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革”時期的外國歌曲——我的記憶(上)[原創]

(2012-03-29 14:19:36) 下一個
http://www.oao.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353&page=9


無論怎樣攪動腦海中記憶的沉沙,我還是想不起我會唱的第一首外國歌曲是哪個。我小時候最早熟悉曲調的外國歌曲應當是《國際歌》(兒歌《兩隻老虎》雖然曲調是外國的,但隻能算中國歌)。但是熟悉曲調並不等於會唱,我不能確定我會唱詞的第一首外國歌曲就是《國際歌》。在我的記憶裏,群眾性地經常唱《國際歌》是在林彪事件之後。當時媒體還廣泛宣傳了列寧的文章《歐仁·鮑狄埃(為紀念他逝世二十五周年而作)》:“一個有覺悟的工人,不管他來到哪個國家,不管命運把他拋到哪裏,不管他怎樣感到自己是異邦人,言語不通,舉目無親,遠離祖國,——他都可以憑《國際歌》的熟悉的曲調,給自己找到同誌和朋友。”
相對準確的記憶加判斷是,我能完整唱下來的第一首外國歌曲是阿爾巴尼亞的。1966年我上小學。剛上學就革命了。複課以後,天天讀毛主席語錄或者唱毛主席語錄歌。許多毛主席語錄都被譜曲,其中一首最別致的是阿爾巴尼亞人譜曲的《我們是真正的朋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阿兩國遠隔千山萬水,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我們之間的革命的戰鬥的友誼,經曆過疾風暴雨的考驗。”這段話出自1966年中共以毛澤東的名義發給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的一個賀電,但毛澤東後來說這個賀電的內容他不知道。“文革”初期,雖然號稱“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但可以稱為友好國家的沒有幾個。蘇聯是“蘇修”,朝鮮是“朝修”,越南也不被看好,隻有阿爾巴尼亞是“一盞明燈”。因此,那時可以唱的外國歌曲,除《國際歌》外,我記得隻有幾首阿爾巴尼亞歌曲。我藏有一冊1968年8月由“首都紅代會人大三紅12·26戰團”編印的革命歌曲集《縱情高歌東方紅》,裏麵刊登了兩首越南南方抗美歌曲。但我對這兩首歌曲沒有一絲印象。
當時在中國傳唱的阿爾巴尼亞歌曲有《我們是真正的朋友》、《一手拿鎬,一手拿槍》、《地拉那—北京》等。其中《我們是真正的朋友》最為流行。但我更喜歡《一手拿鎬,一手拿槍》:“在田野在工廠在工地上,勞動歌聲嘹亮,祖國就像春天的花朵,一天天更美麗芳香。任憑那貪婪的敵人,對阿爾巴尼亞仇恨欲狂,它不能侵犯一寸土地,我們有英明的黨。一手拿鎬,一手拿槍,建設祖國;一手拿鎬,一手拿槍,保衛勝利。向前,永遠向前,我們有偉大的黨,引導我們向前,有偉大的黨。”這兩首歌我是從同院一些大孩子那裏聽來的,耳熟能詳後就會唱了。大院裏有些大孩子,喜歡在傍晚聚集一起在手風琴或者口琴的伴奏下合唱。他們喜歡異樣風格的革命歌曲,如藏族的《想念毛主席》(遠飛的大雁)。具有異國情調的阿爾巴尼亞革命歌曲更為他們所鍾愛。雖然他們在當時顯得有些另類,但大人們也無法說什麽。我們這些小孩還沒有資格與他們為伍,隻能在遠處看著、聽著。但他們的歌聲和琴聲使我產生學口琴的想法。在反複把嘴角磨破之後,我終於學會了口琴和簡譜。我學口琴,最初用來練習的曲子是《東方紅》,而我會吹的第一首外國曲子是那首《我們是真正的朋友》。阿爾巴尼亞《寧死不屈》放映後,其中的插曲《趕快上山吧,勇士們》受到青少年們的喜愛:“趕快上山吧,勇士們!我們在春天加入遊擊隊,敵人的末日就要來臨,我們的祖國將要獲得自由和解放。”這首歌也成為我口琴演奏的“保留曲目”。《趕快上山吧,勇士們》還有一個“副作用”,電影裏的遊擊隊員唱歌時是用吉他伴奏的,這使吉他這種被視為在工農兵革命音樂中派不上用場而流氓阿飛才使用的樂器獲得“平反”。不少青少年開始名正言順地學彈吉他。在中美關係解凍之後,阿爾巴尼亞認為中國背離馬克思主義,中阿關係逐漸冷淡,阿爾巴尼亞歌曲也就鮮有人唱了。後來在中學上音樂課,我們還唱過一首阿爾巴尼亞歌曲,有一句歌詞是“春風已吹過大地,群山也披上綠裝”,但實在想不起歌名了。
