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羅馬之後又到了意大利北部的佛羅倫薩和比薩。最早是凱撒大帝在公元前一世紀安置其退伍軍人的地方,從而發展為一個城市,後來成為藝術家們的集居地,喬托、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博卡丘、但丁都從這裏發跡,從而變為歐洲文藝複興的搖籃、藝術之都。藝術之都是個什麽概念?看下麵的照片您就知道了。
這是我們午餐的餐館。我們先小心走過滿是雕塑作品的一樓大廳,再沿著兩邊掛滿油畫的樓梯拾級而上,最後來到就餐的二樓。服務員都是頭油鋥亮的意大利小夥子。
由於正值盛夏,我們所到的當天又是所謂的bank holiday,佛羅倫薩宛如一座空城。
我們這幫遊客好像是鬼子進村掃蕩。
在狹街窄巷中七拐八拐,來到了佛羅倫薩大教堂。
這是世界上第四大教堂,也是意大利最大的教堂(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不在意大利境內)。
教堂大門。
門上雕刻的都是舊約上的故事。
大教堂的外表以三種顏色的大理石建造,其精雕細刻隻能用巧奪天工來形容,極具立體感,使人想到中國的象牙雕刻。
大教堂的拱型圓頂是世界上最大的磚建圓頂。
令人驚奇的是,教堂內部的風格似乎與其豪華的外部大不相同:流暢、簡潔。意大利教堂的內部裝飾是整塊大理石的哥特風格,與我們在歐洲其他地方所見到的以石灰岩為主體、裝飾複雜的巴洛克教堂有明顯區別。
這是另一所教堂的屋頂,美得令人驚歎。
佛羅倫薩的皮革頗為有名。在一家皮衣店,我看到店主當著顧客的麵用打火機燒他的皮貨,以示貨真價實,嚇得顧客不敢看。那天是本人的生日,老婆在街上買了皮帶和皮夾作為禮物。我說:“這下好了,我非得一邊勒緊褲腰帶,一邊多多往錢夾裏放錢。”老婆回應:“正是此意。”
藝術之都連賣冰棍兒的也講究個藝術性。我們這幫從美國來的大老粗有點自慚形穢。
街上的塗鴉倒不怎麽藝術。
意大利警察也是街上一景。
小巷裏有左派書店,毛澤東做了招牌。
又經七拐八拐,就到了佛羅倫薩的另一景點 - “老橋”。這座橋在世上實在是獨一無二。橋上都是商店,據說過去都是賣肉的,如今理所當然地被禮品店所占領。
孩子們在橋上與姥姥來了一張合影。背景是阿諾河。姥姥今年八旬整,老當益壯。這幾年我們四次乘遊輪出遊,她一次也沒落下。每次都是我和老婆一艙,她和兩個孩子一艙,倒也其樂融融。
在這個廣場上有不少世界聞名的雕塑。
見到大衛了。位於此地的原作曾遭人損壞,後被移至博物館內保護,取而代之的是仿製品。盡管是仿製品,大衛的雄風絲毫未減。
有多少人見過大衛的屁股?照一張給大家瞧瞧。
這裏還有帕耳修斯手刃美杜薩。
我們好像徜徉在中世紀。
各色民居。
在華麗的教堂背後,佛羅倫薩到處都是這樣空蕩的窄巷。有一次我們迷路了。
同一天我們還去了比薩。
比薩似乎除了斜塔,沒什麽其他可看的。一拐到這裏,成百上千的遊客不知從哪都忽然冒出來。
孩子們倒是挺開心的。
女兒在比薩買了一頂漂亮的帽子,回程的車上哥哥先拿來睡一覺。
傍晚時分,金色的阿諾河流過“老橋”,穿過“翡冷翠”。當喧鬧的遊客隱去之後,這座城市又開始靜靜地傾聽但丁繼續講述他的故事......
我們的下一站:法國蔚藍海岸,又是幾多美到極致人間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