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老照片 - 1979年的中國人

(2017-04-21 12:08:55) 下一個

    1979年,一位在倫敦工作的美國攝影師終於拿到了中國的簽證,可以在中國拍攝六個月。

   這一天,她等了10年;這一年,她67歲。這位老奶奶不僅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還去了新疆、內蒙古等邊遠地區。

    她的名字就是伊芙·阿諾德。

   1979年是中國一個特殊年份,這一年中美建交。中央在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策。

    禍國殃民長達十年的文革也在三年前落下了帷幕,但文革的餘韻還在。圖為重慶的學生在毛主席畫像下表演節目。
 

   這一年,文革期間上山下鄉的知青們大返城,可是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於是他們走上街頭,這是阿諾德在上海街頭見到的情景。
 

    這一年,黨和國家主席是華國鋒,他上台後堅持“兩個凡是”。

   這是武漢的一座公園裏,一個軍官和他的妻兒在散步,他們身後的紀念碑上寫著“緊跟英明領袖華主席奮勇前進。”
 

   阿諾德從1969年起,每年她都向中國駐倫敦大使館申請簽證,堅持了10年直到1979年,拿到了來中國6個月的簽證。

    這是北京的一戶人家,女主人是會計,那時沒有暖氣,屋裏生著爐子。
 

    1979年,北京一新婚夫婦的家。
 

   1979年,一所學校的語文課堂。

 

    阿諾德還采訪到了很多名人,比如廖仲愷的兒子廖承誌、一名市長及上海的一名百萬富翁。

   圖為著名畫家黃永玉,文革期間他畫的貓頭鷹被四人幫認定為“黑畫”而受到批判。
 

   1979年,中國人的文化生活正逐漸豐富起來,不再是八個樣板戲一統天下的時代。這是正在化妝的京劇演員。

 

   1979年,某劇團舞蹈演員在練習舞蹈。

 

   六七十年代,中國服裝是藍灰黑的天下,到了1979年,阿諾德發現牛仔,顏色鮮豔的衣服開始在商場出現。

 

    1979年春天,法國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了在中國第一場時裝設計表演。

  第二天,時裝模特們參觀長城,恰好遇上阿諾德。在春寒料峭的長城上,模特們翩然起舞。
 

   雖然是計劃經濟時代,但中國也有戶外廣告牌,上麵商品從可樂到藥物,應有盡有。這是上海街頭的藥品廣告。
 

    1979年,中國買啥都憑票。農產品市場也是國營的或者集體的,賣菜的都是國家職工。

   這是北京的農產品市場,花花綠綠的也算豐富。
 

   1979年,一家刺繡工廠,主管在檢查產品。
 

    中蘇兩國都實行計劃經濟,阿諾德發現中國不像蘇聯那樣強調一致性,每個單位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解決自己的問題。

   這是棉紡織廠的女工。

 

   1979年,某地公社裏的廣播主持人。
 

   1979年,陸軍某部在進行體能訓練。
 

   阿諾德從路邊的窯洞到北京人的家,再到青藏高原上牧童的家,她都進去采訪過,與主人攀談。圖為重慶的一戶人家。
 

   1979年,內蒙古大草原上的女民兵。

 

   1979年,內蒙草原上蒙民聚會。
 

   1979年,西藏某地藏族婦女兩兩協作挖土。
 

   1979年,拉薩某小學孩童。

 

   阿諾德發現中國的少數民族像幾個世紀以前一樣生活——語言、宗教、習俗,幾乎都沒有改變。

    但是教育、醫療、好的住房條件都在逐漸改善。圖為拉薩某醫院候診室。
 
 

   1979年,西雙版納雨林裏的少數民族。
 

   盡管中國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阿諾德沒有看到營養不良和餓死人的現象。

    她在其後出版的畫冊《在中國》裏說:“那裏有貧窮、有自私、有繁重的體力勞動,但人們有工作、有飯吃,那就是希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