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老照片 - 百年北京(下)

(2018-05-19 10:17:39) 下一個

    1949年,北京,慶祝解放的女學生。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時,毛澤東、朱德在天安門城樓上。張彥/攝。

    1950年,北京郊區深溝村,土改中,農民批判地主。齊觀山/攝。

    1950年,毛澤東和周恩來在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呂厚民/攝。

    1950年6月1日, 北京,兒童節慶祝大會上上台講話的執行主席。

    1950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在這一年的閱兵式上,1900多匹戰馬組成的騎兵大隊是一大看點。

   1951年,北京,新中國第一代電台播音員。

    1953年,北京,散步。徐肖冰/攝。

    1953年,北京,自行車運動員。

    1953年2月,北京,東單食品廠的早點生意。

    1950年代,北京西單路口,老北京最熱鬧的地方之一。

    1953年,北京,彭德懷和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後草坪。

    1954年10月1日,北京,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勞動模範李順達(前左一)、申紀蘭(前左三)以及劉胡蘭烈士的母親胡文秀(前左二)在天安門觀禮台上。

    1954年,北京天安門華表。陳石林/攝。

    1956年,北京,小提琴家馬思聰。牛畏予/攝。

    1958年,北京,紡織女工宿舍。

    1954年,北京,周恩來當選為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主席,這是他在會議上作報告。

    1956年的春節,北京房山縣的村民圍坐在一起,第一次聽到了收音機裏傳來的遠方祝福。

    1956年8月31日,北京機場,在航線海報下看報的僧人。湯姆·哈金斯/攝。

    1956年,北京,一位音樂家的妻子在自家花園裏。湯姆·哈金斯/攝。

    1956年6月1日,北京,歡慶六一兒童節上的文工團主持人。湯姆·哈金斯/攝。

   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大會,慶祝北京市農業、手工業全部實現合作化。

   北京同仁堂藥店總經理樂鬆生代表工商界向毛澤東報喜。

    1956年,北京,天安門前的少先隊員。湯姆·哈金斯/攝。

   1956年,北京市豐台東管頭鄉農民報名參加農業合作社。

    1956 年,北京,哈金斯透過酒店房間窗口拍到的街頭景像。

    1956年,北京,四名女孩在一個涼亭裏俯瞰城市。湯姆·哈金斯/攝。

    1956年,北京,建國門外大街照片。

    1956年,北京,夯實路基的築路工人。湯姆·哈金斯/攝。

    1956年冬天,北京,天安門廣場。

    1956年6月1日,北京,一位軍官與她的女兒在北京飯店慶祝六一兒童節。湯姆·哈金斯/攝。

    1956年,北京街頭賣金魚的商販。湯姆·哈金斯/攝。

    1956年,北京,第一屆國家音樂節上的代表們。湯姆·哈金斯/攝。

    1957年,北京,93歲的齊白石。馬克•呂布/攝。

    1957年,北京,街上三個小孩。馬克•呂布/攝。

    1957年,北京,胡同裏表演胸口碎大石。馬克•呂布/攝。

    1957年,北京大學,未名湖上滑冰。馬克•呂布/攝。

    1957年,北京,拍照。馬克•呂布/攝。

    1957年冬,北京王府井,一個最後的貴族。馬克•呂布/攝。

    1957年冬,王府井大街上,他敏感地將鏡頭對準迎麵走來的一位奇特老貴婦,她身披長至腳踝的黑色大氅,領口鑲白色狐毛,手夾香煙,目光傲慢。

    1958年,北京紡織廠幼兒園。

    1958年,天安門廣場上的民兵。

    1958年,北京市第一次出現女交警。

    1958年,北京農機展覽會。

    1958年,北京,紡織女工宿舍。

    1958年9月2日,新中國第一座國家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北京電視台開始對首都地區播出節目。

