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白發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個人資料
正文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並不是巴勒斯坦地區的原住民,隻是一個寄生性群體

(2023-11-10 04:36:41) 下一個

一次大戰期間英國人對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許了願,(1917年貝爾福宣言、也可以參照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目標就是為了瓦解、打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對後來的巴勒斯坦地區擁有主權,眾所周知雖然都信仰伊斯蘭教但那是土耳其人,不是阿拉伯人。奧斯曼帝國解體後那片地區的主權由國聯(league of nations)移交英國托管,並沒有、也不可能轉交給阿拉伯人,而且那時也仍然有倍都因人、亞美尼亞人和少量猶太人散居住在那裏,也並不是隻有阿拉伯人。

實際上早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巴勒斯坦地區已經就被廢棄了。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1867年曾經隨旅行團到過耶路撒冷,還專門寫過一本遊記《海外的無辜者》,記錄了他當時看到的耶路撒冷及周邊地區的荒涼。“從我們所在的地點向任何方向看出去,30英裏(48公裏)內除了兩三個倍都因人的小帳篷群看不到一個永久居民點, ...... 騎馬走上十英裏(16公裏)見到的人不超過10個”。

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隨著更多猶太移民的到來,開始重新修建農田水利設施、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建立學校、醫院,當地生活條件、醫療衛生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此後周邊近水樓台的大批阿拉伯人才蜂擁而至,為了追求更好的生存環境也是為了和猶太人爭奪土地資源,說他們是一個寄生性的民族恰如其分。從那以後100多年、從1848年兩國分治方案至今也已經75年,阿拉伯人都是寄生在猶太人開發的土地、興修的水利、建立的農業、養殖業等經濟基礎上,寄生在無償的國際援助上,甚至直到今天,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水、電大部分都還是由以色列提供的。一個多世紀的曆史已經充分、足夠證明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沒有能力建立起一個能自給自足、能與周邊國家和平共處的正常國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說說也罷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溪邊木屋' 的評論 : 馬克·吐溫的遊記《海外的無辜者》又名《新朝聖者的前行》網上可以隨意下載、閱讀。
溪邊木屋 回複 悄悄話 A useful information.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