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李鵬日記:中央高層怎樣應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

(2012-02-27 01:24:07) 下一個
(轉自河北日報網http://skb.hebnews.cn/20070626/ca872645.htm

編者按:2008年1月新華出版社出版、李鵬撰著的《和平、發展、合作——李鵬外事日記》詳細記述了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等一些重大事件,及中共中央應對的策略。本報對這些內容分三次摘要刊出,敬請讀者關注。

中央矚目蘇聯的“改革”

1986年3月4日星期二晴

戈爾巴喬夫2月25日在蘇共二十七次代表大會上作了政治報告,要點是:一、承認蘇聯在經濟和社會精神領域出現了“不利趨勢”、“停滯現象”。二、承認經濟增長明顯降低了,1985年結束的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沒有完成。三、經濟管理“必須進行徹底改革”,“改革不能半途而廢”。應當發揮大中型企業的作用,賦予價格體係更大的靈活性。用經濟方法來進行經營。四、強調對外政策的靈活性。蘇聯和西方要互相妥協。

1987年11月19日星期四晴

中央開會討論蘇聯改革問題。有的同誌認為,過去我們對蘇聯的改革評價過高,實際上戈爾巴喬夫喊得多,做得少。有的同誌認為,戈爾巴喬夫的一些做法為自己樹立了反對派,而中國則團結了大多數幹部。我認為,妨礙蘇聯發展的原因之一是軍備競賽負擔太重。大家一致認為,要認真研究戈爾巴喬夫提出的“新思維”。

1988年7月14日星期四晴

中央開會討論蘇共代表會議問題。蘇共會議主要討論了政治體製改革,提出要對政治體製進行“根本性改革”,並把它提到“首位”,其中心內容是把權力中心從黨向蘇維埃轉移。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

我發言認為,中國的民主隻能是漸進的,在保持安定團結、加強法製建設的基礎上推進。戈爾巴喬夫有些提法是在討好西方。戈爾巴喬夫的民族政策可能導致蘇聯的分裂,如果各加盟共和國都獨立了,蘇聯就隻剩下一個俄羅斯,就不成為超級大國了。

1989年9月4日星期一晴

上午,鄧小平同誌和中央常委同誌談話。在談到國際形勢時,小平同誌說,美蘇兩家打不起來,就沒有世界大戰。中國自己要穩住陣腳,否則人家就要打我們的主意。國際形勢還有一個方麵,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動亂。東歐、蘇聯亂,我看也不可能避免。中國要實現第二個翻番,這就是社會主義的成功。現在問題不是蘇聯旗幟倒不倒,而是中國旗幟倒不倒。中國社會主義是變不了的,肯定要沿著自己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

匈牙利政局劇變

1989年10月19日星期四晴

匈牙利政局發生變化。昨天,議會通過憲法修改草案,把“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改為“匈牙利共和國”,這意味著,社會主義在匈牙利宣告終結。早在今年8月,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與9個反對派和7個社會團體達成協議,停止政黨在國家機關和軍隊中的活動。這就是說,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已經喪失了在政府、司法機關和軍隊的領導權。

民主德國總書記昂納克下台

1989年10月20日星期五晴

東歐局勢發生變化,民主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已宣布下台,由克倫茨繼任。

1989年11月16日星期四伊斯蘭堡晴

今天,我繼續在巴基斯坦訪問。

上午9時,在拉瓦爾品第國賓館附近的一所建築,據說是老布托的官邸,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有記者問,中國對民主德國昂納克總書記下台而引起的事態發展作何評價。我說,首先不應該把民主德國發生的事件和中國發生的事件聯係起來,因為兩者有許多不同之處。中國一貫不幹涉別國內政,也不幹涉和中國共產黨保持友好關係的兄弟黨的內部事務。中國一貫認為,實行社會主義製度的國家,應該根據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和本國人民的利益製定自己的政策。

