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0)
“北京的城牆是我們的國寶。城牆上麵,可以砌花池,栽植丁香,薔薇一類的灌木。夏季黃昏,可供數十萬人納涼遊戲。秋高氣爽的時節,登高遠眺,俯視全城。這是一個全長39.75公裏的立體環城公園。”
——梁思成、林徽因
北京城門有“內九外七皇城四”之說。皇城四門包括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現僅存天安門。
內城共有九座城門,所以當時的北京市長兼公安局長也叫九門提督。
九門各有用途。
正陽門:皇帝出入;
崇文門,俗稱哈德門,收稅樞紐;
宣武門:死門,赴菜市口;
朝陽門:糧運;
阜成門:煤炭;
東直門:木材;
西直門:禦用水車;
安定門:糞車;
德勝門:軍門,出兵征戰;
九門中有8座按時開閉,唯崇文門因收稅關口,通宵有差役守衛。
外城則有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安門、廣渠門及東便門、西便門7座城門。
城門由城樓、箭樓、閘樓、甕城、護城河組成一個防禦體係。
近100年以來,隨著神州風雲變幻,這些城門也經曆了坎坷的命運。
1900 年庚子事變,義和團湧入北京,6月16日火燒位於大柵欄的老德記洋貨店,火勢蔓延燒毀了正陽門箭樓。
8月14日,八國聯軍攻打北京,英軍炮火摧毀了崇文門箭樓,日軍炮火摧毀了朝陽門箭樓。
10月,一名英屬印度士兵生火時不慎失火,大火燒毀了正陽門城樓。
八國聯軍撤走後,清政府重修了正陽門和朝陽門,但崇文門箭樓實在無力維修,成為北京第一座消失的城門建築。
1915年,為了運輸方便,北洋政府繞城牆北垣和東垣修建京師環城鐵路,位於城牆外的甕城成為了阻擋線路的障礙,於是沿線的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甕城均被拆除,原址建設了四座火車站。
正陽門甕城也因妨礙交通被一並拆除。
京師環城鐵路後來在1958年被廢棄拆除,共存在了不到50年,拆除的原因還是妨礙交通。
1870年,正陽門城樓南麵甕城內。
1880年的前門大街
1897年,前門大街上人流熙熙攘攘。法國傳教士Alphonse Favier攝
1900年6月16日,義和團在前門大柵欄火燒“老德記”,火勢失去控製,將繁華的前門一帶千餘家商鋪燒為灰燼,並引燃箭樓致徹底燒毀。
1901年,正陽門箭樓焚毀,五牌樓幸免於難。
1902年1月8日,八國聯軍退走,兩宮回鑾,途經正陽門甕城內
1905年,正陽門重建城樓。(法)菲爾曼·拉裏貝攝
1937年,日本鬼子進入北京。
1946年,抗戰光複,懸掛蔣介石巨幅畫像的前門箭樓。
1949年1月,解放軍入城,前門箭樓掛起“歡迎人民解放軍!”的標語。
解放之初,北京的城牆雖因戰亂和時局動蕩,大多已年久失修,但城池的傳統格局還是保持沒變。
當時內城的9門中尚存城樓8座,箭樓5座;外城7門中尚存留城樓7座,箭樓6座。
1930年航拍的西直門城樓。
1953年,北京市政府向中央寫報告,為改善交通,要求將朝陽門、阜成門,以及東四牌樓、西四牌樓和帝王廟前的牌樓拆除。
5月9日,中央批覆同意把朝陽門和阜成門的城樓及甕城拆掉,並指出:“進行此項改善工程時,須進行一些必要的解釋,以取得人民的擁護”。
最先被拆掉的是朝陽門。
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京城時被日軍轟毀的朝陽門箭樓。
1936年,朝陽門城樓下執勤的北平女警盤查進出城行人。
1951,朝陽門城樓東麵,環城鐵路道口。公共汽車是從匈牙利進口的伊卡璐斯大轎車。
1956年10月9日,朝陽門城樓拆除完畢;
1956年10月16日的《北京日報》對朝陽門的拆除原因做出了解釋,“由於年久失修,發現牆身多處下沉、裂縫,部分柱子向外歪斜,飛簷和柱子接榫處很多糟朽,南麵樓門劈裂下來。如果不拆除,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
今天,在城樓原址上建起了立交橋。
1957年,《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初步方案》提出前後,關於城牆曾有過多次討論。
梁思成曾經說過:“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樓,就像割掉我的一塊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牆,就像割掉我的一層皮!”
“反右”開始後,北京市長彭真發了話:“拆除城牆是中央的決定,誰要是再反對拆城牆,就開除他的黨籍!”
