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他撞向日本敵機後,妹妹寫信給日軍妻子 (ZT)

(2018-08-16 09:44:54) 下一個

2018年8月15日,一個不被大多數人記得卻又無比重要的日子——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3周年。

73年前,中國萬人空巷,慶賀“日本投降”。那些在抗戰中失去了自己的兄弟、父親、兒子的空軍勇士家人們,在昏天暗地的慟哭中,度過了勝利夜。

縱使有再多不舍,他們依然選擇為中國人的自由斬斷未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他們的故事值得每個人記住。

1938年6月5日,《武漢日報》發表了一篇名為《我現在應該以什麽來安慰你呢》的文章,文章開頭便是“高橋夫人美惠子女士,當你接到這突如其來的信……”

在戰爭年代,一封中國女孩寫給陌生日本女人的信,竟然被國內外各大報紙紛紛轉載,並被翻譯成多國文字,通過電台,向全世界廣播。

這未免有點匪夷所思。

這封信是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飛行員陳懷民的妹妹陳難,寫給與其同歸於盡的日軍飛行員高橋憲一的妻子美惠子的。

2017年9月12日,在《見字如麵第二季》的舞台上,周迅朗讀了這一封信。這才揭開了一位抗戰英雄的過往,還有被我們多數人遺忘的一群空中英雄。

1938年4月28日,飛行員陳懷民在接到作戰命令後,特地回家看望了父母和兄長姐妹。這個一向堅強的大男孩這次卻不知為何,第一次在家人麵前流下了眼淚。

當天晚上,他在宿舍寫了一篇近似“遺言”的日記,仿佛心中早有預料。

“我常與日機在空中作戰,打仗就有犧牲。說不定哪一天,我的飛機被日機擊落。如果真的出現了那種事情,你們不要悲傷,也不要難過。我是為國家和廣大老百姓而死,死得有價值……”

4月29日下午2點30分左右,武漢全城響起刺耳、急促的空襲警報聲,36架日軍重型轟炸機,在12架96式艦載戰鬥機的護航下,氣勢洶洶地殺向武漢。街上民眾紛紛躲到建築掩體下,有膽大的悄悄探出頭來,看天上呼嘯而過的飛機。

中國的67架戰機也已全部起飛。一場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空戰,拉開序幕。 這場持續30分鍾左右的激烈搏殺,以一種壯烈的方式宣告尾聲的到來 — 一名中國飛行員不顧一切,操縱飛機撞向日機與之同歸於盡。

見此情景,原本殺氣騰騰的日軍飛行員瞬間瓦解全部鬥誌,灰溜溜地駕著飛機逃走。在地麵圍觀的武漢民眾,“莫不仰望天空,為之焦急感憤,歡呼頓足,至於零涕。”他們也相互猜測,那名撞機的飛行員到底是誰? 直到第二天,報紙出爐。人們才知道那名駕機撞向日軍飛機的飛行員名叫陳懷民,年僅22歲。

1916年,陳懷民出生在江蘇鎮江一個大戶人家。父親開辦了當地最大的武校,母親則經營絲綢生意,家境非常富裕。用現在的話說,是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他的父親陳子祥是早年同盟會成員之一。受父親影響,陳懷民從小就習武健身,身懷尚武救國的信念。

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吳淞參加學生義勇軍的陳懷民,親眼見證了日本空軍是如何肆無忌憚地對上海閘北、南市等地區狂轟濫炸,而中國軍民無力還手的場麵。那時,他便發誓,一定要當一名空軍。

1933年初,當得知國民政府在杭州筧橋成立了中央航空學校時,17歲的陳懷民沒有猶豫,立刻報考。,經過嚴格的體檢和考核,他成為了中國史上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中的一員。

此時,日軍已經侵占中國東北將近兩年了。

“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全世界沒有第二所航空學校,有這樣的標語。而它,就刻在中央航空學校的石碑上。每一個踏入學校的學員,早已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這群正值青春年華的小夥子們,有的從清華畢業,有的是歸國華僑,有的出身名門望族……但在這裏,他們對自己人生唯一的計劃就是為國而戰。

