,昏暗中,顯得很安靜。隻有哥們在裏麵接收救治的時候,不斷傳來慘叫聲。我們當時就知道,沒打麻藥,刮骨療傷。
  救治過程中,又來了一個病人,是因為酒後鬥毆受傷過來的,警察也來來往往,但大家都很懈怠,敷衍的填寫幾張表格之後,就隻剩下傷員和傷員家屬了。
  聽著哥們的慘叫聲,等待的俄羅斯人很驕傲,仰著鼻梁折斷,鮮血淋漓的一張醜臉,烏魯烏魯的跟我們聊天。大家都懶得搭理他,甚至想再揍他一頓,讓他徹底休克才好。

  這次看病,沒有掛號費,沒有診療費,更沒有紅包。醫生隻是把我們的學生證信息抄寫下來,作為醫療保險的憑證。然後就放我們走了。

經曆二
  同學的姐姐得了急性肝炎,但其實至今我都不知道究竟是什麽病,總之,她被直接送到醫院手術,然後又被送到療養院隔離修養。因為她的病可以傳染。所以,現在回想,沒準是肺結核。
  她也沒怎麽花錢,手術費、療養費都沒花錢,並且療養院的夥食竟然還不錯,每天都有湯、黑麵包、肉類、魚類。療養院的環境非常好,男性家屬不允許去病房探視,所以我們經常坐在花園裏聊天。初春的陽光透過高大的樹冠照在身上,暖洋洋,懶洋洋。濃鬱的綠色中,是深處異鄉的幾個中國人。當地的病人沒多少錢,所以除了夥食之外的營養品很少,中國人帶去的水果、白麵包、糖果、飲料,到後來都會被分享。
  療養院裏麵的電話很多,貌似一層或者一個病區都會有兩個,全部免費。有時候同學的姐姐需要什麽東西了,就打電話到宿舍這邊,我們也經常撥電話過去,問她有什麽要求。
  其他的,還有幾個同學得了闌尾炎、發高燒什麽的,都會安排住院,住院期間的醫療費用也都是全免。

  總之,當時的俄羅斯醫療,硬件不錯,軟件太差,醫生懈怠,藥品有問題。但對於身體強壯的俄羅斯人來說,足夠抵禦病痛了。

  最關鍵的是免費。

教育
  哪怕是我們這種所謂的大學生,學費也很低,他們由於匯率變動的很劇烈,所以學校經常調價,但每次調價都追不上匯率貶值的速度。
  五千盧布,三萬盧布,五萬盧布,十萬盧布,這些錢你說能幹點兒什麽?五萬盧布後來隻是一個老師的月收入,卻可以讓一個中國學生學習一年,並且還包括住宿費。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以留學的名義來到俄羅斯之後,他們才逐漸領悟到教育,原來也可以成為產業。現在的俄羅斯大學,留學的學費絕對不低了。

  但對本國人的學費絕對低廉,我前麵回帖介紹到的俄羅斯人,都是以各種理由和身份住進學校的。

養老

  這個我接觸的少,不好說:老人都有退休金,很少,根本不夠。但他們都會有幾個鄉下的親戚,就好像我的老師一樣,每周、每月定期的給他們拿土豆過來。而且住房、醫療、供暖都免費,你隻需要解決吃飯問題就夠了。
  年輕人則各顯神通,到處找賺錢的營生。俄羅斯有很多對平民毫無用處但數量龐大的商品,在外國人尤其是中國人眼中非常值錢。航母、飛機這種東西,你說值錢嗎?人家當廢鐵賣給你,你卻把他們當成了國防後盾。這種價值觀的差異,使得俄羅斯人的生活,艱辛,卻始終前進著,發展著。
  我們不怕蕭條,但如果蕭條無可避免,請注意這種價值觀不同造成的商品價差現象,摩托車20個美元,很多中國人至今不敢相信。但同樣的,翡翠、玉石這些東西,在俄羅斯人的眼中,究竟值多少錢?在他們看來,無非是好看一點兒的石頭,在中國可以賣到上萬塊!中國人眼中不值錢的半導體收音機,九寸的黑白電視機,在俄羅斯人眼中,卻趨之若鶩,為什麽?價值觀不同罷了。
 
關於黃金
  首先,俄羅斯人不喜歡黃金,他們的珠寶首飾中,純黃金的比例很少,我上麵帖子說過,她們喜歡彩色的珠寶,所以我買的,跟黃金有關的首飾,僅僅是赤金的十字架。
  然後,俄羅斯產黃金,但我沒看到有人在炒賣黃金,當然,很多中國人都會買一點兒黃金的,但當時,國內的黃金才92元每克,所以沒人倒騰這些東西!
  第三,當時國內的平均收入是五百每月,95年之前,國民收入隻有幾百塊,黃金是92到100之間一克,現如今,我們的收入是幾千上萬一個月啦,黃金高峰也不過是400多一克,遠遠沒有跟上收入的漲幅。
  最後,無論是我少年的記憶,還是青年的記憶,黃金保值,都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我不認為黃金可以保值,但它變現容易,所以,最多百分之五的家庭資產來配置黃金,已經足夠了。

 
盧布的貶值之路 

以1美元為基準,

1987年 0.9盧布

1990年 1.8盧布

1991年 170盧布

1994年 3000盧布

1995年 4500盧布

1997年 5800盧布

1998年 俄羅斯1:1000強製兌換舊盧布

1998年1月1日 6新盧布(=6000舊盧布)

1998年8月18日 9.5新盧布

1998年9月7日 20新盧布

2000年 27新盧布

2004年 28新盧布

2007年 30新盧布

2009年 36新盧布

2015年 65新盧布

27年間,盧布貶值到原來的11萬分之一。

委內瑞拉一大摞鈔票買不到一卷草紙
 
後記

  想起了列夫·托爾斯泰一句話: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未雨綢繆,無論在哪裏生活,提前做一些風險防範都是必要的。

  關於匯率,還要說一個好玩的事情。有次去查古巴的經濟數據,發現人均GDP是八千多美元,考慮到古巴人均月收入隻有幾十美元,當時就驚詫了。後來再了解,這是計劃經濟體常見的離奇數據。無論GDPCPI匯率增長率,一切都可以規劃。如果想在外匯管製國家估算真實匯率,可以參考黑市價的正負10%範圍波動。

  一般來說,貨幣崩潰的情況大約有三種:

  1、政局動蕩,社會失序。比如蘇聯、南斯拉夫解體。係統問題。

  2、大規模國有化+印鈔。比如委內瑞拉、津巴布韋。基礎良好,打壞了一手好牌。

  3、封閉之地,教士治國。比如伊朗、曹縣。

  上麵三種情況的共同之處,就是存在對產權的嚴重破壞。現代的貨幣,本質就是信用。貨幣的差異,在於不同法治水平對產權的保護力度不同。所謂硬通貨幣,無論美元、英鎊、日元、瑞郎,都是優良法治下的高信用貨幣。當一個地方產權失去保護,社會就會無序,經濟就會崩潰,鈔票不如草紙。

       產權的概念,是理解社會變遷的關鍵點。比如近鄰日本,竟然有百年以上企業26000家,占世界百年老店的80%,其中二百年以上的企業有3146家,也是遙遙領先。甚至,日本還有七家具有千年曆史的企業。有了良好的產權,文明與財富才能傳承,這正是匠人精神的堅實根基。

  理解大時代,更需要的是判斷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