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紅軍第一叛將”龔楚回鄉記:沒有叛黨 政見不同 (ZT)

(2018-06-20 08:11:16) 下一個

1990年9月13日晚,龔楚回到廣東省韶關市樂昌縣長樂村定居。親朋和鄰裏來他的住所表示歡迎。

1990年9月13日,剛建成三年的深圳羅湖口岸,還不像現在這樣人來人往。

廣東省韶關市樂昌縣長來鎮副鎮長陳紅珍和縣裏統戰部門負責人聚集在這裏,等著迎接龔楚。他們都對他了解不多,總結起來是六個字——“紅軍第一叛將”。

早上9點,90歲的龔楚坐在輪椅上,被侄孫龔慶韶推著,從香港來到關口。他瘦瘦高高,穿藏青色西服、白襯衣,係黑領帶。這身打扮,在多數人隻穿短袖的羅湖關口頗為顯眼。他手上抓著一個比A4紙還小的單肩皮質挎包,裏麵放著重要證件。

海關工作人員仔細驗看了他的港澳同胞回鄉證。回鄉證全新,一個戳都沒有。工作人員抬起頭來問:“阿伯,這個年紀還來旅行?”

龔楚此時已患有嚴重的白內障,隻能隱約看到一點光。一直沒怎麽說話的他,對著聲音傳來的方向一字一句地說:“不是,回鄉。”

逃亡者

1925年6月,在廣東韶關的滇軍講武分校求學的國民黨黨員龔楚加入了共產黨。

當時是國共合作期間,允許兩黨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另一黨。他相信:國民黨積重難返,不可能完成中國的革命,連孫中山都說過要以俄為師,加入共產黨才能發揮青年人的才能。

1927年,龔楚帶領廣東農軍奔赴南昌,參加八一南昌起義。1928年1月,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下轄28團和29團,陳毅任28團黨代表,龔楚任29團黨代表。同年,紅四軍進入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

1929年5月,龔楚被任命為中共廣西前委委員,參加了百色起義。起義後成立了紅七軍,軍長張雲逸,政治委員鄧小平,參謀長龔楚。

1931年2月,龔楚負傷,離開紅七軍休養。8月,進入紅十二軍,任34師師長。當年10月,他接到消息,他的講武堂的老同學、在百色起義前被策反的李明瑞在肅反中被殺。

他得知,紅七軍到江西時被改組,二十多個幹部被殺。李明瑞逃向白區,不曾想被身邊的心腹衛士、受訓過的特務員殺死。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第一次體味到共產黨中的派係鬥爭、傾軋和迫害。”

1933年5月下旬,時任第七軍軍長、政委的龔楚到江西瑞金參加中共高級幹部會議。中央提出了“消滅地主,反對富農,中立中農,聯合貧農,以雇農為基礎”的農民政策。在全場沉默中,龔楚站了起來,提出應“反對地主,中立富農,以穩定農村生產;以中農、貧農、雇農為基礎,充實與鞏固人民陣線”。

因“階級意識一向薄弱”“右傾機會主義”,他受到開除黨籍半年的處分。但兩個月後,他的黨籍便得到了恢複,並接替病中的劉伯承,代理紅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之後的一年,龔楚一直留在中央蘇區。不斷有他熟悉的人在肅反中被抓被殺。“不但中下級幹部終日憂惶,不知死所,即高級幹部也感到人人自危。”他暗暗萌生了“從速離去”的念頭。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了長征。時任中央軍區參謀長的龔楚留在了中央蘇區,不久被令收集野戰軍遺留部隊,建立新根據地,並負責該區黨政軍事務。大家都認為這是中央對龔楚的信任,讓他獨當一麵,但他卻覺得,自己隨時隨地都可能遭遇挫折。“毛澤東以中央蘇維埃政府主席之尊,也屢次受到開除、警告及留黨察看的處分,那便是最好的榜樣。”

