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白發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個人資料
正文

從朝鮮兩次核試驗看蹊蹺

(2009-06-19 13:59:09) 下一個

評析朝鮮兩次地下核試驗

 

以下是朝鮮官方通訊社關於兩次核試驗的中英文正式報道。

 

朝鮮在9日(200610月)“安全、成功地”進行了核試驗。報道說,這次核試驗是在科學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核試驗沒有發生“像放射能泄露這樣的危險”。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there was no such danger as radioactive emiss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nuclear test as it was carried out under a scientific consideration and careful calculation.
    The nuclear test was conducted with indigenous wisdom and technology 100 percent. It marks a historic event as it greatly encouraged and pleased the KPA and people that have wished to have powerful self-reliant defence capability.

 

關於第二次核試驗,公報說,這次核試驗是“應科技人員的要求”進行的,也是“千方百計加強自衛的核遏製力的一項措施”。 報道稱,這次核試驗在爆發力和操縱技術方麵得到新的提高,並安全進行。朝鮮通過這次核試驗,進一步增強了核武器的威力,圓滿解決了有關科技方麵的問題。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successfully conducted one more underground nuclear test on May 25 as part of the measures to bolster up its nuclear deterrent for self-defence in every way as requested by its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The current nuclear test was safely conducted on a new higher level in terms of its explosive power and technology of its control and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helped satisfactorily settl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s arising in further increasing the power of nuclear weapons and steadily developing nuclear technology.

 

從兩次核試驗朝鮮官方通訊社字斟句酌的報道內容可以看出,朝鮮幾十年來核技術開發之路走的真是異乎尋常的艱難。盡管朝鮮封鎖了一切可能透露核試驗實際情況的線索,但是今天畢竟到了二十一世紀,人類開發和應用核技術走過了近七十年的曆程,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核技術的許多基本常識包括原子彈的基本原理甚至對於普通人都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朝鮮盡管對這兩次核試驗的一切技術數據都嚴加“保密”,可惜核試驗裝置爆炸造成的地震卻實在是無法掩蓋。外界僅憑對於地震位置、深度和震級的精確測量、記錄和分析,加上多方麵其他情況和經驗數據的綜合判斷,朝鮮兩次核試驗的大致水平基本上就可以估計的相當準確了。這就好像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想對飽經風霜的成年人隱瞞他心目中的某些“秘密”,盡管他煞費心機自以為萬無一失,在經曆過同樣少年時代的成年人眼中,這些秘密卻早就是一目了然。

 

本文試圖借助於各種媒體公開報道的消息和網上可以查到的公開的相關數據,結合朝鮮官方通訊社發布的正式公報或報道,分析一下朝鮮這兩次核試驗的大致情況。

 

2006109日朝鮮第一次地下核試驗

 

朝鮮官方通訊社的報道是:“安全、成功地進行了核試驗,是在科學思考和仔細計算基礎上進行的,沒有發生放射性泄露的危險。”

 

朝鮮第一次核試驗是將近三年前進行的,那次核試驗引起的地震經過對多個國家測定數據的比較篩選,已經有了相當準確的結果——3.6級,而且經過了近三年時間,特別是朝鮮已經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的情況下,關於當量已經不用再閃爍其詞——隻有550噸,所以報道中上說它“安全”沒有錯,但稱之為“成功”卻是有些可笑的自欺欺人,因為實際上更準確地說那是一次應該算作失敗的核試驗。在今天世界上所有掌握了核武器技術的國家中,任何一個國家的第一個核試驗裝置,不管核裝料是鈈239還是鈾235,不管是槍式還是內爆式,即便是不能算完全成功的核試驗其當量也至少高於4000噸。一個初級裂變核裝置僅僅達到這樣的當量水平,說明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甚至更多的核裝料都沒有參與反應而變成了核廢料,成為放射性汙染源。

 

