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共老人上書全國人大要求言論自由

(2010-10-12 13:35:00) 下一個

中共老人上書全國人大要求言論自由

中共老人上書全國人大要求言論自由   http://politics.dwnews.com/news/2010-10-12/56541614.html

 作者:秦風     

由從毛澤東的秘書李銳到人民日報前社長胡績偉等23人發起致全國人大常委會公開信,要求執行憲法35條,廢除新聞出版審批製。

公開信發起人之一鐵流接受多維新聞記者采訪時,證實了上書一事。鐵流介紹說,發起公開信是因日前報告文學作家謝朝平一度被拘而起,作為中共體製內的老人他們深感大陸言論環境日趨收緊,才作出此事。

據鐵流透露,公開信是從10月1日開始征集簽名,10月11日晚深夜群發近兩千封。公開信的最終版本,一度有人提議加入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內容,但他們以為,鑒於此事已使官方風聲鶴唳,一旦加入,恐怕在大陸無法傳播,影響力縮小,所以作以回避。

在公開信發布後,據多維記者調查,轉發公開信的一些新浪博客用戶、各大小論壇網貼,均已被刪除處理。目前大陸境內網站僅存一些最新轉載的不知名博客中。當記者告訴鐵流這一信息時,他略作歎息後表示,“被屏蔽在意料之中,不屏蔽倒在意料之外”然而,緊接著他又強調,公開信是爭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賦予的、胡錦濤與溫家寶公開強調的言論自由,這完全正當!

根據公開信發布後獲得簽名,目前有23人發起,1名法律顧問,476人簽名,總計500人。這其中大部分是中共體製內的人士,新聞記者從業人員占據大多數,涵蓋老中青三代。然而這一公開信能否收效,鐵流表示,他們隻是想發出聲音,作為中共體製內的元老,他們會在人大上提出公開信的內容。

全文轉發如下:

執行憲法第35條,廢除預審製,兌現公民的言論出版自由!

──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公開信

李銳 胡績偉 等 10月11日,201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1982年憲法第35條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這一條文28年不兌現,被黨政機關製定的“執行”細則所否定。這種原則承認具體否定的假民主,成為世界民主史上的醜聞。

2003年2月26日,胡錦濤主席上任不久,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與民主黨派人士舉行的民主協商會上,明確地說:

新聞解禁、開放人民輿論陣地,是社會的主流意見和訴求,是正常的,要以立法形式解決。共產黨自身不改革,不改造,就會失去生命力,走向自然消亡。

2010年10月3日美國有線電視台CNN播出了訪談節目主持人法瑞德.紮卡利亞對中國總理溫家寶的專訪。溫家寶回答記者提問時說:

言論自由對任何國家都不可或缺;中國憲法賦予民眾享有言論自由;人民對民主自由的訴求不可抗拒。

根據憲法和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講話精神,我們僅就兌現言論出版自由之憲法權利方麵陳情如下:
關於我國言論出版自由的現狀

我堂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名義上“當家做主”61年,但我們享有的言論出版自由竟不如回歸祖國前的香港,即不如殖民地居民。

回歸前的香港是英國殖民地,女王政府任命總督管理這個地方,但港英當局給香港居民言論出版自由,不是空頭的,紙麵上的,是落實的,兌現的。

1949 年建國,人民歡呼解放了,當家做主了,毛澤東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但直到今天,建國61年,搞了30年改革開放,我們還沒有得到香港人殖民地時代就有的言論出版自由。現在有些參政議政的書籍,要拿到香港出版,這不是回歸祖國的福蔭,是沿襲殖民時代的舊法。大陸人民的“當家作主”地位實在太窩囊。國家宣稱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實在太尷尬。

豈止普通公民,連共產黨的高級幹部都沒有言論出版自由。最近李銳遇到一件事情:不久前《周小舟紀念文集》出版,原來收進了李銳1981年在《人民日報》發表的紀念周小舟的一篇文章,但出版的書中沒有。周小舟夫人打電話向李銳解釋:“北京通知,不能用李銳的文章。”連1981年發表在黨報上的舊作也不讓收進文集,真是荒唐至極!李銳說:“這算什麽樣的國家?!我大聲疾呼:新聞必須自由!扼殺公民的言論自由是完全違法的!”

