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鄧小平堂弟談三年自然災害時四川的吃人肉情況

(2012-03-02 22:59:24) 下一個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1_12/27/11592654_0.shtml

核心提示:但饑荒越來越嚴重,後賣人肉吃人肉的可怕的事也發生了。宜賓市就發生了將小孩騙到家中,整死煮熟後作為兔肉到街上賣的事,謠傳吃人肉能治腫病,於是有腫病的人就從死人身上取下些肉煮食之,全國缺糧狀況普遍存在,但都不敢正視。

作者簡介:鄧自力(1920—2010)鄧自力,四川廣安人,生於1920年10月,193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革命工作。革命戰爭年代,曆任陝甘寧邊區留守兵團司令部政治教員,延安大學體育指導隊指導員、社會科學院研究室幹事,湖南平(江)瀏(陽)長(沙)指揮部工委書記,三五九旅民運股股長,二野民運科科長,河南魯南縣縣委委員,西平縣委副書記,湖北通城縣縣長。新中國建立後,曆任川南行署合江縣委書記,瀘州地委宣傳部長,四川省總工會副主席,瀘州地委副書記、書記,宜賓地委副書記,省體委副主任,省文化局局長、黨組書記,四川省第五屆政協副主席,四川省第六、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務。1994年12月離職休養。2010年10月31日淩晨3時在成都逝世,享年91歲。

點擊進入下一頁

點擊進入下一頁

左起鄧小平、卓琳、鄧自力(1978年鄧小平在峨眉山調研途中) 資料圖

本文摘自《坎坷人生》 作者:鄧自力 出版:四川文藝出版社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都是以家庭為單位自行開夥。公社建立後,大辦食堂,糧食得不到計劃開支。原先一家一戶開夥知道粗細糧搭配,農活緊時吃細糧,農閑時吃粗糧或稀粥,一年內糧食基本夠吃。如節省下來一些糧食可變賣成錢作其他開支。成立食堂後開始大吃大喝,到春節許多夥食團就無米下鍋了,隻好煮菜當飯吃。

後來總結經驗,規定每人每天定量,原定每人每天半斤,糧食少的食堂定為三兩。一天三兩糧對於一個強勞動力來說是遠不夠的,因而農活無法幹,田地荒蕪不少。食堂管理混亂,多吃多拿現象普遍存在。流動人員如商販、拉人力車的來食堂吃飯也無人過問。社員們每天三頓都得去食堂排隊分飯菜,搞得老老少少一天就圍著食堂轉,好像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了。如遇雨天路滑,家裏人幫老人或兒童代領,夥食團負責任說“代領不好記賬,不允許代領。”也怕有人多吃多占。

食堂不僅使社員們吃不好,而且帶來諸多不便,原來自家做飯可以利用餘熱燒水洗臉洗腳,北方還可以暖炕。辦了食堂,自家屋裏連熱水都沒有,更不用說喝開水了。食堂人多,做飯用毛草樹葉沒法煮熟,隻好用炭和煤,可大多食堂無這麽多錢,便砍國家植的樹或拆廟宇、拆房子作燃料。大食堂辦了半年多糧食耗盡,燃料難解決,有的食堂三兩天才發一次菜飯,有的隻好自行垮台。

人民公社嚴重打擊了社員的生產積極性,其結果是天地荒蕪,收成銳減,公糧認購任務無法完成。公社化不久又遇連年自然災害,農民腫病橫行,死屍遍野,慘不忍睹。腫病全是營養不足所至,每人一天三兩,又要勞動,入不敷出,長此下去當然生病。那時得這種腫病的人全身浮腫,手腳無力,用手一壓就起一個窩,見什麽東西都想吃。糧食不夠就搞代食品,什麽胡豆葉、芭蕉頭、小球藻、野菜根等都用來充饑,後來這些東西找不到了,有人開始吃觀音土。觀音土吃下需肚子發脹,不能排泄,幾天後就被脹死。

我了解到這種情況,想辦法從外地運些糧食來救濟,下令不準再去挖觀音土來吃,並責成各級幹部全權負責,不能負起責任的要記過處分,嚴重者撤職。這種現象製止後,人們想辦法弄些野菜摻著糧食吃,但饑荒越來越嚴重,後賣人肉吃人肉的可怕的事也發生了。

宜賓市就發生了將小孩騙到家中,整死煮熟後作為兔肉到街上賣的事,謠傳吃人肉能治腫病,於是有腫病的人就從死人身上取下些肉煮食之,全國缺糧狀況普遍存在,但都不敢正視。如果有人說是缺糧,人未吃飽引起腫病,那是誣蔑社會主義製度,對新社會不滿。

相關閱讀:《80歲老黨員鄧自力述懷:堂哥鄧小平帶我鬧革命》 來源:天府早報 作者:李曉波

四川省人大離休老幹部鄧自力,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堂弟。今年已是80高齡的他,日前在黨的80歲“生日”來臨之際,寫下了兩本追憶黨的豐功偉績和自己的革命生涯的書,作為“禮物”獻給黨……

“我是在堂哥鄧小平的帶動下走進革命隊伍中的……”27日下午,80歲的鄧老翻看著那本剛出版不久的自傳體回憶錄《坎坷人生》,深有感觸地說道。

1920年,鄧老出生在四川廣安協興鄉坪裏牌坊村。讀書時,在大堂哥鄧小平、二堂哥鄧墾的影響下開始讀閱《共產黨宣言》等一些進步書籍。1938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宣傳馬列主義,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50年,生經百戰的鄧老回到了四川。1980年,他被選為四川省政協副主席,1982年任四川省人大副主任,直至1992年離休。

離休後,鄧老一直關心著四川的發展,目睹了我國國力的一天天強大。為了教育青年一代,他決定利用離休後的時間,寫下自己的革命經曆和黨在建國前、建國後的豐功偉績,以提醒後人:革命成功不易,美好生活更要珍惜。2000年4月,經過1年的艱辛寫作,20萬字的自傳體書《坎坷人生》正式出版了。而鄧老另一部30萬字的《突圍中原》,也擬於近期出版。

談起鄧老寫書一事,白發蒼蒼的老伴謝湘既心疼又無奈:“他呀,都那麽大年齡了,從早到晚都在忙,寫書、看報、看電視,也不管自己精力夠不夠用……”對此,鄧老笑著說:“誰讓我是一個老共產黨員呢!”(李曉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