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白發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個人資料
正文

補資本主義的課?

(2008-10-04 17:49:34) 下一個

補資本主義的課?

 

改革開放三十年了,三十年來主導中國改革方向和社會發展的各種名目繁多的理論、方針和具體政策後麵其實有一條清晰的指導思想,這就是:補資本主義的課,這一指導思想實際上起源於鄧小平理論,隻不過不能公開挑明。由十年文化革命中的指導理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打倒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到補資本主義的課,這是一個理論和意識形態上180度的大轉彎。在中國獨一無二的文化傳統數千年中形成的思維傾向及潛意識中,理論問題大部分時間裏甚至比生存現實更為重要,特別是在不需要為生存擔憂的條件下。這種貫穿改革開放始終的指導思想與之前十年文化革命中的指導思想反差如此強烈,以至於最初隻有以鄧小平的威望和權力直言不諱地宣布“不爭論”而得以啟動。後任也想繼續避免爭論卻力不從心,於是別出心裁地提出一個“三個代表”指導思想希望轉移視線欲蓋彌彰,可惜才力不逮漏洞百出,盡管千方百計費盡心機寫入了黨章卻始終不能令人心服口服,眼下隻好是“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再後任以科學發展觀為名義繼續我黨的“改革開放事業”,然而以“補資本主義的課”為指導思想繼續走下去所麵臨的難題日益尖銳難以回避,遮遮掩掩的功課是越來越難做了,於是不得不硬著頭皮“打左燈向右拐”,但是無論如何“醜媳婦總要見公婆”,走到今天再次不得不麵臨長期沒有解決又不能再拖延下去的農村和農民問題,終於“懷抱琵琶半遮麵”最後宣布了土地(私有化)流轉!這一課最艱難的部分還遠沒有補齊。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人類社會的發展形態大致應該順序經曆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然後才是社會主義,俄羅斯的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卻曾經成為這一經典理論的例外,後來又被認為是列寧和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發展。然而,斯大林用重典強力維持了數十年的無產階級專政,終於在赫魯曉夫俄羅斯農民式的大膽狡猾中被偷梁換柱,換上了“三和一少”的修正主義路線,但前蘇聯在赫魯曉夫之後不過多維持了二十幾年終於在與資本主義世界冷戰中的和平競爭中一敗塗地,終結在書生政治家戈爾巴喬夫任內。中國在曠世偉人毛澤東旗下以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會試驗——文化革命希望開創一條嶄新的道路。然而人類畢竟隻是這個星球上的眾多生命現象之一,任何人終究不可能超越自然超越曆史。文化革命令人驚心動魄,甚至令全世界人類社會驚心動魄,但最終成為一場代價慘重的悲劇。塵埃落定,痛定思痛,總結前蘇聯和中國文化革命的失敗,人們不得不回到現實再來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忽然恍然大悟,原來似乎資本主義是不能跳越的必然階段。於是中國共產黨人下定決心要惡補資本主義這一課。真的是這樣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