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在討論畢加索的畫之前,必須從這個人牛逼的名字開始,全名是——帕布羅·迭戈·荷瑟·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諾·克瑞斯皮尼亞諾·德·羅斯·瑞米迪歐斯·西波瑞亞諾·德·拉·山迪西瑪·特立尼達·瑪利亞·帕裏西奧·克裏托·瑞茲·布拉斯科·畢加索。
他生於從19世紀80年代初,活到了20世紀70年代,經曆了一戰,二戰和西班牙內戰,還先後跨越了近代和現代兩個時代。如此大的時間跨度,對於定義他的作品,產生了極大的難度。
其作品流派的變化,風格的走向,內容的探索,簡直就是一部濃縮版的近現代歐洲美術簡史:經曆過『古典時期』,又開創過『立體主義』,在具象世界遊刃有餘後,又用抽象視角打開了人們對藝術的狂熱。
所以,如果說他單純是一個【現代藝術大師】,是不公平的。他簡直就是現代藝術的一扇門,通過他,我們得以看到更大的世界。他,就是藝術史上無人能及的一個裏程碑!來看看大師的作品吧!
△1890年的作品,僅僅9歲
△1893年的作品,僅僅12歲
△1896年作品,僅僅15歲
△1897年作品,僅僅16歲
1900年,大師和摯友Casagemas一起來巴黎闖蕩。
△《Moulin de la Galette》,1900
△《Nana》,1901
△《Portrait de Bibi-la-Purée》,1901
△《Portrait de Mateu Fernandez de Soto》,1901
從這個時期的作品中,你能看到無數流派的影子,可見那時的Picasso正在摸索自己的風格。
也是他
△《La Vie》, 1903
△《Vieux Joueur de Guitare》,1903
粉色時期雖然沒有什麽革命性的大作,但畫出了他最昂貴的畫,2004年,蘇富比拍賣會上,賣出了1.04億美刀!
△《Garçon à la pipe》, 1905
△《Jeune garçon au cheval》,1906。這是粉色時期的最後的代表作。
這是畢加索在1907年至1909年畫風受非洲雕塑的影響時的作品。畫完《阿維尼翁的少女》後,畢加索因受這幅畫最右邊的兩個人像的影響而開始使用人像的畫風進行創作,這是種基於非洲藝術的畫風,盡管這幅畫被看做是他轉向立體主義之前的第一件立體主義作品。他花了好幾年研究非洲藝術,在這段時間裏,法蘭西帝國正在非洲擴張,並不斷地從非洲帶回一些藝術品陳列於巴黎的博物館中。新聞界充斥誇大的吃人肉和有關非洲達荷美共和國的故事。此外,約瑟夫 康納得得暢銷書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還提到了比利時剛果對非洲人的虐待。很自然的,在這種非洲風的影響下,畢加索開始在非洲藝術品中尋找靈感。畢加索經曆了非洲時期後,迎來的他的立體主義時期。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1907
△《Jeune fille à la mandoline》 ,1910
△《Le joueur de guitare》,1910
△《L'Aficionado》,1912
△《Deux femmes courant sur la plage》,1922
△《Silenus dancing in company》,1933
△《La Dépouille du Minotaure en costume d’Arlequin》 ,1936
△《Guernica》 ,1937
據官方統計大師有兩人妻子,五個愛人名單是2個Wife,5個Lover。私底下睡的神馬的,就不記錄在內了。
以下排名按照其在大師生命中的出場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