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她60歲,痛恨父母50年:這件事,多少中國家長都沒學會(ZT)

(2019-06-22 18:39:16) 下一個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你好好去愛。

 01  

最近館君收到了一條留言。一位60歲的阿姨說,她恨了父母50年。

她說:“我到現在還記得,妹妹搶我東西,我媽卻要我跟她道歉。”“我咬著嘴唇,手心裏全是深深的指甲印,愣是忍住沒哭出來。”

我把這個故事跟朋友分享,他卻說:“都一把年紀了,怎麽還這麽矯情啊?”

我感到很無奈,想起上星期看到的新聞。一個6歲的女孩視力突然下降,情況甚至嚴重到連路也看不清,常常走著走著就摔倒。醫生給孩子做了測試,發現孩子的視力隻有0.15,遠遠低於正常的勢力範圍。

 但檢查結果卻顯示孩子的眼睛沒有任何異常。醫生猜測,問題可能出在心理上。經過詢問才得知,媽媽生下二胎後,把精力都放在照顧弟弟上,孩子覺得自己被忽略了。

因此,孩子通過生病、受傷來引起母親的關注,導致了這種“癔症性眼盲”。很多網友紛紛表示很可怕:“原來缺愛也會導致失明。”

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們的“爭寵”現象其實並不少見。有的孩子會故意哭鬧,或者變得更加黏人,又或像梁女士的孩子那樣,產生病理現象。歸根結底,這些都是孩子們吸引父母注意力的手段,是為了從弟弟妹妹那裏奪回屬於自己的愛。

但很多中國家長都覺得,這不算什麽大事,一笑而過,甚至樂於觀看孩子們的爭鬥。他們到現在都不明白,父母的偏心對孩子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麽。

 02   再生幾個,到底為了誰

現在許多父母都開始計劃二胎甚至三胎,原因也不過是我們熟知的那幾個。“孩子一個人太孤單了,多生一個來作伴。”“當了哥哥姐姐,孩子會更懂事。”“兩個孩子長大後可以互相扶持,家裏出什麽事也有個人商量。”

 幾乎每一個理由,都是在替孩子考慮。然而,當弟弟妹妹出生後,很多孩子卻陷入痛苦中。

 在《少年說》中,一個女孩站上了天台,對著媽媽喊話。

“小時候生病了,爸爸抱著我跑出去,腳趾受了傷很久才好。可是現在呢?每天早上,我幾乎看不到媽媽的身影,她忙著給妹妹穿衣服、洗臉,催著她吃飯,一點都沒有顧及到我。”

她覺得,媽媽隻愛妹妹,對她並不關心。甚至有一次,女孩放學等媽媽來接,六點半了還不見人影。老師打電話給家長,得到的回複卻是:“我忘記了,我以為你回家了。”

 女孩一直在流淚,全身顫抖,“我希望你們能不能分一點點時間,一點點時間給我。”

母親聽完後馬上向孩子道歉,並保證以後一定會多抽出時間陪伴她。令人難過的是,母親聽到這些控訴時,是有些驚訝的。

顯然,有些父母其實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偏心,更不知道孩子為此受了多大傷害。他們隻是遵循人類的本能,給予更弱更小的孩子精心的照顧。

 03  手足成噩夢

這種情況,並不僅僅出現在二胎家庭。研究生導師說自己家裏有三個女兒,她排行老二,是最不受重視的那個。

明明學習最優秀,工作最好,父母卻很少表揚她,甚至很少注意她。考博士那年,她在宿舍複習,給自己蒸了一鍋包子。正巧父母逛街路過,說三女婿不在家,妹妹懶得做飯,想拿半鍋包子送過去。

她抱怨說自己還沒吃飯,卻招來一頓嗬斥,“拿你幾個包子怎麽了!”父母沒有問她複習累不累,也不關心她吃得好不好,隻惦記著懶得做飯的妹妹。她研究心理學多年,如今人到四十,卻還是沒能治愈自己。

懷二胎、三胎,沒有一個理由不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出生之後,父母卻沒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年紀尚小的孩子被迫學著自己照顧自己。本該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成了孩子最大的噩夢。

 04  愛是有價的

孩子們為了爭搶一個雞腿、一包零食,常常在家裏鬧得不可開交。這時候,父母總會出來打圓場,“就這麽點東西,有什麽好搶的!” 

