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紅軍各軍團首長的下落 (ZT)

(2018-05-04 07:49:18) 下一個

紅軍本來是蘇聯工農紅軍的簡稱,土地革命期間中國共產黨全麵模仿蘇聯,於是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將全國各地工農革命軍正式定名為紅軍。當時紅軍的基本單位是軍,後來若幹軍級單位合編為軍團,若幹軍團合編為方麵軍。不過,紅四方麵軍直接由若幹個軍組成,且後來紅一方麵軍取消軍級單位(軍團直接下轄若幹個師),因此紅四方麵軍的軍級單位相當於其他紅軍的軍團單位。

 

 

紅一軍團

紅一軍團於1930年6月由紅四軍(軍長林彪,政委彭清泉)、紅六軍(軍長黃公略,政委陳毅)、紅十二軍(軍長伍中豪,政委譚震林)合編而成,首任軍團總指揮朱德、政委毛澤東,全軍2萬餘人。1930年8月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合編為紅一方麵軍,朱德、毛澤東分任紅一方麵軍總司令、總政委,林彪接任紅一軍團軍團長、聶榮臻接任軍團政委。1935年7月縮編為紅一軍(軍長彭德懷,政委毛澤東),1935年11月與陝北紅軍會師後恢複為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抗日戰爭時期,紅一軍團改編為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

 

紅一軍團走出1名軍委主席(毛澤東)、4名元帥(朱德、林彪、陳毅、聶榮臻)。

 
紅二軍團

紅二軍團於1930年7月由紅二軍(軍長賀龍,政委朱勉之)、紅六軍(軍長祁繼勳,政委段德昌)合編而成,軍團長賀龍、政委周逸群,全軍1萬餘人。1931年4月月二四方麵軍會師後縮編為紅二軍(軍長賀龍,政委關向應)。抗日戰爭時期紅二軍團改編為八路軍120師358旅715團。

 

紅二軍團走出了1名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1名元帥(賀龍)。

 
紅三軍團

紅三軍團於1930年6月由紅五軍(軍長彭德懷,政委滕代遠)、紅八軍(軍長李燦,政委何長工)合編而成,軍團總指揮彭德懷、總政委滕代遠,全軍1萬餘人。1930年8月,紅三軍團與紅一軍團合編為紅一方麵軍,彭德懷為方麵軍副總司令兼紅三軍團總指揮,楊尚昆擔任紅三軍團政委。1935年7月紅三軍團於紅一軍團合並為新的紅一軍團。抗日戰爭時期原紅三軍團改編為為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

 

紅三軍團走出了1名國家主席(楊尚昆)、1名元帥(彭德懷)。

 
紅五軍團

紅五軍團由原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1931年12月在江西寧都起義之後改編而成,軍團總指揮季振同,政委肖勁光,下轄紅十三軍(軍長董振堂,政委何長工)、紅十四軍(軍長趙博生,政委黃火青)、紅十五軍(軍長黃中嶽,政委左權),全軍1.7萬餘人。1932年3月,紅一方麵軍出於對紅五軍團的不信任,將紅十四軍調歸紅三軍團,將紅十五軍調歸紅一軍團,紅五軍團隻轄有紅十三軍6600餘人。132年6月,紅五軍團取消軍級單位,下轄紅十三師(師長陳伯鈞,政委謝良)、紅十四師(師長程子華,政委朱良才)。1932年8月軍團總指揮季振同被巫為反革命長期關押(紅軍長征前秘密殺害),董振堂接任總指揮。1934年6月李卓然接任紅五軍團政委。湘江之戰後紅八軍團並入紅五軍團。1935年7月紅五軍團縮編為紅五軍(軍長董振堂,代政委曾日三)。1936年11月紅五軍參加西征作戰,1937年1月全軍覆沒,軍團長董振堂犧牲,代政委曾日三被俘。

 

紅五軍團最為悲壯,首任軍團總指揮季振同被冤殺,繼任軍團總指揮陣亡。

 
紅六軍團

紅六軍團於1934年8月由紅十七師(師長蕭克,政委王震)、紅十八師(師長龍雲,政委甘泗)合編而成,軍團長蕭克、政治委員王震,全軍9000餘人。1936年7月紅六軍團與紅二軍團、紅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麵軍,後紅六軍團縮編為紅六軍(軍長蕭克,政委王震)。抗日戰爭時期原紅六軍團改編為為八路軍120師359旅717團。

