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下)

(2010-10-11 00:00:02) 下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下)

 (1949年10月—2009年9月)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2009年10月04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949年10月—2009年9月共和國大事記(上)

  1979年

  1月1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尊重台灣現狀、實現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建議兩岸實現通商、通郵、通航。同日,國防部長徐向前發表聲明,宣布從即日起停止對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嶼的炮擊。至此,從1958年開始的對上述地區的炮擊結束。

  1月4日—22日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選舉產生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討論並擬定《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草稿)》,製定並通過《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工作任務、職權範圍、機構設置的規定》。

  1月18日—4月3日 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召開。3月30日,鄧小平在會上發表講話,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四項基本原則。

  1月29日—2月5日 鄧小平對美國進行訪問。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訪問美國。

  2月23日 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決定,將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6月18日—7月1日 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會議根據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的建議,通過了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通過了《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規定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常務委員會,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改為人民政府,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還通過了《刑法》、《刑事訴訟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法律。

  7月1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於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報告,決定先在深圳、珠海試辦出口特區,待取得經驗後,再考慮在汕頭和廈門設置特區。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福建兩省會議紀要》,正式將“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

  9月25日—28日 中共十一屆四中全會召開,討論通過葉劍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稿,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幹問題的決定》。

  9月29日 葉劍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初步總結了新中國成立30年來的經驗教訓,明確提出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走出一條適合我國情況和特點的實現現代化的道路,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10月19日 鄧小平在全國政協、中共中央統戰部宴請出席各民主黨派和全國工商聯代表大會代表的宴會上講話指出,統一戰線已經發展成為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聯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各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實行多黨派合作,是一項長期不變的方針。

  10月30日—11月16日 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鄧小平致祝詞指出,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1980年

  2月23日—29日 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召開,決定重新設立中央書記處;通過《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通過為劉少奇平反的決議;建議全國人大修改憲法第四十五條,取消關於公民“有運用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權利”的規定。

  5月17日 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發布《關於民航管理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民航總局從1980年5月17日起逐步實行企業化管理。

  8月2日—7日 中共中央召開全國勞動就業工作會議,提出實行“在國家統籌規劃和指導下,勞動部門介紹就業、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方針。

  8月18日 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的講話,指出領導製度、組織製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對現行製度存在的官僚主義、權力過分集中、家長製、幹部領導職務終身製等各種弊端必須進行改革。這篇講話成為指導我國進行政治體製改革的綱領性文獻。

  8月30日—9月10日 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通過《國籍法》、《婚姻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和《個人所得稅法》。根據中共中央建議,會議決定華國鋒不再擔任國務院總理,由趙紫陽接任;同意一批老一輩革命家不再兼任國務院副總理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請求。

  9月2日 國務院批轉國家經委《關於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工作情況和今後意見的報告》,要求從1981年起把擴大企業自主權的工作在國營工業企業中全麵推開。

  9月25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控製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提倡一對夫婦隻生育一個孩子。

  9月26日—29日 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召開,決定成立最高人民檢察院特別檢察廳和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對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案進行公開審判。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開庭公審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主犯。

  12月3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普及小學教育若幹問題的決定》,要求在80年代全國基本實現普及小學教育,有條件的地方進而普及初中教育。

  1981年

  2月25日 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等九單位聯合向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發出倡議,開展以“五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和“四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貌活動。

  6月27日—29日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標誌著黨在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任務的勝利完成。全會同意華國鋒辭去中央委員會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職務的請求,選舉胡耀邦為中央委員會主席,趙紫陽、華國鋒為副主席,鄧小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由胡耀邦、葉劍英、鄧小平、趙紫陽、李先念、陳雲、華國鋒組成。

  7月31日 國務院批準《關於在湖北省沙市市進行經濟體製改革綜合試點的報告》。沙市成為我國第一個進行經濟體製改革綜合試點的城市。

  9月19日 鄧小平在檢閱華北某地舉行軍事演習的人民解放軍部隊時提出,必須把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

  9月20日 我國成功發射一組空間物理測驗衛星。這是我國首次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三顆衛星。

  9月30日 葉劍英向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闡明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

  10月10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加強旅遊工作的決定》。

  10月17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廣開門路,搞活經濟,解決城鎮就業問題的若幹決定》,提出今後必須著重開辟在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中的就業渠道。

  11月7日—16日 中國女排在日本大阪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女子排球賽上七戰七捷,首次榮獲世界冠軍。

  12月3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作出《關於恢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決定》。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於1954年10月7日成立,1975年3月25日撤銷。

  12月3日 我國第一個生產彩色顯像管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陝西顯像管廠正式投產。

  1982年

  1月1日 中共中央批轉《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肯定包產到戶等各種生產責任製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製。

  1月11日 鄧小平會見美國華人協會主席李耀滋,首次提出“一個國家兩種製度”的概念。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會見美國新澤西州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提出了實現大陸和台灣和平統一的六條方針。

  2月20日 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建立老幹部退休製度的決定》。

  3月8日 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問題的決議》。國務院機構改革隨即展開,國務院各部委和直屬機構由98個裁減、合並為52個,工作人員編製減少三分之一左右。