1989年12月5日星期二晴

下午,中央的同誌討論東歐形勢。我講了3個觀點:一是東西矛盾緩和,新的世界大戰打不起來,但蘇美矛盾依然存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南北之間的矛盾正在加劇;二是東歐是一種“和平演變”,但不是資本主義的最後勝利,那裏局勢仍然是動蕩的;三是戈爾巴喬夫不是一個馬列主義者,他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民主黨人,他主持的政權有可能被推翻。現在隻有中國有條件,有可能扛住社會主義這麵大旗。關鍵在黨的領導核心的團結,經濟的穩定。

1989年12月11日星期一晴

蘇共中央全會閉幕,傳來消息,會上,有的代表對戈爾巴喬夫的東歐政策提出質問,戈爾巴喬夫以辭職相威脅,爭論才作罷。蘇共中央成立了俄羅斯聯邦局。戈爾巴喬夫兼主席。在莫斯科普希金廣場發生群眾集會,是從“左”的方麵來的,反對戈爾巴喬夫鎮壓。我想,蘇聯從此將進入多事之秋。

1989年12月19日星期二晴

匈黨十四大已決定將“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改建為“匈牙利社會黨”,實行多黨製議會基礎上的民主社會主義。12月17日,在匈工人黨前總書記格羅斯主持下,重新召開“十四大”,反對改製,匈工人黨從此正式分裂。這與7月布什總統訪問,起到對匈政局變化推波助瀾的作用,不無關係。

1989年12月20日星期三晴

上午,中央的同誌議論東歐局勢。我講了3條意見:一、東歐不是改革,是和平演變;二、從東歐局勢看,中國平息動亂是正確的,捍衛了社會主義製度和人民共和國;三、在對外關係上,要堅持原則,多做工作,為改革開放創造一個較好的外部條件。

羅馬尼亞總統被處死

1989年12月26日星期二晴

羅馬尼亞救國陣線宣告成立後,接管了政府及立法機構一切權力,並宣布建立多黨製,三權分立,舉行自由大選。羅救國陣線選舉伊利埃斯庫為主席,羅曼擔任臨時政府總理。

齊奧塞斯庫夫婦已被特別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並已執行。還說他在瑞士銀行有10億美元的存款。我方發言人表態,強調中國將繼續與羅馬尼亞人民保持友好關係,對事件本身未作評價。

1989年12月27日星期三晴

下午,江澤民同誌主持政治局常委學習,討論羅馬尼亞形勢。江澤民同誌講,不僅應防止西方滲透和腐蝕,還要打主動仗,對幹部和群眾加強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教育。會議決定就羅馬尼亞的變化,對各省區市、部委、大軍區發一通報,表明中央的態度,要求各級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改革開放沉著應對現在東歐所發生的變化,保持社會的穩定。

捷克斯洛伐克總統易人

1989年12月30日星期六晴

捷國內局勢發生急劇變化,11月26日,由40多個反對派聯合組成的“公民論壇”,發表行動綱領,要求“政治多元化,外交轉向西歐”。不久,胡薩克辭去捷總統職務。捷共召開特別代表大會,通過《行動綱領》,主張建設民主的社會主義。在12月29日的大選中,劇作家哈維爾當選總統。從此捷共失去執政地位,捷克斯洛伐克的社會主義製度開始發生質的變化。

蘇聯局勢動蕩

1990年1月10日星期三晴

一位蘇聯外交官員談國內情況,認為戈爾巴喬夫的威信從未像目前這麽低過,蘇聯國內狀況從未像目前這樣糟糕過。特別是去年12月20日,立陶宛共產黨宣布脫離蘇共,與蘇共保持“平等的夥伴關係”。立陶宛問題對戈爾巴喬夫的地位是一個嚴重考驗。戈下決心親自前往立陶宛,但估計仍不能解決問題。看來立陶宛的問題不能解決,就可能引起連鎖反應,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等也可能效仿。

1990年1月11日星期四晴

上午,中央的同誌議論了蘇聯政局發展趨勢。我估計蘇聯前途有3種可能:一是戈爾巴喬夫政權繼續維持,在國內要采取強硬立場,製止蘇聯的瓦解;二是戈爾巴喬夫下台,被比較穩健的政治家代替;三是戈爾巴喬夫下台,被自由化分子取代,導致社會動亂,蘇聯共產黨變質。

