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內中學曆史教材】戊戌變法及其失敗原因

(2010-11-15 13:53:44) 下一個
http://www.pep.com.cn/gzls/jszx/kb/lsxx1/jsys/200703/t20070305_285595.htm
4.戊戌政變
江蘇省南京中華中學 周立新

一、教學目標

目標
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新舊勢力的交鋒

慈禧解除翁同龢的軍機大臣職務;任命榮祿為直 隸總督;光緒帝任命“軍機四卿”;光緒帝和維新派拉籠掌握新建陸軍的袁世凱;遊說外國列強支持變法

百日維新失敗的原因和其曆史意義

探究光緒帝和維新派為什麽推行新政失敗;探究戊戌變法的失敗和中國近代化道路曲折的關係

對比分析

守舊勢力抵製和反對新政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維護自身統治權力,是反動的。維新派試圖嚐試資產階級君主立憲製、發展民族資本主義是符合曆史發展趨勢的,是進步的

百日維新的失敗

9 月 21 日 慈禧和守舊勢力發動政變, 囚禁光緒帝於瀛台, 強迫光緒帝上諭請太後重新主政; “戊戌六君子”; “百日維新” 宣告失敗

情境再現

維新派表現了強烈的愛國熱情,尤其以譚嗣同為代表的為變法而甘願犧牲的精神可歌可泣。戊戌變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為中華文明發展史提供了寶貴財富

變法失敗的原因與變法的曆史意義

變法失敗的原因與變法的曆史意義

問題探究

在當時的中國,改良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近代化漫長曲折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分析與建議

重點

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和曆史意義。

難點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

本課教材主要向學生介紹戊戌變法運動的失敗經過,教材對比說明了在戊戌變法中新舊勢力的交鋒情況,闡明了百日維新的失敗結局,在史實的基礎上理性分析了變法失敗的原因與變法的曆史意義。關於本節內容的文字和影視資料比較豐富,建議教師在教學中適時進行補充,增加學生對這一曆史事件的感性了解,為深入分析和認識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失敗原因和曆史意義奠定基礎。

本課引言是用富有感染的文字介紹了屠殺戊戌六君子的悲涼場麵,在此基礎上點明“波瀾壯闊的戊戌變法運動悲壯失敗”,並進一步將對曆史事件的認識升華到新的層麵:中國走向近代化社會的道路是多麽的坎坷和曲折。建議教師帶領學生有感情朗讀這一內容,讓學生對“監斬官草草宣布了朝廷的判決,劊子手操起了屠刀…”進行情景想象,讓學生看到當時掌權者殘暴、冷漠。然後通過提問“六壯士為什麽要遭屠殺?”“波瀾壯闊的戊戌變法運動為什麽會悲壯失敗呢?”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本課學習。

第一目“新舊勢力的交鋒”

教材闡明推行改革和阻礙改革兩股政治力量的交鋒最直接的表現是人事任免權上尖銳鬥爭,舊勢力的代表慈禧太後占據權力的優勢,擁有雄厚的根基,於是,解除推行改革的重要人物的職務,並安插親信掌管軍事,控製京津地區。而新勢力依靠的光緒帝是被動反擊,明顯勢力單薄,缺乏中央和地方高級官員的支持,改革機構形同虛設,本想拉攏重用掌管軍事的袁世凱,卻不料袁和守舊勢力密切勾結,對袁缺乏正確認識的新勢力軍事力量上依舊是空泛蒼白。為了改變現狀希望得到外國列強的支持,結果也落空了。以上說明新舊勢力的交鋒中,新勢力明顯處在劣勢,為變法最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1) 圍繞人事任免權的鬥爭

