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北京這些一張嘴就說錯的地名,到現在還弄不清的有幾個?(ZT)

(2016-04-13 16:37:59) 下一個

 

文/陳開善

圖/俞升昇

北京有很多地名的發音跟普通話讀法完全兩個樣,普通話怎麽個讀法,老北京人偏不,因為老北京話,就這個讀法,自打祖輩時起這叫這個,叫著順口,聽著親切,話裏頭全是濃濃的京味兒。

 

 

這條錢糧胡同也在東城

明代時稱錢堂胡同

因明時錢局設此而得名

到了清代

戶部下屬管鑄錢的寶泉局南廠

就設在錢糧胡同裏

因此地鑄錢以發放薪餉為主

清代管薪餉又叫錢糧

所以就把南廠所在地稱錢糧胡同

在胡同中間路西有一所老宅

章太炎曾在此居住過

建國後這所老宅又成了劉伯承元帥的往所

至於為何讀成“錢糧(音漏)胡同”

這還得從老北京人說話“吞字”說起

就是某個字都快了之後就發四聲

那麽“錢糧”再讀快一點、再讀快一點

大概就成了“漏”的音了

過去前門處有條護城河

而在護城河的南岸有條名叫西河沿的大街

這條街是明朝嘉慶年間建成的

在清代時

這裏便雲集了各種會館、旅館、飯店、錢莊等

如簫山會館、代州會館、正乙銀號會館等

是條遠近聞名的金融街

老北京人口中除了“西河沿”

還有像“南河沿兒”、“北河沿兒”、“北溝沿兒”等

也都讀“yàn”

  

白紙坊地處西城區西南部

清代時這裏設有火藥局

是皇家製造火藥的基地

晚清時

火藥局走向沒落了

後來改辦成了官辦印鈔廠

由於老北京城造紙作坊又大多集中於此

白紙坊名字也就由此而來

教子胡同位於牛街地區中東部

教子胡同成巷於明朝

當時即稱教子胡同

清朝時亦稱轎子胡同

據說教子胡同北口有一八卦石

西側有一轎子鋪

店主以出租轎子為業

人們出入廣安門時就在此租用轎子

因此逐漸將此胡同稱為轎子胡同

原胡同中西側有座清真寺

又稱永壽寺

當地群眾稱為東寺或小寺

現寺內建築已被拆除

成為北京民政日用化工實業公司所在地

說起北京地名讀音特別的、最出名的

要數前門“大柵欄”

如果你讀錯了,那你就露怯了

大柵欄原不叫這個名

而叫廊房四條

明弘治元年

朝廷為了防盜賊

在北京各條街巷門口,設置了木質柵欄

由於廊房四條的柵欄格外的大

因而被稱為大柵欄

久而久之大柵欄就成了嘴邊上常說的地名

19世紀末大柵欄發生火災

木質柵欄被燒毀

從此以後大柵欄隻存其名

如今這一個地方依舊繁華

阜成門位於西城區中部

元代為大都城平則門所在地

也是明清時期,京師內城九門之一

那時候京西門頭溝齋堂的煤車

多出入此門

所以當地老百姓又叫它為“煤門”

過去在甕城門洞內還有一梅花石刻

來以“梅”喻“煤”

每當北風呼號,大雪紛飛

人們以煤烘爐時

眾人皆讚:“阜成梅花報暖春”

70年代修建環城地下鐵路時

城樓及附近城牆皆被拆除

如今“阜成門”隻有地名,無“門”可言

頗為遺憾

演樂胡同位於東城區東南部

明代時這個胡同已形成了

當時屬黃華坊管轄

古代這裏是教坊

相當於現代的文工團

南來北往的人多了

這個“yue”字就隨著教坊裏的人讀成了“yao”。

這條演樂胡同也就變成了“眼藥胡同”了

這條胡同92號院有株胸徑1.1米的古棗樹

當地人冠以“棗樹王”之稱

據說有數百年的曆史

如今依舊枝繁葉茂

引得遊人爭相拍照留念

 

北京二環內的西北隅,有一處名為“積水潭”的湖泊

這處“水潭”最早形成於元代

曾經是漕運的總碼頭

也曾是皇家的洗象池

從元代起,來自暹羅、緬甸的大象

每到夏天,馴養員會帶領大象到積水潭洗浴

這場麵相當壯觀

京城老百姓出去好奇,也都去看熱鬧

從明清開始,積水潭失去了漕運的功能

開始慢慢轉化成了貴族、文人遊賞的地方

關於它的名稱由來

還有一段美麗說

相傳曾有一塊“天外飛石”掉落湖中

石頭上麵雕刻公雞和雄獅

由此得名“雞獅潭”

至於老北京為何念“tān”

也隻能套用約定成俗這一說辭了

西苑是北、中、南三海的合稱,形成於明代

因其地處皇宮之西,所以稱西苑

清代時,這裏是皇家遊樂避暑勝地

晚清時期,西苑成了慈禧的玩賞地

光緒年間,慈禧曾大修三海

還在西苑修築了一條小鐵路

“戊戌變法”失敗後,又將光緒皇帝囚禁於瀛台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西苑成為外國軍隊的駐地

苑內文物陳設被掠一空

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看到西苑風景不錯

他便選擇慈禧曾經的寢宮——儀鑾殿作為自己“巢穴”

想不到的是,20世紀初儀鑾殿被大火燒毀了

後來又擇地重建儀鸞殿

新儀鸞殿建成後,這裏還是慈禧的寢宮

就連慈禧最後日子也是在這裏度過的

新儀鸞殿在民國時改稱懷仁堂

新中國成立後,懷仁堂成為中央政府的禮堂

給孤寺原位於今珠市口西大街

相傳,給孤寺在唐貞觀年間建立

明代稱寄骨寺

清順治時重建,稱“萬善給孤寺”

民國初年給孤寺興建了一個新式大劇場

還帶有轉台

容納多少人呢?

2000人

當年楊小樓先生曾這裏演出過《霸王別姬》

可惜1937年11月,一場大火

這座新式大劇場被徹底焚毀

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

地鐵一號線上也有這一站

據說木樨地原本不叫這名

而是叫苜蓿地

這名是怎麽來的呢?

有人說,明代時北京城外,雜草叢生

很適合種草喂馬

朝廷官員就在這時種植大麵積的苜蓿草

專為皇帝的禦馬提供飼料

清代時人口增多漸為村落

村名就叫苜蓿地

後來人們覺得這個名字不雅

便改為“木樨地”

勁鬆位於北京城的東南部

在20世紀初出版的北京地圖上

今勁鬆地區標注的地名是“架鬆墳”

因其墓地上有六棵古代的龍鬆

彎曲著主幹有架木支撐而得名

別看它,現在名氣不算大

若在當年,它可是北京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這架鬆的主人是誰呢?

就是赫赫有名的清代開國功臣肅武親王豪格

大約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

架鬆墳的六棵古鬆先後枯死或被伐

這個旅遊景點便逐漸消失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