豈止高級幹部,連國家總理都沒有言論出版自由!2010年8月21日溫家寶總理在深圳發表題為《隻有堅持改革開放,國家才有光明前途》的講話。談到“不僅要推進經濟體製改革,還要推進政治體製改革。沒有政治體製改革的保障,經濟體製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複失,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新華社21日通稿《開創經濟特區的美好明天》,把溫家寶講話中政治體製改革的內容刪掉了。

2010 年9月22日(美國當地時間)溫家寶總理在紐約與美國華文媒體和港澳媒體負責人進行座談,再次強調了“政治體製改革”的重要性。溫說:“關於政治體製改革,我曾經講過,經濟體製改革如果沒有政治體製改革的保障,也不會徹底取得成功,甚至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會得而複失。”溫家寶隨後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 6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發表題為《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的講話,其中也談及了政治體製改革。9月23日(北京時間)晚間,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以及新華社通稿報導這些活動時,隻報導了溫家寶談及海外華人的處境、海外華文媒體的作用等內容,提及政治體製改革的講話,都被過濾掉了。

這些事情,如果追究責任,絕對查不到具體人,這是一隻看不見的黑手。他們自知理虧違憲,通常以電話通知某人的作品不能發表、某事不能見諸媒體。打電話的官員不留姓名,叮囑執行者為其保密,但必須執行他的電話指示。這隻看不見的黑手就是中宣部。現在是中宣部淩駕於黨中央之上,淩駕於國務院之上。試問中宣部有什麽權力封鎖總理的聲音?有什麽權力剝奪全國人民對總理講話的知情權?

我們的核心要求是取消審批製,改行追懲製

把憲法第35條言論出版自由變成可望而不可及的牆上畫餅,是經過《出版管理條例》等具體執行細則來完成的。這些執行細則,為而言之就是深文周納的審批製。有數不清的清規戒律限製言論出版自由。製定新聞出版法,廢除審批製,已成為當務之急。

建議全國人大立即著手製定新聞出版法,廢除《出版管理條例》和地方當局管製新聞出版的那些條條框框。落實憲法第35條給予公民言論出版自由,從體製上看就是從黨政機關直接控製到媒體相對獨立,從“黨的喉舌”轉變為“社會公器”。因此,新聞出版法的立法基礎必須是實行追懲製,而不能再以“加強黨的領導”的名義強化審批製。所謂審批製,就是出版物在出版以前須經黨政機關的審查,批準了你才能出版,不批準出了就是非法出版物。所謂追懲製,就是出版物不必向黨政機關報批,總編輯通過了就開印,出版發行完全自由。出版後如有不良後果和糾紛,政府再介入,根據法律判斷是非對錯。

世界各國新聞出版法製的發展,走的是由審批製向追懲製過渡的道路。無疑,追懲製比起審批製是一個曆史性進步,對推動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發展,推動社會和諧曆史進步起了偉大的作用。英國早在 1695年即廢除了預防檢查製。1881年法國廢除了預防檢查製,報紙、刊物出版前的手續僅僅需要一份簡單的聲明,由報刊領導人簽署,郵寄共和國檢察院即可。我國目前實行的書報審查製度,比英國落後315年,比法國落後129年。

我們的具體要求:

一、取消媒體的主管單位,由主辦單位獨立負責;真正落實出版單位的社長、總編輯負責製。

二、尊重記者,樹立記者 “無冕之王”的社會地位。記者報道群體性事件,揭發官員貪汙腐敗,是為民請命的神聖事業,應受到保護和支援。立即製止某些地方政府和公安機關隨意抓捕記者的違憲行為。追究謝朝平案的幕後操縱者,渭南市委書記梁鳳民必須下台,以申黨紀,以儆效尤。

三、取消限製媒體跨省進行輿論監察的禁令,保障中國記者在全中國領土上采訪報道的權利。

四、互聯網是社會資訊和公民意見的重要交流平台,除確實涉及國家機密的資訊和侵犯公民隱私的言論之外,網路管理部門不能隨意刪除網帖和跟帖,取消網特,取消“5毛黨”,取消對“翻牆”的技術限製。