首先要明了新勢力和舊勢力的概念。新勢力指的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的維新派,主張變新祖宗之法,政治上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君主立憲製,經濟上發展資本主義。新勢力的依靠是無實權的光緒帝,光緒帝有變法圖強的意願,同時,也希望借維新勢力增強同慈禧鬥爭的砝碼。於是軟弱的維新派和同樣軟弱的光緒帝互為依靠。舊勢力是以慈禧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堅守“祖宗之法”,反對西學變法,中央和地方的高級官員大多趨炎附勢,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追隨舊勢力,所以,舊勢力在朝廷權高位重,在中央和地方很有力量。新政不久,慈禧便解除了支持新政的光緒帝老師翁同龢的軍機大臣職務。翁同龢出身“狀元門第,帝師世家”,甲午戰爭的失敗堅定了翁同龢更張舊法的信念。翁同龢是最先向光緒帝推薦康有為的清廷大員,是早期維新派與光緒帝聯係的搭橋人。慈禧開缺翁同龢使其遠離光緒帝,同時,又把她的親信榮祿推為直隸總督,掌握北洋三軍,控製京津地區。慈禧將人事任免和軍權牢牢控製在手中,新勢力的變法在慈禧嚴密監視下進行。從地方勢力看,變法開始後,皇帝發布的上諭很多, 真正實行的隻有湖南,1895年陳寶箴任湖南巡撫,力行新政。興礦務,設電信,置小輪,立製造公司,創南學會,主持時務學堂,辦《湘報》,推動了湖南維新運動。後來,陳寶箴又保薦楊銳、劉光第入軍機處籌劃新政。由於地方勢力的互相推委,變法流於形式,為了貫徹改革,光緒帝也進行了反擊。禦史文梯參奏康有為“任意妄為”,被光緒帝革職。9月4日,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騤等六位堂官阻撓部員王照上書,光緒帝下令把許應騤等六人全部革職,賞王照三品頂戴,以示鼓勵。同時光緒帝提拔了軍機四卿:譚嗣同、劉光弟、楊銳和林旭。他們都是在甲午戰爭的失敗刺激下熱情支持變法年輕人,缺乏社會根基。以譚嗣同和劉光弟為例。甲午戰爭後,譚嗣同憤中國積弱不振,要求變法圖強。在瀏陽籌設謨學格致館,未成。後遊曆北京,結識梁啟超等維新名士。1897年,與梁啟超等協助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新政,應召入京,受光緒帝召見,授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變法事宜。劉光第也是在甲午失敗的激憤中成長為一個進步的愛國官僚士大夫。軍機四卿的職位雖然不高,但“凡有章奏,皆四人閱覽;凡有上諭,皆由四人擬稿,軍機大臣側目而視矣”,“名為章京,實為宰相也”。

(2)光緒帝的反擊使新舊勢力間的矛盾尖銳化和表麵化

朝廷中守舊勢力用各種方式接近慈禧,使原本就對變法不熱心的慈禧加快了反對的步伐。掌握軍事的榮祿也籌劃借天津閱兵之機廢帝,由慈禧訓政。慈禧公開派人監視光緒帝,調配軍隊。

麵對危險的形勢,光緒帝和維新派沒有自己可依賴的軍隊,也不敢發動群眾,於是拉攏掌握新建陸軍的袁世凱。袁世凱一向是政治兩麵派,當年袁世凱把康有為的“萬言書”遞交到督辦軍務處,並參加強學會。在變法運動達到高潮時,袁世凱派徐世昌到北京與維新派聯係。這些現象讓維新派認為袁世凱是支持變法的,於是光緒帝接受了維新派“撫袁以備不測”的主張,召見握有重兵的袁世凱,特賞候補侍郎,專辦練兵事務。可是袁世凱卻是個政治上首鼠兩端的人,在考慮政治得失後,暗中和實權派的慈禧等守舊勢力勾結。

新勢力力圖通過西方勢力的幹預改變被動局麵,自然也是沒有結果。

教學建議:可以采用分兩組,分別代表新舊兩勢力,然後依照教材內容,羅列各派別的招,並將之對應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在過程中體驗新舊勢力的交鋒。提問:變法不久,慈禧就開始加大對人事任免權的控製和軍權的控製說明了什麽?中央和地方的官員為什麽對變法陽奉陰違?列舉光緒帝和維新派軟弱的舉措。通過本節內容的分析,較好地為第二目“百日維新的失敗”做鋪墊。利用教材中【曆史縱橫】和慈禧的圖片,加深學生的感官認識。