龔楚帶著1200人的隊伍從江西突圍,轉至廣東,到達湖南郴縣。

1935年5月2日,他托詞不舒服,早早休息了。待特務員睡後,他悄悄起床,留下了一封信給政治部主任:

何同誌:你回來時候,我已到廣東去了。以我一個負了方麵重任的同誌,脫離你們而逃,你們該會覺得驚奇,更將會責罵我由動搖而走向不革命反革命道路的。誠然!站在中國共產黨的立場來責罵我,這是我錯的。但我要告訴你們,中國共產黨已不是一個為廣大人民謀福利的真正的革命黨了……往年對黨的政策曾經勇敢的提出建議與糾正,希望中國共產黨的革命能夠走上正確的道路,可是,所得的結果,是個人被處分,而黨的政策依然沒有轉變過來。今後呢?……我如何對得起國家和人民?更如何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呢?我的出走,就是這麽簡單的理由。……倘若你們認為我的出走是錯誤的話,那麽,人各有誌,請從此別。

再逃亡

龔楚逃亡後的經曆,在他的回憶錄中再無一字涉及。

廣東省韶關市樂昌縣長來鎮長來村一名徐姓村民是龔楚部下的後代。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龔楚逃亡後,回到了樂昌長來。數月後,經人引薦,赴任國民黨軍第六綏靖區少將剿共遊擊司令。

期間,他遭遇了昔日戰友項英、陳毅。長征時,這兩人均留在了蘇區,帶領贛粵邊遊擊隊在江西、廣東交界打遊擊。

目前國內公認的說法是,1935年10月13日,龔楚率領三十餘人,偽裝成紅軍遊擊隊,誘使贛粵邊遊擊隊後方主任何長林叛變。他們設埋伏圈,欲迫使該遊擊隊中北山的一支隊伍投降,結果發生了戰鬥,遊擊隊三十餘人被殺,三十餘人被抓。在搜捕途中,遇到一偵察班戰士,龔楚以找項英、陳毅匯報工作為名要其帶路,但被識破。在到達營地時,此人通知哨兵鳴槍報警,項英、陳毅等迅速撤離,躲過一劫。

但龔楚的侄子龔錦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龔楚曾說,是他放的第一槍,以通知項英和陳毅。“龔楚說,他沒有幹過對不起共產黨的事情。”

1949年10月,解放軍攻占了廣東北部重鎮曲江。龔楚帶著部下繳械投誠。

11月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成立,昔日與龔楚在紅軍中共過事的葉劍英任省主席。據說,當時葉劍英寫了一張字條,令龔楚前往海南,勸時任海南防衛總司令、同是樂昌人的薛嶽投誠。

但龔楚沒有前往海南,還是逃向了香港。

“可以去內地做生意了”

隨叔公龔楚、父親龔衍淘去香港時,龔慶韶才7歲。一家人住在新界的僑園,一住便是30年。

僑園是國民黨黨產,專門收容無家可歸的國民黨人。龔楚分到了50畝地,一家老小在這裏安頓下來,從事養豬和種植,門店則出租收租金。他會書法,一幅字在香港市麵上能賣出萬元高價。有時候,住在僑園的其他國民黨將領聚在他家,共憶過去,但都閉口不提回內地。

1950年,蔣介石派專機接龔楚去台灣,二人泛舟湖上。蔣介石提出,希望他能搬來台灣,任中將高參,組織“反共救國軍”。龔楚以身體不適為由拒絕了。在他看來,當年國民黨在大陸都打不贏共產黨,現在退居台灣,還反攻什麽?