五、黨史無禁區,中國公民有權知道執政黨的罪錯。

六、允許《南方周末》和《炎黃春秋》改製為民營報刊作為探路試點。報刊民營化是政治改革的方向。曆史的教訓是:施政者與評議者高度一體化,政府和媒體都姓 “黨”,自己搭台唱戲,自己鼓掌喝彩,是很難和民意溝通實現正確領導的。從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大陸所有的報刊雜誌、廣播電視,從來沒有反映過真實的民意。黨和國家領導人耳邊聽不到不同的聲音,就既難發現、更難糾正正在發生的全局性的錯誤。執政黨和政府拿納稅人的錢辦媒體為自己歌功頌德,這在民主國家是不允許的。

七、允許已經回歸中國的香港、澳門的書籍報刊在大陸公開發行。我國加入了WTO,在經濟上已經融入世界,企圖在文化上閉關鎖國,是違背改革開放的既定方針的。港澳文化是送上國門的先進文化,觀之於港澳報刊書籍備受群眾歡迎而益信。

八、轉變各級宣傳部門職能,由製定多少個“不準”,轉變為保障資訊準確、及時、暢通;由幫助貪官汙吏壓製封鎖批評揭露的稿件,轉變為支援媒體對黨政機關發揮監督作用;由封報刊、撤總編、抓記者,轉變為對抗強權,保護媒體和記者。宣傳部門在黨內、在社會上名聲很臭,要做幾件好事恢複名譽。在適當的時機,可以考慮宣傳部更名,以符合世界潮流。
迫切陳情,敬希亮察。
2010年10月1日

發起人(23人):


李 銳(前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中共十二屆中央委員,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委員。)

胡績偉(前《人民日報》社長、總編輯,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新聞學會聯合會會長)

江 平(原政法大學校長、終身教授,七屆人大常委、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

李 普(原新華社副社長)

周紹明(原廣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鍾沛璋(原中宣部新聞局局長)

王永成(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歐洲科學、藝術與人文研究院通訊院士)

張忠培(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原院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

杜 光(原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郭道暉 (原《中國法學》雜誌社總編輯)

蕭 默(原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藝術研究所所長)

莊浦明(原人民出版社副社長)

胡甫臣 (原中國工人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

張 定(原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

於 友(原《中國日報》社總編輯)

歐陽勁 (香港《太平洋雜誌》總編輯)

於浩成 (原群瀧出版社社長)

張 清(原中國電影出版社社長)

俞月亭 (原福建電視台台長、高級記者)

沙葉新 (前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院長,現為回族獨立作家)

孫旭培(原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

辛子陵(原國防大學當代中國編輯室主任)

鐵 流(民刊《往事微痕》總編輯)

法律顧問:

宋 嶽(中國籍公民,美國紐約州執業律師)

