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我們船下一站是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這座城市主要由十四個島嶼組成,感覺是水比陸地多、橋比路多、船比車多。水天一色,輕雲嫋嫋,令人心曠神怡。
船上不少遊客都說所到的城市斯德哥爾摩給他們的感覺最舒適,我尤為如此。劫後換個環境,格外覺得此地的人們會善待我。
坐免費的定時班車到市中心去。當時隻有三四個乘客,但照開不誤,我就在前坐與司機聊起來。司機一看就是個老實巴交的北歐大叔。途經一片綠綠的足球場,他說這是瑞典女足的訓練場地。可惜我沒有來得及拍照。他見我是中國人,說你們女足的教練是我們瑞典人啊。我說那可是老黃曆了。他說知道知道,聽說後來的那個叫伊麗沙白的法國教練不怎麽討中國人喜歡,被炒尤魚了。我問,知道瓦爾德內爾不?他說當然知道,當年他可是拿的瑞典唯一的奧運金牌啊。我告訴他,那年在你們瑞典的哥德堡開三十八屆乒乓球賽,我太太當時作為中國體育記者去了一趟,還跟瓦爾德內爾及他的隊友們一起合影呢,成為太太多年來炫耀的資本。他說哥德堡離這兒不遠,開兩三個小時的汽車。其實我知道,斯德哥爾摩在瑞典的東北海岸,而哥德堡則在西南海岸。瑞典就是這樣一個小國啊,可是在世界上卻是響當當的。
(斯德哥爾摩街景。)
(街頭雕塑。)
在和煦的陽光下,人們或獨自閱讀,或三三兩兩圍坐在小酒吧門前的小方桌前,把酒談笑,吃的不多,喝的也不多,目光平和,笑容燦爛,偶爾隨意看看水麵過往的帆船。這樣的場景在歐洲到處可見。能夠體味到歐洲人放鬆的生活心態甚至多少能夠分享他們的怡然愜意,我覺得遠比參觀多少景點、拍多少到此一遊的照片都更有意義。
隨著遊輪一路走來,看了那麽多教堂、古跡。這一次我們決定哪也不去了,就坐下來曬太陽,讓清風拂麵,看藍藍的海水發呆。
(北歐的陽光摸得到,白雲好像也伸手可及。)
我們坐在水邊的石凳上於一對溜狗的中年瑞典夫婦漫無邊際地神侃,從養狗經到育兒經,再到公共教育,最後聊到足球。他們居然也象那位司機一樣知道中國女足的瑞典教練。我感到足球已經變為歐洲的一種深層文化。在英國倫敦諾大一個海德公園,我們沒見到一個籃球場,卻到處是踢足球的孩子。在伯林見到兩個楞頭青在街上拿塑料奶瓶當足球踢,技術還真不錯。伯林的導遊不知怎麽說到了剛剛結束大歐洲足球錦標賽,她歎道:“唉,我們隻當了個亞軍。”不知何時中國足球也能“隻”拿個亞軍當當?
我們的船離開旅途的最後一站斯德哥爾摩,就要返回倫敦了。大船在波羅的海上瑞典沿岸星羅棋布的小島間穿行。聽船上的人說這裏有八千多個島嶼。有的小島隻有樹林,有的可見房子和停泊的小船。不知島上的能源是如何解決的。我太太與另一位美國遊客倚在甲板欄杆旁開始“認領”這些小島:“我要這個島,那個歸你。每天早上你可以搭乘我的快艇去上班,不收你的錢,逢年過節送點兒禮過來就行了。”我走開一會兒拿飲料,回來時兩位女士已經各自認領了五十多個島嶼,且認領程序尚未終止。
(我們的船與一個小島擦身而過。)
(船上大都是玩crusie的老油條,自然知道如何享受北歐陽光,於是兒子在甲板上找不到地方坐。)
(那陽光真是好得沒的說。)
北歐的夏天日照時間極長。日落要在午夜時分,淩晨三點多太陽又升起來了。而在冬天正相反,懶洋洋的太陽爬上來應應景,沒多久回去歇了。難怪北歐人都在夏天跑到室外趁太陽精力充沛時享受陽光。而且這裏夏天陽光總是溫溫和和的,有時白天比晚上還要涼爽。
(船上夜色。)
在甲板上看午夜落日,是極為奇妙的體驗。北歐的海水一般看去比較發暗,不像我們在巴哈馬見到的熱帶海水碧綠碧綠的。而我們看到太陽行將落入水中的一刻,海水突然發亮起來,呈一片翠藍。爾後落日開始溶化在水中,海水又變成一片金黃。
這一北歐之旅,雖然有小插曲,還是很豐富的。對於缺少歐洲經驗的遊客來說,如果不精通六國語言的話,乘遊輪旅歐是一個方便的選擇。可免去舟車勞頓以及事先周密的旅行計劃。而且預算也比較好控製,因為付了船票和機票以後,僅需帶些零花錢了。我們在坐船之前還順便在倫敦玩了幾天,事後覺得將這幾天安排在遊船之後更好些。 因為上船從早上到下午都可以,時間好安排,就是飛機晚到一點也無礙。而下船很慢,要趕飛機就有些緊。
(我們的船自然是那個大的。)
從多佛碼頭趕到倫敦希思羅機場,我們被告知印度航班取消了,飛機根本就沒有從印度飛過來。從倫敦到紐約的這幫乘客都被安排上科威特班機。這下不用在機場等機師睡覺了,他改在印度家裏睡覺了;也不用琢磨如何對付飛機上的咖哩飯了,改吃看在眼裏不知所謂吃在嘴裏不知何味的阿拉伯飯了。
在飛機上與鄰坐乘客聊天。她在網上自己買的機票,七百刀。而我們是旅遊公司給訂的票,每人八百一十刀。不知是該公司未稱職,還是被他們撈了一票。
於是一路無話。到了紐約機場,推開候機樓大門,一股熱浪一如既往地撲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