第二目“百日維新的失敗”

(1) 光緒帝授密諭

光緒帝在短短的幾天內進行了一係列維護改革的舉措,在守舊勢力看來光緒帝聽信“康黨”之言所采取的激烈舉動,已大大違背了“祖宗之法”,危及到了權貴們的切身利益。經過密謀,決定奏請慈禧“訓政”,中止光緒帝處理政務的實際權力以扭轉局麵。而掌握實際最高權力的慈禧從一開始就希望所謂的變法在她能接受和控製的範圍內。可是光緒帝竟然自作主張,慈禧自然惱怒。在光緒帝提出想建懋勤殿進行議政時,慈禧不準,且訓斥光緒帝。光緒帝驚慌失措,迅速召見楊銳商議對策,授密諭,表示自身難保,求救。再次召見袁世凱,進一步拉攏,擢授侍郎,專辦練兵。並暗示他可不受榮祿節製。麵對危急的形勢,康與林旭、譚嗣同、梁啟超等共商,決定勸袁舉行政變。袁世凱不置可否。這一幕反映了光緒帝和維新派窮於被動應付,胸無良策。此時大有“風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2)光緒帝接見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是日本前首相,對日本的明治維新的成功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日本為了和俄國爭奪在華權益,表示願意幫助中國改革。伊藤博文訪華就是為了此目的。光緒帝“決意欲開懋勤殿選集通國英才數十人,並延聘東西各國政治專家,共議製度,將一切應興應革之事,全盤籌算,定一詳細規則,然後施行” 。這裏說的東西各國政治專家,具體是指日本的前首相伊藤博文和英國人李提摩太,皇帝準備聘請他們為顧問官。目的有二:其一是貫徹維新派的一向主張聯合英、日以抗衡俄國的外交路線,試圖依靠英、日的幫助,來鞏固皇帝和維新派的地位,對慈禧等守舊派構成威懾;其二向日本學習明治維新的經驗,由伊藤指導變法改革。9月11日,伊藤博文以所謂私人遊曆的身份來到天津。他的到來使守舊派感到十分恐懼,擔心外國人會幹涉清廷的內政,支持光緒帝。伊藤博文訪華增加了慈禧的恐慌和不滿,慈禧擔心淪落和日本守舊勢力一樣的結局,於是加快了政變的步伐。

(3)戊戌政變

禦史楊崇伊請太後訓政,慈禧自頤和園還宮,榮祿節製的董福樣軍入京,聶士成軍向天津集中,開始軍事布控。慈禧開始了新一輪的“臨朝聽政”,對外稱光緒帝身體不佳,將之安置在瀛台,實際是囚禁光緒帝。在威迫下光緒帝發布上諭,懇請慈禧重新主政,並下令搜捕康有為。慈禧由暗中控製到公開幹涉了。是什麽原因呢?光緒帝和維新派全變、大變的急進變革主張,造成整個社會結構的強烈震蕩,使許多與現存社會有利害關係的社會集團和政治勢力覺得受到了威脅 。百日維新期間,上諭達一百一十多件,光緒帝嚴懲阻撓變法的官員,樹敵太多。至於廢除八股改革科舉製度,又在龐大士人群體中引起普遍恐慌。慈禧采取措施,以穩定政局。同時以“結黨營私,莠言亂政”的罪名密令搜捕康有為及其弟康廣仁。雖然因捕拿康氏兄弟使得京城氣氛一度緊張,但形勢基本上較為平和,對於皇帝特擢的軍機四卿亦隻是不再入值而已,其他與康關係密切的新黨人物也未受到波及,至少慈禧等人並不急於要大規模的血腥鎮壓。事態在23日突然發生了逆轉,京城的氣氛再度緊張,這種變化則是袁世凱告密直接引起的。維新派有針對慈禧的兵變計劃,直接威脅到她的地位和生命。光緒帝陷入“謀逆”一案,無法辯駁,從而招致慈禧的痛恨,於是下達逮捕軍機四卿和其他維新人士。康有為得到消息迅速離開北京,逃往香港。梁啟超化裝離開北京,逃亡日本。而譚嗣同、楊銳、劉光弟、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六君子命喪頑固派的屠刀之下。這裏著重要提到的是譚嗣同,在可以逃生的情況下,決意用生命喚醒民眾,挽救改革,昌盛中國,從而慷慨從容赴刑場。鮮血染紅了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鮮血也警示曆史:在當時的中國和平改良道路行不通。

