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和共產黨對百團大戰的評價(為政治服務任意解釋曆史)

(2010-07-16 07:44:14) 下一個
對百團大戰的評價



對外一直對百團大戰完全肯定,但在內部受到黨、軍最高領導毛的責難以及不僅一次組織的批判了,於是,他的抗戰功勳竟變為了反對毛正確領導的罪過。

1944年4月,毛在《學習和時局》的講演中說:“1940年底以前這個階段,我黨一部分同誌犯了一種錯誤,就是輕視日本帝國主義,因此不注意戰爭的長期性和殘酷性,主張以大兵團的運動戰為主,而輕視遊擊戰爭。”這一批評雖然沒有點名,但實際上主要是批評彭德懷和百團大戰。

1945年5月10日,劉伯承在中共七大發言:“百團大戰不打不行,但是打,也不是使用百團大戰的打法,更不是運動戰,尤其是陣地戰這樣的打法,而是要用全麵遊擊戰爭的打法。”

1945年5月30日,在討論七大軍事報告時朱德也批評了百團大戰。後來朱德解釋:“批評百團大戰,戰術問題是不重要的,主要是戰略上的錯誤。”

華北地方軍隊同誌座談會,從1945年2月1日開始斷斷續續共開會40餘次。在座談會上,康生狗仗主勢氣勢洶洶地向彭德懷發起猛攻:“你在抗戰開始時執行的是王明路線,你不懂根據地建設的規律,不發動群眾,你組織的百團大戰,過早地暴露了我軍力量,把日軍力量大部吸引過來,幫了國民黨蔣介石的忙……”群起而效之,幾乎全場一致批判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直到7月25日,彭德懷根據大家的批評再次做了自我總結與檢查:“1940年的百團大戰……在政治上也是錯誤的。過早暴露了自己的力量,把日本軍隊主力從正麵戰場吸引過來,有利於國民黨……”(來源:《聶榮臻回憶錄》第508頁,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1959年7月31日,在廬山會議上,毛清算了彭德懷的舊賬:“打蔣介石十年,都打紅了眼;抗日一來,蔣介石突然漂亮了。不知道這是暫時朋友,不久以後的敵人。”林彪也承認了抗日的錯誤:“平型關吃了虧,頭腦發熱,是弼時作的決定。”毛指出:“一些同誌認為日本占地越少越好,後來才統一認識:讓日本多占地,才愛國。否則變成愛蔣介石的國了。國內有過,蔣、日、我,三國誌。”(來源:廬山會議時擔任會議筆錄的李銳編著的《廬山會議實錄》186頁)

對於日本天皇於1945年8月15日發布終戰詔書,毛一直是很遺憾的。1959年8月1日,廬山常委會議上,毛講話:“同蔣介石抗日聯合,是暫時的,同國民黨兩次聯合是暫時的,互相利用,暫時同盟。和平民主新階段(抗戰勝利後國共和談期間提出)是為了爭取時間,準備奪取政權。日本投降早了一點,再有一年我們就會準備得更好一些。”(來源:《清華大學學習資料1957~1961》第260頁)

1966年10月24日召開中央匯報會上,毛將彭德懷和高崗、饒漱石扯在一起,認為彭德懷發動“百團大戰”是搞“獨立王國”。由於毛欽定了性質,毛的爪牙們領會此最高指示,以此為理由加緊了對彭德懷的迫害。1967年1月1日,《人民日報》、《紅旗》雜誌發表元旦社論《打倒大陰謀家、大野心家、大軍閥彭德懷》:“彭德懷公然提出要保衛大後方、保衛重慶、保衛西安,實際上是要保衛坐鎮於重慶的蔣介石。彭德懷急於保蔣,拒不執行毛主席提出的,背著毛主席大搞冒險主義、拚命主義,先後調動了105個團,共40萬兵力,全線出擊,打攻堅戰、消耗戰。彭賊保蔣賣力,得到了蔣介石的歡心。”

1967年10月出版的《打倒三反分子彭德懷(續)》更是直白的說:“所謂百團大戰的“傳統’,絕不是“八路軍戰鬥史上光榮傳統”,而是國民黨失敗主義、片麵抗戰、正規戰的傳統!是國民黨親英美派早已破產的“速勝論”的傳統!所謂百團大戰的“勝利”,絕不是黨和毛主席領導的抗戰事業的勝利,而是彭賊對抗戰事業的叛賣。”

當時紅衛兵是奉旨造反,他們說的話許多都是毛的心裏話。在批鬥會中,造反派逼彭承認罪行,問他為什麽組織“百團大戰”,說他的居心是為了暴露我軍的勢力,好給國民黨蔣介石幫忙。彭德懷不承認,造反派將他打翻在地。彭德懷一邊翻滾著,一邊大吼:“我有罪,我的罪在於我打死了幾萬日本鬼子……”(來源:《彭德懷自述》第十二章-抗日戰爭,人民出版社)

而彭德懷一直到含冤而死都沒有承認百團大戰是錯誤。彭德懷是中共罕見的還保存了部分民族氣節和人格操守的高級將領。在被囚禁和折磨的最後日子裏,彭德懷依然利用交待問題的機會,三次寫出百團大戰的真相。他站在民族的立場上,堅信百團大戰的正確和抗日無罪的真理。



60多年過去了,人們對百團大戰的評價,經曆了大起大落的幾個階段。非常是隨著這一戰爭的主要發起者和指揮者彭德懷政治上的沉浮,人們對百團大戰的評價也就褒貶不一,這種現象無疑值得人們深思:

  第一階段,從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是充分肯定階段。這一階段,正是百團大戰進行的時間,從中共中央到中央軍委、從八路軍總部到各戰略區領導人,紛紛發表文章和談話,盛讚百團大戰;

  第二階段,從1943年至1945年中共七大,是基本肯定階段。這段期間對於百團大戰的評價,雖然從總結教訓的角度也談到了其中的一些消極方麵的問題,但總體上還是比較客觀、有分寸的,是持基本肯定態度的;

  第三階段,從1959年廬山會議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前,是全麵否定階段。由於彭德懷受到錯誤批判,百團大戰也成了其一條“罪狀”而遭到各方麵的口誅筆伐;

  第四階段,從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現在,是從總體上給予基本肯定階段。隨著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恢複和對彭德懷的平反,在黨史、軍史界和當年參加作戰的一些老同誌,從總體上重新肯定了百團大戰。同時,也指出百團大戰尤其是第二階段,八路軍進行了與裝備不相適應的攻堅戰,過多地消耗了抗日軍民的力量,給爾後抗戰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但總體評價是基本肯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