1990年1月14日星期日晴

戈爾巴喬夫立陶宛之行以失敗告終,他沒有說服立陶宛共產黨,因此各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之勢可能風靡全蘇。我們對蘇前途甚感擔憂。

波蘭國徽上白鷹戴上了皇冠

1990年2月1日星期四晴

波蘭局勢從去年開始就動蕩不安,執政的波蘭統一工人黨與各反對派舉行圓桌會議,決定實行三權分立,建立議會民主製度。在國民議會選舉中,工人黨的雅魯澤爾斯基以微弱多數當選為總統,隨後任命團結工會的馬佐維耶茨基為總理。在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國家中,任命非共產黨人為總理尚屬首次。這已表明團結工會勢力在波蘭的崛起。議會又通過修正憲法,把“波蘭人民共和國”改名為“波蘭共和國”,把波蘭國徽由“紅色天幕下的白鷹”改為“紅色天幕下戴皇冠的白鷹”。今天又得到消息,波蘭統一工人黨召開的十一大通過了該黨停止活動的決議,至此波蘭工人黨喪失了執政地位。

1990年2月14日星期三晴

上午,我主持會議,討論當前國際形勢和對策。大家認為,大規模的戰爭一時打不起來,仍可為我國建設提供一個和平環境。西方在東歐得手後,今後會加大對我的壓力,但世界上各種矛盾仍為我提供回旋餘地。在外交鬥爭上,我要把反對西化、分化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在外交政策上堅持“四條”不變,即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變,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關係政策不變,發展同第三世界國家團結和合作的政策不變,堅持改革開放政策不變。對蘇聯和東歐關係,不論那些國家怎樣演變,我們都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1990年2月25日星期日小雨

在蘇共中央開會的前夕,莫斯科今天舉行了大規模的遊行集會,號稱50萬人參加,要求更多的民主,結束一黨製,反對保守派。沒有發生暴力衝突。有支持戈爾巴喬夫改革的,也有反對的。但法新社和美聯社報道隻有10萬人參加。遊行隊伍被禁止在克裏姆林宮前集會,集會是在外交部門前和高爾基公園門口進行的。

鄧小平同誌談國際形勢

1990年3月3日星期六晴

上午10時,江澤民和我等幾位同誌去鄧小平同誌處,聽取他對國際形勢的看法。鄧小平同誌說:新的格局沒有形成,舊的格局在改變中,但沒有結束。和平與發展兩大問題,和平問題沒有解決,發展問題更嚴重。我們的對外政策:第一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第二是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具體做法,要同所有國家都來往,對美國對蘇聯都來往。不管蘇聯怎樣變化,我們都要同它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關係,包括政治關係,不搞意識形態的爭論。

1990年3月14日星期三晴

蘇聯第三次非常代表大會選舉戈爾巴喬夫為蘇聯首任總統。會議同時還通過決議,刪去蘇聯憲法中有關蘇聯共產黨在國內政治生活中領導地位的條文。

1990年4月20日星期五晴

上午10時,江澤民同誌、楊尚昆同誌和我到鄧小平同誌處,聽取他對國際形勢以及我訪問蘇聯的意見,要點如下:

我國家總理訪問蘇聯,本身就是一件大事。總理訪問蘇聯,要辦成幾件事,如改善中蘇關係,建立和平邊界,增加高層往來,擴大貿易。邊界問題爭取原則上達成協議,雙方軍隊後撤,成為和平的邊界。整個國際形勢在發生變化,我們應與蘇聯建立友好關係。

現在美國對蘇聯態度強硬。東歐比過去更困難。立陶宛問題可能是蘇聯的極限,一旦越過這個極限,蘇聯就可能垮台了。立陶宛是蘇聯的內政,而東歐是蘇聯的外交,兩者不一樣。

正式訪問蘇聯

1990年4月23日星期一晴

上午9時許,我在首都機場登機飛往莫斯科。陪同我訪蘇的除大琳外,還有外交部部長錢其琛等同誌。在莫斯科伏努科沃二號機場,我們受到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夫婦的歡迎。機場上舉行了歡迎儀式。

