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1)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北京,是文明的古都,千百年來韻味獨存;北京,又是夢想的城市,順應時代一次次蛻變。如果你能把時間拉長,就能看清這座城市的變與不變;而一組簡單的照片,就能給你這樣的魔力:
2002年的朝陽門南小街,曲折狹窄擁擠。
2019年時已經變成大道直行、暢通無阻。
2003年的北京玉河周邊的清冷破舊。
2018年已經重現古城新韻。
2001年的皇城根,違建四起。
2003年改造之後的皇城根遺址公園,綠意盎然。
2003年的北京火車站周邊,雜亂不堪。
2018年的北京站北廣場,幹淨便利。
這一組對比照片,是女攝影師吳強的作品。從1982年開始走上攝影之路,諾大的北京四九城就是她的攝影根據地,這一拍就是37年。
年輕時吳強的工作照
2019年吳強帶著自己的老照片重訪舊地
吳強說:“我是地地道道的胡同人,我在胡同生活、成長和工作,對胡同有著無比的熟悉與親切。在我30多年的攝影生涯中,騎車在胡同中穿行拍照是我的最愛。”
記錄百姓的柴米油鹽,從煤的回憶到菜的轉變。
19歲那年,吳強被分配到雙葉毛衣襯衫廠當了一名工人,工廠在王府井大街菜廠胡同裏,一幹就是十三年。
她記錄了自己最熟悉的王府井大街的改變
上世紀80年代初吳強開始學習攝影,後來調入東城區新聞中心任攝影記者,從此與街道、胡同、居委會更有了解不開的緣分。
吳強拍攝的多年來居委會的變化。
那時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走街串巷,拍攝百姓身邊人和平常事兒。幾十年來,她的鏡頭見證百姓生活變化。
從一孩時代,到二胎政策實施。
從街頭公用電話,到手機人手一部。
從胡同就地打球,到專業的球場球館。
從手動上秤稱重,到方便快捷的電子秤。
她鏡頭裏有故事多多的老人,也有激情滿滿的年輕人。
她鏡頭裏的人慢慢長大,也漸漸老去。
從北京地標建築的景觀變化,拍到普通老百姓的吃穿日用;從胡同街巷的環境改造,拍到大家夥兒的代步、通訊工具;從小孩子的玩具和遊戲,拍到大人們的化妝拍照方式……
她鏡頭中的北京日新月異,這一路拍到今天,吳強家中的膠片已經滿箱滿櫃,電腦裏的電子照片更是數以萬計。
退休之後,她開始係統地整理家中保存的膠片,回頭再看這些照片,讓人又驚又喜。她用放大鏡仔細識別膠片上的拍攝內容,再根據需要用數碼相機進行翻拍、處理成電子檔的圖片。
三十多年來,吳阿姨的一頭青絲變成了花發,但腳步卻一直沒有停歇。而她的老伴兒一直都是堅實的後盾。
多年以來,她的作品刊登在了國內外上百家報紙、期刊、書籍上,家裏的剪報貼滿了幾十個本子。
中國有句老話: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37年的行攝生涯,吳強阿姨為北京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記錄。當京呈記者問到她的願望,吳阿姨說:“祖國已經70歲,而我剛拍了她一半的年齡,遠遠不夠。未來我還是要用一顆平常心,一腔攝影夢,用膠片留住古城舊影,用數碼再現北京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