時間一刻也不容耽誤。這群小夥子從最簡單的體能、隊列訓練開始學習,到後來的擒敵戰術,學習飛機構造……

那幾年,杭州上空經常傳來飛機的轟鳴聲,這是中央航空學校的學生正在練習飛行與戰鬥技巧。

當時的日本密探對這群飛行員的評價是:中國空軍的駕駛技術,意外的優秀,不容小覷。

幾年的殘酷訓練結束後,教授他們的美國教官這樣評價陳懷民:“他將來無疑是中國最優秀的飛行員。

1935年底,陳懷民被編入中國空軍第4大隊第23中隊,擔任少尉飛行員。他在等待著與日本空軍開戰的那一刻。

參軍後,陳懷民把自己的本名陳天民改成了“陳懷民”,意為永遠懷念人民。《衝天》視頻截圖

1937年8月14日,日本空軍和中國空軍在杭州筧橋上空第一次對決。因為戰機優勢,信心滿滿的日軍在撲向杭州筧橋空軍基地時,甚至不要戰鬥機護航。

在筧橋上空,陳懷民和戰友們一起向日機猛烈開火,打得對方難以招架,3架飛機中彈墜毀,兩架重傷,兩架輕傷。

這是陳懷民第一次參加空戰,也是全麵抗戰爆發以來第一場空戰勝利。後來,8月14日這一天被定為空軍節

 一個月後,30多架日機入侵南京上空。在這場空戰中,陳懷民駕駛的2405號戰機被四架敵機包圍。油箱被擊中,整架戰機從空中急速下降。因為當時中國空軍的飛機隻有300架左右,大多從國外購買,毀一架就少一架。為了保全戰機,在距離地麵隻有幾百米時,陳懷民停掉螺旋槳開始滑翔,在南京郊縣一塊平地上進行迫降。最終,飛機撞在一棵大樹上,他被彈出座艙,夾在樹杈上。等當地老鄉趕來將他解救送往醫院時,全身多處受傷的陳懷民已經血肉模糊。在醫院接受了長達三個多月的治療。

身為飛行員的母親,陳懷民的媽媽早已做好了接受兒子陣亡的準備。但唯有一件事情,她始終放不下。在兒子重傷痊愈後,她勸誡他:“汝既以身許國,自當以殺敵為先;唯空中作戰易至不測,為宗祀計宜先覓一女友訂婚。”結果被陳懷民婉拒了。“我正在作戰,如有愛人,定要減少勇氣,此事仍需暫緩。”

不敢愛,不能愛,是當時這群相貌、家世、才華樣樣出眾的飛行員們,多數人的選擇。

當時還有一條規定,空軍飛行員必須年滿28歲才能結婚。這也是以防他們犧牲後,給另一半帶來痛苦。

但是,陳懷民還是和一個名叫王璐璐的姑娘因籃球結緣,相識,相戀。雖然自陳懷民上戰場後,兩人常常兩地分離,久久不能相見,但他們從未放棄過彼此。他們約定,等把日軍趕出中國,就結婚。其實,陳懷民不是沒有離開戰場的機會。重傷初愈後,空軍當局原想派他到航空學院擔任教官。但被他否決了。“像我這樣有戰鬥經驗的飛行員,脫離作戰部隊,是一種損失。

此後,陳懷民還參加了保衛華北、上海、南京、台兒莊等多次戰鬥,共擊落敵軍飛機8架,自己也經曆了撞機跳傘、迫降長江、中彈重傷等多次死裏逃生的情況。

1938年4月28日,尚在養傷的陳懷民接到作戰命令,代替一名生病的戰友參加4.29空戰。當天晚上,他依例返回武漢家中看望父母家人。臨走前,他拿出一塊銀元交給母親,讓她照顧好自己,喜歡吃什麽,自己上街去買。他把自己的一副航空手套和空軍手鏈交給妹妹陳天樂,留作紀念。他悄悄告訴大哥,“家裏的一切都靠你了。”

陳懷民留給妹妹的手套和手鏈

當天晚上,他在宿舍寫下日記。

在家中,我很想把自己的心情向父母親講講。我怕他們難受,又怕他們為我的安全擔心,故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我常與日機在空中作戰。打仗就有犧牲,說不定哪一天,我的飛機被日機擊落,如果真的出現了那種事情,你們不要悲傷,也不要難過。我是為國家和廣大老百姓而死,死得有價值。如果我犧牲了,切望父母節哀,也希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繼續投身抗日,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4月29日,日本天長節。為了向天皇祝壽獻禮,也為了一報2個月前損失12架飛機之仇,日軍共出動48架戰機偷襲武漢。早已截獲信息的中國空軍,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這是世界航空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百架飛機在空中纏鬥的情況。開戰不到5分鍾,陳懷民率先將一架日軍擊落。地麵圍觀的人群爆發出陣陣歡呼。

但他的座機卻被5架敵機死死咬住。油箱起火,操縱失控,身中數彈。如果此時選擇棄機跳傘,他本有生還的可能。但是,看著身邊飛過的銀色日軍戰機,陳懷民選擇了加大油門,撞向其中最精銳的一架敵機。頃刻間,天空火光四濺,迸裂的碎片紛紛墜落於長江之中。

這場持續半小時的空戰,最終以擊落敵機21架,其中轟炸機10架,驅逐機11架,我方損失飛機11架結束。彼時,在地麵圍觀空戰,為中國空軍呐喊助威的人群裏,就有陳懷民的家人。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兄長正是撞敵機的英雄。

記者羅伯特·卡帕在空戰時拍攝的武漢街頭的照片,

次日,消息登報,傳回陳家。陳懷民的媽媽終日以淚洗麵,導致雙目失明。他的戀人王璐璐,在得知他已葬身長江之時,穿著陳懷民送給她的旗袍,縱身躍入滾滾江水中。

陳懷民和戀人王璐璐。就在陳懷民犧牲的一個月前,他曾把對戀人的無盡思念,都寫進信裏:“為你,我愛戀發狂,為你,相思成瘋你不知。今生能否再見你?我隻願在你唇邊再沾,那我一生也幸福……”