 

紅六軍團走出了1名國家副主席(王震),軍團長蕭克1955年僅授予上將軍銜,低於老部下許光達。

 
紅七軍團

紅七軍團1933年6月由紅十軍改編而成,軍團長尋淮洲、政委蕭勁光,全軍8000餘人。紅七軍團下轄紅十九師(師長尋淮洲,政委蕭勁光)、紅二十師(師長李聚奎,政委李翔梧)、紅三十四師(師長周子昆政委譚震林)。1934年7月6日,為減輕中央蘇區所受到的軍事壓力,紅七軍團在江西瑞金改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前往閩浙贛蘇區,總指揮尋淮洲、政治委員樂少華。1934年10月,紅七軍團與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原紅七軍團縮編為紅十九師(師長尋淮洲,政委聶洪鈞)。1935年1月紅十九師在懷玉山陷入重圍幾乎全軍覆沒,僅千餘人在劉英、粟裕等人率領下逃脫。劉英、粟裕保存的力量,抗日戰爭時期編入新四軍第二支隊。

 

紅七軍團走出了1名大將(肖勁光),而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師政委譚震林、副師長粟裕後來卻成為名動一時的華東野戰軍“三大首長”之列(另一位是陳毅元帥)。軍團總指揮尋淮州兵敗陣亡,軍團政委樂少華1952年在“三反”中受迫害自殺。

 
紅八軍團

紅八軍團1934年9月由紅二十一師和中央警衛師合編而成,軍團長周昆、政治委員黃甦,全軍1萬餘人。紅八軍團下轄紅二十一師(師長周昆,政治委員黃甦)、紅二十三師(師長孫超群,政委李幹輝)。10月10日,參加長征,過湘江時,受到嚴重損失,基本喪失實力。12月18日,黎平會議後,中共中央決定撤銷紅八軍團番號,餘部21師1000餘人,並入紅五軍團。

 

紅八軍團軍團長周昆後來出任八路軍115師參謀長,1938年2月攜款逃跑,從此下落不明。紅軍軍團長攜款逃跑,這是僅有一次。黃甦到達陝北後在直羅鎮戰役中陣亡。

 
紅九軍團

紅九軍團於1933年10月由原紅一軍團紅三師(師長羅炳輝,政委劉英)、原紅五軍團第十四師(師長程子華,政委朱良才)合編而成,軍團長羅炳輝、政委蔡樹藩,全軍9000餘人。紅九軍團遭受廣昌戰役、湘江戰役兩次重創,餘部3000餘人縮編為3個大隊,四渡赤水後何長工接任紅九軍團政委。1935年7月一四方麵軍會師,紅九軍團改編為紅三十二軍(軍長羅炳輝,政委何長工),全軍1000餘人,歸紅四方麵軍指揮。1936年7月編入紅二方麵軍,順利到達陝北。抗日戰爭時期,紅九軍團(紅三十二軍)編為八路軍120師359旅718團。

 

紅九軍團其實是紅五軍團衍生而成,軍團長羅炳輝1946年犧牲,後被列為36名軍事家之一。

 
紅十軍團

紅十軍團於1934年11月由紅七軍團與紅十軍合編而成,軍團長為劉疇西,政委為樂少華,下轄紅十九師(師長為尋淮洲,政委為聶洪鈞)、紅二十師(師長劉疇西,政委樂少華)、紅二十一師(師長為胡天桃),全軍6000餘人。紅十軍團成立後,從贛東北蘇區出發,北上抗曰。12月間,在安徽古竹溪遭數倍敵軍的襲擊,部隊損失慘重。1935年紅十軍團在懷玉山陷入重圍,劉疇西與方誌敏被俘遇害,僅劉英、粟裕所部1000餘人突出重圍。

 

紅十軍團名義上是“抗日先遣隊”,實際是作為“棄子”吸引國民黨圍剿部隊注意力,從而為中央紅軍突圍創造條件,如同後來中原突圍的皮定均旅。不過,劉疇西不是皮定均,釀成了懷玉山慘劇。