與戈爾巴喬夫舉行會談

1990年4月24日星期二晴

上午10時去紅場,向列寧墓和無名烈士墓獻了花圈。

11時至下午1時,與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進行了會談。在談到東歐劇變問題時,戈認為,有東歐自己的原因,不改革,社會矛盾嚴重。他對德國統一表示支持,但強調統一後的德國應保持中立。他主張蘇方中立,但表示不從民主德國撤軍。

戈爾巴喬夫介紹了蘇聯改革的進展情況。他認為前一段蘇聯主要精力是搞政治改革,而現在主要精力應搞經濟改革。他表示蘇聯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實行有國家調節的市場經濟。而昨天雷日科夫講的是“在蘇聯要實行市場調節的計劃經濟”,我的感覺是他們的觀點並不一致。

1990年4月25日星期三晴

下午,我舉行記者招待會,300多名外國記者以及中蘇兩國記者出席。在談到蘇聯改革和東歐形勢時,我指出,每個國家的情況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在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上,各自都應當根據自己的國情決定,沒有什麽統一的固定模式。不論東歐國家是堅持還是放棄社會主義,中國都將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他們保持正常的國家關係。

1990年4月28日星期六晴

上午,在向中央介紹我訪蘇情況時,我講的要點如下:

一、戈爾巴喬夫、雷日科夫都稱,蘇存在3種勢力:一種是保守,一種是激進,一種是中間。戈爾巴喬夫、雷日科夫都自稱為中間,並認為激進派盅惑人心,對國家和人民不負責任。現在莫斯科、列寧格勒兩市的蘇維埃中激進派占多數。三方都爭取在7月份召開的蘇共二十八大上搶占上風。

二、中蘇都願意進一步發展關係。采取分歧點不爭論的方針。雙方都承認各自走有不同特點的社會主義道路。

三、戈爾巴喬夫認為,蘇在改革中有失誤,但改革也是一個探索過程。開始搞加速發展經濟,忽略了人的因素。後來搞政治體製改革,也過了點頭。現在轉過頭來,認為根本問題還是要搞經濟改革。

四、在立陶宛共產黨要獨立的問題上,蘇聯不準備讓步。

五、在中蘇邊界問題上,蘇聯同意已達成協議的部分先簽訂下來,未達成協議的部分雙方繼續談判。在邊界撤軍問題上,雙方已達成口頭諒解,尚需進一步加以落實。

六、戈爾巴喬夫支持德國統一,高方案是統一後的德國實行中立,低方案是德統一後蘇聯仍不撤軍。

七、蘇聯經濟改革模式,戈爾巴喬夫稱之為實行“國家調節的市場經濟”,而雷日科夫則稱之為“市場調節的計劃經濟”,兩者有所差別。戈爾巴喬夫希望搞得快一點,雷日科夫則要求穩一點。

八、雷日科夫認為蘇聯總統委員會事實上已取代蘇共中央政治局的職能。

1990年5月29日星期二晴

今天,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對蘇聯一些地區出現的市場搶購風,呼籲全國人民“不要驚慌失措”,不要搶購市場上原本就匱乏的商品。

俄羅斯聯邦加盟共和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29日舉行選舉,葉利欽當選為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事實上,葉利欽已掌握了俄羅斯的大權。俄羅斯是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土地麵積、人口、經濟實力都占絕對優勢,且官方語言又是俄語,因此葉利欽對整個蘇聯來說,內政實權在握。

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27日晚發表電視講話,呼籲蘇聯人民在物價改革麵前保持鎮靜,不要驚慌失措。莫斯科和其他一些城市還開始實行票證和定量供應辦法,以此來對付搶購風。

蘇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會召開

1990年7月13日星期五陰有中雨

蘇共二十八大開得很熱鬧,似乎主張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蘇聯統一的意見占了上風。大會確定了“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的政治路線。葉利欽發言10分鍾,在會上宣讀了退黨聲明,離開會場。戈爾巴喬夫受到葉利欽和一些代表很嚴厲的批評,包括來自軍方和克格勃的,但總的看來在蘇共二十八大上,戈爾巴喬夫仍能控製局勢。