龔慶韶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每隔幾個月會回內地一次。按規定,活動範圍隻能限於廣州,而且手續繁複。他會帶著錢回去,周濟留在老家的奶奶和弟弟。

他記得,那些年,有個共產黨軍官幾乎每個月都從廣東來香港看望龔楚。他們都叫他“劉團長”。此人是龔楚的老部下,後來跟隨葉劍英。劉團長留著寸頭,一米七幾的個子,身材敦實。他以平民身份入境,有時候會在僑園住一晚,有時候當天返回。家裏人隱隱約約猜測,劉團長可能是代表葉劍英來看龔楚的。

1979年初,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剛剛結束,龔楚忽然跟龔慶韶等後輩說,你們可以去內地做生意了,因為鄧小平出來了。

龔楚和鄧小平一起領導了百色起義,龔楚結婚時,鄧小平是證婚人。“他了解鄧小平的風格。”龔慶韶說。

1979年,龔慶韶回到內地,在廣東省惠陽縣的秋長公社辦了一家毛衣廠,成為第一個在惠陽投資的外商。

也正是在這一年,龔楚動了回鄉的念頭。

1977年,36歲的龔洪永擔任了中共樂昌縣縣委副書記。這是第一次有龔姓的人當“父母官”,在香港的龔楚很快就聽說了消息。他瞞著家裏人,托從樂昌來港經商的一個姓鄧的年輕人,替他去拜訪這位龔姓書記。

“都聽宗叔的”

1979年春天,龔洪永見到了這個姓鄧的年輕人。對方代表龔楚,邀請他去香港麵談。

龔洪永瘦瘦高高,和龔楚頗有幾分神似,兩人同族不同縣。他從小就常聽到龔楚的名字,但大家似乎都閃爍其詞。退休前任廣東省清遠市直屬機關工委書記的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乍一聽龔楚的邀請,他並不想去。“那個時候韶關也沒開放,比較忌諱跟香港有關係,尤其我在縣委工作,比較小心這些事情。”但他答應會考慮。

第二天,他將此事向時任樂昌縣委書記蔡森林作了匯報。蔡是印尼歸僑,早年參加革命,建國前便聽說過龔楚。“蔡書記跟我說,這是好事情,你答應他,去吧。”蔡森林還指示縣委統戰部,辦理報批手續。

龔洪永來到長來鎮了解情況,得知龔楚曾有一大片地,解放後,房產被征用,成了鎮政府所在地,龔家的祖墳也在文革期間被破壞。

經省裏批複,1979年夏天,龔洪永隻身赴港。去之前,他心裏有些沒底。“不知道什麽話當說,什麽話不當說。怕話說重了,他會生氣,說輕了,他又聽不懂。”

時年78歲的龔楚患有白內障,眼睛看不清,但仍保留著軍人的習慣,站起來時腰杆挺直,坐時兩腿微分,腰板筆挺。龔洪永不知道如何稱呼他,便叫他“龔將軍”。

龔楚問了他父親、母親的姓名,叫孫子從樓上搬來當年帶出來的三本族譜,讓妻子王慶玲從第一本翻起。

第一本翻完了,沒有龔洪永父親的名字。“我當時心都涼了,怕他以為我是騙子。”

幸好,在第二本裏翻到了。霎時,龔楚淚流滿麵,抱著他痛哭。按照族譜,38歲的他比龔楚大一個輩分,因此龔楚管他叫“宗叔”。

龔楚說,這些年樂昌曾有人來香港,想見他,但他都沒有見。一來,他不信任外姓人;二來,就是樂昌人征了他的房子,毀了他的祖墳,他很惱火。他想過回內地,但顧慮很大。他不了解內地的政策,不知道回去會不會被清算。

龔洪永說:“我是你的叔叔,那你就要聽我的。”龔楚點點頭:“好,都聽宗叔的。”他告訴龔楚,祖墳已經修好了,但用作鎮政府的房子和土地是收不回來了。“我說,你龔楚戎馬一生,舊屋址拿出來做鎮政府所在地,有什麽不好的?至於你的田地,你也不會回去耕田,分掉就分掉了。錢財都是身外物,你這麽大一個官員,有什麽想不通的?”龔楚心動了。

“我又說,人家說你是叛徒。龔楚啪一拍桌子問,誰說的?!我說,別人都這麽說。他說不是,他們冤枉我的。我說,那你拿實際行動出來啊,為什麽不敢回老家?你是欠了誰的債,還是對不起共產黨啊?他說,沒有。我說那你回去啊,我給你規劃,給你重新蓋一個房子,百年以後做學校圖書館。他高興了,問我,我要是回去,你敢不敢保證我的人身安全?我說,沒問題的,老叔說的你都不聽,你還聽誰的?”

