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貝利亞是赫魯曉夫策劃的政變——貝利亞事件真相之二
箴 華
內容提要:蘇聯第二號領導人貝利亞在1953年6月26日舉行的中央主席團會議上被逮捕。本文比較係統地介紹了貝利亞被逮捕的原因和經過,用很多具體事實說明:逮捕貝利亞是赫魯曉夫精心策劃、秘密組織的政變。政變後,赫魯曉夫篡奪了蘇聯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權,而曾經與赫魯曉夫合作打倒貝利亞的當時蘇聯第一號人物馬林科夫和其他合作者最終都被赫魯曉夫趕下台了。
關鍵詞: 政變 貝利亞 赫魯曉夫 馬林科夫 布爾加寧 莫洛托夫 米高揚 伏羅希洛夫 朱可夫 蘇聯 共產黨 中央主席團
(一)改革弊政 爭奪權力 貝利亞招致災禍
斯大林晚年最信任的領導人是格·馬·馬林科夫和拉·帕·貝利亞。在斯大林去世前夕,馬林馬林科夫已是黨內的第二號人物。他主持中央委員會主席團和蘇聯部長會議的各種會議,在黨中央和政府中代理斯大林。蘇聯黨和政府機關掌握在他的手中。但是,馬林科夫大事糊塗、小事聰明,瞻前顧後、優柔寡斷,根本不具備斯大林那種高瞻遠矚、雄才大略和超凡脫俗的掌握大權的能力。然而,馬林科夫所不具備的那些素質,在貝利亞身上卻並不缺乏。貝利亞具有政治立場的堅定性和做出決定的果斷性,臨危不懼的膽量和處理重大事件的魄力。無論是思想水平、領導能力還是在黨與人民中的威信,貝利亞都超過馬林科夫。斯大林逝世以後貝利亞被捕以前,爭奪國家權力的鬥爭主要是在馬林科夫和貝利亞之間展開的。
在這場爭奪國家權力的鬥爭中,尼.謝.赫魯曉夫發揮了特殊的作用。赫魯曉夫無論是與馬林科夫還是與貝利亞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他們中的每個人都努力將赫魯曉夫拉到自己一邊。赫魯曉夫對他們兩個人都做出了友好的反應。
還在斯大林去世之後的最初幾個星期裏,馬林科夫與貝利亞之間的友誼就開始出現了裂痕。對他們之間的矛盾必須存在一個中立的調解人。赫魯曉夫正是這樣的人。最初,一切問題都是由馬林科夫、貝利亞、赫魯曉夫三人聯盟做出決定,然後提交部長會議和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中央主席團委員、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阿.伊.米高揚回憶說:“當時,他們三個人經常走到克裏姆林宮的院子裏,在那裏長時間地竊竊私語,而他們的同事卻佇立在自己辦公室的窗邊,等待著這三個最高人物最終達成的協議。”
但是,“三人聯盟”很快就解體了,其主要原因是:貝利亞日益活躍,咄咄逼人;尤其是,貝利亞平反冤假錯案、糾正民族政策錯誤等行為危害了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的利益,甚至威脅到他們的地位。
斯大林逝世以後,貝利亞大刀闊斧地改革弊政,平反了由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等人製造的重大冤假錯案,並且將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以前處理的重要案件和關於民族政策問題的事件,其中包括有損於赫魯曉夫、馬林科夫以及中央主席團其他成員名譽的事實,予以公布。貝利亞還在主席團會議上提出了逮捕馬林科夫的追隨者、原中央書記和國家安全部長謝.傑.伊格納季耶夫的問題。此前他已經逮捕了前國家安全部副部長М.Д.留明,準備讓他提供有關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問題的供詞。
另外,1953年5月9日,根據貝利亞的倡議,中央委員會主席團通過了關於“在國家節日期間裝點遊行隊伍和各企業、機關和組織的大樓”的決議。這個決議禁止遊行隊伍抬出中央領導人的畫像。但是,中央主席團的多數委員明白,這個措施是針對他們的,因為貝利亞的名聲很大,不需要抬出其畫像來擴大他的影響。這自然引起了主席團的多數委員對貝利亞的不滿和警戒。
