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美國能夠征服日本,不是因為它強大的武力。中國未贏得諸多受援國的尊重,乃在於自身的價值觀缺陷。
當麥克阿瑟率領百萬大軍踩著日本人屍體登上日本島時,他的雙手沾滿了日本人的鮮血。
1945年8月30日下午2時5分,走出飛機的麥克阿瑟將軍盡管沒有著軍裝,沒有攜帶任何武器,也沒有舉行入城閱兵,但這一刻,對於7000萬日本人來說,依然是前所未有的恐怖,每個人都在心裏念著“亡國,亡國,亡國”。
然而,阿瑟將軍給日本帶來的卻是和平、正義、寬容和民主,而非仇恨。
戰後的日本國破家亡經濟崩潰,連國會議員的工作午餐也不過是一碗地瓜稀飯,饑餓籠罩了日本。這時老麥克挺身向國內施加巨大壓力,迫使美國政府援助日本,350萬噸糧食和20億美圓的經濟援助緊急送往日本。他不僅保留了日本政府,更頂住壓力赦免了天皇,他甚至關心普通日本複員軍人的命運,給他們以生活的出路。
二戰戰敗,日本在一片屈辱和不情願中,被迫接受了麥克阿瑟的改革。麥克阿瑟借鑒整個西方世界的法律體係,製定了一部麥克阿瑟憲法,把這個充斥著野蠻和黑暗文化的日本,導向了正軌。
法律體係的改革
1945年10月4日,盟軍總部發出 關於民權自由的指令 ,要求日本政府立即解除對政治、公民和宗教權利的一切限製,廢除一切鎮壓和壓製法令,釋放一切嚴格意義上的政治犯,取消一切新聞檢查,解散一切鎮壓機構和憲兵隊。
日本出台的憲法草案被稱為“麥克阿瑟草案” ,實際上是美國製度與英國製度的結合物。它把天皇降到了隻是 國家象征 的地位,確立了像美國政府那樣的三權分立體製。這部憲法更可貴的是,它最大限度地吸收了各國憲法中有關保障國民權利的條款,並結合日本的實際加以充實和擴大,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憲法中關於國民權利規定最詳細的一部憲法。這部憲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麥克阿瑟強加於日本的,他在回憶錄中對他的這一傑作相當得意,說該憲法是曆史上最自由的憲法 ,甚至認為這部憲法也許是占領當局唯一最重要的成就,因為它給日本人民帶來了他們前所未有的自由與權利 。
1946年4月10日,即在麥克阿瑟的新憲法草案出籠後不久,日本根據新的選舉法舉行了戰後第一次國會選舉。在這次選舉中,1300多萬婦女首次獲得了選舉權,議員來自各個階層。婦女破天荒地有39人當選為議員。在宣布選舉結果的第二天,一位立法界人士來見麥克阿瑟,非常不安而苦惱地對他說: 我遺憾地告訴您,有一件可伯的事情發生了。 麥克阿瑟一驚,忙問是什麽事。那個人回答說: 有一個妓女被選進了眾議院。 麥克阿瑟又問: 她得了多少票? 那個人歎口氣說: 25.6萬張。 麥克阿瑟盡可能鄭重其事地對他說: 那麽我應當說,這恐怕不會是全靠她那暖昧的職業得來的吧。 過後,他給全體當選議員包括那位妓女在內,發了賀信。
政治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①改革天皇製:新憲法取消了天皇總攬國家一切統治權的權力。同時,廢除輔佐天皇的樞密院、貴族院及天皇製的支柱-軍部。1946年1月1日,裕仁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宣布自己不是神而是人,自我否定其所擁有的神權。
②改革議會製:戰前日本議會分為眾議院和貴族院,貴族院的權力大於眾議院,議會不對選民負責,而對天皇負責;通過改革,取消了貴族院,設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均由20歲以上男女公民直接選舉產生。
③改革內閣製:戰前總理大臣由元老和重臣推薦,由天皇任命,總理大臣奉天皇之命組織內閣;經改革,建立了議會製內閣,總理大臣由國會確定,一般由在眾議院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總裁擔任。
④改革中央集權製,實行地方自治:戰前地方的一切行政事務和人事,均由中央決定和管理;新憲法第92、95條規定,都、道、府、縣、市、町、村在憲法和法律所允許的範圍內實行地方自治。地方領導人由當地居民直接選舉產生。
⑤改革司法製度:戰前,天皇是法律的最高主宰;經改革,一切司法權均歸最高法院和下級法院。同時,擴大了司法機構的獨立性,最高法院成為同國會、內閣鼎立的獨立機構。
⑥擴大民主權利:新憲法第10~40條規定了國民的義務和權利,特別是過去政治地位很低的婦女,從此也和男人一樣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經濟:對壟斷國企的改革