    1958年5月,人民英雄紀念碑建成。

    1958年,北京,作為“大躍進”成果之一的微型汽車。

    1958年,北京新街口南大街,路上行駛的還是有軌電車。

   1958年春節,北京市宣武區留學路副食品商店出動流動售貨車為居民服務。

   1958年,天安門廣場,燃放高產禮花。

    1959年,北京工人體育場中施工的建築工人。

    1959年9月,剛剛建成的國慶獻禮工程中國革命曆史博物館。

    1959年,北京天壇,來此納涼的百姓。

    1959年,北京,馬戲團的觀眾們。

    1959年,天安們廣場,沙塵暴下的的孩子們。

    1959年,北京,老者。

    1959年,天安門,國慶閱兵。

    1959年9月13日,北京工人體育場,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入場式。

    1959年,毛澤東在北京機場迎接赫魯曉夫。

    1960年1月30日,一年一度的北京春節環城賽跑從天安門廣場開始。

    1960年,北京,街道工廠副廠長。

    1961年,北京東單路口。

    1962年,北京,朱德迎接非洲客人。顧德華/攝。

    1962年,北京方巾巷。

    1962年,北京東單三條幼兒園的孩子們。顧德華/攝。

    1964年,北京,《東方紅》大型歌舞劇序曲《葵花向太陽》。

    1965年,北京天安門,抗議美國入侵越南。馬克•呂布/攝。

    1965年,北大宿舍裏織毛衣的學生。馬克•呂布/攝。

    1966年,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翁乃強/攝。

    1966年,北京,學生大串聯到盧溝橋,前隊的學生在橋上寫字給後隊提示方向。翁乃強/攝。

    1966年,天安門廣場,教唱語錄歌。翁乃強/攝。

   1966年10月,北京,毛澤東、林彪與"革命小將"們在一起。

     1966年,北京"東交民巷"被改名為"反帝路"。

     群眾在東交民巷觀看"中國人民銀行革命造反者"張貼的《"反帝路"革命宣言》許林攝。

    1967年,北京,陳毅在大會上精彩答辯。

   1970年,清華大學歡迎工農兵新學員入學。

    1970年代,北京街頭賣蟈蟈的小販,自行車上掛滿了蟈蟈籠子。翁乃強/攝。

   1971年,國慶大遊行。

    1971年,北京,在頤和園休息閑聊的市民。馬克•呂布/攝。

    1971年7月1日,毛澤東、林彪在紀念黨誕生50周年慶祝大會上。

    1971年5月1日,天安門廣場,紅衛兵舞蹈表演。

    1971年,北京八達嶺長城上的遊客。馬克•呂布/攝。

    1972年,北京,宣傳畫商店 。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北京,街上行人。

    1972年,北京,大街上的標語。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北京,姚文元(中)。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北京,北大學生。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北京,北大校園。威廉·約瑟夫/攝。

    1973年9月11日,北京,天安門前大街歡迎外賓的學生。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9月,天安門廣場的紅衛兵。布魯諾·巴貝/攝。

    1970年代,天安門廣場上賣蘿卜的小販。

    1973年9月,北京故宮,坐在路邊帶孩子的遊客。布魯諾·巴貝/攝。

    1975年,北京順義,一戶孫姓農家人與外國友人的合影。邁克爾/攝。

    1976年,北京居民房屋的入口處,玩耍的孩子。

    1976年,北京,正陽門箭樓。馬達羅/攝。

    1976年,清華大學應屆畢業的工農兵學員下鄉當農民。顧德華/攝。

    1976年,北京,一位媽媽將孩子和煤氣罐放在兒童車內,推著飛快前進。馬達羅/攝。

   1976年,北京,西單北大街,學生們在等候校車。馬達羅/攝。

    1976年10月30日,北京群眾歡慶粉碎"四人幫"的勝利。楊武敏/攝。

    1977年,毛主席紀念堂群雕正在創作中,兩側各有一名模特擺出姿勢,供雕塑家做參考。翁乃強/攝。

    1977年春天,北京,前門東大街上的行人。馬達羅/攝。

    1977年,北京櫻桃溝,含情脈脈的情侶。

    1977年5月1日,北京,一戶人家的門口。

   1976年11月24日,首都各界代表共八千人參加了毛主席紀念堂奠基儀式。

    1977年,北京,雕塑家細心塑製毛主席坐像,為雕刻毛主席漢白玉坐像做準備。

    1978年,北京龍潭湖鳥市,老人和他的鴿子。朱憲民/攝。

    1977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周年祭,天安門兩側擺滿了紀念周恩來的花圈。賀延光/攝。