在1953年6月12日的主席團會議上,貝利亞提出了關於進一步糾正民族政策方麵的錯誤的建議,包括撤換白俄羅斯黨的第一書記,他是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信任的中央委員。盡管主席團通過了這個建議,但是這激起了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的憤慨。
貝利亞在斯大林逝世後三個多月的所作所為引起了中央主席團多數委員的不滿。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決定聯合起來打倒貝利亞。馬林科夫在1953年7月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承認,處置貝利亞的問題是6月12日會議之後決定的。不管貝利亞的行為是否正確,既然他得罪了中央主席團的多數成員,就必然垮台。
(二)個人謀劃 集體決定 主席團開違法先例
1953年3月5日,在斯大林的逝世前幾個小時確定的蘇共中央主席團由11個委員組成,他們是:斯大林,馬林科夫,貝利亞,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赫魯曉夫,布爾加寧,卡岡諾維奇,米高揚,薩布羅夫和別爾烏辛。
貝利亞是在1953年6月26日的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上被逮捕的。會議是在克裏姆林宮舉行的。
已經公開的許多官方檔案材料表明,堅決主張打倒貝利亞的是赫魯曉夫和馬林科夫,而最先提出要打倒貝利亞的也是赫魯曉夫。赫魯曉夫首先說服了馬林科夫。然後,赫魯曉夫和馬林科夫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與中央主席團成員單獨談話。除了貝利亞本人、米高揚和伏羅希洛夫,其他主席團委員都同意除掉貝利亞。到6月26日會議前夕,中央主席團的全體成員,除貝利亞一人之外,都知道了即將召開的會議性質。正如В.П.瑙莫夫所指出的(文獻[2]),實際上這是中央主席團的多數反對自己的一個成員的陰謀。這個陰謀具備一切因素:嚴格的保密,秘密起草了指控材料,製定了方案,分配了角色;由一些軍官組成了武裝小組負責逮捕貝利亞。
是誰特別想消滅貝利亞呢?是赫魯曉夫。為了逮捕貝利亞,赫魯曉夫事前就已經召集了一些軍官參加會議,製定了具體方案。完全知道這個逮捕方案的除了赫魯曉夫和馬林科夫以外還有布爾加寧(國防部長)。
從官方公布的史料中可以得出結論,在中央委員會主席團內部,在6月26日會議之前和會議期間,對於如何處理貝利亞並沒有達成完全的一致。主席團全體成員同意解除貝利亞在主席團和內務部的職務,但並不是全體成員都要求將貝利亞逮捕。米高揚和伏羅希洛夫隻同意撤消貝利亞的職務,不同意逮捕他。顯然,米高揚和伏羅希洛夫並不認為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的理由成立,他們不相信貝利亞搞了任何陰謀活動。在6月26日中央主席團會議上,馬林科夫在第一次講話時沒有提出逮捕貝利亞的問題,而隻是談到關於免除貝利亞的部長會議副主席和內務部長的職務,並任命他為石油工業部負責人。這是會前米高揚的建議。
在中央主席團會議上,主席團全體委員都發言了。經過長時間的討論之後,按照馬林科夫的命令,事先到達克裏姆林宮隱蔽在會議室隔壁房間的以防空部隊司令員莫斯卡連科為首的將軍對貝利亞實行了逮捕。貝利亞被帶出會議廳之後,主席團會議上有人提出關於賦予槍斃貝利亞行動以合法性的問題。
赫魯曉夫在回憶錄中寫到,逮捕貝利亞是由國防部第一副部長格奧爾基·康·朱可夫元帥親自實施的。在宣布了逮捕貝利亞的決議之後,朱可夫走到貝利亞麵前,用力地捆住他的雙手。但是,對於赫魯曉夫的這些話,朱可夫從來都沒有確認過。