簽名者:476人(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 弘(南通大學教授、南通日報老報人)
丁 品(原《中國環境報社》主任記者)
丁純先(原盈江縣財政局幹部)
丁誌遂(原南京植物研究員)
丁惠文(原瑞麗三中教師)
於向真(原中國兒童報主任編輯)
於增佑(原錦州公路段幹部)
馬育忠(西安 編輯)
馬躍三(原開遠市人民路小學教師)
馬兆庚(原大理州製藥廠支部書記)
馬鶴鳴(原大理學院教師)
馬懷麟(原開遠市商業局科長)
馬文都:自由撰稿人
王中陵(西安 編輯)
王孔旭(原江漢大學副編審)
王家典(原江蘇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所長)
王 林(原浙江師範大學教師)
王 絮(吉林 原《人民日報》吉林站編輯)
王學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
王 毅(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
王書瑤(原國家稅務總局退休研究員)
王承祥 (原錦州公路段幹部)
王巧珍(自由職業者)
王衍周(原東北空軍第八航校 主任教員)
王玉林(原東北空軍第三航校 飛行員)
王恩彬(原東北空軍第八航校 助理員)
王丕堯(原遼寧省第二建築公司 技術員)
王兆洪(原芒市華僑農場中學總務主任)
王書元(原瑞麗三中教師)
王華彩(原中共昆明市委統戰部幹部處長)
王忠福(原文山銀行退休人員)
王 豪(原開遠市農業銀行幹部)
王從皎(原西南林學院副教授)
王 靜(原河南省衛生廳副廳長)
王明全(川自貢第二十八中學校 退休教師)
王明正(四川客車廠)
王麗娜(河北省圍場縣永合義村大學生聯誼會聯絡員)
王秀麗(河北省圍場縣永合義村大學生聯誼會聯絡員)
王麗雪(河北省圍場縣永合義村大學生聯誼會聯絡員)
王朝啟(河北省圍場縣永合義村明天幼兒園園長)
王成文(成都建機械公司 )
王永祥(原大理市第二中學高級教師)
王明全(四川自貢第二十八中學校 退休教師)
王譽虎(北京公民)
方小芬( 原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工程師)
尹儀方(原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尹賢緒(蘭州交通大學教師)
尹 惠(北京二外離休教師)
蘭春波(原成都鐵路局幹部)
孔德亮(原魯甸縣供銷社農村股股長)
孔令平(原重慶專用汽車廠退修職工)
毛微昭(原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傳媒學院離休幹部、新聞學者)
毛崇傑(中國社會科學院退休研究員)
車忠文(原四川青年報編輯)
史宗寶(原錦西鋼鐵廠幹部)
田盛頤(原中央民族大學哲學係副教授)
白孟秋(原東北空軍第三航校 飛行員)
白祖誠(原北京市旅遊局黨委副書記兼北京旅遊學院院長)
白雅琴(圍場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石天河 (原《星星詩刊》編輯)
艾曉明(廣州中山大學教授 紀錄片工作者)
艾 風(原《四川日報》社高級記者)
皮公亮(原長江日報主任記者)
葉式禮 (成都市金牛區教育局幹部 )
葉匡政 (北京詩人)
盧菊生(原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鄧葆宸(原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一級導演)
鄧有聲(原湖北襄樊機床廠 高級工程師)
伍登祥(原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副研究員)
劉文介 (原民革成都市委常委)
劉宏文 (江都市第一中學退休教師)
劉長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 退休)
劉正纚(原北京大成中學 教師)
劉兆豐(原四川省計委副主任)
劉慶雲(原湘潭大學教授)
劉誌琴(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劉 鵬(中央黨校《理論動態》原編審)
劉慧珊(原外交學院 教授)
劉緒光(自貢鑄鋼廠工程師)、
劉立介 (原湖南科技大學教授)
劉成端(原昭通市鹽津縣紀委副書記)
劉孔伏(曆史文化學者、自由撰稿人)
劉 冰(原四川青年報記者)
劉祖萱 (中冶公司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老幹處處長)
劉孟懿(原金平縣第一中學教師)
劉克文(原原東北空軍 飛行員遼)