緊接著,對梁思成的批判開始了。
1958年1月,毛在南寧會議說:“北京拆牌樓,城牆打洞也哭鼻子,這是政治問題”。
3月,在成都會議上又說:“拆除城牆,北京應當向天津和上海看齊”。
9月,在反“保守”的“大躍進”浪潮中,對城牆城門零星的拆除活動,變成了大規模的拆毀行動。這一年朝陽門箭樓、東直門箭樓城台、東便門城樓和箭樓、右安門城樓被拆除完畢。
1965年1月,北京軍區以備戰需要的名義,向中央寫報告修建北京地下鐵道。
1966年一期工程拆了內城南牆、宣武門城樓、崇文門城樓。
二期工程由北京站經東直門、安定門、西直門、阜成門沿環線拆除城牆、城門及房屋,全長約16公裏。
宣武門最早在元代被稱為“順承門”,取自《周易》“至哉坤元,萬物滋生,乃順承天”之句,清代刑場設於菜市口,死刑犯押赴刑場行刑要出宣武門。
而當時北京的墓地也多在宣武門外的陶然亭等地,所以送葬的人也多出宣武門,
因此宣武門又被百姓稱之為“死門”。據說城門洞頂上刻有“後悔遲”三個字。
1870年的宣武門箭樓,甕城外護城河。(英) Thomas Child攝
1908年,宣武門外大街
1960年,宣武門城樓,畫麵中的無軌電車是9路,現在的109路,五年後的1966年,城樓被徹底拆除。
1876年的崇文門箭樓。
1905年,崇文門城樓南麵,甕城內鐵道口。
1910年,崇文門城樓下,出城走過鐡路道口的滿族女人
1956年前後,崇文門內大街,灑水車在街道上灑水。
1966年,崇文門城樓即將被拆除前的時刻,是為臨終遺照,終年550歲。
1911年,阜成門城樓。
1946年,阜成門城樓下出城的駱駝隊。
1964年,阜成門迤南護城河,第二年阜成門城樓被徹底抹去,護城河也被填平了。
安定門位於老北京內城北垣東側,原來城樓的遺址,在今天的安定門立交橋正中處,在明清兩代這裏是專走糞車的。
安定門還是出兵征戰得勝而歸的收兵之門。
京都九門中有八門甕城內建有關帝廟,惟安定門內北城牆下正中建真武廟,“安定真武”在諸門中獨具一格。
1900年,安定門箭樓下,出城的清兵。
1921年,城內真武廟。(瑞典)Osvald Siren攝
1956年,安定門甕城全景。城樓、箭樓完好。
1969年,安定門城樓正在拆除中,安定門的最後遺照。
東直門名字來源於“直東方也,春也”之意。
1903年,東直門城樓。
1916,東直門城樓東麵。甕城剛剛拆除,環城鐵路開通 。
1960年的東直門城樓。
西直門是北京最後一座保存完整的城門,但在修建地鐵時還是將甕城、閘樓、箭樓、城樓全部拆除了。
1901年,西直門箭樓,庚子之變過後,市麵一片蕭條。
1905年,西直門甕城。
1929年5月26日,西直門城樓內側。孫中山靈柩由暫厝處北京香山碧雲寺起靈行經西直門內,到前門火車站送上專列啟程,奉安南京中山陵。
1949年1月31日,西直門箭樓西麵和西外大街,解放軍開入北平城。
1969年,西直門城樓拆除中....樓子已拆沒了,剩下光杆十幾根柱子
其間曾在箭樓城台中發現包砌在箭樓中,元代修建的和義門甕城門,但當時不思珍惜,亦被同時拆除。
1980年12月22日,西直門立交橋通車,中心位置大概在原甕城的中心,此橋壽命僅維持了不足二十年(1999年)即被拆除重建。
德勝門城樓、甕城、箭樓及閘樓等建於明正統四年,用“以德取勝”之意,稱“德勝門”。
1900年,德勝門。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時期的日本兵。
1907年巴黎-北京汽車拉力賽,車隊由德勝門開進北京城。
1969年地鐵二期工程開工,按計劃德勝門箭樓也在拆除之列,鐵道兵的一位團長看到要拆德勝門箭樓工作量很大,修地鐵的任務又急又重,而且德勝門箭樓並不在地鐵隧道施工的正線上,就決定暫緩拆德勝門箭樓建築,就這樣德勝門箭樓逃過一劫。
1978年初,北京為了修建立交橋,有關部門再次打算拆除德勝門箭樓。
著名城市建設專家鄭孝燮先生得知這個消息,立即給當時的中共中央副主席陳雲寫信:
“德勝門箭樓是世界名都北京除前門外僅存的明朝箭樓,是北京城四麵八方的重要‘對景’或‘借景’,應迅速組織領導、專家慎重評議,綜合研究,妥善保留。”
鄭孝燮的建議受到重視,德勝門箭樓最終保存了下來。
內城東南角樓因為怕拆除時影響北京站進出列車,所以沒敢動。
正陽門在1965年修地鐵的報告中也是計劃一並拆除的,最終由中央決策留了下來。
到1979年下令停止拆除殘餘城牆,並保護遺留城門時,北京城牆遺存的隻有內城東南角樓迤西、迤北和複興門南三處內城殘垣了。
留下了一個半城門和一個內城角樓,卽正陽門城樓、箭樓,德勝門箭樓和內城東南角樓。
當年梁思成哭著說:再過50年,你們會後悔的!
後悔沒後悔不知道,但是2004年,在永定門原城樓位置複建了永定門城樓,拆掉的是這個(下圖)。
複建的是這個(下圖)。沒有箭樓、閘樓和甕城,城樓北側的登城馬道也沒恢複,而是杜撰的設計,一邊兒修了一個暗梯,留了兩個小券洞。
四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在城樓上留下了“後悔遲”三個字。
筆者建議如果複建的話,一定要複刻這三個字,或者與時俱進,改成“不折騰”也可以!
北京城正南麵三個城門分別是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而元、明、清三朝最後一位皇帝的年號分別是致正、崇禎和宣統,冥冥之中似早有天意安排。
這三個城門再向北,長安街與原來城牆的兩個交匯之處,曾經新修過兩個城門。
1939年日據時期,在北京西郊籌建用於商業的“西街市”,在東郊籌建用於工業的“東街市”。為溝通兩新街區域與城內之交通,特就東西兩麵城垣各辟一新城門,東稱‘啟明門’、西稱‘長安門’……
抗戰勝利後,東邊的改名為建國門,西邊的改名為複興門。
據說當時有首非常流行的歌兒這樣唱道:
建國一定成功,
民族必定複興,
中華康樂無窮!
你一定是想多了,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