被逮捕之後,貝利亞被關在克裏姆林宮的一個房間裏,然後被轉送到位於莫斯科軍區司令部轄區的一個拘留所,後來是在防空部隊的一個地下防空洞裏。在開庭前、審判期間和審判之後,直至實施死刑,貝利亞一直被關在這裏。
就這樣,中央主席團第二號人物貝利亞是由國防部的軍官逮捕的,並被關押在防空部隊的地下防空洞裏。沒有任何逮捕的通告,也沒有檢察機關批準關押的證書。根據法律有權實施拘留、逮捕和關押的機關,並沒有參加逮捕貝利亞的行動。並且,國家安全機構對此一無所知。後來,赫魯曉夫解釋說,這是因為擔心內務部工作人員解救貝利亞。但是,任何說明借助武力來解救貝利亞的文件都不存在。因此,正是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操縱中央主席團做出違反憲法和法律的決議,在主席團會議上突然逮捕主席團第二號人物貝利亞。在斯大林時代,中央主席團(政治局)從來沒有這樣在會議上公然違法逮捕自己的成員。在中央主席團會議上突然逮捕貝利亞,這不僅在蘇聯,而且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曆史上開了惡劣的先例。
貝利亞被逮捕之後,中央主席團通過了一個專門決議,決定從“貝利亞的卷宗”記錄裏刪除斯大林逝世後內務部給主席團的報告和主席團通過的有關決議。這些報告和決議對貝利亞有利而對赫魯曉夫和馬林科夫等人不利。
(三)捏造事實 利用矛盾 赫魯曉夫策劃政變
本文第二部分的內容來源主要是蘇聯和俄羅斯官方公布的文件、檔案。但是,這部分內容留下了兩個重要問題:其一,直到6月12日一直在中央主席團起主導作用、得到多數支持的貝利亞為什麽會在14天以後成為孤家寡人;其二,赫魯曉夫怎樣說服馬林科夫和中央主席團的多數成員同意除掉貝利亞。
近幾年,俄羅斯民間發表了很多關於貝利亞事件的文章、書籍,其中有些材料回答了上述問題。以下內容主要來源於參考文獻[3](沙舟著《克裏姆林宮70年內幕》)。但是,不知為什麽在《赫魯曉夫的回憶錄》中未載這些內容。
(1)發現貝利亞“陰謀”,赫魯曉夫決定先發製人
赫魯曉夫一心要奪取蘇聯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他認為,馬林科夫不是很強的競爭對手,而貝利亞則是最強有力、最可怕的競爭對手。他必須尋找機會除掉貝利亞。這個機會很快就送上門來了。
1953年5月下旬,赫魯曉夫的一位同事從基輔來到莫斯科,帶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烏克蘭國家內務部接到一項要求動員全體人員進入戰備狀態的密令。赫魯曉夫還得悉這道密令不僅發到了烏克蘭,而且發到了全國。6月上旬,兩名來自內務部的倒戈者,前國家安全部副部長伊凡·謝羅夫和前內務部部長謝爾蓋·克羅格洛夫,向赫魯曉夫透露了他們所掌握的貝利亞正在策劃的全部陰謀,詳細描述了貝利亞發動“反革命武裝叛亂”的行動計劃和作戰部署,並開列了參與“陰謀活動”的人員名單。
赫魯曉夫主觀上未必真相信有所謂“貝利亞陰謀”。但是在客觀上,赫魯曉夫認為必須以此為借口,先發製人,對貝利亞進行突然襲擊,除掉這個勁敵。
赫魯曉夫認識到,首要的問題是要得到軍隊的支持,因為軍隊是唯一能夠摧毀貝利亞領導的保安部隊的力量;其次,必須團結中央主席團的多數,以中央的名義打倒貝利亞,名正言順。
國防部長尼·亞·布爾加寧是赫魯曉夫多年的政治盟友,早在30年代赫魯曉夫擔任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時,他就與赫魯曉夫共事。赫魯曉夫首先去找布爾加寧,他們倆人一拍即合。談話是在布爾加寧的別墅花園裏進行的,因為赫魯曉夫知道,不僅中央委員和主席團成員的辦公室裏安裝了竊聽器,就連他們的住宅、別墅和私人汽車裏也有竊聽器,電話和通信早就置於晝夜監視之中。
赫魯曉夫再去找他的好朋友米高揚。但是,米高揚不相信貝利亞會策劃陰謀。他明確表示“不讚成突然搞掉一位有功之臣”。
