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都說女人是水做的,看了他的畫我信了(ZT)

(2017-07-21 08:29:13) 下一個

 


《往日牛市》 60x100cm


 

黃中羊 畫室



《門後潘金蓮》56×78cm

對我來說水彩畫的用色是學西方的,用水與用筆的技法,更多是學習中國傳統的繪畫與書法,其中幹濕的處理更是得益於中國水墨畫的皴擦與渲染。


 


 
水彩畫家的功力表現在肌理的處理上。主體和背景的質感不同,就要加強幹濕的對比度,當背景采用濕畫法時,主體就宜用幹畫法。畫麵上不同的質感,應該盡量用不同的手法去表現,既可以先幹後濕,也可以先濕後幹。水彩的幹濕效果是油畫所做不到的。

一幅水彩畫作以幹為主還是以濕為主? 多少部分需要幹畫,多少部分需要濕畫? 都直接體現了畫家的藝術修養。處理的好就會氣韻生動,處理得不好就會過於“幹澀”或“濕爛”。


 
真正做到“有骨有肉,帶燥方潤,將濃遂枯”就是特具中國氣派的至高技巧了。就繪畫而言,色彩不是孤立的,它必須依賴於相互對比。因此,色調是最重要的,能夠鳴響的是色調而不是色彩。

黃中羊 摸著石頭過河 


 

黃中羊 紅磚窯


 

黃中羊 《兒時的歌》


趙子龍衝陣扶危主 


 


 


 


 


 

我畫水彩寫生時不用色彩稿的。但是,畫水彩創作特別是大場麵的創作,我就一定會先作素描稿,然後再畫巴掌大小的油畫色彩稿,隻有對素描與色彩稿滿意之後才開始水彩創作。 由於有了油畫小稿為為色調依據,畫起來就能一氣嗬成,不失油畫般的渾厚,這是克服水彩畫輕薄缺點的好方法。油畫創作可以直接在畫布上反複更改色調,而水彩創作則不行,改上三、四次,畫麵就肮髒,氣韻盡失。

 


 

 


  

清代趙之謙在畫竹時說:“今畫者,乃節節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他說得真好,此話完全適合於水彩畫創作。成功的水彩創作正是這種“成竹在胸”、“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的實踐過程與結果。

西方大多數著名油畫家同時也創作了很多優秀的水彩畫作品。我喜歡佐恩、惠斯勒、列賓、蘇裏科夫、謝洛夫、覆魯貝爾、薩金特、透納、康斯太勃爾,還有美國的懷斯,既透明又厚重。我的水彩《兒時的歌》亦是先有油畫稿,然後畫成水彩。


 


 


 
 



 


 

創作眾多人物的畫麵時,在調子的處理上應加強統一,要特別注意光影的掌握,光影的聚散要服從主題的表現;人物要分組,投影所在之處理所形成的節奏很重要。

一幅作品的色彩不要太花,能以少色彩獲得強的色調就最好了。大自然本來是統一於特定的色光之中,世間萬物,五花八門,都被籠罩於同一大氣層下麵。

因此,整體和諧是自然的規律,水彩的渲染與洗擦就是表現這種空氣、創造這種和諧的好辦法。我們還要注意色層、空間與邊線的處理,畫麵有時可以用線,鉛筆線也不怕,注意到這些,作品的效果會更好。


 

偏重水彩的意境、氣韻、情趣是一個特點,它畢竟離不開文人畫的“小品”範疇。隻有在創作題材上挑戰、突破自己,水彩畫才有出路。

自由永遠屬於勇敢實踐的人——這就是為什麽我強調水彩畫不光畫跟眼睛看到的,還要畫眼睛看不到的,畫照相機拍不到的。這就是我為什麽強調的水彩畫曆史,強調寄情寓意去畫別人沒畫過的主題,去畫油畫家、國畫家未畫和不敢畫的領域。對我來說,好的水彩畫不僅是畫成的,更重要的是“想”成的。

我相信,如果水彩畫家都能這樣做,中國的水彩畫呼就一定能振興,一定能贏得自己的地位!
 



黃中羊

1949年於廣東省廣州。1980年,油畫《最後的講演》獲廣東省青年美術展覽一等獎。1981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獲藝術碩士學位,並留學任教。水彩畫《慰藉》獲廣東美術展覽二等獎,並為廣東美術學院收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