 
紅十五軍團

紅十五軍團1935年9月由長征到達陝北的原紅四方麵軍紅二十五軍與陝北紅軍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合編而成,軍團長徐海東、政委程子華。下轄紅七十五師(由紅二十五軍改編,師長張紹東,政治委員趙淩波),紅七十八師(由紅二十六軍改編,師長楊森,政委張明先),紅八十一師(由紅二十七軍改編,師長賀晉年,政委張達誌),全軍7000餘人。1935年11月編入紅一方麵軍,抗日戰爭時期改編為八路軍115師344旅。

 

 

紅十五軍團是紅二十五軍為主體與陝北紅軍合編的部隊,軍團長徐海東在大將排名第二。原紅一方麵軍所轄各軍團到抗日戰爭時期改編為343旅,紅十五軍團則單獨編成344旅。

 
紅四軍

鄂豫皖紅四軍1931年1月由原紅一軍、紅十五軍合編而成,軍長曠繼勳,政治委員餘篤山,下轄紅十師(師長蔡申熙,政委陳奇)、紅十一師(師長許繼慎,政委龐永俊),全軍1.25萬人。1931年4月紅四軍新增紅十二師(師長許繼慎,政委龐永俊)。1931年7月徐向前接替曠繼勳任紅四軍軍長,陳昌浩接任政委。1931年11月紅四軍與紅二十五軍合編為紅四方麵軍,徐向前、陳昌浩分別擔任方麵軍總指揮兼紅四軍軍長、方麵軍政委兼紅四軍政委。1932年10月鄂豫皖反圍剿失敗,紅四軍縮編為紅十師被迫隨主力突出重圍進入川陝地區。1933年7月紅十師恢複紅四軍番號,軍長王宏坤,政委周純全。1935年2月,紅四方麵軍放棄川陝蘇區,開始長征,此時紅四軍下轄第十師、第十一師。7月紅四方麵軍與紅一方麵軍會師後,兩軍交換了一些幹部,紅四軍的主官也調整為軍長許世友、政委王建安。此後紅四軍同右路軍,即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等一同行動。10月5日,張國燾命令右路軍中的原紅四方麵軍部隊離隊南下,紅四軍於是回到紅四方麵軍行列。1936年10月22日,紅一方麵軍,紅二方麵軍,紅四方麵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隨後成立了前敵總指揮部,對紅軍進行了整編,整編後第四軍歸前敵總指揮部指揮,跟隨紅軍主力部隊行動,未參加西路軍,此時軍長陳再道,政委王宏坤。抗日戰爭爆發後,紅四軍改編為八路軍129師385旅。

 

紅四軍走出了1名元帥(徐向前),首任軍長曠繼勳、政委餘篤三被張國燾冤殺,第二任政委陳昌浩“文革”中迫害致死,後來的軍長、政委即王宏坤、周純全、許世友、王建安、陳再道1955年都被授予上將軍銜。

 

 

紅九軍

紅九軍是1933年7月由紅四方麵軍紅十二師連同巴中地區的地方武裝合編而成,軍長何畏,政治委員詹才芳,轄有紅二十五(師長許世友,政委陳海鬆)、紅二十七師(師長王學禮、政治委員陳修神,全軍1萬餘人。1935年5月參加紅四方麵軍長征後,紅九軍整編為4個師另2個團。 7月,紅四方麵軍與紅一方麵軍會師,8月5日,分屬左路軍北上,9月14日,紅一、四兩方麵軍分裂,紅九軍隨紅四方麵軍轉而南下。1936年10月,隨紅四方麵軍在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麵軍再度會師。1936年11月中旬,編入西路軍序列,轉戰甘肅省河西地區。此時主官為: 軍長孫玉清、政委陳海鬆、參謀長陳伯稚,不久全軍(6500人)覆滅。

 

紅九軍首任軍長何畏人稱“小諸葛”,是張國燾的心腹愛將,到延安後遭受政治迫害,於1938年為治療養病帶著腿傷而離開延安回到廣州修養,但也有人認為何畏被秘密殺害。首任政委詹才芳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成為資格最老的中將。繼任第九軍軍長孫玉清在紅軍西征中被俘遇害,政委陳海鬆陣亡。