赫魯曉夫與莫洛托夫的談話出乎意料地順利。莫洛托夫是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外交部長,他堅決反對貝利亞在東德和南斯拉夫問題上的主張。此外,在黨的第19次代表大會之後的中央全會上,斯大林對莫洛托夫作了不正確的評定。莫洛托夫認為是貝利亞領導的內務部官員在斯大林麵前誹謗了他,因而對貝利亞不滿。這些原因使得莫洛托夫支持赫魯曉夫反對貝利亞。
接著,赫魯曉夫馬上去找馬林科夫。赫魯曉夫知道,馬林科夫對貝利亞想取而代之十分不滿。當赫魯曉夫剛一提到貝利亞的問題時,馬林科夫馬上表示同意除掉貝利亞。這使赫魯曉夫喜出望外。赫魯曉夫與馬林科夫仔細地商定了一個與其他主席團委員密談的次序表。
(2)利用矛盾,團結中央主席團的多數成員
赫魯曉夫選定的第一個密談對象是伏羅希洛夫。從1918年保衛察裏津的戰鬥起,伏羅希洛夫一直是斯大林的得力臂膀;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他才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赫魯曉夫認為伏羅希洛夫早就對深受斯大林信任的貝利亞心懷嫉恨,選擇他作為突破口定能成功。但當赫魯曉夫剛剛談到貝利亞,伏羅希洛夫就唱起了貝利亞的讚歌:“赫魯曉夫同誌,貝利亞是一個多麽出色的領導人啊!真是太出色了!”伏羅希洛夫的話封住了赫魯曉夫的嘴。
隨後,赫魯曉夫到馬林科夫家裏吃飯,告訴他與伏羅希洛夫的談話結果。當赫魯曉夫向馬林科夫說完情況之後,他倆商定由赫魯曉夫再找莫洛托夫深談一次。
赫魯曉夫對莫洛托夫的談話非常坦率,可以說是徹底交底。他告訴莫洛托夫說:“我今天是代表馬林科夫和布爾加寧來與你談話的。對於貝利亞的問題,我們已經交換過意見了。”莫洛托夫表示:“我完全支持你們。”
赫魯曉夫與薩布羅夫的談話簡單明了。薩布羅夫欣然同意赫魯曉夫的意見。
接下來,赫魯曉夫約請卡岡諾維奇到中央委員會去交談。卡岡諾維奇剛從外地視察回來。赫魯曉夫訴他莫斯科發生的新情況,並說:“我們準備采取對策。”卡岡諾維奇馬上問道:“你說的‘我們’是指誰?”赫魯曉夫回答說:“我們的力量有馬林科夫、布爾加寧、莫洛托夫、薩布羅夫和我,而且我們的意見非常統一。”這等於告訴卡岡諾維奇:“我們”在主席團占多數。卡岡諾維奇表示:“我也與你們站在一起。”
在赫魯曉夫與馬林科夫商量後,決定改由馬林科夫去找伏羅希洛夫。伏羅希洛夫表示不反對撤消貝利亞的職務。
別爾烏辛的態度一度暖味,但後來也表示讚成撤消貝利亞的職務。
至此,除了米高揚以外,中央主席團委員全部同意撤消貝利亞的職務。
(3)欺騙軍隊,製定逮捕貝利亞的方案
在主席團多數成員的意見統一之後,新的問題是:由誰來執行扣押貝利亞的任務?國家政治保衛局顯然是不行的,因為主席團的衛隊都是服從貝利亞的。赫魯曉夫決定求助於軍隊。
赫魯曉夫提出把扣押貝利亞的任務交給國土防空軍莫斯科軍區司令員莫斯卡連科以及其他的5位將軍,後來又把朱可夫元帥等人包括進來,一共有11位元帥和將領參與其事。莫斯卡連科是赫魯曉夫交往多年的摯友。行動之前,赫魯曉夫把貝利亞策劃、發動“反革命武裝叛亂”的“陰謀活動”告訴這些軍事將領。他們對此無比憤怒,都表示堅決服從中央主席團的命令。
那時候,所有的軍方人士進入克裏姆林宮的時候都必須接受檢查並把武器留下,隻有經過國防部長布爾加寧的特別批準,元帥和將軍們才能允許佩帶武器進人克裏姆林宮。因此,確定由布爾加寧事先做好安排,允許元帥和將軍們攜帶武器,在計劃召開會議之前隱蔽在會議室隔壁的房間,一俟馬林科夫發出信號,他們就馬上進入會議室,把貝利亞拘留起來。