  4月13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打擊經濟領域中嚴重犯罪活動的決定》。

  8月17日 中美兩國政府就分步驟直到最後徹底解決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問題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這是中美兩國政府繼1972年上海公報和1979年建交公報之後發表的第三個關於中美關係的重要公報。

  9月1日—11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作《全麵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麵》的報告。大會通過的新黨章,繼承和發展了七大、八大黨章的優點,係統總結了曆史上黨的建設的經驗,比較完整地概括了黨的性質、黨的目標、對黨員和黨組織的基本要求,以及黨的領導作用。大會決定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9月12日至13日,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選舉胡耀邦、葉劍英、鄧小平、趙紫陽、李先念、陳雲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鄧小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鄧小平為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陳雲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1月26日—12月10日 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召開,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六個五年計劃等。新《憲法》加強了人民代表大會製度,擴大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規定設立國家主席和副主席,設立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製,國家領導人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1983年

  1月2日 中共中央發出《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幹問題》的文件,肯定聯產承包製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國農民的偉大創造。

  4月5日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總部成立。

  4月24日 國務院批轉財政部製定的《關於國營企業利改稅試行辦法》。該辦法自1983年1月1日起實行。1984年9月18日,《國營企業第二步利改稅試行辦法》經國務院批準頒發,從1984年10月1日起試行。

  6月4日—22日 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舉行,選舉鄧穎超為全國政協主席。

  6月6日—21日 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選舉李先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烏蘭夫為副主席,彭真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鄧小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決定趙紫陽為國務院總理。

  8月25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的決定》。

  9月17日 國務院作出《關於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決定》,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不再兼辦工商信貸和儲蓄業務。

  10月1日 鄧小平為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

  10月11日—12日 中共十二屆二中全會召開,決定用三年時間分期分批對黨的作風和黨的組織進行一次全麵整頓。這次整黨從1983年11月開始,至1987年5月基本結束。

  10月12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要求在1984年底以前大體上完成建立鄉政府的工作。此後,建立鄉、鎮政府和各種合作經濟形式的工作在全國展開,人民公社體製廢除。

  1984年

  1月1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1984年農村工作的通知》,強調穩定和完善生產責任製,提高生產力水平,疏理流通渠道,發展商品生產,延長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15年以上。

  1月22日—2月17日 鄧小平視察深圳、珠海、廈門三個經濟特區和上海,充分肯定試辦經濟特區和對外開放的決策。

  3月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農牧漁業部《關於開創社隊企業新局麵的報告》,同意將社隊企業改稱鄉鎮企業,並提出發展鄉鎮企業的若幹政策。

  5月4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紀要》,決定進一步開放大連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

  5月8日 國務院作出《關於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指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汙染和自然環境破壞,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基本國策。

  5月10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擴大國營工業企業自主權的暫行規定》,適當擴大了國營工業企業在生產經營計劃等十個方麵的自主權。

  5月15日—31日 六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會議通過《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兵役法》,並決定建立海南行政區。《民族區域自治法》對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的權利和義務作了係統規定。

  7月28日—8月12日 中國體育代表團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上獲得15枚金牌,實現了中國在奧運會金牌榜上零的突破。

  9月26日 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草簽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確認中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12月19日,聯合聲明在北京正式簽署。

  10月1日 首都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的閱兵儀式和群眾遊行。鄧小平檢閱受閱部隊。

  10月13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農民進入集鎮落戶問題的通知》,要求積極支持有經營能力和有技術專長的農民進入集鎮經營工商業,並放寬其落戶政策,統計為非農業人口。

  10月20日 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製改革的決定》,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以公有製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實現了黨在經濟理論上的新突破,規定了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製改革的任務、性質和各項方針政策。

  1985年

  1月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決定改革農產品統派購製度,從1985年起實行合同定購和市場收購。

  1月21日 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議案,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我國教師節。

  2月15日 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在南極喬治島建成。

  2月18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長江、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座談會紀要》,決定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3月4日 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

  3月13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科學技術體製改革的決定》,強調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麵向經濟建設,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對科學技術體製進行改革。

  3月21日 國務院發出通知,從當年起,實行“劃分稅種、核定收支、分級包幹”的財政管理體製。

  5月23日—6月6日 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召開。鄧小平提出對國際形勢的新判斷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兩個重要轉變。會議作出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的重大決策,確定軍隊減少員額100萬。

  5月27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闡明了教育體製改革的措施、步驟和目的,提出有步驟地實行九年製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改革高等學校的招生計劃和畢業生分配製度,擴大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

  5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實施旨在依靠科學技術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星火計劃”。

  6月9日—15日 首次全國法製宣傳教育工作會議通過《關於向全體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五年規劃》。到2009年,國家共實施五個五年普法規劃。

  9月18日—23日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召開。會議討論通過《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對中央委員會、中央顧問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成員進行了局部調整,進一步實現了中央領導機構成員的新老交替。

