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正文

聚會交流(20)–德論與治國論

(2013-03-07 21:29:52) 下一個

由於時間有限,我們在聚會時,無法深入的探討每一個章節和字句後麵的深刻含義。在總結性的文檔中,我列出了每個章節的大致主題,同時也用英文表達了類似的主題含義,但它稍微指向了一個更加廣闊的意識空間。我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這樣的一種閱讀方式,既要閱讀文字所表達出的外延和內涵,同時也思考文字後的人物心理活動和精神境界。但是由於時間限製,我們無法就這些主題詳細展開,所以我把這些主題留給大家去繼續思考。

不知道大家閱讀德論和治國論後,有何感想。你們感到講德的地方不是很多?它更注重治國?那些德之境界層次,用當今的語言,是否應該稱之為精神境界?為什麽道德經不用“神的境界”來描述?我們今天的語言和古代的語言,有什麽差別?我們可否找到一個英文詞匯,來表達德的含義?這裏可以引出大量的,非常重要的話題。

德論,以德為核心,並且德是一非常特殊的文字,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從其他語言中找到可以對應這種含義的文字。能夠全麵深刻的體驗德,將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精神現象。雖然德論和治國論並沒有大量的使用德這個文字,但是這個詞匯可以用來衡量你對德論和治國論的理解。如果你看到了德,是一橫貫於德論和治國論的線索,那麽你一定對道德經有了很好的理解。治國論雖然不怎麽使用德這個文字,但是治國論隻是德的一種外在體現。每一個治國策略的背後,都有一種德的支撐。並且這種導致各種治國策略的德,似乎來自不同的地方。有的德來自於一,有的德來自於二,有的德來自於三。在萬物之中,這種德往往被隱藏起來,隻有極少一部分被發現和使用。這種德是怎麽被隱藏覆蓋的,我們又該怎樣挖掘德,這就構成了生命進化的內容。所以不要小看道生一篇,不能忽略一,二,三的豐富和深刻含義,這些抽象的表達,構成了以後章節的內容來源。

So if you only see a lot of ideas without seeing the hidden virtue, it means you may misunderstand those ideas as purely external knowledge or words. Virtue is the energy and consciousness that flows in all life and beings. When it flows into society, policies are formed. The quality of a society is limited by the level of its realization of virtue. 所以治國論並不是一些突發奇想的智語,而是德的自然流動和釋放。在這茂盛的文字草原之上,如果你能看到一條寬廣的厚德之河,那麽你就能更好的理解和實踐道德經。

治國也許離我們的生活遠些,但是不要忽略治國論這些篇章,即使我們不治國,我們可以用這種理念來處理relationship,事業,和工作。如何建立人之間的聯係呢?正如治國,從道襲常,據德而行。為,爭,強等等,首先要找到德之基石和體驗,然後自然順德而行。這是我們行為的基礎。這種策略不是去遵守moral,或者ego所看見的柔弱,而是從道之德,和德之至強。停止ego之為,我們才能做到無不為;放棄ego之爭,我們才能做到勝;不用ego去看,我們才能洞察;放棄ego之勇,我們才能至強。草木隨風而動,看起來似乎柔弱,但內在的生命卻正堅強;枯死之草木,外在堅強,但其生命已經死亡。所以不要誤解道德經所說的無為,不爭,柔弱等文字。

治國論的每一篇章都可以用來幫助我們理解和處理relationship和工作。由於時間關係,無法就每個篇章來闡述這種聯係,這裏隻舉一例來解釋。比如治國論談到言下,身後。我們不能隻是從謙虛和不搶先,來淺層的理解其含義。比如在工作場合,如果我們能言下,則人們會更聚向你,因為其他ego也厭煩言上的人。如果我們能夠身後,我們會更加清楚的看到其他人在走向何方,以此,我們可以更加清楚人心走向,從而就多了一份洞察。給對方以自由的空間,而不是用自己的意識來轄製對方,那麽relationship會更加融洽而不會陷入僵化,在這種有著呼吸空間的關係之中,善應才能形成,一種動態的美感和人之神通才能形成。也許有的人會認為言下和身後,不符合西方文化。言下則愈下,身後則愈後。我並不反對這樣的看法,但其原因可能不是因為言下和身後本身,而是因為言下無基,身後無道。

總之,不要因為是治國論就忽略之,如果治國論真的可以治國,麵對小一點的對象,治家治情也可以借鑒之。另外,更不用說所謂的治國論,隻不過是德在社會範圍內的政治體現,我們可以借此體會,how virtue is flowing in different landscapes, it is manifested in our heart, mind and soul, it can also forms the human relationship and shapes political climate.所以在閱讀道德經的時候,雖然章節本身沒有提到德,但是我們可以用智慧來看出德之流動。這就像飛舞的樹葉,流動的雲彩,湧動的波浪。眼睛看到了現象,但是智慧卻可以看到氣之流動,氣之能量在驅動著萬物之動。德亦如此。

今天就簡單寫到這裏,在道論結束後,我們還會回過頭來再次總結德。今天的聚會總結,並沒有探討德論的內在心理結構和實踐體驗。希望在將來能繼續交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