    1978年冬,北京芳草地,圍觀外國人拍照的孩子們。

      1979年,北京天安門。劉英毅/攝。

    1979年,北京,一新婚夫婦的家。

    1979年,北京虎坊橋南大街,遠處是前門飯店。

    1979年,北京,建國門立交橋竣工通車。劉英毅/攝。

    1979年3月,北京,政協禮堂前的車輛。劉英毅/攝。

    1979年,北京,王府井南口崗。劉英毅/攝。

    1979年11月,北京,長安街六部口的交通隊民警列隊上崗 。劉英毅/攝。

    1979年,北京,位於前門老火車站前的公共汽車站。劉英毅/攝。

    1979年,北京,前門大街。劉英毅/攝。

    1979年1月,北京沙灘,十字路口出現第一塊美女廣告牌。

    1980年,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處總機房緊張忙碌的接線員。劉英毅/攝。

    1980年11月20日,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依法對"四人幫"進行公開審判。

    1980年12月,北京,崇文門路口。劉英毅/攝。

    1980年代,北京,五道口百貨市場。

    1980年代,北京,北大女生宿舍。

    1980年代,北京,故宮附近的冷飲攤點。

    1980年,北京香山公園,戴墨鏡的五朵金花。王文瀾/攝。

   1980年12月1日,北京,天橋茶攤老人張啟征協助交警義務疏導交通。劉英毅/攝。

   1980年代, 北京板爺,那時的天安門,三輪車是可以通行的。

   1981年7月1日,北京首座行人過街橋,西單人行過街橋建成開通。劉英毅/攝。

    1981年,北京西四街頭,西四交通支隊交警每天在此路口護送小學生過馬路。

    每當送過一撥小學生後,被護送的學生就會向警察叔叔敬禮表示感謝。

    1981年,北京西單商場,電視機櫃台。王文瀾/攝。

    1981年,北京故宮午門前,那個時代沒有今天琳琅滿目的飲料,最多是大碗茶,當年2分錢1碗,曾經是北京的街頭一景。

    1982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看護孩子。

    1982年冬,北京,頤和園知春亭餐廳,由於"文革"禁錮的打開,人們在一些場所開始劃拳、行令、放音樂,於是"禁忌"又開始回潮。

    1984,北京宣武門一帶的街景。

    1984,北京某街頭出現的個體經營戶,一台縫紉機就可以做小生意。

    1984年10月1日,北京,國慶遊行的標語"聯產承包好"。

    1984年10月1日,北京,前門城樓下國慶35周年焰火。劉英毅/攝。

    1984年,北京海澱區薊門裏小區,一戶人家正在搬家。張兆增/攝。

    1984年,北京東四家電服務部門前,觀看國慶大閱兵轉播的觀眾。

    1984年6月15日,長安街一線交警首次佩帶對講機上崗。劉英毅/攝。

    1984年,北京天安門廣場,外來打工者。朱憲民/攝。

   1985年,北京天安門廣場,父子倆。閻雷(法國)/攝。

   1985,北京八達嶺長城,新人在拍結婚照。閻雷(法國)/攝。

   1985,北京,跨箱車,這是80後北京人小時候的座駕。閻雷(法國)/攝。

    1985年春,北京,法國時裝大師伊夫·聖洛朗的時裝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由於時裝大師的服裝理念超前,與當時的中國國情相差太遠,以至參觀人數廖廖。