畢賓生(江西省婦女幹部學校副校長)
朱爾剛(原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後永年(原大理學院保衛處長)
許相照(原廣州市糧食局 幹部)
許為南(原東北空軍16師機械工程師)
馮誌軒(原中央機械工業部高級經濟師)
馮成學(原威信縣教師進修學校職工)
孫正荃(原青海日報記者,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孫文廣(原山東大學退休教授)
孫開泰 (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所研究員)
孫小平(原廣州市黃埔區汽車製造廠醫務室護士)
孫君秣(離休幹部)
任彥芳(作家)
任建樹 (曆史學家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 原中國陳研會顧問)
朱筱超(原山東濟南長清新華書店退休職工)
朱正琳(湖北大學退休教師)
朱 華(自貢第四人民醫院醫生)
江燕生(原中山大學北校區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江 嬰(天津 詩人)
沈 重(南昌大學曆史係教授)
呂林科(原威信縣農機公司幹部)
呂少柏(深圳香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香港文藝出版社常務副會長)
呂伯春(原蕪湖5720廠 高級工程師)
江雁玲(原廣州市東山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護士)
江 濤(原廣州市天河區愛國衛生辦公室辦事員)
江海星(廣東省出版集團審計師)
汪業祥(原蕪湖5720廠 工程師)
許 進(南通市電視機廠離休幹部、自由寫作者)
許有為(合肥學院離休幹部)
許醫農(原貴州人民出版社副編審)
許炳星(原曲靖師範專科學校外語教師)
關秋嵐(北大附中高級教師)
杜 仲(原攀枝花市文聯主席)
杜榮進 (原浙江日報資深記者,離休幹部)
杜 高 (原中國戲劇家協會黨組書記)
汪兆鈞(原安徽國寶集團董事長)
汪廷奎(原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汪杏蓧 (肅省特級教師)
汪孝直(重慶市公民)
吳明先(高級編輯 《 信息時報》原副總編輯)
吳大江(湖南省衡陽市公民)
吳之伯(原昭通師範專科學校副校長)
吳起濱(原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吳 非(原廣州軍體院電教中心美術工程師)
吳 剛(圍場縣永合義村大學生聯誼會會長)
吳昌寧(原保山一中教師)
餘凱成(原大連理工大學 教授)
李 澈(原中交第一航務工程設計院院長)
李 冰(香港《東方雜誌》記者、編輯)
李昌玉(原山東大學附中退休教師)
李誌強(資深媒體人,原江西青年報副刊部主任)
李守玉(西安 編輯)
李國雲 (原雲南省保山市潞江農場中學校長)
李雅鬆(原成都市工業學校高級講師)
李紅騎 (二炮後勤部原生產部北京華強實業總公司總經理)
李淑雲 ( 江蘇南通退休工人)
李忠初 (原湖南科技大學教授)
李汝高 (四川省自貢市退休教師) 
李和顯(自貢永安鄉農民)、
李展飛(自流井鍾表社職工)、
李國昌(自貢大安鹽廠工程師)、
李文堯 (人民銀行經濟師)
李雲飛(自由職業者)
李彥蓉(原昭陽區教師)
李少楷(原昭通煙廠卷煙經理部主任)
李滌龍(自由職業者)
李建榮(原威信縣商業局幹部)
李德強(原大關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李成章(原威信縣小學教師)
李霓琳(自由職業者)
李玉泉(原前所果樹農場氣象工程師)
李玉蘭(女,原山海關船廠幹部)
李雙紅(女, 原長江科學研究院幹部)
李曉芸 (原成都市農工民主黨副秘書長)
李學文(原開遠市房管局幹部)
李興儒(原昆明市第二十七中學校長)
李 斌(原紅河州教育局離休幹部)
李運禹(原彌勒縣圖書館館長)
李如芳(原開遠市靈泉辦事處退休人員)
李澤衡(原雲南人民出版社副編審)
李蔭祥(原曲靖市檢察院離休幹部)
李慶雲(原同濟大學外語教師)
李紹謙(原湖南文藝出版社編審)
李定中(原《人民日報》高級編輯)
李 淩(原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
李明楊 (四川建設工業物資公司)
李成忠 (原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教育培訓中心經理)
李曉芸 (原成都市農工民主黨副秘書長)
李世安(原廣東省第二工人醫院藥劑師,離休幹部)
李 乾(武漢自由撰稿人)
李振東(自由職業者)
李悔之(網絡專業作家)