至於報道中所稱“是在科學思考和仔細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則暴露了朝鮮從事核技術開發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基本素質和對外部世界的了解程度。關於這種最簡單的核裂變裝置的基本原理和設計計算在今天早就是公開的秘密,互聯網上盡管因為美國反恐戰爭的需要已經盡可能刪除並嚴格控製了許多有關敏感信息,但仍然還可以查到一些不太敏感的,實際上是已經被認為根本不需要保密的資料。許多大學物理係一些優秀的、有興趣、有鑽研精神的本科生、研究生都能正確計算和設計出與朝鮮全體核技術開發人員“科研攻關”幾十年的成果水平相當甚至更好的核裂變裝置。舉例之一,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經濟係學生迪米特瓦·林特在圖書館潛心琢磨,就寫出過400餘頁的《製造核彈的方法》,其質量和水平之高,美國核武器專家泰勒讀完後認為:“這是我迄今所看到的最詳細、最全麵的報告。”

 

像這樣重大新聞的報道用語其中有關技術方麵的措辭一定是經過相關技術專家嚴格把關的,雖然計算設計正確並不等於就能造出原子彈並成功完成核試驗,比如朝鮮第一次核試驗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但是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最簡單的“槍式”鈾彈已經到了根本不需要試驗,隻要設計正確就一定能成功的程度。特意加上這樣一段原意在表彰朝鮮核科技人員兢兢業業艱苦勞動的文字,卻無意中向外界透露了很多其它信息。

 

不過還是應該謝天謝地,看來朝鮮的核科學家們沒有忘記把安全、不要發生放射性泄露作為重點考慮,也幸虧選擇了地下核試驗方式。朝鮮國土麵積本來就不大,核試驗地點的可選擇範圍又隻能是在靠近中國的更有限的區域內。盡管是地下核試驗,恐怕絕大多數中國人感受到的這種“核武器”的“威懾力”要遠遠大於朝鮮千方百計想要“威懾”的對象——美國、日本甚至韓國。更不要說朝鮮如果要實現它的最終目標——真正意義上的戰術甚至戰略核武器,估計不得不進行各種射程的彈道導彈攜帶核彈頭的實彈發射及大氣層核試爆,再考慮到朝鮮彈道導彈控製技術能達到的精度,能否及何時能形成對朝鮮心目中目標國家的核“防禦”或“威懾”能力暫且不說,中國卻不得不先於所有其它國家接受朝鮮核“威懾力”進一步更嚴峻的甚至可能是相當長期的考驗!

 

2009525日朝鮮第二次地下核試驗

 

距離第一次核試驗將近三年的時間過去後,朝鮮麵對阻力不屈不撓地又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從以上分析對第一次核試驗有了一個基本的判斷之後,這次官方報道中:“應科技人員的要求”,一句就很容易理解了。550噸當量的核裂變試驗也許可以讓朝鮮大多數人感到歡欣鼓舞,但是顯然朝鮮天才的核物理學家並不滿意,從追求一生的專業成就的角度無論如何也不能就此罷手。

 

朝鮮第二次核試驗引起的地震是4.5級到5級,究竟當量是多少?由於剛剛過去幾個星期這似乎還是個有些敏感的話題。因為與朝鮮試驗發射遠程火箭情況類似,對於朝鮮核科學家來說核試驗當量究竟是多少他們自己是不清楚的,設計值和實際當量不可能一樣,朝鮮又缺乏檢測技術和設備,因此要靠試驗後其他國家的監測、分析、計算,然後會有一些分析判斷數據發表在各種媒體上,朝鮮境內或境外會有專門的人才收集這些情報提供給核科學家們作為試驗結果數據,才能進一步改進他們的“科學思考和仔細計算”,進而為下一步的核試驗重新設計。而且這個過程看來是個相當艱難的任務,所以兩次核試驗不得不相隔將近三年的時間。大家在網上可以看到各種對於朝鮮第二次核試驗當量的猜測和估算,最低估計是三到四倍於第一次核試爆即二千噸左右,然後有4000噸到6000噸之說,1.2萬噸之說,直到最高估計為2萬噸。這些數據看起來像是因為朝鮮的保密工作滴水不漏,使得外界無從下手隻好隨意猜測,實際上由於今天的“核門檻”已經是如此之低,全世界從事核技術研究的機構僅僅根據地震數據和朝鮮其它方麵表現出來的工業、科技水準,完全能夠判斷出這種初級水平核試驗的大致情況,甚至包括一些技術細節。之所以眾說紛紜更多是有意無意中不希望因此對朝鮮核技術開發提供實質性的幫助,畢竟這個世界上核武器已經太多了。當然盡管有關初級核裂變爆炸裝置的技術已經高度成熟,但誰也不能百分之百排除一些極小概率事件,或許朝鮮核科學家碰上韓國黃禹錫的“運氣”,在幹細胞研究過程中造假卻歪打正著培育出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狗。

