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西安府南門外。
1907年,西安,藩台衙門。 法國漢學家沙畹/攝。
1907年9月4日,西安,大慈恩寺。法國漢學家沙畹/攝。
1907年,西安北城門外,出城就是農田,城牆殘破,城門樓也不在了。
1909年,西安,大雁塔。
1910年,西安府西40裏處,鹹陽附近的古橋。《泰晤士報》記者莫理循/攝。
1910年2月1日,鹹陽雙照鎮(今屬西安鹹陽區雙照鎮)。《泰晤士報》記者莫理循/攝。
1914年,西安鍾樓。
1916年,西安南城門。
1921年,西安小雁塔。瑞典漢學家奧斯瓦爾德•喜仁龍/攝。
1921年,西安東門(長樂門)。
1937年,西安,革命公園的牌坊和紀念亭。
1935年,西安,在未央宮遺址上立了一塊碑,楊虎城等要員前來參觀。
1937年,西安南大街,遠處為鼓樓和鍾樓。
1938年,西安,東大街上的宣傳橫幅,上麵寫著:"在抗日陣線上軍民應切實聯合起來"。
自從西安事變結束後,西安一下就安靜了,除了幾條宣傳標語外其它一如既往。
1930年代,西安,小雁塔。
1939年,西安時常遭受日本飛機的轟炸,民眾們就自發地組織起救護隊,救治那些被炸傷的民眾。
1940年,西安鍾樓東北角的郵電大樓。
1941年,西安西門。
1941年,西安王曲鎮,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七分校。美國《生活》雜誌攝影師卡爾·邁登斯/攝。
1947年,西安臨潼縣,街上行人。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西安臨潼縣,門衛士兵晚上鎖城門。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西安臨潼縣,法官審理兩位農民關於土地的糾紛案件。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西安臨潼縣警局總部,警察局長和站在門口的兩位警察。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5月,西安臨潼縣,集市上出售的水缸。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西安臨潼縣,染坊染布。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西安臨潼縣, 一位農民挑著青蔥進城出售給菜販(左)。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西安臨潼縣,人力車夫坐在路邊等待顧客。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西安臨潼縣,藥房還經銷初級小學國語、常識課本。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西安臨潼縣,中藥店的藥劑師。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西安臨潼縣,理發店裏剃頭與刮臉。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西安臨潼縣,雜貨商店。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5月,西安臨潼縣,婦女織布。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5月,西安臨潼縣,十幾歲的新婚夫婦在婚禮儀式上。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5月,西安臨潼縣,十幾歲的新婚夫婦在婚禮儀式上。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西安臨潼縣,臨潼縣銀行正門。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5月,西安臨潼縣,臨潼城牆。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5月,西安臨潼縣,集市上老農和木匠就木犁談價格。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西安大雁塔。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西安臨潼縣,毛驢拉磨碾米。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西安臨潼縣,裁縫店。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5月,西安臨潼縣,用驢拉石磨碾米。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5月,西安臨潼縣,小學兒童在操場玩遊戲。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7年5月,西安臨潼縣,挑筐收集糞便做肥料的農民。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攝。
1949年6月,解放後的西安鍾樓。