龔楚鬆口了,答應回鄉。臨別時,他送了自己的兩本回憶錄和一幅書法給龔洪永。因為看不見,書法上的印章蓋倒了。他還托龔洪永,回鄉後給他捎老家山上的野蜂蜜。

不久,龔洪永托人捎去了兩瓶野蜂蜜。至此,龔楚完全信任了他。

建樓

龔洪永回到縣裏匯報後,縣委決定統籌龔楚回鄉定居的準備工作。但此事沒有立刻落實。

兩年後,龔慶韶回樂昌投資辦廠,並邀請同為廠長的龔洪貴去香港觀光。退休前任樂昌市副市長的龔洪貴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在香港期間,他見到了龔楚。他問龔楚何時返鄉,對方沒有明確答複。

那段時間,國民黨收回了龔楚位於僑園的地皮和房子。他分別跟著定居於美國、英國的兩個兒子住了一段時間,於1980年代中後期回到了香港,由留在香港的兒子照顧。

1988年,龔洪貴擔任了長來鎮鎮長。這期間,他又陪著樂昌縣僑務辦公室主任陳漢民去了一次香港,動員龔楚回鄉。

此時,剛回到香港的龔楚住在一棟出租房內,健康日下。按照老家的風俗,人不能死在外麵。即使重病在醫院,死前也要抬到祠堂裏,這樣才能葬入祖墳。漂泊在外的他,更盼望落葉歸根了。

同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於不再追訴去台人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犯罪行為的公告》,公告中稱:“對去台人員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在大陸犯有罪行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六條關於對犯罪追訴時效的規定的精神,決定對其當時所犯罪行不再追訴。”1989年9月,兩高再次發布公告,將這條規定的適用性擴大於去台灣外其他地區和國家的人員。

兩份公告明確表明,龔楚如果回到大陸,將不會遭到清算。不過,龔慶韶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自己沒有聽叔公提起過這個公告,他們在籌劃回鄉的過程中也沒考慮過這一點。

龔家人擔心的,主要是龔楚的身體狀況以及內地的醫療條件。為此,在樂昌開工廠的龔慶韶被派去長來村探訪。他看到,村子裏有醫療所,醫生可以上門幫村民打針。如果病情嚴重,則可以送往縣醫院治療。這個擔憂解決後,龔楚下了決心。

龔慶韶帶話給龔洪貴,龔楚決定回鄉,並希望政府幫忙建一座兩層小樓,設施稍微現代化一些就行。

樂昌縣委僑辦得知龔楚的意願後,立刻上報廣東省委統戰部。經統戰部批準,縣僑辦撥款三萬元給長來鎮,為龔楚建屋。

1990年春天,這棟兩層小樓竣工。一層是客房和廚房,二層有主臥、會客廳和洗手間,會客廳外有一個小陽台。房子外帶一個小院。據時任長來鎮副鎮長的陳紅珍回憶,長來鎮上有一個電話所,居民打電話都要去那裏。但為了方便龔楚,特意牽了一根電話線過來,置於主臥床頭。

房子修好後,龔家派人來做了裝修。主臥裏裝了空調,會客廳裏放著彩電,洗手間裏安了浴缸。

在隻有土路、以平房為主的長來村,這棟小樓很是顯眼。不過,龔家仍然做好了龔楚住不慣、返回香港的思想準備。

回鄉

9月,距離中秋尚有一個月,已90虛歲的龔楚確定了回鄉的日子。

龔慶韶通知龔洪永、龔洪貴,龔楚將在本月回到韶關,請他們幫忙安排。當時,龔洪永已調任韶關市口岸辦主任。他聯係了韶關火車站,請其騰出一間貴賓室,又聯係了市委迎賓館,準備兩桌家鄉風味的酒菜。