1990年7月21日星期六晴

上午11時半,我在釣魚台會見並宴請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馬斯柳科夫夫婦,大琳參加。馬斯柳科夫用俄語直接告訴我,蘇共有30%黨員退黨,30%的黨員加入到葉利欽組建的新黨,40%還留在蘇共。

1990年9月19日星期三晴

蘇聯政局似乎又穩定下來。戈爾巴喬夫像是在走鋼絲,直到最後一分鍾,即在17日的最高蘇維埃會議上,才拒絕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提出的辭職要求,對沙塔林的500天的私有化市場經濟計劃畫了一個休止符號。戈還說土地私有化要經過全民投票公決。(未完待續)

兩德統一

1990年10月3日星期三晴

今天,兩個德國宣布實現統一。社會主義東德就此結束。德國統一進程由來已久,早在今年2月,美、蘇、英、法4國加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外長就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會議,商量德國統一問題。8月,民主德國人民議院正式通過了10月14日加入聯邦德國的議案。

保加利亞政局動蕩

1990年11月30日星期五晴

受東歐劇變的衝擊,保加利亞政局出現動蕩。去年,日夫科夫辭去任職長達45年之久的保共中央總書記。接著,保共召開特別代表大會,新黨章規定要建立民主社會主義。隨後,保共改名為“社會黨”。

今年6月,保進行多黨選舉,保社會黨雖然以52.7%的多數繼續執政,但以“民主力量聯盟”為首的反對派不甘心失敗,繼續組織抗議活動。8月,民盟主席熱列夫當選為總統,反對派繼續向由社會黨人盧卡諾夫為總理的政府步步逼近。在10月31日保加利亞大選中,民盟得票略多於社會黨,但聯合其他反對黨占據了議會多數。11月29日,盧卡諾夫總理被迫辭職。不久,總統下令軍隊、司法機關、外交部門非政治化,使社會黨失去對這些重要部門的控製,隨之社會黨內部又發生分裂,在議會不足半數,喪失了政治形勢。

蘇聯外長辭職

1990年12月22日星期六晴

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在蘇聯人代會上突然辭職,不僅在蘇聯,而且在西方國家引起軒然大波。西方擔心蘇聯外交政策有變化,特別是怕蘇聯的海灣政策有變。

謝辭職原因有以下幾種可能:一、戈爾巴喬夫、謝瓦爾德納澤唱雙簧,目的在於打擊“強硬派”。二、戈爾巴喬夫趨向強硬,戈、謝有嚴重政見分歧,謝與戈劃清界限。三、反映中央與格魯吉亞加盟共和國之間的矛盾。謝是格魯吉亞人,站在自己民族利益一邊。

1990年12月27日星期四晴

蘇聯政局沒有任何穩定跡象。戈爾巴喬夫在人代會上獲得新的權利。謝瓦爾德納澤外長辭職不允,暫時留任。雷日科夫總理得心肌梗塞症,已送醫院搶救。

1991年1月14日星期一晴

戈爾巴喬夫已任命帕夫洛夫(53歲)為總理,駐美大使為外長。對蘇聯對立陶宛采取的動武行動,戈聲明不是蘇聯中央政府所為。

蘇聯舉行全民公決

1991年3月21日星期四晴

蘇聯就是否保留聯盟問題進行全民公決,有76.4%的人讚成保留聯盟。但又同意俄羅斯加盟共和國設總統,實際上是鬧獨立。看來,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的矛盾在增大。

1991年4月25日星期四晴

戈爾巴喬夫繞過蘇共中央和最高蘇維埃,與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9個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舉行會晤,發表了“9+1”聲明,提出要盡快簽訂新聯盟條約。

1991年4月27日星期六晴

戈爾巴喬夫又渡過一個難關。蘇共中央全會結束,絕大多數委員拒絕戈的辭呈。

阿爾巴尼亞政局驟變

1991年6月17日星期一晴

1989年東歐劇變的風暴很快在阿爾巴尼亞引起連鎖反應。勞動黨十大上決定把“勞動黨”改名為社會黨,決定實行多黨製,與其他政治力量共處。新任社會黨主席納諾,在閉幕詞中宣稱社會黨要和過去決裂,向歐洲左翼政黨轉化。