教學建議:首先觀看戊戌政變視頻,回味課本前的序言內容,充分利用情景教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將光緒帝授密諭和譚嗣同拜訪袁世凱以及譚嗣同從容就義的內容寫成一幕小話劇,編寫出對話,注意刻畫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動。還可以分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如何看待譚嗣同的言行”“戊戌政變一定具有必然性?”而對光緒帝接見伊藤博文一事,為何慈禧非常敏感,最好是老師解說清楚,以便學生理解。

第三目“變法失敗的原因與變法的曆史意義”

本目內容包括兩大方麵:一、從戊戌變法運動的領導階級、組織結構、群眾基礎、手段方式等方麵分析變法失敗的必然性,說明在當時的中國,改良主義的道路走不通,中國進入近代化的艱難曲折。二、 通過對戊戌變法爆發的時代背景、 戊戌變法的目標、 戊戌變法的內容等方麵分析變法的曆史意義。

(1) 變法失敗的原因

戊戌變法的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由於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國情,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夾縫中生存,因而,資產階級的力量弱小,而中國封建統治有著近兩千年的曆史,清朝建立了一套較完備的機製,掌握實權的慈禧有政治手腕,有雄厚的統治基礎,所以,相比較而言,封建勢力十分強大。由經濟基礎而引出的階級力量對比的懸殊是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再從維新派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 脫離群眾, 隻是寄希望沒有實權的光緒帝, 甚至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 企圖用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有限改革, 以上諸多方麵暴露了維新派在維新運動中的問題, 這是導致運動失敗的主要因素。

(2)失敗的教訓

在當時的中國,改良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漫長而又曲折。

(3)變法的曆史意義

從時代背景分析,變法運動是在中華民族遭遇空前危機的情況下開始的,尤其在甲午戰爭失敗於鄰國日本後,帝國主義對中國瓜分豆剖,亡國滅種絕非聳言危聽。《馬關條約》簽訂時出現的“公車上書”成為變法的開始。所以變法圖強救亡圖存是變法的直接目的。從這個意義上看,變法是愛國的,是進步的。

從變法的內容看,政治上要求實行資產階級君主立憲製度,經濟上要求發展資本主義,從人類曆史的發展規律看,從世界曆史發展的潮流看,推行資本主義是中國的出路,是符合曆史發展趨勢的。

從變法運動的過程看,上書、演講、辦團體,宣傳變祖宗之法,興民權,學西學,這樣必然要和封建思想和文化進行鬥爭,維新派和頑固派的論戰就是這種現象的反映。所以說,變法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其許多遺產成為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寶貴財富。

教學建議:就本節內容對本課進行小結。首先和學生一起對戊戌變法的過程進行回憶,在此基礎上,老師提出思考問題:戊戌變法為什麽會失敗?如何看待結局是失敗的戊戌變法運動的曆史意義?讓學生按照問題分小組,帶著問題多渠道查找資料,分析資料,得出曆史結論,然後讓學生分小組交流各自的收獲。在協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加深對戊戌變法失敗原因的探討和曆史意義的分析。

單元小結

本單元以戊戌變法這一曆史事件為中心,闡述了19世紀60年代初到19世紀末40年的曆史。這一時期,隨著西方列強侵略的加劇,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性質從不斷加深,直到“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世紀60年代,在外國侵略加劇、太平天國運動打擊的背景下,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其主觀目的是利用西方科技來鞏固封建統治,但在客觀上卻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新的生產方式的出現,加速了舊的封建生產關係的瓦解。