一直以來,日本約80%的工業和金融財富控製在像三菱、三井、住友、安田這樣的大財閥手中。麥克阿瑟及其總部人員認為,這些大壟斷公司是一切罪惡之源,是專製主義的化身,是腐敗的搖籃,能左右國家政治和國民經濟。並認為必須解散財閥,但財閥的解散工作起卻遭到日本方麵的抵製。直到1946年4月,在占領當局的逼迫下,日本政府才成立 持股公司整理委員會 ,開始對主要財閥的財產進行調查和核算。根據調查結果,日本政府分批公布了持股公司名單。同時,占領當局也公布了財閥家族名單,並規定財閥必須交出所控製的股票,交出的股票,一半以上作為財產稅上繳,其餘由控股公司整理委員會公開出售。1951年7月,日本政府宣布解散財閥的工作結束。這項工作雖然進行得虎頭蛇尾,但通過限製財閥的經濟活動,達到了改變其原有功能與結構、削弱其原有權勢的目的。
對土地的改革
麥克阿瑟在日本所取得的另一個重大成就是進行土地改革。戰前日本的土地製度是寄生地主製,約有一半耕地集中在少數靠收取高額地租過活的地主手中。麥克阿瑟稱這種所 有製為 實質上的奴隸製 。這種製度一方麵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在農村中的發展,造成生產力水平低下,農民生活極為困苦。。1946年6月麥克阿瑟於向日本政府提出自己的土改方案。該方案規定,由國家征購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出租土地,然後以分期付款方式轉賣給佃農;在村地主保有的土地為l町步(約合0.4英畝),超過部分也由國家收購;每一農戶的自耕地不超過3町步;殘存出租地的地租改以貨幣支付。這場徹底的**性改革,堪稱戰後日本最成功的改革。至1950年,共有約500萬英畝的土地被征購,475萬餘戶佃農(相當於農戶總數的%75)買到了土地,85%以上的可耕地轉到自耕農手中。日本戰後的土地改革具有劃時代的曆史意義。它徹底完成了清除封建土地製度的曆史使命,打破了使日本農民處於奴隸化地位的經濟桎梏,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為日本農業的發展開辟了真正解放的道路,為日本經濟的重建確立了新的基礎。
對教育的改革
在對政治體製和經濟體製革新的同時,麥克阿瑟的改革還觸及到思想文化特別是教育領域。戰前及戰時的日本,政府對學校實行集中控製,嚴格而帶有歧視性。教科書中充滿了對天皇的崇拜及軍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的鼓噪。目的在於嚴格控製對青少年的培養,使之成為沒有思想和人格的、絕對服從天皇意誌和國家政策的工具。麥克阿瑟在占領之初即提出實行學校教育自由化,采取以培養民主國家國民為宗旨的進步的教育製度,以改變日本人的性格與誌趣,造就向往自由與和平、具有獨立人格的新一代人。1946年1月,他要求華盛頓派教育使團來日本,以向盟軍總部提出有關今後日本教育改革的具體方針和措施。該使團於3月到達日本後,對日本教育的曆史與現狀進行了考察,於月底向麥克阿瑟提交了一份報告書。該報告書指出,日本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尊重人權和機會均等,培養具有多樣性、自發性和創造性的人。為此,它提出要大幅度削減文部省的行政管理權,由監督行政改為指導行政;設立地方教育委員會,以實行徹底的地方教育分權化;實行單軌製教育,使人人都有上大學的權利。3月頒布新教育法。新教育法的施行,徹底廢除了戰前極端民族主義的、天皇至上的教育敕語思想體係,樹立了以美國為樣板的、以尊重個人價值和尊嚴為前提的、旨在培養充滿獨立自主精神的和平愛好者與社會建設者的自由教育思想體係。日本學生第一次享受到以開發智力為主要目的的教育,它完全改變了日本青少年的性格與誌趣。麥克阿瑟不無得意地說: 在一個幾年前在觀念上還幾乎完全是軍國主義的社會裏,我們發現大多數兒童現在最感興趣的是職業和日常世界。當改革遇到阻力時,他大多會做出妥協,給日本人以最大的信任,但惟獨在教育體製的改革上他寸步不讓。他毫不留情的把美國的教育製度強加到了日本人的頭上.而曆史證明麥克阿瑟作對了。與德國以青少年為主的新納粹運動不同,當今日本的極右團體以中老年人為多。日本青年所追求的是自由.生命和財富。
接下來便是對作為日本國教的神道教開刀了。神道教係從日本原始宗教發展而來,最初以祖先崇拜為主要內容,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並是其在人間的代表。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利用該教煽動民族主義狂熱情緒,鼓吹以日本為中心,並宣稱每個臣民一生中的最高目標就是為天皇效忠至死,盟軍總部於12月15日下令禁止日本政府對國家神道的保護,並希望天皇自己出麵聲明他不是神。1946同一天,麥克阿瑟也發表新年致辭,同時聲明:禁錮人們身心的枷鎖已被解除,思想控製和教育的濫用已不複存在。現在人人都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權利而不受無理的壓抑了。 麥克阿瑟之滅神道教,目的是要徹底給日本人換腦子,用西方的基督教來填補這一空白。