1954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全局大會。
1958年,西安未央區紅色人民公社女子籃球隊。張允明/攝。
1958年冬,鹹陽市(今屬西安鹹陽區)五星人民公社大食堂的午飯。衛王象/攝。
1958年春,西安市鍾樓東側正在建造的郵電大樓。
1959年1月,西安市雁塔區公社社員領工資。王淩/攝。
1965年,西安,憶苦思甜不忘本。劉一/攝。
1965年,西安臨潼縣在社教運動中逮捕漏劃地主。任永健/攝。
1966年,西安機械係統學習毛主席著作大會。劉一/攝。
1966年5月20日,西安郵電大樓前,舉行歡呼“文化大革命《十六條》”發表 ,這標誌著文革正式爆發。王淩/攝。
1966年,西安,毛主席著作發行。劉一/攝。
1967年,西安,毛主席像章發行會。劉一/攝。
1967年,西安市南大街,西安美術學院師生在遊行,聲援造反派。胡武功/攝。
1967年,西安,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5周年遊行活動。劉一/攝。
1967年,西安,參加“毛澤東思想學習班”的學員合影。
1967年,西安新城廣場,高舉毛主席著作。劉一/攝。
1968年,西安火車站,主席像落成。劉一/攝。
1969年,西安臨潼縣,響應毛澤東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和“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青年民兵挖地道。任永健/攝。
1969年4月,西安臨潼縣,華清中學學生遊行,慶祝中共九大召開。任永健/攝。
1969年12月,西安臨潼縣革委會組織全縣公社、大隊、生產隊幹部到零原公社參觀學大寨修梯田的經驗。任永健/攝。
1970年代,西安,北大街。劉一/攝。
1972年,西安,終南山下麥收。劉一/攝。
1972年,西安,防空洞裏民兵讀報學習。劉一/攝。
1975年8月,西安市解放路上的國營旅社門前一景。劉一/攝。
1975年,西安高陵縣,收棉花。劉一/攝。
1975年,西安,娃娃學騎車。劉一/攝。
1970年代,西安市和平門外的雁塔路。衛生象/攝。
1975年,西安臨潼縣桑園小學教師給學生們上階級鬥爭算術課。
1976年12月,西安臨潼縣華清中學排練遊行演出隊列。任永健/攝。
1976年,西安新城廣場。
1979年,西安,鍾樓下由娃娃們組成的“五講四美”監督站。劉一/攝。
1980年代,西安城西門。
1980年代,西安,學日語。劉一/攝。
1980年代,西安火車站門前。
1980年代,西安,鼓樓和民居。
1981年,西安,窺探。葛新德/攝。
1982年,西安,當“官”了。葛新德/攝。
1983年冬季,西安市西大街。
1983年,西安北新街一居民小院。
1980年代,西安,那時老人是戴頭巾的。
1983年,西安騾馬市,試裝。葛新德/攝。
1983年,西安,護城河改造。劉一/攝。
1980年代,西安,修繕中的鍾樓。
1984年,西安,人們的穿著。
1984年,西安新城廣場,戲水一躍。趙利文/攝。
1980年代,西安含光門外。
1985年,西安火車站。
1980年代,西安汽車站。
1984年4月,西安,美國總統裏根參觀秦始皇兵馬俑。
1985年,西安,古城牆邊的雞鴨市場。久保田博二/攝。
1984年,西安,大雁塔。
1985年,西安市東門外,架設路燈。劉一/攝。
1980年代,西安碑林區三學街小學門口,令人懷念的冰棍箱。
1984年,西安,一個賣茶水、汽水、小零食的小攤。
1980年代,西安,“好大風”桃花牌電風扇是那時西安暢銷品牌。
1980年代,西安,路邊的涼皮,魚魚,蕎麥,這些西安人都明白。
1986年,西安,執勤的交警。劉一/攝。
1980年代,西安,旅遊景區排隊等待照相。
1987年,西安南四府街,打牌頂鞋。趙利文/攝。
1987年,西安橋梓口,老師護送孩子過馬路。趙利文/攝。
1987年,西安回民街,回民餐館夥計招呼客人“裏麵請”。 趙利文/攝。
1987年,西安,晨練。葛新德/攝。
1987年,西安街頭台球也開始流行。趙利文/攝。
1987年,西安南大街,鍾樓旁的裁縫個體戶。趙利文/攝。
1980年代,西安,那時的大雁塔,農田環繞,綠意盎然,顯得閑逸安靜。
1987年,買冰箱在80年代是個大事與電視機、洗衣機一起被稱為“三大件”。趙利文/攝。
1988年,西安白鷺灣,年輕人與摩托車。趙利文/攝。
1988年,西安橋梓口,下棋。趙利文/攝。
1989年,西安鍾樓,公交車拋錨乘客下車幫忙推車。趙利文/攝。
1989年,西安西三路,姑娘出嫁。趙利文/攝。
1989年,西安,賣菜刀的小販遭遇警察執法。趙利文/攝。
1989年,西安,《白鹿原》作者陳忠實。葛新德/攝。
1990年,西安,那時候,它還不叫喵星人。趙利文/攝。
1990年,西安夏家十字,共用水龍頭。趙利文/攝。
1992年6月,西安,當時中國適逢氣功熱潮。劉西安/攝。
1992年,西安,自我推銷。葛新德/攝。
1996年,西安,爬城牆的孩子。胡武功/攝。
1997年,西安,賈平凹和餘秋雨。
1998年,西安,進城。
1998年6月26日,西安,美國總統克林頓、夫人希拉裏和他們的女兒參觀兵馬俑博物館。
2002年,西安,唐崇陵。胡武功/攝。
2006年,西安西門外,護城河邊商鋪區全部拆掉,將建立環城公園。秦嶺/攝。
2014年,西安,經過鍾樓的公交車。
2015年,西安高新區電子西街售樓戶外廣告牌。
如今的西安鍾樓夜景。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