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扭轉乾坤的巨人——斯大林

(2011-10-24 00:24:30) 下一個
扭轉乾坤的巨人——斯大林
 
  正
(2005年4月)
 
  內容提要:本文比較係統地介紹了斯大林的人生經曆、事業成就和理論創新,客觀地評價了斯大林功過和在曆史上的地位。作者認為:斯大林是人類5000年文明史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斯大林對世界曆史進程的影響和對人類的貢獻甚至超過了列寧。 
  關鍵詞:斯大林 列寧 蘇聯 社會主義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主義 蘇聯共產黨 巨人 
 
  今年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值得全世界人民紀念的日子到來之際,世界上一切懂一點現代史的有良知的人都會想到斯大林,懷念斯大林。這是因為,約瑟夫·斯大林(英文Joseph Stalin,俄文Иосиф Сталин,1879年-1953年)領導的蘇聯軍隊和蘇聯人民是打敗德國法西斯的主要力量;斯大林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最大的貢獻。不僅如此,斯大林還是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和領導者,使蘇聯由一個落後貧窮的國家變成為與美國勢均力敵的社會主義超級大國;是斯大林主義的創立者和社會主義“斯大林模式”創立者,是世界革命人民的導師。斯大林對世界曆史進程的影響和對人類的貢獻超過了列寧。
 
出身工人  奮勇投身革命鬥爭
  約瑟夫·斯大林生於1879年12月21日,原名約瑟夫·維薩裏奧諾維奇·朱加施維裏(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Джугашвили)。他的父親是格魯吉亞哥裏鎮的一個鞋匠,母親是農奴的女兒。在約瑟夫11歲的時候,父親因意外事故不幸身亡。
1888年,母親把小約瑟夫送進了教會小學。少年斯大林是這所小學最好的學生之一。1894年夏,斯大林由校方推薦進入了第比利斯神學院。1899年5月,斯大林因為參加革命活動而被學院開除了。
  斯大林離開神學院以後,自稱柯巴(在俄文中意思是“不屈不撓的人”)。他積極參加、領導工人運動。1902年4月,斯大林因領導工人遊行示威而被捕。這是他第一次被捕。從1902年至1913年,在反對沙皇專製製度、領導工人運動的鬥爭中,斯大林七次被捕入獄,六次被流放到西伯利亞。
  1911年9月,柯巴正式起用了“斯大林”(意思是“鋼鐵”)這個名字。1912年1月,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六次代表大會上,在流放地的斯大林由列寧提名成為黨中央委員。
斯大林是1912年5月創刊的《真理報》的創辦者和實際上的第一任總編輯。
1913年2月,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沙皇的專製統治被推翻了。
 
協助列寧  直接領導十月革命
  1917年4月3日,列寧結束了長期在外國流亡的生活,回到了彼得堡,直接領導俄國革命。
1917年10月10日,布爾什維克黨中央決定舉行武裝起義。10月16日,中央委員會擴大會議決定成立了以斯大林為首的領導武裝起義的黨總部。
  1917年10月24日,武裝起義爆發了。托洛茨基任主席的彼得堡軍事委員會是前線指揮部,斯大林是這個委員會的核心。24日晚,列寧秘密到達了斯莫爾尼宮----彼得堡蘇維埃和布爾什維克黨中央所在地,親自領導起義。
  1917年俄曆10月25日(公曆11月7日),“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向冬宮轟擊的隆隆炮聲宣告了社會主義革命新紀元的開始。這天夜間,革命的士兵和工人攻占了反動政府的老巢冬宮,彼得堡武裝起義勝利了。布爾什維克黨公布了《告俄國公民書》,宣告國家政權已轉到蘇維埃手中。10月25日晚上,第二次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召開。26日,成立了第一屆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斯大林為民族事務人民委員(相當於民族事務部部長)。
  1918年3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舉行的第七次代表大會決定把黨的名稱改為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
  1918年7月,在蘇維埃第五次代表大會上通過了由斯大林主持製定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即第一部蘇維埃憲法。
  1919年3月,在莫斯科召開的各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成立了共產國際,列寧是共產國際的領袖。列寧逝世以後,斯大林成為共產國際的領袖。
  1919年3月,俄國共產黨(布)召開了第八次代表大會。這次會議決定成立政治局、組織局和書記處三個常設領導機構,政治局是最高決策機構和權力中心。斯大林當選為政治局和組織局委員。
  1919年春,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對年輕的蘇維埃政權進行武裝幹涉,國內的反革命勢力發動了叛亂。在列寧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到1920年底,國內外反對勢力的聯合進攻被粉碎了。在這場鬥爭中,斯大林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列寧領導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鞏固政權的鬥爭中,斯大林一直是列寧最堅決的支持者和最得力的助手,相當於列寧的參謀長。斯大林當時的助手培斯特科夫斯基回憶說:在蘇維埃政權誕生初期的日子裏,“列寧連一天都離不開斯大林”。[1]
 