  1986年

  1月8日 我國第二大汽車工業基地——第二汽車製造廠在湖北省十堰市建成投產。

  2月14日 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3月3日 著名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陳芳允、楊嘉墀上書中共中央,提出發展高技術的建議。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後被稱為“八六三”計劃。

  3月25日—4月12日 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召開,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七五”計劃;通過《民法通則》、《義務教育法》和《外資企業法》。

  5月14日 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提出爭取在“七五”期間解決大多數貧困地區人民的溫飽問題,並提出了貧困地區實行新的經濟開發方式的十點意見。

  6月25日 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土地管理法》。

  7月8日 我國國內衛星通信網正式建成。

  7月12日 國務院發布《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製暫行規定》、《國營企業招用工人暫行規定》、《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和《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從10月1日起施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勞動製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8月10日 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發出通知,規定預備役部隊正式列入人民解放軍建製序列。

  9月28日 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

  12月2日 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企業破產法(試行)》。此前,8月3日,沈陽市防爆器械廠宣布破產。這是改革開放後第一家宣告倒閉的國營企業。

  12月5日 國務院作出《關於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的若幹規定》,提出全民所有製小型企業可積極試行租賃、承包經營,全民所有製大中型企業要實行多種形式的經營責任製,各地可以選擇少數有條件的全民所有製大中型企業進行股份製試點。

  1987年

  3月26日 中葡兩國政府在北京草簽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確認中國政府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複行使主權。4月13日,聯合聲明正式簽署。

  10月14日 國務院有關方麵負責人就台灣國民黨當局有限製地開放台灣同胞赴大陸探親一事發表談話指出,熱情歡迎台灣同胞到祖國大陸探親旅遊,保證來去自由;同時也希望台灣當局允許大陸同胞到台灣探親。

  10月25日—11月1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趙紫陽代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作《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大會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製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11月2日,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選舉趙紫陽、李鵬、喬石、胡啟立、姚依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趙紫陽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鄧小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陳雲為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喬石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1月24日 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

  1988年

  2月25日 國務院印發《關於在全國城鎮分期分批推行住房製度改革的實施方案》,決定從1988年起,用三五年的時間,在全國城鎮分期分批把住房製度改革推開。

  3月18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擴大沿海經濟開放區範圍的通知》,決定將140個市、縣,包括杭州、南京、沈陽3個省會城市劃入沿海經濟開放區。

  3月11日—15日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首屆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宣告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成立。此後,黨和政府采取一係列措施發展殘疾人事業。

  3月24日—4月10日 全國政協七屆一次會議舉行,選舉李先念為全國政協主席。

  3月25日—4月13日 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存在和發展。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對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以及“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等規定載入憲法。決定設立海南省、建立海南島經濟特區。會議選舉楊尚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王震為副主席,萬裏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鄧小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決定李鵬為國務院總理。

  4月26日 中共海南省委員會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掛牌。

  4月27日 中央軍委頒發《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幹部暫行條例》。從1988年8月1日起,文職幹部製度在全軍正式施行。

  5月20日 北京市宣布以中關村為中心建立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

  7月1日 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人民解放軍實行新的軍銜製。12月17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實行警官警銜製度的具體辦法》發布,武警部隊實行警官警銜製度。截至2009年7月20日,共有118名高級軍官武警警官被授予上將軍銜警銜。自1955年首次實行軍銜製和1988年實行新的軍銜製以來,被授予上將軍銜警銜的高級軍官武警警官共有175人次。

  8月5日—8日 國家科委召開全國第一次“火炬計劃”工作會議,旨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火炬計劃”正式開始實施。

  9月5日 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

  9月14日—27日 我國自行研製的導彈核潛艇在東海海域進行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並取得成功。

  9月17日 中國體育代表團在韓國漢城舉行的第二十四屆奧運會上獲得5枚金牌、11枚銀牌、12枚銅牌。

  9月26日—30日 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召開,確定把1989年和1990年兩年改革和建設的重點突出地放到治理經濟環境和整頓經濟秩序上來。

  10月16日 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對撞成功。

  1989年

  春夏之交 北京和其他一些城市發生政治風波,黨和政府依靠人民,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平息在北京發生的反革命暴亂,捍衛了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維護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證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繼續前進。

  5月16日 鄧小平會見來訪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

  6月9日 鄧小平接見首都戒嚴部隊軍以上幹部,指出北京發生的政治風波是國際的大氣候和中國自己的小氣候所決定了的,強調要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製定的一係列路線、方針、政策,要認真總結經驗,對的要繼續堅持,失誤的要糾正,不足的要加點勁。

  6月23日—24日 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召開,撤銷趙紫陽黨內一切領導職務,選舉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全會明確宣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和基本政策,絕不會因為發生這場政治風波而動搖。

  9月29日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大會舉行,江澤民發表講話,全麵闡述鄧小平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意義。

  11月6日—9日 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全會高度評價鄧小平對黨和國家的曆史貢獻,強調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當之無愧的總設計師”,同意鄧小平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決定江澤民任中央軍委主席。

  12月21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加強和改善黨對工會、共青團、婦聯工作領導的通知》。