宋光裕(原昭通市發改委幹部)
宋 晶(西安 編輯)
宋澤宇:(原四川樂至縣供銷社幹部)
宋 錚(原《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宋之平(原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伍崇高 (四川洪雅自由攝影人)
伍登祥(原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副研究員)
湯建甲(原保山縣公安局幹部)
何真信(自貢市勞動局退休公務員)
何浩正(原昭通市鹽津縣委組織部部長)
何 蜀 (原《紅岩春秋》雜誌副主編)
辛成哲(詩詞世界》雜誌社社長)
嚴永強(原葫蘆島市電台 台長)
但俊峰(原自貢水泥廠職工,現個體經商)
餘永慶(原中共昭通地區農業學校書記)
餘莉萍(自由職業者)
何卓堂(原昆明醫學院教授)
何祚榕(原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編審)
何 燕(原遼寧省義縣糧食局 工程師)
何英偉(原東北空軍第三航校 電氣工程師)
蘇致舜(原保山地區貿易公司經理)
蘇 毅(原廣東省機電設備公司經理兼黨委書記)
蘇良沛(原成都市參事室主任)
蘇曼中(原大理市建築材料經理公司科長)
蘇 瑛(原河口縣統計局局長)
蘇守義(原重慶市江北區魚嘴職業中學 高級教師)
冷留萍(女,原揚州大學 學生)
林蕙清(原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婦幼保健院醫師)
林聖然(原遼寧省綏中縣農場 工程師)
茅於軾 (經濟學家 原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武宜三(香港五七學社幹事,中國當代史研究者)
武進之(原華東師範學院教師)
金 煊 (揚州市科技情報研究所副研究員)
金眾智(中國現代史獨立學者)
金 陽(中國電銲條廠外貿處處長)
金福田(原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金明元(原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羅 福(原開遠市公路總段職校副校長)
羅友喬(原長沙交通大學分校 校長)
賈民卓(原撫順市木材公司 幹部)
張大芝(原杭州大學新聞傳播係主任、教授)
張允若(原浙江大學新聞傳播係教授)
張曼平(原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導)
張有誌(原國企揚州冶金機械廠退休高工)
張幼南(揚州市公民)
張耀傑(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
張純良(儒學研究會會長)
張存根(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導)
張肅文(原武漢大學教授)
張峨放(深圳市萃園中學高級教師)
張清宇(深圳 詩人)
張博樹(獨立學者,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助理研究員)
張文洪:(自貢建築設計院工程師,五十年代自貢市市長張奇的兒子)
張清亮(自貢鑄鋼廠職員)
張 鏞(原開遠市糧食局幹部)
張占洪(原德宏州醫院醫生)
張海波(原中共個舊市委黨校教師)
張 循(原上海市《新聞報》總編助理)
張欽芬(原昭通市第二醫院主管營養師)
張石石( 沈陽體育學院 教師)
張景岩(原北京法學會 秘書長)
張學洪(原新華日報記者,原江蘇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張玉仙(女,原南京醫院 醫生)
張家寶(原北京製藥廠 工程師)
張季旭(原南昌科技大學教務處處長)
張靈感(原廣州市中山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張興發(原個舊市長石礦職工)
張 岩(河北省圍場縣永合義村大學生聯誼會聯絡員)
張風麗(河北省圍場縣永合義村大學生聯誼會聯絡員)
張有誌 (揚州冶金機械廠高級工程師)
張 鑫(原錦州閥門總廠 工程師)
張 玳 (北大附中高級教師)
範興華(原湖北省漢口公路局 工程師)
範永長(原沈陽市大東區汽車修理公司 工程師)
周以駿(揚州市邗江區中學離休高級教師)
周良宵(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周建文(原天津大港油田 高級工程師)
周 仁(原遼寧省綏中縣供銷社 幹部)
周 明 (四川米易縣林業局教師)
周熙文(原武漢市財政局總會計師)
陳 平(原四川省社科院研究人員)