1970年周總理訪問朝鮮,中朝兩國友好關係得以恢複。隨後幾年,不斷有朝鮮電影上映,例如《南江村的婦女》、《摘蘋果的時候》、《鮮花盛開的村莊》、《賣花姑娘》、《勞動家庭》、《軋鋼工人》、《一個護士的故事》、《金姬和銀姬的命運》。朝鮮電影無論什麽題材,都會有若幹插曲,即使是反特驚險影片《看不見的戰線》也有一首好聽的歌:“啊,朝鮮,我們的祖國多麽美好。”這些電影歌曲大多旋律優美,有些還是當時中國已少見的四三拍的,有些還隱約有蘇聯歌曲的味道,因而受到聽煩硬性歌曲的中國人的歡迎。最先讓我覺得朝鮮歌曲好聽的電影是《南江村的婦女》。這個電影是個黑白老片,說得是戰爭期間留守婦女堅持生產、支前的故事,樸實無華。其插曲《故鄉的驕傲》是影片最大的亮點。《摘蘋果的時候》的插曲屬於傳統風格。《賣花姑娘》不僅故事催人淚下,而且有許多動聽的歌曲,其中的《賣花歌》至今仍在中國傳唱。但我更喜歡的是裏麵的那首輕快的《金達萊花》:“千朵花,萬朵花,千萬朵金達萊花。我愛媽媽的誠心,今天開出最美的花。啊,千朵花,萬朵花,不如我心裏最美的一朵花。”經常用口琴吹奏。《軋鋼工人》現在似乎沒有多少人提,但那段男女戰友重逢時的插曲也很好聽。《金姬和銀姬的命運》譯製上映時間較晚,可能是1975年,那時我已經不愛看朝鮮電影了,隻覺得插曲《爸爸的祝福》還不錯。
當時並沒有出版朝鮮電影歌曲集,人們學唱主要是靠耳朵。有的電影看多了,裏麵的插曲就自然記住了。也有熱心的人把朝鮮電影歌曲的樂譜記錄下來,抄寫傳播。記得1973年,在剛剛看完《一個護士的故事》後的一天,我們上中國曆史課。教曆史的女老師愛唱歌,聲音很好。這堂課她一開始並沒有教學,而是把《一個護士的故事》主題歌的簡譜和詞抄在黑板上,帶領我們一起唱:“藍藍的天空飄著白雲,我們的心中充滿歡樂。黨的培養使我獲得榮譽,戰火中鍛煉我茁壯成長。啊,偉大的領袖,我們無限忠於你。戰士有顆火熱的心,無限忠於你。”這樣的曆史課恐怕是空前絕後的。《一個護士的故事》還被改變為歌劇《黨的好女兒》(或者是《一個護士的故事》改編自歌劇《黨的好女兒》),曾經來華演出。當時我還根據錄音,用口琴記錄了這部歌劇幾首歌的樂譜。朝鮮另一部歌劇《血海》更為著名,也來華演出過,其中的《赤膽忠心》,也是流行的。《血海》也有電影,但我沒看過。
來華演出的朝鮮文藝團體也帶來一些歌曲。遇到朝鮮的重要節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通常會有分寸地播放一些朝鮮歌曲助興。最著名的是《金日成將軍之歌》,它在朝鮮的地位相當於《東方紅》。薑文導演的根據王朔小說改編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用《金日成將軍之歌》的吹奏樂作一個情節的背景音樂,很有時代特色。我家的一位鄰居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工作,一次她聽我在家裏用口琴吹朝鮮歌,便送給我一份內部印刷的朝鮮歌片,上麵有幾首歌。不過她說,其中的一首歌在朝鮮已經不能唱了。我記得她說的是《月飛山》。這首歌我仍然會唱:“月飛山,英雄山,俯瞰著千裏南海,巍然聳立在祖國海防線上。在那痛打美國強盜的激烈戰鬥中,戰士們和你一起保衛著祖國。月飛山,月飛山,祖國的山,月飛山,多麽壯麗,多麽雄偉,屹立在海岸上。”我不明白這樣的歌會有什麽問題。歌片裏還有一首曲調優美的歌,我現在還可以用口琴吹出來,但歌名忘記了,歌詞隻模糊記得第一句,好像是“燦爛的太陽放射光芒”。朝鮮歌曲的流行在七十年代中期就基本停止了。這有其必然。首先是有些歌的內容令人肉麻,其次是形式風格雷同,聽多了也膩煩。
在毛主席1970年發表五二零聲明之後,中國和印度支那三國的關係比前兩年友好密切。放映了一些越南電影,電台有時也播放越南歌曲。越南歌曲《越南—中國》是中越友好的標誌:“越南—中國,山連山,江連江,共鄰東海,我們友誼向朝陽。共飲一江水,早相見,晚相望,清晨共聽雄雞高唱。哎,共理想,心相連,勝利的路上紅旗飄揚。哎,我們高呼萬歲胡誌明、毛澤東。”聽這首歌的時候,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幾年之後中越兩國會兵戎相見,《血染的風采》會成為流行歌。我還會唱一首越南抗美歌曲,《誓死要把祖國保》,歌詞是:“美帝侵犯了我們的祖國,新仇舊恨比山高,全國掀起抗美浪濤。同胞們,同胞們,憤怒的火焰在燃燒,要把那敵人消滅掉。站起來,準備好,團結一心,戰鬥!奮勇向前,戰鬥!誓死要把祖國保!”當時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流亡中國,為表示對中國的友好和感謝,他寫了幾首歌頌毛主席和中國的歌曲,其中的《懷念中國》比較好聽:“啊,親愛的中國啊,我的心沒有變,我永遠把你懷念……”
“文革”後期,文藝管製有所鬆動。隨著一批中國革命曆史歌曲和《長征組歌》的解禁,一批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曆史歌曲如《華沙工人歌》、《紅旗》、《同誌們,勇敢地前進》等也被重新推出。這些歌曲也是“文革”時期外國歌曲的組成部分。這些歌曲都好聽,但沒有流傳開來。當時中國與羅馬尼亞關係很好,為進行文化交流,一些文藝團體也唱羅馬尼亞民歌。1976年五一節,我們高中班同學參加頤和園遊園活動,在國花台演出點維持秩序。那天,江西省歌舞團的一位女演員就唱了一首羅馬尼亞民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