臨危受命  順利接掌蘇聯大權
  1922年3月,舉行了俄共第11次代表大會。大會決定設立中央書記處總書記的職務,斯大林被選舉為蘇共中央總書記。書記處負責處理中央的日常工作。這樣,斯大林就成了在政治局、組織局和書記處三個領導機構中都任職的唯一領導人。從此,奠定了斯大林做列寧接班人的基礎。
斯大林擔任總書記不到兩個月,1922年5月,列寧開始患病,再也不能直接領導黨和政府的工作了。從此,斯大林成為黨中央實際上的主要領導人。
  1922年12月,全蘇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了。在這次大會上,建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由於列寧患病,蘇聯是由斯大林領導創立的。斯大林是真正的“蘇聯之父”。
在黨內外尖銳的矛盾和鬥爭中,斯大林沒有參加任何派別活動。在列寧與其他領導人發生矛盾和激烈爭論時,斯大林從來沒有反對過列寧。因此,斯大林深受列寧的賞識。
  在列寧患病期間,在外貿壟斷製問題和格魯吉亞民族問題上,斯大林與列寧發生了較大的矛盾。在這兩個問題上,列寧與斯大林的分歧是正常的工作分歧。但是,由於托洛茨基和列寧妻子克魯普斯卡婭在其中起了不好的作用[2],使列寧對斯大林產生了誤會,以至列寧在1923年1月4日的所謂“政治遺囑”中說:“斯大林太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間,在我們共產黨人的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總書記的職位上便成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議同誌們想個辦法把斯大林從這個位置上調開,另外指定一個人擔任總書記。這個人在各方麵同斯大林一樣,隻是有一點強過他,就是更耐心,更忠順,更和藹,更關心同誌,少任性等等。”[3]但是,列寧並沒有推薦任何人來接替斯大林。
  1922年和1923年,托洛茨基在黨內外發動了反對斯大林的活動。1924年1月,俄共(布)舉行的第13次代表會議批判了以托洛茨基為首的反對派。
  1924年1月21日,列寧逝世。1924年5月,克魯普斯卡婭把列寧的“遺囑”交給了政治局。在1924年5月21日舉行的中央全會特別會議上,政治局主席加米涅夫宣讀了列寧的“遺囑”,並代表政治局建議把斯大林留在總書記的職位上。全會批準了政治局的建議。這樣,在黨和國家的危難之際,斯大林就順利地成為列寧的接班人,掌握了蘇聯的最高領導權。
 