  12月26日 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環境保護法》和《城市規劃法》。

  12月30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意見》。

  1990年

  2月3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通知》。

  3月9日—12日 中共十三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係的決定》。

  3月20日—4月4日 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通過《關於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等;決定接受鄧小平辭去國家中央軍委主席職務的請求,選舉江澤民為國家中央軍委主席。

  4月18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

  9月1日 中國大陸興建最早的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沈陽至大連)正式通車,全長375公裏。

  9月22日—10月7日 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在北京舉行。這是中國第一次承辦的綜合性的國際體育大賽。來自37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代表團的6578人參加了這屆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獲183枚金牌、107枚銀牌、51枚銅牌,金牌數列榜首。

  11月12日 江蘇儀征化纖工程全麵建成投產。

  11月26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開業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2月1日 江澤民在全軍軍事工作會議上提出“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軍隊建設總要求。

  12月25日—30日 中共十三屆七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1991年4月9日,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綱要》。

  1991年

  3月6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批準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有關政策規定的通知》,決定繼1988年批準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之後,再批準21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至2009年8月初,我國共建成56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

  6月26日 國務院作出《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製度改革的決定》,確定改革養老保險完全由國家、企業包下來的辦法,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製度。

  7月1日 中共中央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大會,江澤民發表講話,闡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內容。

  11月25日—29日 中共十三屆八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強調穩定和完善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繼續深化農村改革。

  12月15日 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這是新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30萬千瓦的核電站。

  12月16日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成立。汪道涵任會長,榮毅仁任名譽會長。1992年,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台灣方麵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就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後被稱為“九二共識”。

  1992年

  1月14日—18日 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召開,江澤民發表講話,強調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1月18日—2月21日 鄧小平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並發表談話,精辟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科學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明確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這次談話是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

  3月8日 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綱領》。

  5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快改革,擴大開放,力爭經濟更好更快地上一個新台階的意見》。

  5月20日 中共中央宣傳部頒發“五個一工程”組織工作獎和入選作品獎。“五個一工程”即:一本好書、一台好戲、一部優秀影片、一部優秀電視劇(片)、一篇或幾篇有創見有說服力的文章。

  6月9日 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上講話,針對建立什麽樣的經濟體製問題,明確表示傾向於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提法。

  7月25日—8月9日 中國體育代表團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第二十五屆奧運會上獲得16枚金牌、22枚銀牌、16枚銅牌,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列第四位。

  10月12日—18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江澤民代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作《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大會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驗,決定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明確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寫進黨章。大會決定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19日,中共十四屆一中全會選舉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朱鎔基、劉華清、胡錦濤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尉健行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2月1日 新亞歐大陸橋(江蘇連雲港至荷蘭鹿特丹鐵路線)開通運營,全程1.08萬公裏。

  1993年

  1月13日—19日 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製定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要求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放在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

  3月14日—27日 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舉行,選舉李瑞環為全國政協主席。

  3月15日—31日 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肯定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會議通過《關於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等。會議選舉江澤民為國家主席、國家中央軍委主席,榮毅仁為國家副主席,喬石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決定李鵬為國務院總理。

  4月27日—29日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和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雙方簽訂《汪辜會談共同協議》等四項協議。

  7月1日 國家教委發出《關於重點建設一批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點的若幹意見》,提出麵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大學和一批重點學科點的計劃,即“211工程”。

  8月12日 《中國大百科全書》除索引卷外,全部出齊。全書編撰曆時15年,共74卷,覆蓋66個學科,收入77859個條目,約12568萬字。

  11月2日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出版。同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決定》。1994年11月2日,《鄧小平文選(1938—1965年)》和《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經增補和修訂,改稱《鄧小平文選》第一卷、第二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版。

  11月3日—7日 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召開,江澤民講話,強調要繼續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民族關係,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要全麵、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11月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指出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製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是我國農村經濟的一項基本製度,要長期穩定,並不斷完善。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後,再延長30年不變。

  11月11日—14日 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勾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基本框架。

  12月15日 國務院作出《關於實行分稅製財政管理體製的決定》,確定從1994年1月1日起改革地方財政包幹體製,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實行分稅製財政管理體製。

  12月25日 國務院作出《關於金融體製改革的決定》,提出我國金融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在國務院領導下,獨立執行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體係;建立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分離,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金融組織體係;建立統一開放、有序競爭、嚴格管理的金融市場體係。

  12月26日 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舉行。江澤民發表講話,高度評價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地位和指導意義。

  1994年

  1月11日 國務院作出《關於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體製改革的決定》,提出我國外貿體製改革的目標是:統一政策、放開經營、平等競爭、自負盈虧、工貿結合、推行代理製,建立適應國際經濟通行規則的運行機製。

  2月1日 廣東大亞灣核電站一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1996年12月17日,大亞灣核電站兩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通過國家驗收。

  2月3日 國務院發布《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修改職工工作時間為平均每周44小時,自1995年5月1日起調整為平均每周40小時。

  2月28日—3月3日 國務院召開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部署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要求力爭到20世紀末最後的七年內基本解決全國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3月25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國21世紀議程(草案)》,確定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6月3日 中國工程院成立。