改革鋪路,清除政界
1946年1月4日,盟軍總部向日本政府提交了一份清洗計劃,列舉了要求 罷免和清除 的七類人:第一類為戰犯;第二類為職業軍人和陸海軍部特別**和官吏;第三類為極端民族主義、暴力主義和秘密愛國團體的主要成員;第四類為參與大政翼讚會、翼讚政治會和大日本政治會活動的主要分子;第五類為同日本擴張有關的金融機構和開發機構成員;第六類為占領地行政長官;第七類為其他軍國主義者和極端民族主義者。上述人員均被要求免除公職,剝奪其競選議員的資格,以排除其對政治的影響。幣原想以總辭職來抵製這一計劃,但被頂了回去。至1948年3月清洗工作完成時,總共約有20萬人被開除公職(其中包括1800名財閥家族成員),約1300個政治或半政治性的極端民族主義團體被解散。麥克阿瑟後來寫道: 我很以為這種做法未必明智,因為這往往會失去許多有才幹的從政人員。 但不管怎麽說,這種清洗在當時是必要的,它畢竟淨化了日本政界,使許多沒有政治汙點的新人上台執政,對推動改革起了重要作用。
為改革鋪路,鎮壓暴亂,爭取民眾支持
5月19日,東京25萬群眾在皇宮前廣場舉行 糧食五一節集/會,作出成立民主人民政府的決議,並進入皇宮交涉。皇宮前的事態震動了占領當局。第二天,麥克阿瑟發表聲明: 我認為有必要提醒日本國民,這種有組織、有領導的群眾性暴力活動和人身威脅行為日益增加的傾向,將嚴重威脅日本未來的發展。
……今後不再允許不法分子的暴力行動。這種行為不僅是對有秩序的政府的威脅,也是對盟軍占領日本的目的及其安全的威脅。如果日本社會中少數分子不能保持現階段和當前形勢下所要求的自製和自重,為了管製和糾正這種值得憂慮的狀態,我將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手段。與此同時,麥克阿瑟向華盛頓要求調運太平洋地區美軍的庫存糧到日本。但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對把軍糧用於援助前不久的敵國表示異議。作為回答,麥克阿瑟申訴了自己的理由,並警告說: 給我麵包,要不就給我子彈。 他得到了麵包,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也贏得了日本人的敬佩和信任。從5月底起,糧食源源不斷地運到日本。至9月份,這些糧食幾乎占了日本居民全部配給量的80%以上,使日本度過了艱難的糧食危機期。從這時起,日本國民,特別是城市居民開始感到有了希望,並漸漸把麥克阿瑟當作他們心目中的神來祟拜。
對改革評價
麥克阿瑟所推行的改革對戰後日本的曆史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在1951年4月他被解職時,吉田茂在向全國發表的廣播講話中動情地說: 麥克阿瑟將軍為我國利益所做的貢獻是曆史上的一個奇跡。是他把我國從投降後的混亂凋敝的境地中拯救了出來,並把它引上了,恢複和重建的道路,是他使民主精神在我國社會的各個方麵牢牢紮根。16日晨,被杜魯門總統解除了職務的麥克阿瑟就要回國了,對他的離去除少數日本高官外沒有通知任何人。但當麥克坐上汽車時才發現,從他下榻的官邸直到厚木機場,上百萬日本人自發的站在街道兩旁為他送行。當車隊經過時傳來日本人發自內心的高呼聲:大元帥。老麥克熱淚盈眶。此時此刻有多少人能想到麥克阿瑟曾與日本人結下的血海深仇。1942年3月11日,麥克阿瑟乘快艇離開科雷吉多爾要塞,隨後3年多的時間裏,他又率領一支百萬大軍衝破了日本人一道又一道用屍體築成的堤壩,從遙遠的墨爾本一直打到了東京。甚至可以這樣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象麥克一樣雙手沾滿那麽多日本人的鮮血。從萊特灣直到他降落在日本厚木機場,都有數不清的特攻隊員甘願駕機相撞,與他同歸於盡。
在1951年的美國參議院軍事外交委員會的一場質詢中,對於議員提出的“對德國與日本的占領有何區別”的問題,麥克阿瑟答到:“ 從科學、藝術、宗教、文化等方麵來看,我們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如果算成45歲的成年人的話,德意誌民族與我們差不多。但日本人隻有12歲,還有很大的成長的餘地,還有實現理想的空間。德國對於現代道德和國際規則是明知故犯,故意不去遵守。德國走向二戰的過程與日本是不一樣的。”然後日本媒體就斷章取義了一個“12歲”大加報道,以為是麥克阿瑟瞧不起他們。日本國內的麥克阿瑟熱潮到這兒告一段落,原本政府計劃的終身國賓待遇和為他建紀念館的事情都停了。但這句話細想一下完全是家長袒護孩子的口吻嘛,“我家的孩子雖然幹了壞事,他是年齡小不懂事,跟帶他一塊幹的那個不一樣,將來會出息給你們看的”。日本後來也確如他所期望的一樣,大大出息了一番。
作為戰後70周年相關紀念活動的一部分,日本政府決定向社會開放原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