1990年9月13日下午,龔楚乘坐的火車到達韶關。當晚,他嚐到了久違的家鄉芋頭扣肉和白斬雞,胃口大好。

晚上7點,一行人從韶關出發去長來。村裏的人或跟著龔楚外出打過仗,或早聽過龔楚的大名,此刻都等在他的家中。會客廳裏備好了水果,鞭炮和煙花隻待點燃。龔楚踏入院門的時候,寂靜的長來村沸騰了。

第二天,龔洪永再去龔楚家裏看他,龔楚請他幫一個忙。

龔楚回鄉時,時任樂昌縣文聯副主席沈楊由於會攝影,臨時充當了一周記者,一直跟著他。沈楊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龔楚在香港時就托人寫好了三封信,收信人分別是鄧小平、楊尚昆和王震。回鄉後,他托人幫忙寄了出去。寄信之前,沈楊特意用相機拍了下來。也許是擔心信收不到,他又請龔洪永幫忙給鄧小平辦公室拍一封電報。

龔洪永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電報的大意是:原紅七軍的龔楚,因年事已高,身體欠佳,加上有白內障等原因,已回故鄉廣東樂昌定居,安度晚年,敬請首長經常給予賜教。

龔洪永問,是否需要發給其他人,龔楚想了想說,再發給楊尚昆和王震吧。隨後,他去電信局拍了電報。

誰知,電報被截留,送到了韶關市紀委。紀委書記找龔洪永了解情況後表示,這屬於統戰工作,同意拍出電報。

大約一個月後,龔洪永接到省裏來電,轉達“鄧辦”的意見,歡迎龔楚去北京,在人大或政協任職。

龔洪永立刻轉告了龔楚,沒想到,他大發脾氣。“他說,我回來安度晚年的,不是回來要官的。何況我現在什麽都看不見,一身都是病,哪裏都去不了,做什麽官?”龔洪永沒有繼續做他的思想工作,此事也就沒有了後文。

回鄉的龔楚作息規律。因視力不便,他很少下樓,但偶爾去鎮上走走的話,一定會穿上西裝、打好領帶才出門。

回鄉的頭兩年,龔楚幾乎每天都要接待幾撥訪客。朱德的女兒來過,一些曆史學者也前來訪問這位中共黨史的“活化石”。

龔楚會談紅軍裏的事情,但對自己離開共產黨後的故事閉口不談。如果有人一定要問,他說,自己不算叛黨,隻是政見不同,跟隨了不同的政黨。

1995年,95歲的龔楚因肺部感染在家中去世。正如後半生盡力與政治絕緣的他所願,出殯的那一天,隻有龔洪永、龔洪貴、龔慶韶等族人相送,樂昌縣、長來鎮政府僅送來花圈。

龔楚的墓地是他生前自己選好的,在長來鎮外一座荒山上。荒山下是農田,山上沒有路,至今他的後人在清明掃墓的時候,都要帶著鐮刀披荊斬棘。墓在2001年經過了重修,黑色的碑石上,刻著龔楚生前自擬的碑文。因風吹日曬,有的地方,字跡已湮沒難辨。碑文如下:

龔楚將軍,諱楚,乳名福昌,字鶴村,號鬆庵,乃洪德公之三子也。公生於光緒廿七年辛醜,1901年至1995年歲。自少致力於軍事政治學術。參加國民革命,及廣東北江農民自衛軍總指揮官。樂昌縣誌載,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廿軍中校參謀,廣西南寧公安局局長。參加紅軍第七軍政委總司令部參謀。國民黨第七戰區挺進第一縱隊司令,187師、152師參謀長。1949年任廣東省第四區行政督查專員,保安司令兼第八軍軍長。1949年冬往香港經商。不幸於1995年7月吉日於本鄉長來私宅疾終正寢,享壽95歲,葬地廟角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