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學的存在並不是隻是因為教學生能用的知識。它培養出來一些優秀分子。這些優秀分子有專門知識的,他們是真真的專家,所以應該有比較高的社會地位。可以說,大學是一種濾波精華的機構,把正個社會的地位金字塔擾亂了。現在有好多權利的、有高社會地位的人不能保證他們的孩子也會這樣幸運。連他們自己的地位也受到危險。在市場經濟國家有不同成功的條路,大學是成功之路之一。能畫畫的,能唱歌的,能寫小說的人也是得到社會很多關注的。他們的收入也不低,他們社會的地位也很高。但是對貧窮老百姓來說,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一點知識,得到一個文憑,後來有一份好的工作。因為成功的可能性通過這條道路大一點:發展中和發達國家都需要很多專家的。對畫家的需求不是那麽大。
我老板說得很好聽:有的學生需要多一點的關注,私人學校挖出來他們隱藏的才能,讓他們發揮自己的能力。我同意這個觀點。但是他們得到的文憑跟公立大學一樣。我們在德國不分別學曆和學問。在私人大學有很多影響成績的可能性。學生是顧客。我們賣的是知識還是文憑?富有的人的孩子通過輔導老師已經有很大的便利。如果私人大學現在賣的是文憑,那本來已經不太公平的教育比賽給富有的人一個更好的機會拿到所有高收入、高層次的社會地位。然後所有人的公平機會的可能性還存在嗎?
我的老板並不是隻是說得好聽,他也能給我具體的例子看,為什麽私人學校給人和社會帶來了好處。比如說,我自己有過一個學生得到了癌症,好幾次不能參加高考。在中國,這個學生,無所謂他聰明還是不聰明,病治療以後能通過中國的高考嗎?不太可能。所以呢,給他一些方便吧,我的老板可能會這樣說的。但是我們為了可憐人,真的需要一個私人大學或者私人學校嗎?其實德國給這樣的人很多其他的機會。我很欣賞德國得到文憑的很多方法。在德國,你先可以參加企業培訓。雖然你沒通過高考,工作了一定的時間以後你有機會讀出來跟你的行業有關的大學文憑。如果你是非常有特色的一個人才,你不必須參加高考而可以參加大學進門考試,也可以讀大學。
我老板覺得非常有說服力的論點也是另外的一個:多種多樣的學校培養出來各種各樣的學生,適合我們多種多樣的工作機會。
我們多元化的社會真的需要不同想法,不同才能,不同知識的衝突和結合。
但是這也是我們在德國教育製度多元化的經曆:我們在德國每個州都自己能決定要什麽課程表。我們在不同州多試多樣的學校水平已經開始讓人糊塗。公司老板抱怨,有的州初中畢業的學生閱讀能力差,不能寫字。另外,大學大大淘汰學生,因為有的州的高考水平讓教授沒辦法教學生更深刻的知識。這是對公司和大學不太好的現象,對學生非常不好的現象:有的學生努力地學而得到高考證明,但是德國大學給他們一種非常消極的感覺:我們不要你們。我認識一個生物學的老師,他跟我講,他自己學習生物的時候,他的教授在第一堂課上給他們看失業統計:他也跟學生說,生物學多麽沒有未來的。應該得到多一點的關心的外國學生也受影響:在德過50%的外國學生離開公立大學以後沒拿到文憑。
我可能想得太簡單。問題可能不是在於不同水平的學生,而在於大學沒有足夠多的錢調和、關心這一些有不同前提的學生。但是我的感覺還是是我們不單一標準的高考水平給德國人帶來很多不方便。
私人學校鼓勵人學,它的心理作用很大。但是我可能夢想一個世界,無所謂你在什麽環境之下長大,無所謂你有什麽家庭背景,所有的人都有一樣的,平等的機會。我當然也希望,每個人吃得飽,穿得暖以後能把自己懷裏的亮的燈拿出來,給世界帶來一些光彩。就是每個人能發揮他的才能把我們的世界改善了。但是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我的強烈的感覺是,私人學校德國不是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