赫魯曉夫編製的羅網已經張開,伺機引貝利亞自投羅網。正在這時發生了“柏林事件”:1953年6月17日,東柏林和民主德國的其他許多城市發生工人罷工和暴動事件。根據斯大林時期的有關規定,柏林事件自然應由貝利亞去處理。貝利亞根據蘇共中央主席團的決定立刻飛往民主德國處理柏林事件。在貝利亞前往柏林的第二天,6月18日,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就在莫斯科召開了幾個關鍵人物參加的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赫魯曉夫與馬林科夫等人商定了逮捕貝利亞的詳細計劃。他們決定在舉行主席團會議時逮捕貝利亞,這一行動安排在蘇軍夏季演習開始的時候。莫斯科軍區舉行演習時,要有幾個西伯利亞師參加,這樣就有借口把可靠的部隊調進莫斯科。為了不引起貝利亞的疑心,這次會議定名為“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團擴大會議”,同時邀請蘇共中央主席團全體成員出席。一旦會議開始,由馬林科夫宣布為“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這樣就可以討論黨內問題了。會議把國防部長、副部長和參謀長報告演習計劃列人議程,因而邀請了幾個軍官列席會議也就順理成章。和往常一樣,會議日程和各種決定的草案等文件提前送給了部長會議的成員,似乎這真是一次工作會議。對於這些陰謀,貝利亞被蒙在鼓裏。
至此,赫魯曉夫策劃的逮捕貝利亞的政變一切準備就緒。
(四)台前主導 幕後指揮 突然逮捕貝利亞
(1)赫魯曉夫主導主席團會議,貝利亞在會上束手就擒
1953年6月26日,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在克裏姆林宮舉行。會議名義上是馬林科夫主持,實際上是赫魯曉夫起主導作用。
那天,赫魯曉夫提前驅車駛往克裏姆林宮,先走進馬林科夫的辦公室。他們交換了情況,然後到會議室就坐。貝利亞手裏拿著公文包走進會議室了。他把公文包放在身後的窗台上。在會議室隔壁的房間裏,以朱可夫、莫斯卡連科為首的11位將領已經荷槍實彈地等在那裏。
按照事先的安排,馬林科夫宣布“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開始。機敏的貝利亞立即露出驚奇之色,因為原先通知的是“部長會議主席團擴大會議”。更令他吃驚的是坐在他左邊的赫魯曉夫首先發言,提議討論貝利亞的問題。貝利亞一把抓住赫魯曉夫的手,驚慌地問道:“幹什麽,尼基塔(赫魯曉夫的名字)?你在咕嚕什麽?”赫魯曉夫回答說:“你馬上就會知道的。”
馬林科夫首先做了簡短的開場白。接著,赫魯曉夫作了長篇發言。他回顧了在斯大林逝世以後,貝利亞在黨內外幹的一些活動,包括破壞民族團結,以內務部幹擾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各共和國黨組織的活動,等等。但是,赫魯曉夫沒有談貝利亞發動“反革命武裝叛亂”的“陰謀活動”。最後,赫魯曉夫斷言“貝利亞決不是一個共產黨員,而是一個混進黨內的、投機鑽營的野心家”。
隨後,布爾加寧、莫洛托夫等人相繼發言。
馬林科夫在主席團委員們發言期間做了簡短的講話。指出了貝利亞的幾個問題。他說應該免除貝利亞的部長會議副主席和內務部長的職務,讓他去從事工業工作,而沒有提出要逮捕貝利亞。
每一個委員都發了言,批評了貝利亞。貝利亞也發了言,為自己辯護。最後一個發言的是米高揚,他認為貝利亞會虛心接受批評,並能夠堅決改正,因此不要立即認定貝利亞有罪。米高揚在蘇聯政治舞台上是個有名的不倒翁,在這關鍵時刻力排眾議是很難得的。
大家發言完畢,馬林科夫本應及時總結,得出一個最後的結論。可是在最後的緊要關頭,他卻臨陣手軟,緊張得不知所措,因而會議出現了冷場。赫魯曉夫當機立斷,立即要求發言,提出一項動議:立即撤銷貝利亞在黨和國家中的一切職務。馬林科夫在慌亂之中,還沒有將這一動議付諸表決,就按響了秘密電鈕。
朱可夫第一個衝了出來,隨後莫斯卡連科和其他軍官也衝了出來。馬林科夫這時驚魂稍定,用微弱的聲音對朱可夫說:“我以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的名義,命令你把貝利亞扣押起來,聽候調查和處理。”