19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中國邊疆出現危機並不斷加深。甲午戰爭後,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表明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的新階段,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的瓜分狂潮使中國麵臨亡國滅種的關頭。新興的資產階級發起了維新變法運動。維新變法運動頒布了一係列有利發展資本主義、富國強兵的改革措施,推動了新思想的傳播和社會的發展,但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最終導致失敗,中國又一次喪失了民族振興的機會。

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關於“新舊勢力的交鋒”一目的教學。首先進行談話法,讓學生回憶前一節內容,找出新舊勢力的代表人物、主要觀點、代表的階級等,對新勢力和舊勢力形成較為明確的概念,要清楚光緒帝是新勢力的代表人物,還要弄清為什麽光緒帝是新勢力的代表人物。然後讓學生閱讀課文前的引言,回答引言反映的事件標誌著什麽勢力的失敗?讓學生明白是新勢力的失敗,繼而引出問題“為什麽新勢力會失敗呢?”引導學生看課本正文,找出新舊勢力各自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所采取的措施,找出雙方的交鋒點是人事安排和軍事力量的控製,判斷交鋒中雙方的態勢是 新勢力處在弱勢。利用課本中那幅慈禧的插圖,讓學生對慈禧的政治手腕有個感性認識。完成以上的鋪墊後,閱讀【曆史縱橫】,然後指導學生結合史實分析新勢力處在弱勢的原因,最終讓學生明確新勢力的力量不足,在當時根本不是舊勢力的對手,而這是因為中國特殊的國情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力量弱小導致的。所以要認識戊戌變法的失敗具有必然性。

關於“百日維新的失敗”一目的教學。梳理百日維新中新舊勢力衝突的產生、發展和擴大的幾件大事,指導學生梳理如下:慈禧太後訓斥光緒帝──光緒帝授密諭──譚嗣同請求袁世凱起兵勤王──光緒帝接見伊藤博文──慈禧“臨朝聽政”囚禁光緒帝──袁世凱將密諭曝光──屠殺戊戌六君子──取消新政──百日維新失敗。然後分小組討論這些事件之間的聯係,慈禧的強橫、光緒帝的軟弱、袁世凱的不義,使維新變法運動一步步走向失敗,首先是光緒帝失去政權,慈禧開始訓政,隨著袁世凱曝光了皇帝的密諭,慈禧的血腥鎮壓從康有為擴大到軍機四卿以及其他維新人士,最終是血淋淋的戊戌六君子。閱讀【學思之窗】,看譚嗣同照片,學生討論想一想的問題:譚嗣同這些言行反映了維新誌士何種風貌?最後教師小結。

關於“變法失敗的原因與變法的曆史意義”一目的教學。從分析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入手,分析戊戌變法運動領導階級的力量,指導學生認識這是失敗的根本原因。然後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其他原因。首先讓學生明確作為一個偉大的成功的政治運動應該具備的因素是:要有鮮明正確的政治主張,要有堅強團結的領導核心,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要有切實可行的政治內容,要有積極貫徹政策的中層力量,要有控製局麵的力量,比如軍權; 等等。然後讓學生對照戊戌變法運動,找出失敗的原因。雖然失敗了,但作為一個規模影響很大的政治運動,其曆史意義是不可低估的。那麽如何分析其意義呢?問:戊戌變法的背景是什麽?從原因背景上看運動的動機目標是什麽? 意義何在?衡量一場運動的性質和意義要從其政策內容看。問:戊戌變法期間提出的方針要求是什麽?頒布的政令是什麽?其意義如何?還可以從運動過程中表現的方式手段看客觀影響和意義。問:戊戌變法中康有為和梁啟超創辦了哪些政治組織?有哪些主要的活動?其帶來的影響和意義是什麽?最後老師小結。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在介紹新舊勢力的交鋒的內容時,采用圖示對比法。