陳 昭 (北京公民)
陳偉卿(原浙江師範大學教師)
陳立德(自貢機械二廠退休職工,原廠工會主席)、
陳文莘 (原湖北黨校教授)
陳樹祥(原沈陽市自動化儀表廠 工程師)
陳甲午(原泰興市商業局 幹部)
陳角色(女,原南京師範大學教師)
陳大壽(原保山三中教師)
陳 瀾 (原成都鐵路局教育處科長)
陳瑞晴 (原北影文學部編輯、作家)
陳遂懷(原廣州市黨校研究員)
陳仁德 (重慶記者、編輯、詩人)
陳樊華(原彌勒縣供銷社幹部)
羅 焚 (原中國文聯國際部主任)
羅誌強(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羅 以(湖南 湖南衡陽詩詞副主編)
羅樹生(湖南 醫師)
羅昌教(自貢大安鹽廠工人)
羅啟鬆(昭通市小學教師)
楊崇誠(原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楊翊強(原長沙理工大學教授)
楊銘傳(原四川省教育學院幹部)
楊 海(自由撰稿人)
楊興培(原昭通市種畜場職員)
楊伯華(原外交學院 教授)
楊小平(四川宏華友信石油機械有限公司工程師)
楊天胤(原祿勸縣人民醫院幹部)
楊少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研究員)
楊瓊英 (原個舊市工人文化宮幹部)
楊之祿(原昆明市輕紡供銷公司幹部)
楊如蘭(原紅河州水電設計院副院長)
楊衛路(原廣州市防疫站計劃免疫室主任醫師)
楊 森(原沈陽市鐵西區蔬菜公司 書記)
楊 海(自由撰稿人)
楊駿祺(原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範亦豪 (南開大學教授)
延奇南(原廣州市美術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延江梨(廣東省檔案館副館長)
陸清福(原右派 自由撰稿人)
屈楚平(四川甘孜州林業局812林場子弟學校教師)
居思基 (原《新聞報》主任編輯,記者)
賀振富(原鎮雄縣政法委副書記)
胡開雲(原昭通市廠辦學校教師)
胡遠東(自貢大安區醫院醫生)、
胡孝師(自貢大安鹽廠工程師)、
胡俊卿(原鹽津縣工商局職工)
胡榮蔚(鹽津縣醫院職工)
胡 豪(廣東《新聞聯說》主編)
胡興禎(原錦州女兒河紡織廠 工會主席)
胡 仲(原南京農業大學科長)
林蕙清(原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婦幼保健院醫師)
範家彬(原昭通市昭陽區衛生局中醫主治醫師)
歐陽興科(原昭通市物資局局長)
柯平憑 (研究員 同濟大學教師)
武進之(原華東師範學院教師)
鄭海天(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編審)
姚監複(原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 研究員)
姚孔亮(原開遠市機械化養雞場場長)
姚寶珠(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譯審,退休)
姚昆明(自貢第一人民醫院醫生)
姚京喜(原揚州退休中學教師)
俞稚夫(原四川《涼山日報》副總編)
俞梅蓀(原國務院辦公廳秘書)
俞安國 (四川省崇州市教師進修學校高講師)
浩 嶺(杭州師範大學教授、作家)
高積順 (蘇州大學法學院教授)
高國發(吉林省鎮賚縣委黨校原副校長)
高越農(武漢科技大學信息學院離休教授)
高軍生(西安 編輯)
高 鋒(原中國駐瑞典哥德堡總領事)
高文勃(原湖南省常德市技術學校 教師)
錢理群(北京大學教授)
錢 宏(中歐社會論壇首席顧問)
錢 鋒(原長江日報主任記者)
錢德培(揚州市邗江區中學退休高級教師)
錢明鏘(原浙江金華教師,現世界漢文化聯合會執行會長)
倪 明(遼寧盤錦退休工人)
倪艮山 (原國家經委幹部}
趙正榮(原昭通市鹽津縣紀委書記)
趙玉榮(原威信縣檢察院監所科科長 )
趙曉清(會澤縣煙草公司統計師)
趙曉鈴(重慶作家協會主辦的《紅岩》文學雜誌副主編)
趙 群(原成都軍區政治部幹事)
趙純武(原廣東省審計廳辦公室主任)
趙 華(原保山河圖中學校長)
趙 暉(南航機長)
趙立魁 (原農業電影製片廠副總編輯
趙維光(原開遠市崇文小學教師)
趙曉藝(現今失業者)
祝世華 (教育學家 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副總編)
段 躍(自由編輯)
鄭權東(原航空發動機工廠黨校 教授)
鄭朋成(圍場縣永合義村大學生聯誼會聯絡員)
鄭 興(原開遠市服裝廠工人)
翁寒春(深圳 香港詩詞學會秘書長)
袁 鷹 (曾任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