  9月25日—28日 中共十四屆四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把黨的建設提到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明確了黨的建設的總目標和總任務。

  11月2日—4日 國務院召開全國建立現代企業製度試點工作會議,確定在百家企業進行試點。

  1995年

  1月30日 江澤民在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等單位舉辦的新春茶話會上,就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提出八項主張。

  5月6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5月26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科學技術大會。

  同日 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到達北極點,把五星紅旗插到北極點上。

  9月4日—15日 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

  9月25日—28日 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實行經濟體製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製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28日,江澤民發表講話,強調要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12個重大關係。

  11月16日 京九鐵路全線鋪通。京九鐵路北起北京,南至深圳,連接香港九龍,總長2536公裏。

  11月29日 第十世班禪轉世靈童經金瓶掣簽認定,國務院特準堅讚諾布繼任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

  1996年

  3月5日—17日 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召開,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

  4月25日 江澤民與來訪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北京簽署中俄聯合聲明,宣布兩國發展平等信任的、麵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7月19日—8月4日 中國體育代表團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第二十六屆奧運會上獲得16枚金牌、22枚銀牌和12枚銅牌,金牌數和獎牌總數均列第四位。

  10月7日—10日 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幹重要問題的決議》。

  12月9日—12日 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召開,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衛生工作的成績和經驗,明確了新時期衛生工作的奮鬥目標和工作方針。

  1997年

  2月19日 鄧小平逝世。2月25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追悼大會。

  3月18日 南昆鐵路(南寧至昆明)全線鋪通,全長898公裏。

  5月29日 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強調要高舉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

  6月4日 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決定製定和實施《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隨後,科技部組織實施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又稱“九七三計劃”)。

  6月18日 重慶直轄市正式成立。

  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淩晨 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舉行,宣告中國政府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李鵬和英國王子查爾斯、首相布萊爾等出席儀式。

  7月29日 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農業示範區——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在陝西成立。

  9月2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在全國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的通知》,要求1999年底以前,在全國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

  9月12日—18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江澤民代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作《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大會著重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曆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強調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大會通過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19日,中共十五屆一中全會選舉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尉健行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9月12日 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提出,中國在80年代裁減軍隊員額100萬的基礎上,將在今後三年再裁減軍隊員額50萬。

  10月28日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成功實現截流。

  12月16日 江澤民與東盟國家首腦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簽署聯合聲明,確定中國與東盟建立麵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夥伴關係。

  1998年

  3月3日—14日 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舉行,選舉李瑞環為全國政協主席。

  3月5日—19日 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批準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調整和減少專業經濟部門,加強宏觀調控和執法監管部門,國務院部委從40個減少到29個。會議選舉江澤民為國家主席、國家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為國家副主席,李鵬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決定朱鎔基為國務院總理。

  4月2日 中歐領導人舉行首次會晤並簽署聯合聲明,決定建立麵向21世紀的長期穩定的建設性夥伴關係。

  4月3日 中央軍委決定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

  5月10日 國務院作出《關於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製改革的決定》,提出繼續實行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餘糧、糧食收儲企業實行順價銷售、糧食收購資金封閉運行的三項政策。

  6月9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切實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主要解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問題;爭取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要求的社會保障體係和就業機製。

  6月24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全黨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的通知》。

  6月中旬—9月上旬 我國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鬆花江流域出現曆史上罕見的特大洪災。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團結奮戰,取得了抗洪搶險鬥爭的全麵勝利。

  7月3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製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提出從1998年下半年開始,全國城鎮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逐步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

  7月22日 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於解決當前戶口管理工作中幾個突出問題的意見》,確定嬰兒落戶隨父隨母自願,並放寬解決夫妻分居問題的戶口政策。

  7月28日 中央紀委、中央政法委召開貫徹中央關於軍隊、武警部隊和政法機關不再從事經商活動決定的電視電話會議。

  10月5日 中國簽署《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10月12日—14日 中共十五屆三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必須長期堅持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製度,以勞動所得為主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製度。

  11月21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幹部中深入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的意見》。“三講”教育由此開始,到2000年底基本結束。

  12月18日 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大會舉行。江澤民發表講話,高度評價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曆史意義,全麵闡述20年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主要經驗。

  1999年

  3月13日 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召開,江澤民講話指出,控製人口增長,保護自然資源,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這是根據我國國情和長遠發展的戰略目標而確定的基本國策。

  6月13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全麵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適應21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

  6月17日 江澤民在西安主持召開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時指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是一項振興中華的宏偉戰略任務。2000年1月16日,國務院下發《關於成立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的決定》。10月26日,國務院下發《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幹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增加資金投入、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對內開放、吸引人才和發展科技教育等方麵的政策。

  8月20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23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技術創新大會。

  9月18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舉行大會,隆重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

  9月19日—22日 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製度,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提高國有經濟的控製力,使國有經濟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全會決定增補胡錦濤為中央軍委副主席。

  10月1日 首都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的閱兵儀式和群眾遊行。江澤民檢閱受閱部隊。