    新勢力        舊勢力

(弱,受約束)光緒帝     慈禧太後 (強,控製主宰)

(解除遠離)翁同龢      榮祿(提升重用)

(地方官員個別代表)陳寶箴  大多數中央和地方的高級官員

               袁世凱(兩麵派,給新勢力設陷阱)

群眾基礎弱          社會基礎厚

結合上圖分析新舊勢力的交鋒點和雙方的態勢,很直觀看出新勢力弱而舊勢力的強。

案例二 在介紹百日維新的失敗過程時,采用情景再現、角色體驗法。

讓學生課外閱讀李敖的曆史小說《北京法源寺》,看電影《譚嗣同》或《大刀王五》等片段,在情景再現的基礎上,讓學生設計編寫一段包含“光緒帝授密諭、譚嗣同帶密諭見袁世凱、袁世凱將此事曝光、譚嗣同慷慨就義”的小話劇, 體驗慈禧的專橫、光緒帝的怯弱、袁世凱的首鼠兩端、不仁不義、譚嗣同的壯懷激烈。譚嗣同的慷慨捐軀,譜寫了近代史上誌士仁人為國家前途不惜以熱血生命喚醒國民的一曲壯烈悲歌,他的精神、氣節值得後人景仰。

案例三 在學習變法失敗的原因與變法的曆史意義一目時。教師采用問答法,師生互動交流法。

問: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是什麽?答:革命性和軟弱性。問:為什麽?答: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力量弱小。問:領導維新變法的是哪個階級?得出是資產階級。讓學生明確光緒帝不是資產階級但他成為戊戌變法的領導人,這是時代背景和宮廷權力之爭的產物,也不排除光緒帝不想成為亡國之君的願望。 這樣引導學生分析戊戌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中國資本主義的經濟特點作用下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和封建勢力的對比懸殊很大,無法抗衡。

四、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材料見教材。

譚嗣同的言行反映了維新誌士何種風貌?

解題關鍵: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各國的變法都是要流血的,如今中國變法還沒有聽說流血的,這是中國不昌盛的原因。那麽就由我第一個流血犧牲改變這種情況吧!”這段話。

思路引領:文中的流血不能等同於武力鬥爭。且中國不昌盛的原因是多方麵的。犧牲自我的動機是愛國。

答案提示: 找出其言其行;肯定其濃烈的愛國情操;大無畏的精神;簡單且偏頗的認識。

【探究學習總結】

(一)本課測評

1.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是什麽?

解題關鍵:分清失敗的根本原因和重要原因。

思路引領:新勢力的階級力量和舊勢力的階級力量的對比是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新勢力自身的不足是失敗的重要原因。

答案提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夾縫中艱難生存,力量薄弱;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弱小,以民族資產階級為主要階級來源的新勢力力量有限;舊勢力的階級根基封建勢力在中國有千年的曆史,力量雄厚;且朝廷中慈禧和光緒帝是製約和被製約的關係;懸殊的力量對比是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新勢力在變法過程中沒有發動群眾,缺乏群眾基礎;執行新政的地方官員陽奉陰違,新政無法落實;變法采用“和平”“合法”的手段和自上而下的方式;對帝國主義的幻想;等等。是導致失敗的重要原因。

2.戊戌變法的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麵?

解題關鍵: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麵。

思路引領:從戊戌變法的動機目標、從頒布新政的具體內容、從變法的思想基礎、從戊戌維新推動中國現代化的角度等等進行思考。尤其要注意戊戌維新如何進行中國第一次現代化的社會動員和啟動了人和社會建構方式的現代化工程。

答案提示:變法圖強救亡圖存是變法的直接目的,愛國性;進行資本主義社會製度的嚐試,發展資本主義是曆史發展的進步潮流和趨勢;變法的思想基礎是資本主義學說,抨擊封建文化宣傳資產階級文化,就是促進近代思想的啟蒙,就是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對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產生了影響;戊戌變法運動是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寶貴財富。

(二)學習延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