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白發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個人資料
正文

朝鮮發射“衛星”的利弊得失

(2009-03-30 11:09:10) 下一個

朝鮮這次所謂的發射“衛星”其實已經得不償失,現在已經在陷入進一步被動的局麵,需要找一個合理的台階趕快“降低”姿態,避免更大的損失。

首先,光明星一號按照美國的監測數據認為是失敗的,現在來看這顆衛星即便存在也沒有任何價值,一個就算是能環繞地球飛行的人造物體,沒有與地麵的任何聯係,地麵也根本無法控製,這種“衛星”與一塊隕石有多少差別呢?中國的第一顆衛星至少還能向幾百公裏外的地球發送東方紅樂曲信號,無可置疑的證明衛星的存在和發射成功。

因此朝鮮的第一顆衛星發射隻有試驗火箭發射的意義,說明朝鮮距離掌握衛星製造、控製、通訊技術還差得很遠,所以美國認為朝鮮第二顆衛星的發射主要目的仍然是為了試驗火箭發射能力,甚至談不上試驗運載能力,光明星一號據朝鮮自己聲稱也不過幾十公斤。

朝鮮之所以不願或不敢明確公開光明星二號的詳細情況,估計有幾點考慮,(1)故弄玄虛,有意模糊,製造某種懸念,或者金正日認為這種懸念具有某種“威懾”作用。(2)政治意義,金正日需要借此引發外界的“敵意”用來渲染外來威脅,用以穩定和凝聚國內士氣,至於衛星是否真的發射成功對內宣傳估計還是不用擔心的。(3)留有餘地,這次用來發射衛星的火箭2006年已經有一次失敗的記錄,這次能否成功並沒有很大的把握,估計特別是這顆被命名為光明星二號的衛星,可能是重量上有所提高但衛星製造、姿態控製和與地麵通信技術等諸方麵仍然差距很大,甚至很可能不過是又一個更重一些的假載荷,但是多大的運載能力能夠提供有意義的軍事用途還要取決於核彈頭小型化技術和控製能力。

簡而言之,這次“衛星”發射對美日韓的“威懾”作用實際上很有限,衛星技術能夠有力證明一個國家真實的技術和工業能力,但是現在看來很可能是一個“泡沫”。美韓聯合軍演實際上具有軍隊調動部署的意義,但是卻引而不發,使金正日的“外來威脅”成了無的放矢。如果上述分析大致成立,朝鮮這樣勞民傷財竭盡全力發射這顆“衛星”實在有些得不償失,發射前策劃一係列的動作如此高調渲染引發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更是給自己增加了不必要的風險。在各方麵技術和實力還有很大差距的情況下,這樣的發射更像是給美日的彈道導彈防禦係統提供了一次免費卻是真實的實戰演練機會。但是對這樣一個沒有實際威脅又沒有百分之百成功把握的目標,甚至美日現在可能在考慮是否值得冒一些風險花費一枚或多枚攔截導彈進行實際攔截。因為攔截成功與否不僅僅是技術問題,中俄可以據此得到美日導彈防禦係統真實能力的重要判斷依據。總之,目前主動權應該說基本上掌握在美日一方,權衡各方麵的情況,朝鮮有形無形各方麵所冒的風險和最終的損失會超過所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