  11月20日 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試驗飛船神舟號發射成功。

  12月19日午夜至20日淩晨 中葡兩國政府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宣告中國政府對澳門恢複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和葡萄牙總統桑帕約、總理古特雷斯等出席儀式。

  年底 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縣(市、區)累計達2430個(含其他縣級行政區劃單位145個),人口覆蓋率達80%。

  2000年

  2月20日—25日 江澤民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提出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3月2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

  6月13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

  9月15日—10月1日 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第二十七屆奧運會上獲得28枚金牌、16枚銀牌和15枚銅牌,名列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三名。

  10月9日—11日 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已經初步建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從新世紀開始,將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11月8日 貴州省洪家渡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擴機工程同時開工建設,標誌我國西電東送工程全麵啟動。

  11月9日 夏商周斷代工程提出的新《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把我國曆史紀年由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

  12月18日 京滬高速公路(北京至上海)全線貫通,全長1262公裏。

  12月30日 國家統計局宣布,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和三年脫困目標基本實現。

  2001年

  2月19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授予吳文俊、袁隆平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決定,自2000年起設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5月14日—20日 首屆“科技活動周”在北京舉行。經國務院批準,自2001年起,每年5月份的第三周,在全國開展群眾性的“科技活動周”活動。

  5月24日—25日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指出在20世紀末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6月13日,國務院印發《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

  6月15日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會議在上海舉行。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元首共同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

  7月1日 中共中央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江澤民發表講話,係統總結黨80年來的奮鬥業績和基本經驗,全麵闡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

  9月20日 中共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要在全社會大力提倡“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

  9月24日—26日 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提出作風建設“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

  11月10日 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標誌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

  2002年

  1月10日 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公室召開退耕還林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確定全麵啟動退耕還林工程。4月11日,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措施的若幹意見》。

  2月8日—24日 中國體育代表團在美國鹽湖城舉行的第十九屆冬季奧運會上以2枚金牌、2枚銀牌、4枚銅牌的成績名列獎牌榜第十三位,實現了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

  4月12日—13日 博鼇亞洲論壇首屆年會在海南省舉行。

  5月31日 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講話,強調“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貫徹“三個代表”要求,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

  7月19日 民政部宣布,中國1930.8萬符合低保條件的城市困難居民已被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體係,初步實現了應保盡保目標。

  8月24日 國務院作出《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10月19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提出到2010年,在全國農村基本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要求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農村衛生服務體係和農村合作醫療製度。

  11月4日 中國和東盟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簽署《中國與東盟全麵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11月8日—14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江澤民代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作《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的報告。大會總結過去5年的工作和13年的基本經驗,闡述全麵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大會通過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15日,十六屆一中全會選舉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羅幹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錦濤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吳官正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2月3日 在摩納哥蒙特卡洛舉行的國際展覽局第一百三十二次成員國大會上,上海獲得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舉辦權。

  12月5日—6日 胡錦濤帶領中共中央書記處成員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學習考察,重溫毛澤東關於“兩個務必”的重要論述,要求全黨同誌特別是領導幹部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

  12月27日 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典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江蘇省、山東省施工現場同時舉行。

  2003年

  1月7日—8日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胡錦濤發表講話指出,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發揮城市對農村帶動作用,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意見》。

  3月3日—14日 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舉行,選舉賈慶林為全國政協主席。

  3月5日—18日 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選舉胡錦濤為國家主席,江澤民為國家中央軍委主席,吳邦國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曾慶紅為國家副主席,決定溫家寶為國務院總理。

  3月9日 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之中,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春天 我國遭遇一場非典型肺炎疫情重大災害。麵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的嚴峻考驗,全黨全國人民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堅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經濟建設,奪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階段性重大勝利。7月28日,胡錦濤在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對防治非典工作取得的階段性重大勝利進行總結。

  4月14日 胡錦濤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提出要堅持全麵的發展觀。8月28日至9月1日,胡錦濤在江西考察工作時明確使用“科學發展觀”概念,提出要牢固樹立協調發展、全麵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6月15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全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

  9月 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在“九五”期間裁減軍隊員額50萬的基礎上,2005年前軍隊再裁減員額20萬。

  10月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幹意見》。

  10月11日—14日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和“五個統籌”的思想,明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目標和主要任務。胡錦濤在會上發表講話,明確提出和闡述科學發展觀。

  10月15日—16日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並安全著陸。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12月26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強調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黨和國家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12月3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幹政策的意見》,決定2004年降低農業稅率1個百分點,取消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大型農機具購置補貼。

  2004年

  1月5日 中共中央下發《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闡述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性、指導方針和目標,對進一步開創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新局麵作出全麵部署。

  1月9日 國務院作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

  3月10日 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發表講話,全麵闡述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本質要求。

  3月22日 國務院印發《全麵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要求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

  4月27日—28日 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工作會議召開。

  8月13日—29日 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希臘雅典舉行的第二十八屆奧運會上獲得32枚金牌、17枚銀牌、14枚銅牌,金牌數列第二位、獎牌總數列第三位。