雄才大略  領導蘇聯建成社會主義強國
  斯大林掌握蘇聯的最高領導權以後,他的雄才大略得以充分施展。在列寧逝世以後的將近30年的歲月中,斯大林領導蘇聯人民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把蘇聯建設成了社會主義超級大國,並把社會主義製度推廣到世界十多個國家。
  1925年,蘇聯的工業和農業已經恢複到接近第一次世界之前的水平。斯大林及時提出:“把我國從農業國變成能自力生產必須的裝備的工業國”。[4]斯大林還在理論上論述了:蘇聯一個國家可以建成社會主義。1925年12月召開的黨的第14次代表大會決定,俄共(布)被稱為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在黨的14大前後,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聯合組成“新反對派”,反對社會主義工業化計劃。斯大林挫敗了新反對派。
  從1926年起,斯大林領導的蘇共采取了很多措施,擴大國民經濟中的社會主義成分,努力實現工業化。1926年夏,托洛茨基和季諾維也夫結成聯盟,反對黨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路線。1927年12月,蘇共舉行了第15次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批判了托-季聯盟。
  從1928年起,蘇聯開始實行農業集體化。在農業集體化的過程中,蘇共實行反對富農、進而消滅富農的政策,並采取了很多過激的措施。布哈林和李可夫反對向富農進攻。1929年11月舉行的中央全會批判了布哈林的右傾機會主義。
  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經濟建設時,斯大林十分重視科學技術和知識分子。在1931年2月舉行的一次大會上,斯大林指出:“在改造時期,技術決定一切。”[5]
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未有的經濟危機。1933年美國工業總產值降到1929年的65%。然而,蘇聯工業1933年達到1929年的201%。
  1934年,蘇聯完成了對工業、農業和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經濟製度在蘇聯建立了。
  1936年11月舉行的蘇維埃第8次代表大會通過了斯大林主持製定的蘇聯新憲法。
斯大林對日益臨近的世界大戰危險有高度的警惕性,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大力發展國防工業,加強軍隊建設。
  由於斯大林的正確領導,蘇聯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0年,蘇聯國民經濟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蘇聯用十多年的時間走完了資本主義國家一百多年走過的現代化路程。這是人類曆史的奇跡。蘇聯是落後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榜樣。
 
嫉惡如仇  開展肅反運動功過難定
  在蘇聯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取得勝利的過程中,德國、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加強了在蘇聯的間諜和策反活動。1934年12月,列寧格勒(現名彼得堡)市委書記基洛夫被槍殺了。斯大林懷疑他是被隱藏在內部的反革命殺害的。斯大林嫉惡如仇。從此,斯大林決定開展肅反運動。
  肅反運動第一階段的負責人是內務人民委員雅戈達。1936年9月,葉諾夫被任命為內務人民委員,開始了肅反運動的第二階段。1937年1月,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等13人被判處死刑。他們被指控勾結德國和日本政府,陰謀推翻蘇維埃政權。1938年3月,布哈林、李可夫等11人被判處死刑。他們被指控犯有間諜、破壞和恐怖主義罪行。對上述“罪犯”的判決隻有很多口供和人證,而缺乏足夠的物證。
  後來,斯大林發現葉諾夫和內務部打擊了許多無辜的人。1938年7月,斯大林對大清洗進行“刹車”:任命貝利亞主管內務部,開始糾正肅反擴大化的錯誤。1939年,葉諾夫及內務部的許多人被處決。斯大林認為,新的敵人是葉諾夫那樣的黨內野心家,他們犯有破壞黨的罪行。斯大林領導開展了清洗野心家的運動,一些在肅反運動中製造冤案、假案的野心家受到了打擊,許多無辜的受害者被恢複了名譽。1940年,斯大林說:“葉諾夫是隻耗子,他在1938年殺了許多無辜的人。為此,我們把他處決了。”(見參考文獻[2]第370頁)
  斯大林發動的肅反運動的主要成果是徹底肅清了希特勒的間諜特務組織“第五縱隊”分子,使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五縱隊”對蘇聯無所作為。但是,肅反運動犯了嚴重的擴大化錯誤。其主要責任在斯大林。然而,錯誤的程度不像某些人所說的那麽嚴重。某些文章中所列舉的“估計”數字是不符合事實的。
  斯大林發動肅反運動的動機是好的。即使是後來背叛了斯大林的赫魯曉夫,也在1957所作的《秘密報告》中承認:“斯大林相信,這對於保護工人階級的利益、反對敵人的陰謀和帝國主義的進攻是必要的----這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勝利的利益所在。我們不能說這是一個輕率的暴君的需要。他認為,這應該是為了黨和工人階級的利益、並以保衛革命成果的名義來做的事。”
肅反運動主要是在黨政軍上層機關進行,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基本上沒有不利影響,對經濟建設也基本上沒有負麵影響。
 