但恰恰是“這麽點東西”,對孩子來說無比重要。因為孩子會把愛量化為時間、金錢、精力,父母付出多少,就代表愛有多少。如果父母沒有平均分配這些資源,孩子會感到不公平,認為自己受到冷落。

 《請回答1988》裏的德善,就是因為“這麽點東西”而難過。家裏剩兩個雞蛋,那一定是姐姐和弟弟的;炸雞的兩條雞腿,也是留給姐姐和弟弟的。因為跟姐姐的生日相差三天,為了省錢,父母就讓兩個女兒一起過生日。一個蛋糕,先插上21根蠟燭,再拔去3根。

 一向懂事隱忍的她終於爆發,“我是可以隨便對待也無所謂的人嗎?”

我們總喜歡對孩子說,弟弟還小,你得讓著他;她是姐姐,你要尊重她。

卻忘記那個被要求讓著弟弟、尊重姐姐的孩子,也需要關心和愛護。“我以為我如此崇高的犧牲精神,爸爸媽媽是知道的,原來不是”,這才是最讓孩子傷心的地方。

 05  同胞競爭障礙

當父母察覺孩子的不安和難過,往往輕描淡寫地道個歉,或是責怪孩子矯情。殊不知,有些偏愛,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陝西一名14歲的少女因為深夜玩手機被弟弟發現,害怕他向父母告狀,竟然起了殺心。她用菜刀砍殺弟弟,把屍體從橋上扔下去,用泥沙將屍體就地掩埋。回到家中,又把血跡擦幹淨,偽裝成弟弟去上學的假象。第二天,姐姐照常吃飯上學,跟個沒事人一樣。

如此反常的行為,令公眾感到憤怒,痛罵她是“畜生”。但在審訊中,法官發現了一個細節:父母給弟弟買手機,她和妹妹卻沒有,她覺得父母做事不公,不喜歡她。

很多網友感到不解,不就是一部手機,至於殺死親弟弟嗎?

其實,這是典型的“同胞競爭障礙”。被冷落的孩子很容易把“爸媽不愛我”與“多了弟弟妹妹”畫上等號,從而對這個“威脅”做出攻擊性行為。甚至有些孩子,是在這個“競爭對手”出現之前,就以死相逼,阻止父母繼續生下去。

如果父母不能正確疏導孩子的情緒,即使沒有小弟弟小妹妹,孩子的性格也會存在缺陷。

 06  時間不能撫平傷痕

即便關於兄弟姐妹矛盾的報道屢見不鮮,但很多父母還是不把它當回事。最常見的,是認為孩子的嫉妒情緒都是因為年齡還小,等TA長大懂事,問題自然就解決了。但是,育兒是個不可逆的過程,有些傷害一旦造成,對孩子的影響會是終身的。 

朋友大臉總覺得自己不正常,因為她對父母一點感情都沒有。小時候,爸媽在外打工,一個月都見不上一麵;打電話給媽媽,她也常常沒接。後來,媽媽回到家鄉,親自照顧弟弟的飲食起居。她安慰自己,隻是沒趕上時候。高三畢業,她想趁著暑假學吉他,但爸爸拒絕了,媽媽也罵了她一頓。兩年後,媽媽給妹妹報了舞蹈班,買了新的舞裙,還問大臉好不好看。

聊起這些事,她沒有很生氣,也沒有很難過,像是在講別人的事情。

但這些傷害並沒有被歲月治愈,她無法與家人親近,連家也不想回。至於未來的人生規劃,她說不打算結婚生子,因為家庭對她而言毫無意義。

 “幸運的人一輩子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輩子都在治愈童年。”

