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
杜威( John Dewey)教育哲學新探(續三)
六 興趣是有目的行動的動力
生命現實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麽?大家熟知的“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是指個體生命的社會意義的一種評價,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這裏不打算就其社會意義深入展開討論。人是地球自然環境中的生命現象之一,前邊所述的經驗和思維就是人這種生命現象對於生命過程的經曆、對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各種刺激的感受,由此產生各種生理反應以及心理、意識和精神活動,進而產生從最簡單的到極為複雜的各種行動,所有這一切的起始點、觸發點和驅動力是什麽?就是興趣。
什麽是興趣的基本含義?杜威在本書中這樣解釋,“ (1)興趣(愛好、關心、動機等)表示個人的選擇態度,個人對某對象所持的態度——對所遇見事物的態度。但個人的態度並非孤立存在,而是對某種情境裏正在發生的某事的反映,而且是其情境中的一因素。有了興趣就能專心致誌、聚精會神、自忘其身於某種對象裏麵。興趣是有目的行動的動力,看興趣可以估量其推進某種工作的積極性。(2)興趣在英文(interest)字裏指“居間的事物”——即把兩個有距離的東西聯絡起來的事物。興趣與生長是一種過程,興趣有開始的階段和完成的階段,中間階段需要意誌、努力。”
筆者認為這裏有必要多談幾句,杜威關於興趣 interest的理解和比喻是一個有重要啟發意義的觀點。英語單詞“興趣”——interest可以看作是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inter是一個有明顯通用含義的詞根,意指在什麽事物之間,最常見也是最熱門的類似單詞如“互聯網”就是Inter-net,即指網絡之間的互聯。另一部分是est,也是一個很常見的詞根,其含義有多種這裏就不贅述了。同時這個詞最常見也是被應用得更廣泛的又是利益、利潤的意思,眾所周知這是現代商業社會競相追逐以至瘋狂追逐的東西。從表麵上看,興趣和利益似乎沒有什麽關係,其實很有意思的是這同一個單詞兩類含義的變化卻正好可以說明一種過程,其可能是原本的含義和膚淺化的含義正好形成明顯的對照。資本主義社會個性的覺醒和發展從最初興趣(interest)的引導開始,繼而經過努力興趣得到物質利益的回報,繼而開始追逐越來越表麵化膚淺化的商業利潤(interest),繼而這種追逐越來越瘋狂直到形成某個局部某種形式的完全壟斷。這個過程正好是人類社會某個概念的誕生、發展繼而出現概念及行為的異化甚至導致人的異化,顯現了否定之否定規律一個生動的實例。
本文這裏主要關心的還是興趣在教育中的意義。筆者認為從現實生活和教育(生長)——生活的有序更新的角度來看,興趣正是或應該被看作是任何生命個體最重要的特性,是表示生命充滿活力最重要的特性,也是教育——成長、生長、生活的有序更新得以發生的觸發點和原始動力。人作為生命個體“活”在地球這個自然環境中,感受這個世界(感受什麽?如何感受?)、經曆生命不斷成長、更新的過程、與地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發生交互作用從而達到大腦和意識對自身、對社會和自然界不斷擴展的探索和認知,而興趣正是所有這些的起始點。但是興趣又恰恰是生命體與其他特性比較而言更敏感更脆弱的特性。由於它是生命活動幾乎所有一切的起始點,興趣被壓抑、被摧殘實際上就是生命被壓抑、被摧殘。被以任何借口限製或剝奪了興趣便會造成盡管生命仍然存在但是已經失去了生命的原始“意義”,也就失去了成長的觸發點和原始動力。實際生活中幾乎每日每時都在發生興趣的滋生、發展、延續、實現等等生動實例,也無時不在發生興趣的泯滅、消失。非常遺憾的是,這種生命的狀態——感受不到興趣即生命意義的狀態卻是如今無數中國家庭和學校中成百萬上千萬兒童和青少年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狀態!兒童、少年、青年是處於生命力最旺盛的生長期,也是興趣表現最豐富的時期,這個時期可以呈現出幾乎無限的成長可能性,但同時也正是最容易遭受壓抑也是最敏感最脆弱的時期。而好的教育對於個體來說就是在深刻認識生命本質和生命意義基礎上,在生命的成長、生活的有序更新中有效地養育、發現、培養、引導、鼓勵一切生命活動的起始點觸發點和有目的行動持久的動力——興趣。
2009/3/11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