 
紅三十軍

紅三十軍1933年7月以原紅十一師為基礎,加上蒼溪、長池獨立團等部隊擴編組成紅三十軍。軍長餘天雲,政治委員李先念,下轄第八十八師(師長熊厚發,政治委員鄭維山)、八十九師(師長徐世奎,政治委員杜義德)、九十師(師長鄒洪盛,政治委員程世才)。全軍1萬餘人,1935年5月,紅三十軍根據張國燾的命令,放棄根據地開始長征。6月,紅四方麵軍與紅一方麵軍會師於四川懋功。會師後,紅四方麵軍部隊進行了整編,紅三十軍的領導也有所變動:軍長程世才(代理)、政治委員李先念、參謀長李天佑(後黃鵠顯代)、政治部主任 李天煥,下轄第八十八師(師長熊厚發,政治委員鄭維山)、第八十九師(師長周烈坤、政治委員曾廣泰)、第九十師(師長汪乃貴)。毛兒蓋會議後,紅三十軍隨右路軍北上,10月5日,張國燾另立中國共產黨中央,紅三十軍奉命再次南下。1936年6月,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到達四川甘孜,與紅四方麵軍會師,7月2日,紅二、六軍團合並為紅二方麵軍。不久,張國燾同意率部北上。10月,紅軍三大 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紅三十軍隨即奉中共中央軍委之命西渡黃河。11月10日,渡河部隊編成西路軍,紅三十軍隨軍行動。1937年3月,西路軍失敗後,李先念率少數人員進至新疆,被新疆軍閥盛世才繳械,紅三十軍番號隨之撤銷。後陸續轉回陝北。

 

紅三十軍走出了1名國家主席(李先念),紅三十軍首任軍長餘天雲被稱為“四方麵軍的林彪”,可見其驍勇。不過,餘天雲年輕氣盛,在軍校進修期間與總教官劉伯承發生衝突,負氣自殺。繼任軍長程世才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紅三十一軍

紅三十一軍:紅三十一軍1933年7月以原七十三師為基礎,連同任瑋璋起義部隊、獨立團等擴編成立紅三十一軍。軍長王樹聲,政治委員張廣才,下轄第九十一師(師長朱德崇(,政委林英安)、第九十二師(師長陳友壽,政治委員楊朝禮)、九十三師(師長葉道智、政治委員葉道智),全軍1萬餘人。紅三十一軍成立後,先後參加了儀南、宣達戰役和反“六路圍攻”作戰。至1934年冬,紅三十一軍縮編為兩個師,孫玉清任軍長,詹才芳任政治委員。1935年5月長征途中,餘天雲、王樹聲先後任軍長。1936年10月下旬,紅三十一軍西渡黃河後,歸軍委前指統轄,蕭克任軍長,周純全(後郭述申代)任政治委員,增轄騎兵師。1937年2月,紅三十一軍參加援西軍。8月,改編為八路軍129師386旅。

 

紅三十一軍走出了1名大將(王樹聲),甚至孫玉清、餘天雲、蕭克先後擔任過軍長。

 
紅三十三軍

紅三十三軍於1933年11月由川東遊擊軍改編而成,軍長王維舟,政治委員楊克明。下轄3個師:九十七師師長王波,九十八師師長冉南軒,九十九師師長蔣群麟,全軍1萬餘人。1934年10月,紅四方麵軍整編時,紅三十三軍縮編為兩個師。1935年7月,紅一、四方麵軍長征會師後,紅三十三軍被編入左路軍,羅南輝任軍長、政治委員張廣才、參謀長李榮,轄第九十八師(師長吳世安、政治委員吳成忠)、第九十九師(師長王波、政治委員王德安)。1936年1月,紅三十三軍與紅五軍團合編為紅五軍,軍長董振堂,代政治委員曾日三,代參謀長曹裏懷。8月,編入左路軍南下,部隊遭受嚴重損失。1936年11月,編入西路軍。 至1937年初高台戰鬥失利,全軍覆沒,董振堂犧牲。

 

紅三十三軍首任軍長王維舟“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第二任軍長羅南輝西征途中陣亡。

 

(來源:作者新浪博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