“舉起手來!”朱可夫厲聲喝道。莫斯卡連科和其他軍官也都把手槍拔了出來,莫斯卡連科把槍對準了貝利亞。這時,貝利亞似乎伸手要拿放在身後窗台上的公文包,赫魯曉夫立即揪住了他的手臂。其實,包裏沒有任何武器,貝利亞伸手拿包僅僅是個條件反射。貝利亞在武裝監護下被押進馬林科夫辦公室隔壁的房間裏。
(2)當事者披露真相,布爾加寧具體組織逮捕行動
民間中流傳著很多有關貝利亞被捕真相的傳聞。最近,參加這一逮捕行動的唯一健在者、退役少將、原莫斯科軍區防空部隊政治部主任伊萬·格·祖布接受了俄羅斯記者的采訪。他的回憶說明了事件的真相。當然,他的回憶也未必絕對可靠。
“那是一個炎熱的日子,我在別墅裏。”祖布少將回憶道。“突然我的副宮打電話通知我,說國防部長布爾加寧緊急召見我。”
祖布少將接著說:“首先,布爾加寧詳細了解我的履曆,詢問了身體狀況,最關心的是我使用武器的能力怎麽樣。最後問我是否準備完成政府賦予的重要任務。我嚴格地按照條令作了回答。”他還說:“我推測,是赫魯曉夫提議由莫斯卡連科來完成此任務,因為早在戰爭年代他就十分了解莫斯卡連科。”
記者問:“你們是怎樣進入基本上是由貝利亞的人守衛著的克裏姆林宮的?”
祖布少將答道:“布爾加寧和朱可夫用自己裝有暗色毛玻璃的臥車將我送進了博羅維茨大門。為了不引起懷疑,我們裝扮成隨同部長們來開會的人,待在馬林科夫的辦公室裏。”
“事件後來是如何發展的?”
“休息時,布爾加寧和赫魯曉夫來到我們的房間,講明了任務。我們要在預定信號——鈴聲響後進入會議廳。當我們聽到鈴聲後,端著手槍從三個門走了進去,每個門各兩人。一些主席團同誌驚慌地從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來。看來,遠非所有的人都知道可能發生的事件。後來事情就很簡單了。馬林科夫解釋了事情的原委,當時建議表決:‘誰讚成逮捕貝利亞?’所有的人都舉起了手。朱可夫走到麵無表情地坐著的貝利亞跟前說:‘舉起手來,您被逮捕了。’我們準備應付他的一切意外舉動,但奇怪的是這一切並沒有發生。顯然,貝利亞還未弄清事情的嚴重性。隨後,貝利亞由參加逮捕的六個人押著,被送進一個單人房間。”
(3)國防部軍隊突擊行動,內務部機構土崩瓦解
逮捕貝利亞以後,主席團會議繼續進行。會議討論了貝利亞的未來命運問題。
根據預先製定的計劃,貝利亞被武裝押送到莫斯卡連科司令部的一個防空洞裏嚴密看守起來。同時,由布爾加寧、朱可夫指揮的國防軍部隊取代了由貝利亞控製的克裏姆林宮和黨中央大廈等處的內務部衛兵。
在朱可夫元帥的指揮下,國防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封鎖了內務部中心大樓——捷爾任斯基廣場大樓,忠於貝利亞的幾個最重要人物被就地擊斃,其他約有幾十名內務部官員和內務部隊各師的指揮員被逮捕。這個逮捕行動同時迅速擴展到所有加盟共和國的內務部機關首腦,他們從辦公室、公寓、別墅、甚至是醫院的病床上被抓走。頃刻之間,內務部機構土崩瓦解了。
(五)馬林科夫成反黨頭目 赫魯曉夫是最大贏家
1953年7月2日至7日,蘇共中央舉行全會。馬林科夫代表主席團作了關於貝利亞“反黨反國家罪行”的報告。會議決定把貝利亞開除出蘇共中央委員會,並開除出蘇聯共產黨。同時,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發表公告,解除了貝利亞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和內務部長的職務,並把貝利亞的罪行案件提交蘇聯最高法院審理。
無論是6月26日的中央主席團會議,還是7月2-7日的蘇共中央舉行全會,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都沒有提到貝利亞策劃、發動“反革命武裝叛亂”一事。這說明,所謂貝利亞策劃、發動“反革命武裝叛亂”的“陰謀活動”根本不存在,完全是赫魯曉夫及其心腹死黨編造的故事,其目的是欺騙主席團的多數委員和軍隊的有關將領,以便消滅貝利亞及其支持者。
