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煙雨周末遊哈德遜河穀 - 西點軍校、大熊山

(2017-05-08 13:39:55) 下一個

知道幾天之內的天氣都不算太好,但酒店已經訂好,太座又抽不出其他時間,所以我們還是按原計劃出發,攙著老嶽母,帶上兩隻狗。僅留黑貓警長看家。


比起驕陽似火的時候來,現在的溫度其實還是很舒服的。


大熊山距離紐約市內僅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記得在當留學生時和同學們一起來這裏郊遊野餐。當時還沒有GPS,大家先要把路程在地圖上研究好,哪條路轉哪條路都寫在一張紙上。然後一人開車,一人指路。如今方便了,管它東南西北,聽GPS的就到了。


當年一起在這裏爬山的同學好友都各奔東西,當年的歡歌笑語好像還在山穀裏回蕩。二十多年過去,故地重遊。篳路藍縷多少事,都隨煙雨到心頭。



大熊山過去是戰略要地,因為這裏是哈德遜河下遊最狹窄的部分。


從大熊山橋過哈德遜河,單向收費,過橋費僅僅1.5刀。比起喬治華盛頓大橋現金每次要15刀便宜很多。


當年美國獨立戰爭時,美國部隊曾在這地拉鎖鏈攔河,以阻擋英軍。


想起了“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我們到達西點軍校時,天空居然放晴了。


西點軍校曆史悠久,選了一塊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


過去這麽多年居然沒有來距離這麽近的西點好好參觀一下。




一位西點學員全副裝備獨自走在校園裏。今天是周末,不知他是自願加碼訓練還是被罰走圈。




這是一位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的波蘭裔將軍的紀念碑。美國對白求恩式的人物也是會緬懷的。紐約市的一座公路橋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西點軍校的校園大得令人驚訝,連常春藤裏最大的康奈爾都不可同日而語。


本以為正值周末校園裏會空空蕩蕩。沒想到有很多東西可看。


西點軍校的教學區。

  
西點軍校入學需要美國副總統、參議員或眾議員的推薦,每年收到一萬多份申請,得到推薦的四千多,最後錄取一千。學生四年畢業,不收學費。學科也各種各樣,還包括中文。




一隊學員走過天橋。


巨大的室內體育場。西點軍校按道理是軍事重地,但令人驚訝的是,任何人都免費參觀,隨意出入,任意拍攝。


看到我在巨大的賽場上東張西望,一位站在鍛煉的軍人停下來問我有什麽需要幫助的。校園裏的青年男女們個個都英氣逼人。雖然大都一臉嚴肅,但都彬彬有禮,有求必應。


周末河畔的的大運動場上人山人海,正在舉行西點軍校所在地區的特殊運動會。






校園另一邊的運動場正在舉行當地的曲棍球比賽,湧進大批的孩子和家長。過去常聽到“軍愛民,民擁軍”。這次來到西點,最大的感觸就是親民。


校園裏有很大的一個陵園。隻有美國軍人才有資格下葬在這裏。


我用手機拍攝了一對墓碑。一位二十九歲的下士在韓戰結束時去世。旁邊的墓碑是一位叫瑪格麗特的女性,應該是他的妻子,生死日期已經看不清了。






參觀西點博物館。


櫥窗裏展出美軍在各曆史時期各次戰爭中的裝備。這是越戰時代。


韓戰時期。


美軍的各式鋼盔。


出了西點,直奔大熊山。


大熊山山腳下的小湖是休閑勝地,吸引不少紐約客夏天來這裏遊泳、燒烤。


不巧的是,由於連日陰雨,去大熊山頂峰的道路禁止通行了。太座堅持要爬山,我隻好讓她獨自徒步登頂,我把車停在半山腰等她。


在太太爬山時,我就在密林裏看看書,享受一下天然氧吧。


這裏還是當年兵家必爭之地呢。解說牌上介紹獨立戰爭時英軍曾走這裏去奪取要塞。怎麽有點像“胡誌明小道”啊。


雨大時,山上的水會飛流直下。


登頂了。


“橋如虹,水如空,一葉飄然煙雨中。”(陸遊)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


在返程的路上,我們參觀了新澤西博根郡的喬治華盛頓紀念公園。這裏是一個陵園,一個非常幽雅寧靜的所在。

 

陵園裏沒有矗立的墓碑。每位逝者有一石牌平嵌在草地上。我們看到有中國人,也有韓國人。有的人活了近百年,有的年紀輕輕就離開人間。


陵園中央有紀念碑,紀念當地為國捐軀的軍人。紀念碑周圍的中央地區隻有軍人才有資格在這裏下葬。


銅匾上刻著博根郡在二戰中犧牲的軍人的名字。都是男人的名字。危難之時,男人就應該挺身而出。


願世界再無硝煙戰火,百姓得以永遠太平地修養生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萍蹤仙跡' 的評論 : 現在可以隨便參觀了。
萍蹤仙跡 回複 悄悄話 現在可以自由參觀西點了嗎?十年前去過,當時隻能參加當地旅行社組的團,看的地方很有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