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新中國成立以前的老北京,指的就是舊城牆以內,即今二環路以內。新中國成立後,全國各地的人湧入北京,北京舊城無法提供那麽多的住房,於是北京城開始向四麵八方擴展。從1962年的《北京市地圖集》可以發現10年多的時間城區範圍已經向外擴大了近一倍。如今,和平裏、東直門外的左家莊、三裏河、月壇、車公莊,成為北京最早的居民小區;玉泉路、複興路和蓮石路之間,發展為西郊工業區;朝陽門外、高碑店河以南、酒仙橋地區建起了電子城;學院路兩側、海澱鎮建起了八大院校。上世紀50年代,北京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擴張。今天的北京城,在那時候已經初見端倪。
今天,我們為您找來一批1950年的彩色照片,帶您瞧瞧當年的北京城什麽樣?
1959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國慶十周年慶典。
這些白襯衫藍褲子的紅領巾,就是傳說中的共和國同齡人吧?您要是50後,仔細瞧瞧有沒有您?
白胡子老大爺正在往顧客的保溫桶裏裝冰棍兒。這種白色冰棍車大多數80後也還有記憶吧?它和大白棉被蓋著的冰棍車當年壟斷了整個兒冷飲界。還有這老大爺賣的老冰棍兒您眼熟嗎?這幾年懷舊風一刮,又把它刮回來了,味道還真地道。不信一會兒撂下手機您上超市買一根嚐嚐。
北海公園裏的兒童樂園。這小馬,遠處那個箱子秋千,70、80後們都眼熟嗎?當年咱也坐過吧?敢情30多年沒變,咱爹媽玩兒的也是這個。
秋遊的小學生。
這藍衣帥哥絕對引領五十年代新潮流了吧?從表情看就是一個有故事的銀。這發型不知道後來會不會被批判為資產階級臭思想。
50年代的四合院,那時候似乎還沒發展為大雜院。我想知道的是那個小竹車是怎麽吊上去的?
卡兒新的北京火車站,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的十大建築,剛剛落成。
挑梨的北京市民。看售貨員一身白衣白帽,就知道這個攤兒是國營的。
賣秋褲的推車背後貼著電影《古刹鍾聲》的海報。這是一部1958年上映的抗日題材影片。
典型的老北京胡同,還是土路呢!
這長袍馬褂的老大爺,您是從那個年代穿越來的?少見多怪,當年這麽穿的老爺子多了。時代變化太快,年紀大了隻好以不變應萬變。不過話說回來,這身打扮真酷啊!
前門大街。前門樓子上掛著慶祝國慶十周年的橫幅。當時前門大街還是土路呢!
1959年,發達的北京公交係統已經出俱規模了。
熟悉的廣播體操。
遠處有個城門樓子,但是已經完全看不出這是哪兒了?
白衣白帽的警察阿姨好颯呀!
從來沒見過車這麽少的長安街。
老師帶我們參觀天安門!哎~!天安門城樓上怎麽沒掛毛主席像啊!
秋遊野長城,走起~~這天藍得是不是讓你有點羨慕嫉妒恨。
湖邊茶座小酌一杯。那個小姑娘手裏是著名的北冰洋汽水嗎?
北海公園蕩雙槳。瞧這丫頭看見買郵票的倆眼都撥不出來了。
著名的22路,當年一直開到永定門呢。
這火車黑煙冒的。
蘿卜攤兒,都支到天安門廣場上去了,這位大哥你太有魄力了。“當年沒有城管。嗬嗬~~”
秋天的顏色啊~
十大建築——革命曆史博物館,現在的國家博物館。
國慶秧歌隊。
彩蛋來了~~~看看小販手裏賣的什麽報紙?——《北京日報》是也~~~秒殺一切新興媒體吧?這就叫傳統。偶們都是有曆史的銀!
圖片來自華聲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