    1985年,北京地壇公園,第一屆春節文化廟會上,一女子寒冬裏身著泳裝表演絕活。

    1986年,北京,咱爸咱媽。郭建設/攝。

    1980年代,北京,北大學生食堂。

    1986年,北京,時尚的女青年。王文瀾/攝。

    1986年,北京,換樓啟示。王文瀾/攝。

    1986年,北京,一位顧客在三裏屯國營商店購物。閻雷(法國)/攝。

    1986,北京長安街,上海牌轎車。閻雷(法國)/攝。

    1980年代,北京,攝影發燒友手中最好的裝備都是這樣的雙鏡頭照相機。

    1986年,北京,一對男女走過天安門廣場。

    1986年,北京頤和園裏的一對情侶。閻雷(法國)/攝。

    1986年,北京,某單位工作人員用計算機學習貿易知識。閻雷(法國)/攝。

    1986年,長安街複興門路口,機動車流與自行車流匯合。劉英毅/攝。

    1987年,北京前門,正在路邊電話亭打電話的男子。

    1987年,北京王府井大街,三菱電機廣告牌。閻雷(法國)/攝。

    1987年,北京,繼可樂進入中國後,咖啡於1980年代中期進入傳統食店。

    1987年,北京地壇公園,跳舞被認為不雅,公園管理人員騎車到處阻止跳舞者。張兆增/攝。

    1987年,北京,天安門廣場。

    1987年春節前夕,北京,年輕人排長隊買到酒喜出望外。蔣鐸/攝。

    1987年,北京,西方文化進入中國,北京大柵欄的電影院前貼出美國金發美女穿上比堅尼泳衣的電影海報。

    1987年,北京大學男生宿舍。閻雷(法國)/攝。

   1987年,北京,跳舞是公開的文娛活動,舞廳開始出現,穿中山裝的男子對舞廳感到好奇。

    1987年,北京,賣報紙的自行車攤點。

    1987年,北京前門,肯德基在中國第一家店正在進行裝修。

    1980年代,北京,北冰洋汽水攤點。

    1988年,北京,新街口外大街,一家三口。張兆增/攝。

    1988年,北京馬克西姆餐廳,外國模特女裝秀。王文瀾/攝。

    1988年,北京紫禁城,接娃回家。王文瀾/攝。

    1989年4月22日,中國政法大學的學生抬著胡耀邦的畫像,在天安門廣場悼念他。賀延光/攝。

    1989年,北京,穿健美褲的模特。

    1989年2月25日,老布什訪華,在天安門廣場向廣場上的民眾揮手致意。

   1989年,北京,美術館後街上的鳥籠與海報。張兆增/攝。

    1989年,北京前門大街,吆喝拉客的私人巴士。張兆增/攝。

    1989年5月5日,北京首次實施在三環路以內道路按車牌尾號單雙日行駛。劉英毅/攝。

   1990年,北京交警。拍這張照片時,北京已經成功舉辦完亞運會,交警旁邊牆上的海報有第11屆亞運會logo。

    1990年代,北京,西單百花市場。

    1992年,北京,街上行人的穿著。

    1993年3月,長安街上掛起了申辦2000奧運會的橫幅,歡迎來京的國際奧委會考察團。劉英毅/攝。

    1993年,天安門。

    1993年,大北窯連通北京第二條快速環路、三環路的高架橋建成,取名國貿橋。劉英毅/攝。

    1993年,北京王府井,招牌。馬克•呂布/攝。

    1994年10月,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以"國營"名義承攬拍照生意。謝軍/攝。

    1997年2月24日,北京,長安街自發悼念鄧小平。

    1998年6月18日,北京,市民在美國使館排隊,出國熱開始。

    1998年9月24日,北京,崔健演唱會。

    1998年11月14日,北京,一位江蘇泰興農民工給老家70歲生日的母親打電話。蔣鐸/攝。

    1998年,北京,天安門前。郭建設/攝。

    1998年9月13日,北京,購房者在售樓部觀看樓房模型。自1998年福利分房製度結束後,中國房地產進入市場化的時代。 

    1998年9月20日,北京一家迪斯科舞廳,一外國女子脫掉外衣,跳到桌子上跳舞,保安上前阻止。

    1999年9月29日,一位奶奶抱著小孫子在天安門廣場。

    2000年,北京草廠八條,出門。劉英毅/攝。

    2003年,非典期間的天安門廣場。王文瀾/攝。

    2003年11月7日,北京大雪,一隊民工在打工路上艱難行走。賀延光/攝。

    2006年,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小帥哥。郭建設/攝。

    2006年,北京好景胡同,做作業。劉英毅/攝。

    2006年,北京草廠頭條,投籃。劉英毅/攝。

    2007年9月,北京鳥巢工地,一位敞胸、戴項鏈的年輕裝修工。蔣鐸/攝。

    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球迷。郭建設/攝。

    2009年8月17日,北京,酷暑中蹬三輪廢品收購者。蔣鐸/攝。

    2009年,改建後的北京前門大街夜景。茹遂初/攝。

    2018年2月11日,北京火車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