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俄5千士兵駐守北方四島 導彈艇令日本漁民恐懼

(2010-11-07 10:56:52) 下一個
孤懸遠東的“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被曆代蘇聯和俄羅斯領導人視為“四艘不沉的航母”,斯大林曾表示:“它們是無數蘇聯軍人用鮮血換來的戰利品,誰也無權把它們奪走。”11月1日,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又用自己的雙腳重複了斯大林的宣言———南千島群島仍在俄羅斯有效控製之下。麵對曾與自己發生過三次大規模戰爭的日本,如今俄軍對南千島群島的防務仍不敢掉以輕心,那裏依然是一片“築壘島群”。

  “魔鬼之船”讓日本恐懼

  據俄《獨立軍事評論》報道,目前俄羅斯在四島的駐軍總人數約5000人,其中包括內務部邊防軍、陸軍和空軍,海軍雖然在四島建有基地,但考慮到後勤供應困難,並沒有常駐部隊。對於居民不過一萬左右的南千島群島來說,這一駐軍密度幾乎超過正在實施反恐戰爭的北高加索地區。

  四島的俄軍主要部署在擇捉島和國後島,共有5個空軍基地,其中在國後島的基裏洛夫基地駐紮有一個殲擊機團,裝備米格-29戰機,而圖-22M3“逆火”轟炸機也經常從俄本土基地飛來,利用國後島基地進行訓練和巡邏。陸軍則在島上部署了一個步兵營。

  不過,俄駐軍中與日本人打交道最多的仍是隸屬於薩哈林邊防管理局的內務部隊,該局在四島附近水域常年派駐15艘巡邏艇,近年還接收了一部分改裝過的“毒蜘蛛”級導彈艇,被日本漁民稱為“魔鬼之船”。俄《論據與事實》雜誌曾援引原邊防管理局軍官久科夫少校的話說,日本越境漁船如果抗拒檢查,俄巡邏艇有權開火,艇上有一門被稱為“金屬切割機”的六管AK630機關炮,能瞬間將漁船鋼板撕成碎片。2006年,俄邊防巡邏艇就是用“金屬切割機”打死一名日本漁民,釀成俄日間外交風波。

  “四艘不沉航母”

  南千島群島一直是俄日爭奪的軍事重地,四個主要島嶼更是被稱為“遠東四艘不沉的航母”。 中國軍事專家李傑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美日一直用第一島鏈封鎖中俄海上通道,但俄羅斯控製了第一島鏈的北段核心南千島群島,就擁有了打破封鎖的大門。通過南千島群島,俄羅斯可以很好地從背麵扼控日本,同時與海參崴海軍基地形成掎角之勢,自由出入太平洋。

  1905年,在日俄戰爭中失敗的沙俄被迫向日本轉讓了整個千島群島和南薩哈林島控製權。日本不僅封閉了俄國及蘇聯艦隊通往太平洋的出口,而且封閉了通往堪察加和楚科奇半島各港口的海上通道。因此當1945年蘇聯對日宣戰後,遠東蘇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將進攻千島群島的作戰稱為“奪門之戰”。當年8月15日至23日,蘇軍第101步兵師和太平洋艦隊密切配合,經過激戰奪取了從堪察加半島到日本北海道之間的所有島嶼。

  此後,作為冷戰對抗的最前線,蘇聯在南千島群島修建了多個軍事基地。蘇聯將大量退役的T-54、T-55、JS-2坦克炮塔運上南千島群島,作為固定炮台使用,梅德韋傑夫這次登上國後島時曾前往炮台參觀,他身旁就有多個利用T-55坦克炮塔改造成的炮位。冷戰時期,南千島群島還成為對太平洋美軍進行有效監視和威懾的橋頭堡。當年,蘇聯還在南千島群島部署了大量情報人員和設備,整個遠東方向搜集到的情報20%都來自南千島群島,其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蘇聯在南千島群島的巨大軍事存在給日本造成極大壓力,以至於冷戰時期日本幾乎所有重型武器都部署在北海道,時刻警惕16公裏外的遠東俄軍。

  對日布防重新加強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國力一度衰退,遠東地區大量軍事基地被關閉。麵對如此窘境,再加上對從日本獲得援助滿懷希望,俄政府一度在南千島群島問題上態度空前緩和。但隨著經濟實力增強,俄軍在四島的布防重回常態。特別從21世紀初開始,日俄圍繞北海道———千島群島漁場的糾紛不斷升級,因此俄羅斯從2002年起重新提升南千島群島的防衛力量,持續向島上投送重武器。

  近年來俄軍多次在太平洋地區展開演習,南千島群島是演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2006年的“貝加爾-2006”戰略演習極其典型,演習的重點地域之一就是南千島群島。俄軍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利用運輸機緊急從共青城向千島群島調動了一個完整的摩步師,以檢驗其應對外敵入侵的快速反應能力。今年,俄羅斯又在遠東方向舉行“東方-2010”大規模軍演,新編成的東方司令部所屬空軍、空降兵和太平洋艦隊全部投入演習,再次表明了保衛南千島群島的決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