薑萬裏(原沈陽市塔灣街道辦公室 副主任 離休)

曉 亮(原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編審)
聶西文(原昭通煙廠經濟師)
鐵朝清(原魯甸縣稅務科副科長)
栗憲庭(美術批評家、策展人、中國現代藝術‘教父’)
顧誌華(揚州水產公司副經理 退休幹部)
顧菊英(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副編審)
郝亞琴(原廣州市暨南大學醫務室藥劑師)
閻樹林(揚州市退休中學教師)
傅 升(西安 科研人員)
傅占魁(深圳 中國民進黨湖北省委員)
傅世清(原開遠市第一中學職工)
傅國棟(原昆明市第十九中學教師)
博繩武(原瑞普集團工程師)
符加洪(原昭通市昭陽區公安局)
常泳東(原開遠市黨務局幹部)
常正山(原上海科學院 寄生蟲研究員)
常 征(主任記者 中華工商時報江蘇記者站原站長)
崔汝益(原威信縣委財貿部部長)
曾樹美(李曰垓同誌遺孀)
曾紀木( 湖北十堰東風汔車公司離休幹部)
野 夫(自由作家)
章 鎮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學生)
盛森芝 (北京大學力學係教授)
龔學珍(李荷生同誌遺孀)
程迺欣(原全國婦聯英文《中國婦女》副編審)
程燐元(原中共昭通地委講師團講師)
彭誌一(原上海通用機械(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 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彭頌聲(深圳 原深圳特區報主編)
彭海鈞(原昭通市鹽津縣煙草公司經理)
彭建安(原《廣東省誌 科學技術誌》副主編)
彭正普 (原鄭州大學新聞係副教授)
彭 丹 (成都市總工會離休幹部)
彭慕陶 (原成都市政府幹部)
彭 標(原雲南省水電設計院幹部)
董長林(原東北製藥總廠藥物研究院 工程師)
解正中(安徽省蕪湖市文聯大江雜誌編輯部原副主任)
溫躍光(自貢大安鹽廠工人)
魯景秀(原鞍山市醫院醫生)
韓樹山 ( 湖北十堰東風汔車公司報社編輯 )
寇洪濤(西安 詩人)
謝顯倫(原昭通市經委副主任)
謝小玲 (謝韜之女,民營企業家)
賴家玲(女 原黑山林場 工人)
蔣傑慶(中國政法大學09級學生)
蔣維中(原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鮑文素(女,原南京市行政學院員工)
蔡 軍(原浙江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處級調研員)
蔡平生(公民)
蔡 駿(原泰州市規劃局 幹部)
鍾 波(原北交大研究生、曆史研究學者)
鍾 雁(成都市城市雕塑繪畫院工程師)
鍾安河 (原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鍾行果 (原自貢六中副校長、現自貢市地方誌辦公室副總編)
鍾行果(自貢焊條廠退休工人)
鍾行恪(自貢三十二中教師)、
鍾行稱 (自貢鳳凰中學教師)
鍾宇明(自貢美術公司畫家)
鍾明全 (自貢第四人民醫院醫生)
熊永年(原《人民日報》編輯)
董小英(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董建民(原保山市國稅局幹部)
董克讓(原雲南省新聞出版局離休幹部)
葛憲蕾 (西北政法大學學生)
管思聰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08級學生)
竇 敏(原昆明市輕紡供銷公司黨辦主任)
譚明德(原廣州市搪瓷廠副廠長)
廖國華(湖北 詩人)
廖 慧(IBM廣州公司銷售經理)
廖讓初(原廣州市油製氣廠保管員)
廖 健(北京ADOBER軟件公司工程師)
廖煥然(原廣州軍區司令部防化技術大隊高級工程師)
滕敘兗 ( 高級工程師、作家)
樊為池(揚州大學農學院離休副教授)
薛大啟(原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燕 淩(原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誌副總編輯)
黎昌瓚(原四川青年報編輯)
戴開訓(原鎮雄縣司法局副局長)
戴 晴(原《光明日報》社記者)
臧又珊(原南昌鋼絲廠廠長)
臧巍巍(洛陽軸承集團公司退休幹部)
魏光鄴(原祿勸縣扶貧辦幹部)
魏歡歡(中國政法大學學生)
魏慎之(原彌勒縣離休幹部)完
 (秦風 撰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