  8月22日 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舉行。胡錦濤發表講話,全麵闡述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意義。

  9月1日 國務院作出《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

  9月16日—19日 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強調要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全會同意江澤民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決定胡錦濤為中央軍委主席。

  11月7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意見》。先進性教育活動從2005年1月開始,2006年6月基本結束。

  11月8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互聯網管理工作的意見》。

  12月30日 西氣東輸工程(新疆輪南至上海)全線建成並正式運營。該工程全長約4000公裏,設計年輸氣量120億立方米。

  2005年

  1月3日 中共中央印發《建立健全教育、製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實施綱要》,提出到2010年,建成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基本框架,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長效機製、反腐倡廉的製度體係、權力運行的監控機製,建成完善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

  1月14日 中共中央舉行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專題報告會。胡錦濤強調,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特征,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係、力量所在。黨的先進性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

  1月18日 中國南極內陸冰蓋昆侖科考隊確認找到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這是人類首次登上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

  3月4日 胡錦濤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民革、台盟、台聯界委員聯組討論,提出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

  3月5日—14日 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選舉胡錦濤為國家中央軍委主席。

  3月13日 胡錦濤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講話,對我軍的曆史使命提出新要求:為中國共產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4月17日 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截至2008年6月,我國共製定國家級應急預案116件。

  4月27日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4月29日 胡錦濤在北京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舉行正式會談。會後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5月12日,胡錦濤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舉行正式會談。7月12日,胡錦濤會見新黨主席鬱慕明率領的大陸訪問團。

  6月2日 中國和俄羅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準書。

  7月21日 經國務院批準,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

  8月1日 中美首次戰略對話在北京舉行。截至2008年12月,中美共舉行六次戰略對話。2009年7月27日至28日,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

  9月15日 胡錦濤出席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提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10月8日—11日 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10月12日—17日 載有兩名航天員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順利著陸。

  12月23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的若幹意見》,提出要形成科學有效的宏觀文化管理體製,富有效率的文化生產和服務的微觀運行機製,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係,完善的文化創新體係,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

  12月29日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於1958年6月3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

  12月3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幹意見》,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各方麵建設。

  2006年

  1月26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提出全麵提升國家競爭力,創新體製機製,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奮鬥。

  1月31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幹意見》,提出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製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政策體係和執法監督機製、惠及農民工的城鄉公共服務體製和製度。

  3月4日 胡錦濤在參加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民盟、民進聯組討論時提出,要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3月5日—14日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召開,通過《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

  4月14日—15日 兩岸經貿論壇在北京舉行。大陸宣布采取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台灣同胞的15項政策措施。

  4月1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幹意見》,要求把中部地區建設成為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使中部地區在發揮承東啟西和產業發展優勢中崛起。

  5月20日 長江三峽大壩全線建成,全長2309米。

  5月26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提出通過綜合配套改革推進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

  6月30日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暨總結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會舉行,胡錦濤發表講話,係統闡述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思想。

  7月1日 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全長1956公裏。

  8月6日 國務院作出《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

  8月10日 《江澤民文選》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出版發行。13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學習〈江澤民文選〉的決定》。

  10月8日—11日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

  11月4日—5日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在北京舉行。胡錦濤出席開幕式並講話。會議通過《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宣言》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07至2009年)》。

  2007年

  3月5日—16日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召開,通過《物權法》,強調國家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會議還通過《企業所得稅法》,實現了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製的統一。

  3月19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幹意見》,提出要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比重,盡快使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5月3日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宣布:在渤海灣灘海地區發現儲量規模10億噸的冀東南堡油田。

  6月3日 國務院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6月7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重慶市和成都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6月25日 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發表講話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麵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6月26日 杭州灣跨海大橋(嘉興市海鹽至寧波市慈溪)正式貫通,總長36公裏。

  6月29日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7月11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的通知》,提出2007年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要求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範圍。

  8月1日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暨全軍英雄模範代表大會舉行。胡錦濤發表講話指出,在80年的頑強奮鬥中,人民解放軍培育和形成了優良革命傳統,集中起來就是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它是我們總結人民解放軍80年建軍治軍經驗的基本結論。

  8月7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幹意見》,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為對象,進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製度,改進和規範經濟適用住房製度,加大棚戶區、舊住宅區改造力度。

  8月30日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反壟斷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就業促進法》。

  10月15日—21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胡錦濤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作《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報告。大會總結過去5年的工作和改革開放以來的寶貴經驗;強調要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全麵闡述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提出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大會通過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22日,十七屆一中全會選舉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錦濤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胡錦濤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賀國強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0月24日 中國第一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並進入預定地球軌道。

  本年底 “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基本貫通。“五縱七橫”是我國規劃建設的以高速公路為主的公路網主骨架,總裏程約3.5萬公裏。

  2008年

  年初 中國南方部分地區遭遇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取得了抗災鬥爭的勝利。

  2月25日—27日 中共十七屆二中全會召開,通過《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製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2月29日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正式投入運營。該航站樓總體建築麵積近100萬平方米。