力挽狂瀾  統帥蘇軍戰勝德國法西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大林在統率蘇聯軍隊和人民抗擊德國侵略者的鬥爭中表現出鋼鐵般的堅強意誌,氣吞山河的宏大魄力和超群絕倫的軍事指揮才能。在建立、領導反法西斯聯盟的過程中顯示出斯大林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戰略,縱橫捭闔的外交藝術,以及叱吒風雲的國際巨人氣魄。
1939年8月,為了延緩納粹德國進攻蘇聯的時間,蘇聯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進攻波蘭;9月3日,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1941年6月22日,德國軍隊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開始了。
為了便於集中統一領導衛國戰爭,在1941年6月-8月,斯大林先後擔任國防人民委員(即後來的國防部長),最高總統帥部大本營主席,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這樣,斯大林不僅在名義上,而且在實際上都是蘇聯反法西斯戰爭的最高統帥。
  在斯大林的英明指揮下,1942年冬,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獲勝。德軍開始撤退,蘇軍轉入反攻。1945年4月下旬,蘇軍攻入德國首都柏林。希特勒於4月30日自殺。蘇軍於5月2日攻克柏林。德國軍隊在1945年5月9日全麵投降,這標誌著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蘇聯軍隊迅速進入中國東北,摧毀了日本關東軍。8月14日,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斯大林作為蘇聯政府首腦出席了蘇、美、英三國領導人舉行的德黑蘭會議(1943)、克裏木會議(1945)和波茨坦會議(1945),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並為確定戰後國際新秩序和建立聯合國做出了重大貢獻。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斯大林及其統帥的蘇聯紅軍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壯誌淩雲  指導世界人民開拓社會主義天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斯大林雄心勃勃,壯誌淩雲,不僅迅速在蘇聯治愈了戰爭的創傷,恢複、發展了國家的經濟,改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使蘇聯成為與美國抗衡的世界超級大國;而且在全世界大力推行社會主義製度,力圖成為國際局勢的主宰。
  從1945年4月起,蘇聯軍隊在歐洲對法西斯展開全麵進攻,勢如破竹,在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摧毀了德國、意大利法西斯軍隊和本國反動勢力。在斯大林的指導下,這些國家和德國東部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
從1945年9月到1950年,亞洲的中國、朝鮮(北部)和越南(北部)也在斯大林的幫助下摧毀了日本軍隊和本國反動勢力,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
  到1950年,加上在1924年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的蒙古,全世界共有13個國家(包括蘇聯)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形成了世界社會主義陣營,其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約三分之一。後來,古巴、老撾、柬埔寨、安哥拉、莫桑比克等若幹國家也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這些國家的製度都仿效斯大林創立的蘇聯模式,即“斯大林模式”。這些國家在社會主義製度建立初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斯大林在國際上高舉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旗幟,大力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鬥爭和民族獨立運動,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麵貌。
  麵對斯大林模式和社會主義國家繁榮昌盛的挑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相繼進行了改革,吸取了社會主義製度的很多優點,使資本主義製度得以繼續發展。
 
