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1
韓國藝術家
Yoo Hyun
卻另辟蹊徑,他的所有刻紙,幾乎都是對稱性的條紋,但利用條紋的粗細,加上拿捏,將看似簡單的刻紙變成風格明顯的著名人物藝術肖像。
但不僅限於此,他還將雕刻好的肖像與背景色彩結合,通過神奇的空間透視,呈現完全不同的藝術性,讓人不得不讚歎!
2
Kanako Abe
是一位美國美國舊金山藝術家,擅長用各類紙張創作鏤空雕刻藝術作品。她從2012年開始學習伊勢型紙技藝並開始大量的進行練習,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和對技藝的熟悉,她開始把自己精心創作的作品發布在instagram上,並備受廣大網友的喜愛。
她的作品主題圍繞在自然、動物和人類這個永恒的話題,通過創意經常把動物擬人化或者賦予自然植物人類外形。她的每張作品的創作時間都在15個小時左右,這需要極好的耐心以及對手的超強把控,因為畫麵的細小和精致,有時一刀出現問題就容易毀壞已經完成部分細節的作品。
她認為在創作中真正考驗人的圖形是彎曲的線條,這真的很考驗個人的技藝。她的作品用直白的單色把一種繁複的美展現了出來,通過高超的創意把鏤空和光線完美的結合,令每一張作品都蒙上了一層唯美的光影。
3
美國女藝術家
Maude White
僅僅用一張白紙和自己的奇思妙想,就向世人展示了女性的細膩和優美。
乍一看,這些作品似乎是對立純黑色背景複雜的白色線條插圖。然而,在現實中,每件作品都是由藝術家Maude White精心創造的剪紙藝術。
看到作品不禁讓人不斷勾勒一幅美麗畫卷:一把刻刀,一片白紙,一縷陽光,玻璃窗前一名巧手女藝術家正在用自己的奇思妙想為白紙賦予生命。
Maude對紙非常尊重,她認為每片紙都在述說一個故事。她借鑒了材料的持久強度,手工切割片,每個都十分小心,創造出細節驚人的自然風格圖像。
Maude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她的父母都特別擅長講故事。幼時的她是在聽著各種各樣的故事中長大的,後來她發現自己可以用一張簡單而又看似普通的紙把故事中的形象刻畫出來。就這樣慢慢的她喜歡上了剪紙,並賦予紙新的生命與活力!
並不是每一個成功的藝術家背後都有一個文化藝術氣息濃厚的家庭氛圍,也許隻是一個很小的細節就能影響到孩子。讓我們一起去看看Maude White的作品吧!
人與動物相映成趣,動物和人完全可以很融洽地相處,很愉快地玩耍。不僅如此,而且創意感十足,每一個紙片都在述說著一個故事。
無論是天上飛的鳥兒、水裏遊的魚兒、還是地上行走的大象,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這真的需要潛下心來認真修煉,似乎比秘密花園要難很多。
美女的發絲在她的手下也可以刻畫的淋漓盡致。無論是將頭發高高盤起,還是簡單紮一根長長的麻花辮,又或是飄逸的長發披肩,都各有各的神韻,各有各的味道。
樹葉和花朵的紋理也被她精心地雕琢,每一個精細的紋路傾盡她的耐心與功力,各種花兒在她的手中完美綻放。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姑娘堅持一個創意,秉承著一份意念,用自己的奇思妙想為白紙賦予生命。
隻要有耐心,肯努力,並且把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堅持下去、做到極致,你也一定能給自己一個驚喜。
4
與中國剪紙講究意境、傳神不同
印度剪紙藝術家
ParthKothekar
注重神形兼備讓原本普通的白紙變成各種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這位24歲的青年在上學時就整天塗塗畫畫。美術課能考到97分,其它科目卻勉強及格。好在父母沒有埋沒他的興趣,讓他今天能夠做出這麽多唯美的刻紙藝術作品。
他讓這些姑娘們有了靈魂,或翩翩起舞,或垂首羞澀。宛若微風吹動長裙,任是無情也動人。
5
蒼山日菜 (Hina Aoyamas)
她獨創了一種仿佛微雕一般的字母剪影藝術。她的剪紙藝術同樣讓人驚嘆不已。據說隻要給她壹把剪刀和壹張紙,她就能剪出令人贊嘆不已的作品。
Hina Aoyama 被評選為影響世界的一百名日本人之一,現居法國巴黎。
細看這些剪紙,妳不得不被她的細節所折服。每壹個枝微末節都清楚、細膩地被呈現出來,如果再選擇壹個美好的背景,再加上暖黃色燈光,唯美而夢幻。
俱有日本血統的Hina Aoyama似乎天生就具有絕佳的工藝天份,細緻的作品,彷彿把日本人的嚴謹與耐心展露無遺。下麵這一係列蝴蝶的作品,不難發現他每一次的創作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你再繼續看下去,就能夠看到她那幅讓人驚喜的文字剪紙作品,絕對讓你歎為觀止。
6
細膩的藝術天賦,讓李寶怡的剪紙生來與眾不同。她的作品不再描述民間故事,而是以精雕細琢將生活的點滴係數記錄。薄如蟬翼,精細如發絲的紙雕藝術作品,令觀者無不歎為觀止,網友更盛讚其為“逆天剪紙藝術家”。
10歲開始她便開始走上藝術之路。圖中的作品用的是中國宣紙。一樣的畫紙,不一樣的藝術。
李寶怡出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藝術學士學位。後移居美國,就讀於加州大學,獲頒藝術碩士(繪畫)學位,以及在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獲頒數碼藝術碩士學位。
1993年,李寶儀從中國香港來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學院攻讀繪畫專業的碩士學位。畢業後,她又來到了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學習數字美術藝術。2000年,她來到匹茲堡大學藝術工作室就職,教授平麵設計和基礎設計。
“在做了許多數字藝術方麵的研究後,我仍不覺得我的興趣就在這上麵,”李寶儀說,“我發現我更適合當一名藝術家,我在藝術方麵要得心應手得多。所以我開始尋找一項能發揮我在電腦、藝術方麵能力,並且適合我性格的工作。於是乎,剪紙就這樣成了我的工作。”
“使用新型材料雖然是一個挑戰,但我就是喜歡在工作上不斷地冒險以表達我自己新的想法,”當談到在工作中大量使用聚乙烯合成紙時,李寶儀說道,“我想我的這些作品都是非常成功的,它們與我的創作精神完美的契合。”
為了進行創作,李寶儀為她的作品拍下照片,並根據照片製作出模板,但製作這些模板隻是為了提供最初的靈感。“ 當我在進行創作時,我會十分投入並且進度很快。我從不事先規劃我的作品,這樣在創作過程中就會有新的靈感源源不斷地湧入,”李寶儀說,“在這個過程中我特別享受。當然,除了享受以外,創作本身也非常具有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