 07  被偏愛,也是一種不幸

我們總以為,父母的偏愛起碼給了一個孩子幸福。悲哀的是,偏愛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在三年級的主題班會上,老師邀請了家長在教室後麵旁聽,讓孩子們講講對“二胎”的想法。一個小男孩說,他就是那個受寵的二胎。自己還有個姐姐,但已經很多年沒見過麵了。小時候,爺爺奶奶總是把好吃的留給他,爸爸媽媽也總是訓斥姐姐,不懂事的他也跟著欺負姐姐。中學畢業後,姐姐去北京打工,再也沒回來過,每次接電話隻說太忙了。再後來,媽媽生重病,十幾天後就去世了,姐姐還是不願意回家。

男孩哭著說:“媽媽沒了,姐姐卻沒原諒她。姐姐也不原諒我不理我。求求你們這些大人,對你們的大孩子也好一點,這樣小孩子也會多一個人喜歡……”

長輩的偏心就像一把利刃,斬斷了姐弟的手足之情,也傷害了兩個孩子。對於姐姐而言,那句“太忙”裏藏了多少絕望與不甘;對於弟弟而言,他永遠對姐姐懷有愧疚。

兩個人都沒錯,可兩個人都不幸福。

 08  情感平衡,是父母的責任

當孩子因為受到冷落而無理取鬧時,父母們往往會教育孩子要“懂事”。即,你不能給爸爸媽媽添亂,你要學會照顧弟弟妹妹,因為你是大孩子了。

但這種方式隻是強迫孩子隱藏嫉妒情緒,並沒有解決矛盾。如果負麵情緒長時間得不到正確疏導,很有可能導致孩子的性格缺陷。

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究竟應該怎麽做,才能讓孩子不受到冷落呢?我認為,最起碼要做到以下四點。

① 公平

這是平等對待孩子的最基本要求。我們所說的公平,不僅包括孩子們的玩具、零食、衣服等物品要公平分配,更重要的,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要公平分配。當母親忙於照顧小寶時,父親要騰出時間來陪大寶。並且,父母要輪流陪伴孩子,才不會讓孩子誤認為爸爸媽媽隻有一個人喜歡我。尤其是在人多的場合,當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小寶身上時,父母一定要給大寶更多關注。

② 公正

孩子小,免不了拌嘴吵架。當我們聽到小寶的哭聲時,往往會認為是大寶欺負弱小,甚至不容分辯直接開罵。實際上,有些孩子正是因為知道哥哥姐姐會讓著TA,於是反過來欺負哥哥姐姐。這種情況,正是父母一味采取“TA還小”的和稀泥態度所造成的。因此,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父母一定要問清楚緣由,並對犯錯的孩子進行教育。

年齡不應當成為縱容孩子犯錯的理由。

③ 克製情緒

照顧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尤其是孩子剛出生那會,吃喝拉撒樣樣離不開人。伺候完小的又要伺候大的,換誰誰都累。但父母必須謹記,大孩子也是孩子,TA也尚未懂事,還處在需要父母照顧的年紀。如果父母麵對大寶時喜怒無常,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甚至把原因歸結到弟弟妹妹身上。所以,煩躁的情緒隻能在大人們之間消化,萬萬不可影響孩子。

④ 培養手足之情 

手足之情是天生的,但更需要後天的維護和培養。一位網友生下二胎後,親戚朋友都圍著小寶寶轉。於是,她托人買了一個公仔送給大女兒,並且是以小寶寶的名義送的。“喵喵,你看這個娃娃是不是你一直想要的那個呀?這個是弟弟送給你的哦,弟弟剛剛來我們家就給你帶了你一直想要的娃娃,以後你要好好愛弟弟呀。”孩子拿著禮物,非常高興地說:“謝謝弟弟,愛弟弟。”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識地讓大寶照顧小寶,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對小寶的愛。要讓孩子意識到,弟弟妹妹不是來分走屬於TA的愛,而是多一個人來愛TA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uck86 回複 悄悄話 隻能說明人之初,性本自私自我。可惜很多父母認識不到這一點。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