而他的妹妹陳天樂,為了紀念哥哥,特地把名字改成了“陳難”,難過的難,苦難的難。

陳懷民和妹妹,陳難。

一個月後,陳懷民和撞擊的日軍飛行員屍體在長江下遊被漁民發現。從日軍屍體上搜出的信件裏,人們得知這名日軍名為高橋憲一,他的妻子名為美惠子。

他的胸口貼身收藏著他剛剛收到的妻子照片和書信:

不知怎的老是放心不下,想接到你的來信……我甚至有時想到不做飛行員的妻子才好,做了飛行員的妻子,總是過著孤淒的日子。所以我時而快樂,時而悲痛,內心深處盡是在哀泣著……家裏人無限掛念你,希望你好好保重身體。光是死並不是榮譽的事,我是祈求你十分小心地去履行你的職責!

看護孩子的保姆,她每天替孩子洗過澡以後,就很關心的把他們放進溫暖的被窩裏去,孩子總是睡得很熟的。這兩個孩子,每天是在大笑中過日子……

報紙上刊登的美惠子照片和信件

縱然對日軍、對高橋憲一恨之入骨,但看到這封信和照片上低頭哀傷的美惠子,陳難卻生發出憐憫和關懷之情。同為飛行員的家人,同為戰爭的受害者,她們此時的心情,又有什麽不同呢?

1938年5月31日,陳難提筆給美惠子寫下了第一封信。

我想到你的孤苦,想到你整天在笑著生活的兩個孩子,和你以後殘缺淒苦的生涯,我恨不能立即到貴國去親自見到你,和你共度友愛的生活,我絕不會因為你們國內的軍閥對我們的侵略而仇恨你。

我盼望有一天,讓我們的雙手互相友愛的握著,心和心相印著,沉浸在新鮮的年輕人的熱情裏。我們有理由為這個信念而努力,使我們的心靈永遠的合在一起,祝你為全世界的和平而奮鬥。”(節選)

但由於當時日軍嚴格的新聞封鎖,憂心丈夫的美惠子並不知道在遙遠的中國,在日本之外的世界,正發生著一件轟動全球的事情。

1987年4月29日,在陳懷民犧牲49周年紀念日時,陳難再次想起了美惠子。她,如今怎麽樣了?懷著牽掛,陳難再次提筆……

美惠子女士:

你意想不到世界上有這樣一個人──她每年的“四·二九”都在思念您、關懷您。她以深沉的心情悼念著死者,牽掛幸存的人。

你與我之間的“相互信賴”不是今日開始,而是從1938年4月29日以後,就已建立了也就是亦已在“相互信賴”了,你說對嗎?

現在,我依然熱切的希望您能來中國和我攜手漫步於空戰後的武漢青山腳下,天興洲邊,以此安慰昔日兩機相撞而同歸於盡的靈魂,好讓他們永遠地安息……(節選)

晚年的陳難

直到半個多世紀後的1990年,經《湖南日報》記者多方查找,白發蒼蒼的陳難和美惠子終於有了聯係。讀完陳難兩封信的美惠子,淚流滿麵。她托人代筆寫信,向陳難表達了自己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1990年11月1日,收到回信的陳難再次提筆,給美惠子寫下第三封信:

“……盡管我們倆的國籍不同,遠隔海洋,但我們的心是相通的。讓我們像親姐妹一樣,為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作出貢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八年抗戰結束。

抗日戰爭期間,像陳懷民這樣的年輕飛行員,還有1700人。八年裏,中國空軍在空中擊落或者擊下的飛機超過六百架,在地麵擊落敵機也超過六百架,本身損失軍機近1000架,犧牲官兵4000多人,飛行軍官陣亡將近四分之一。在戰爭中幸存的老兵們回憶說:最開始同學們每天吃住在一起,和自家兄弟一樣,結果到12月1號一看,一百四十七個人,隻剩三個人。

空軍畢業照,殉國的戰士會在照片上標記上十字架標誌

在一張航空學院畢業照的後方,有兩道醒目的標語“風雲際會壯士飛,誓死報國不生還”,這是這群平均年齡隻有23歲的年輕戰士,一生遵循的唯一信念。

去年此時,司馬寫了一篇名為《1700個人集體赴死,平均23歲。他們曾為中國人的自由斬斷未來,如今卻無人記得……》的文章,和大家一起緬懷這些空中英雄。

陳懷民的故事既是這1700人中的一個,也是為抗敵犧牲的無數中國軍人中的一個。

如果死神來敲門,他們不會有半分閃躲。

隻為所愛的人不再擔驚受怕,不再因為戰爭顛沛流離,不再經受如陳難、美惠子一般殘缺淒苦的生活。

在73年後的今天,在戰爭帶來的創傷和陰影漸漸變得模糊的今天,我們需要記得曾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斬斷自己的自由和未來,才能有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