 

從“應科技人員的要求”,加上“在爆發力和操縱技術方麵得到新的提高”,以及“進一步增強了核武器的威力”這些用語,可以看出朝鮮第二次核試爆與第一次失敗的核試驗采用的基本上是同樣類型的鈈裝置。之所以肯定是鈈,由朝鮮針對聯合國製裁決議“強硬”回應中的第二點措施也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印證。不過這裏提到“核武器”一詞卻是朝鮮方麵的又一種“疏忽”,朝鮮的核技術開發基本上可以肯定仍然處於試驗階段,距離擁有實戰能力的“核武器”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對比兩次核試驗,同樣類型的裝置,在“爆發力”和“操縱技術”方麵所得到的“新的提高”以及在“核武器的威力”方麵的“進一步增強”,用了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具體“提高”“增強”了多少呢?排除幾種可能性後,地震震級已經告訴人們,朝鮮第二次核試驗充其量達到了印度1974年第一個地下核試驗裝置的水平。這裏值得一提的是從朝鮮官方報道的英文版公報措辭中可以看出,對於這種類型的核裝置如何進一步提高爆炸力和控製技術,朝鮮的核科學家似乎已經摸索出了“門道”,顯然感到很滿意。也就是說朝鮮對於同樣類型的核裝置還將進行至少一次以上的試驗,或者說朝鮮最快可能用兩年零九個月的時間,進行至少三次以上的地下核試驗,有希望製造出相當於1945年美國投在長崎的那個“胖子”水平的原子彈。

 

也許關於朝鮮第二次核試驗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安全”性,官方公報中沒有忘記強調這一點,美國事後收集的大氣樣本中據說也沒有發現放射性同位素,在可以排除掉數千噸常規炸藥這種可能性之後,這是在朝鮮這次核試驗引發的緊張氛圍中讓人感到可以略微安心的一點。

 

作為以上分析的推測之一,朝鮮目前核技術開發的狀態是半隻腳已經踏在“核門檻”上,出於技術和政治的多重原因和動力,朝鮮將會利用已經分離出的鈈原料,采用很可能與前兩次同樣類型的裝置繼續核試爆,應該仍然是地下試驗。至於什麽時間,上次的間隔是兩年零八個月,下次如果排除掉國際輿論和製裁的影響最晚也應該比上次的間隔縮短很多。

 

以上分析全部基於公開報道的消息,本人感覺、相信、也希望朝鮮官方公報是基本誠實的,難能可貴。

 2009/6/19

文中所說朝鮮兩次核試驗采用地下方式可以略微令人感到安心看來也有些過於樂觀了,地下核試驗雖然不會造成直接和即時的大氣汙染,但是仍然會給地下水係統留下長期的核汙染源,如果是在浩瀚大洋的島嶼或幅員遼闊的國家中的沙漠地帶,這種汙染對於人類的生存環境影響要小得多。可是朝鮮是一個地域狹小的國家,可供選擇的地下核試驗區域更為有限,地下水與地表河流都是互相聯通的,而且距離中國東北境內地下地上的河流水係可以說是近在咫尺,因此對於朝鮮的地下核試驗造成其本國以及中國河流水係核汙染的可能性決不可掉以輕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