  3月3日—14日 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舉行,選舉賈慶林為全國政協主席。

  3月5日—18日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批準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製,調整變動機構15個,減少正部級機構4個。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設置27個。會議選舉胡錦濤為國家主席、國家中央軍委主席,吳邦國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習近平為國家副主席,決定溫家寶為國務院總理。

  3月中旬 拉薩等地發生打砸搶燒嚴重犯罪事件。事件發生後,黨和政府果斷決策,妥善處置,控製了事態發展,恢複了正常社會秩序。

  4月18日 京滬高速鐵路(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橋站)全線開工,全長1318公裏。

  5月12日 四川汶川發生裏氏8級特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蹤,受災群眾1510萬人。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領導下,我國迅速組織了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動員範圍最廣、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災活動,奪取了抗震救災鬥爭的重大勝利。

  6月8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全麵推進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的意見》,提出用五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實行集體林地家庭承包經營製;規定林地的承包期為70年,承包期屆滿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繼續承包。

  8月8日—24日、9月6日—17日 北京成功舉辦第二十九屆奧運會、第十三屆殘奧會。中國政府堅持貫徹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理念,發揮舉國體製作用,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堅持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堅強保障。共有204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1萬多名運動員參加本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奧運會上獲得51枚金牌、21枚銀牌、28枚銅牌,位居金牌榜第一位;在殘奧會上獲得89枚金牌、70枚銀牌、52枚銅牌,位居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一位。

  9月15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意見》,決定從2008年9月開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9月16日 我國首台超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曙光5000A在天津下線。

  9月25日—28日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我國航天員首次實施空間出艙活動。

  10月9日—12日 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對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作出全麵部署。

  10月27日—30日 國家統計局發布改革開放3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報告。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由1978年的3645億元迅速躍升至2007年的249530億元,在世界主要國家中的排名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第四位,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我國已經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外匯儲備由1978年的1.67億美元擴大到2007年的15282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位。進出口貿易總額從1978年的206億美元猛增到2007年的21737億美元,增長了104倍,在世界貿易中的位次由改革開放初期的第三十二位上升到2004年以來的第三位。

  11月5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針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會議決定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確定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到2010年底約投資4萬億元人民幣。

  11月15日 胡錦濤出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發表《通力合作 共度時艱》的講話。

  12月8日—10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快速蔓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強調必須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2009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

  12月15日 海峽兩岸分別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以及台北、高雄、基隆等城市同時舉行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以及直接通郵的啟動和慶祝儀式。兩岸“三通”邁開曆史性步伐。

  12月18日 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舉行。胡錦濤發表講話,全麵回顧和總結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曆程和輝煌成就,高度評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要意義和曆史功績,係統闡述了改革開放“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明確指出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前進方向。

  12月下旬 國務院批準出台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取消了公路養路費等收費,提高了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建立了燃油稅新機製。

  12月24日 胡錦濤在軍委擴大會議上提出“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12月26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

  12月31日 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講話,強調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全民族的團結、和諧、昌盛。

  2009年

  3月5日—13日 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09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主線,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全麵實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

  3月17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意見》,提出了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五項重點改革措施和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製度的長遠目標。

  3月28日 西藏舉行首次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慶祝大會。此前,1月19日,西藏自治區九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決議,決定每年3月28日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4月1日—2日 胡錦濤出席在英國首都倫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二次金融峰會,發表題為《攜手合作  同舟共濟》的講話。

  4月14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明確將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現代國際大都市。

  4月23日 胡錦濤在山東青島出席慶祝人民海軍成立60周年海上閱兵活動。24日,胡錦濤在會見海軍老同誌和英模代表時強調,大力弘揚我軍優良傳統,全麵推進海軍現代化建設。

  4月28日 新華社報道,近日,胡錦濤就做好我國防範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應對,科學處置,以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5月6日 國務院批準《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根據方案,深圳將在深化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全麵深化經濟體製改革、積極推進社會領域改革等六個方麵實現重點突破。

  6月16日 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金磚四國”領導人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會晤,胡錦濤對四國合作提出四點建議。

  6月17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強調我國經濟運行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要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麵貫徹落實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並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豐富和完善。

  7月5日 烏魯木齊發生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事件發生後,黨和政府果斷決策,妥善處置,控製了事態發展,生產生活逐步恢複正常。

  7月16日 國家統計局發布我國上半年經濟數據。數據顯示,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39862億元,同比增長7.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1.1%。

  8月18日—19日 全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會議召開,提出2009年在全國10%的縣(市、區、旗)進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以後逐步擴大試點,到2020年前基本實現全覆蓋。

  8月19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研究部署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提出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扶持、加快中小企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等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六大措施。

  8月25日 胡錦濤出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幹部大會並發表講話,強調始終堅持一手抓改革發展,一手抓團結穩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不動搖,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不動搖,加快建設繁榮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疆。

  9月14日 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代表座談會全體與會代表。

  9月15日—18日 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

  9月20日 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0周年大會,胡錦濤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9月22日—25日 胡錦濤出席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第六十四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安理會核不擴散與核裁軍峰會和在匹茲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三次金融峰會。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  

(責任編輯:蘇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