探索創新  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新階段
  斯大林不僅是個堅定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有力地捍衛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而且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斯大林的思想理論構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係----斯大林主義。斯大林主義主要由以下六部分組成:
  (一)哲學。斯大林第一次全麵地、係統地闡述了馬克思和列寧創立的唯物辯證法、辨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並且有所發展和創造。
  (二)政治經濟學。斯大林創立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並在蘇聯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中得到了證明。
  (三)社會主義理論。斯大林創立了係統的、完整的社會主義理論,並以此理論為基礎,創立了斯大林式的社會主義製度。這種製度被稱為“斯大林模式”。
  (四)世界革命理論:斯大林創立了世界革命理論,並用其理論親自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五)軍事理論和戰略戰術。斯大林創立了無產階級的軍事理論,提出了一整套現代戰爭的戰略和戰術。
  (六)共產黨的建設理論。對於在世界資本主義體係包圍中的蘇聯,建設什麽樣的黨和如何建設黨的問題,斯大林提出了完整的理論和路線。
  斯大林的俄文著作有:《斯大林全集》,1—13卷,莫斯科1946—1952年版;《列寧主義問題》,莫斯科1952年第11版;《論蘇聯偉大衛國戰爭》,莫斯科1953年第5版;《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莫斯科1950年版;《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莫斯科1952年版;等等。中國出版了中文《斯大林全集》、《斯大林選集》和若幹小冊子。
 
大公無私  為人類的進步事業貢獻一切
  斯大林的一生,是奮不顧身為革命事業戰鬥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一生。
斯大林的生活十分簡樸,住房很簡陋。斯大林習慣於夜晚通宵工作,每天工作的時間平均15小時左右。
  斯大林結過兩次婚。1904年,他與葉卡特琳娜.斯瓦尼澤結婚。1910年,她過早地離開了人間。娜佳.阿利盧耶娃是斯大林的第二個妻子。他們於1918年結婚。娜佳於1932年11月自殺。關於娜佳自殺的原因,有人說是她不堪忍受斯大林的折磨而自殺的;而斯大林的養子阿爾喬姆和他的母親卻認為娜佳自殺是難於忍受的頭痛導致的。
  斯大林對自己的子女要求很嚴格。他不準子女坐公家的車子,不準搞任何特殊化。
  在1941年6月德國軍隊進攻蘇聯的第二天,斯大林的大兒子雅可夫就上了前線。不久,他受傷被俘,關在德國的集中營中。後來,德軍統帥部給斯大林寫信,建議用雅可夫交換被蘇軍俘虜的德軍元帥保羅斯。斯大林拒絕了:“我不會用士兵換元帥。” 雅可夫堅強不屈,最後死在集中營裏。[1]
  1952年,蘇聯共產黨舉行了第19次代表大會。斯大林選擇的接班人馬林科夫在大會上代表黨中央做報告。這時,斯大林的事業達到了頂峰;斯大林在蘇聯和全世界的威望也達到了頂峰。
斯大林為蘇聯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進步事業奮鬥到最後一天。斯大林於1953年3月5日因病逝世。
 
結束語
  根據以上的敘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約瑟夫·斯大林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理論家,是人類文明的拯救者,是扭轉乾坤的曆史巨人。斯大林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麵貌,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推動了曆史的前進,為全人類做出了無可估量的巨大貢獻。斯大林是人類5000年文明史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是馬克思之後對人類貢獻最大的政治人物。斯大林對世界曆史進程的影響和對人類的貢獻超過了恩格斯、列寧和毛澤東,超過了拿破侖和華盛頓。
  當然,斯大林像其他曆史巨人一樣,犯了不少錯誤,其主要錯誤是肅反擴大化。但是,斯大林的錯誤和由此造成的損失,與他的功勞和對人類的貢獻相比,幾乎是微不足道的。
  斯大林的英名永垂不朽! 
 
參考文獻
[1] 古潤菊:《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斯大林》,中共黨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北京,第82頁,241-142頁。
[2] 劉樂華等:《斯大林》上冊,京華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北京,第212-213頁,221-223頁,370頁。
[3] 列寧:《列寧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北京,第617-618頁。
[4] 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北京,第294頁。
[5] 斯大林:《列寧主義問題》,人民出版社,北京,第402頁。

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type=blog&itemid=44475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