盡管清除貝利亞是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聯合的結果,但是最大贏家是赫魯曉夫。在斯大林之後的蘇共中央主席團內,馬林科夫與貝利亞的關係最密切,並在一係列問題上觀點一致。特別令馬林科夫難堪的是,就在貝利亞被捕的當天,貝利亞給馬林科夫寫了一張便條:“葉戈爾(馬林科夫的名字),你還不了解我嗎?我們難道不是朋友嗎?你為什麽去相信赫魯曉夫呢?是他教唆你幹的這種事,對嗎?”在逮捕貝利亞的政變中,馬林科夫出於想保住“領袖”地位的目的而充當了赫魯曉夫的擋箭牌。
清除貝利亞是赫魯曉夫政治生涯中最大膽、最果斷的行動之一,他由此在蘇聯全黨全國的威望大增。清除了貝利亞,赫魯曉夫對馬林科夫的態度也變了,他沒有必要與馬林科夫保持“友好合作”關係了。在1953年9月,赫魯曉夫成了黨的第一書記。他此時形式上雖然還不是黨的第一號人物,但實際上已成為黨的象征。相反,馬林科夫這顆明星日益暗淡,後來他成了赫魯曉夫的傀儡。到1955年2月,在赫魯曉夫的操縱下,馬林科夫被解除了部長會議主席的職務,降為部長會議副主席兼電力部長;布爾加寧被任命為部長會議主席;朱可夫任國防部長。
伴隨著貝利亞的滅亡和馬林科夫的隕落,赫魯曉夫登上了克裏姆林宮權力金字塔的頂端。赫魯曉夫並不感謝曾經大力支持過他的同事;相反,他向不順從他的同事開刀。在赫魯曉夫做了大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之後的1957年6月,赫魯曉夫把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三人打成了“反黨集團”,受牽連的有布爾加寧、薩布羅夫和別爾烏辛。他們都是斯大林信任、重用的領導人。他們都反對赫魯曉夫汙蔑、攻擊、全盤否定斯大林。1957年10月,朱可夫被解除了國防部長職務。1958年3月,布爾加寧被解除了部長會議主席職務,並被剝奪了元帥軍銜;赫魯曉夫被任命為部長會議主席。以此同時,為了加強黨對軍事部門的統一領導,成立了最高國防委員會,赫魯曉夫任主席。就這樣,赫魯曉夫集黨、政、軍主要領導職務於一身,篡奪了蘇聯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權。
然而,赫魯曉夫還不滿足。在1961年10月舉行的蘇共22大上,赫魯曉夫把時任最高蘇維埃主席的伏羅希洛夫作為“反黨集團”成員清除了,由米高揚擔任最高蘇維埃主席。赫魯曉夫在大會的講話中列出的“反黨集團”主要成員是: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馬林科夫,伏羅希洛夫,布爾加寧,別爾烏辛和薩布羅夫,以及謝皮洛夫(1957年作為“反黨集團”成員被清除的前任外交部長)。至此,1953年斯大林逝世時的中央主席團委員除了米高揚以外,全部被赫魯曉夫作為“反黨”分子清除了。
赫魯曉夫清除了忠於馬列主義、忠於社會主義的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大力推行修正主義路線,最終導致了蘇共亡黨、蘇聯解體。
參考文獻
[1] 鮑裏斯.斯塔爾科夫:《“盧比揚卡元帥”的一百天》,蘇聯《文獻資料》1993年第4期第82~90頁。
[2] В.П.瑙莫夫:《是否存在過貝利亞陰謀——關於1953年事件的新文件》,(俄)《近現代史》雜誌1998年第5期,方瓊譯。
[3] 沙舟《克裏姆林宮70年內幕》,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4] 時殷弘:《權力欲望與改革嚐試:貝利亞在1953年》,《曆史研究》1999年第5期。
[5] 柳植:《貝利亞事件真相》,《合肥晚報》2002年11月7日。
[6] 左鳳榮:《赫魯曉夫傳》,東方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7] 赫魯曉夫:《赫魯曉夫回憶錄》,東方出版社1991年出版。
(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