蘇聯“八一九政變”

1991年8月16日星期五晴

戈爾巴喬夫公布了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新聯盟明確放棄了聯盟的社會主義性質,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更名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這就從法律上否定了國家統一,特別是改變了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

1991年8月19日星期一晴

今天蘇聯發生政變,戈爾巴喬夫被趕下台,由副總統亞納耶夫開始履行總統職務。

下午就聽到塔斯社宣布消息,蘇聯成立了緊急狀態委員會,由副總統亞納耶夫任主席,緊急狀態委員會發表的告蘇聯人民書指出,蘇聯正麵臨致命的危險,由戈爾巴喬夫發起並開始的改革政策,已走入死胡同,整個國家已失去控製。

1991年8月21日星期三晴

蘇聯事態發生了急劇變化。亞納耶夫已告失敗。原來估計要過三關,即街頭民主關、民族問題關和國際壓力關,哪一關也沒有過去。戈爾巴喬夫已發表聲明,宣布他已經全麵控製了局勢,這幾天即可履行總統職務。

1991年8月23日星期五晴

蘇聯電視台播放了戈爾巴喬夫出席俄羅斯議會的實況。看樣子,葉利欽像是審判官,戈爾巴喬夫卻是受審者,代表紛紛向戈爾巴喬夫提出質問,要戈爾巴喬夫放棄社會主義,取消共產黨。葉利欽當眾宣布說,蘇共和俄共參加了“政變”,所以暫停蘇共和俄共在俄羅斯聯邦領土上活動。當場簽署命令,沒收蘇共中央大樓。戈爾巴喬夫在這個命令上簽了字。

蘇共垮台

1991年8月25日星期日晴

蘇聯局勢進一步發展。戈爾巴喬夫已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並要求蘇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共和國的共產黨和地方黨組織自行決定自己的前途。

1991年11月6日星期三晴

葉利欽再次下令,完全禁止蘇共和俄共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其他加盟共和國的共產黨有的被宣布為非法,有的宣布更名另立新黨。這意味著,經曆了93年曲折曆程的蘇聯共產黨宣告垮台。

蘇聯解體

1991年12月21日星期六晴

消息傳來,11個蘇聯加盟共和國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開了會,宣告蘇聯解體,要求戈爾巴喬夫辭去總統職務,並同意由俄羅斯取代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位置。

中國是否應該與獨立出來的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建交,是一個重大問題,應提交中央認真討論,做出決策。今天我分別征求中央各位領導同誌對解體後外交行動的意見,他們一致同意先派經貿部長去蘇聯各加盟共和國探路。在建交問題上,已是大勢所趨,不能太遲,條件是這些國家必須保證不與台灣建交。

1991年12月25日星期三晴

今晚,戈爾巴喬夫在克裏姆林宮辭去蘇聯總統職務。克裏姆林宮頂上的鐮刀鐵錘旗在寒風中悄然下落,一麵俄羅斯聯盟的三色旗取而代之。從此,蘇聯就這樣黯然退出了曆史舞台。

經貿部長李嵐清來電說,俄羅斯方麵表示,認為中蘇已有的協定,隻改成中俄就可以,在對台關係上,俄重申一個中國立場,希望中國支持俄羅斯接替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

1991年12月27日星期五晴

上午,江澤民同誌主持會議,對蘇聯解體後的形勢作了分析。一致同意,我方承認原12個加盟共和國獨立,承認俄羅斯繼承蘇聯在安理會的位置。這樣可避免涉及聯合國修改憲章。在討論蘇聯解體的原因時,我認為,一是接班人選錯,二是執行了錯誤路線,三是放棄了黨的領導,四是西方“和平演變”得手。江澤民同誌說,中國要堅持社會主義,隻要把經濟搞上去,就什麽也不怕。

 

牛增慧薦自《和平、發展、合作——李鵬外事日記》,李鵬/著,新華出版社2008年1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