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公是園丁,又一次大概告訴我這樣的一個故事。他一天到我生出來的地方的一位神父家裏去了。神父有花園,希望我外公種花、灌水、栽培其他植物。我外公大概花了幾個小時和幾百馬克,然後,工作做完了,到神父家門口恩門鈴,給神父賬單看。“上帝會好好的報答你”,神父跟他說。說完了掉頭進房子不理我外公。
“以人為本”,因為一些政治家濫用這個說法,它好像已經沒什麽意思了。我很喜歡這個表達方法,我覺得又重要又美。可能因為我的想象力把這個詞的意思故意誤解。
哪一些人呢,什麽叫“本”呢?“人”的含義又包括人類這個概念,也包括具體的人,就是你,我,我外公。其實我們都不一樣。我外公是天主教徒,他當然會為了教堂免費做一點事情。我媽媽丈夫是無神論者,他覺得教堂的存在給人隻是帶來麻煩。他當然不會為了教堂免費做任何事情。
如果你想到人類,你可以說咱們一類動物的共同點是什麽?擬造一個典型的人以後,就是那個人的行為和性格是我們共同所有的嗎?複雜。人有希望,也有欲望。以人為本的意思就是以人類共同的欲望為本嗎?如果我們說,以人為本的意思,就是人類的共同希望為本,我們還必須考慮:哪一代的希望?我們先想到的是現在生活的一代的希望和欲望。但是下一代呢?其實我們必須想到這個世界下一代的人,我們的孩子。他們也應該有機會享受這個世界吧。但是我們現在的欲望和我們下一代的欲望可能有矛盾。我們現在可以買好看的、大的、舒服的、需要好幾升柴油每一公裏的車,然後得意開到單位。我們後代可能因為我們的現在的習慣連塑料袋袋買不起,因為他們已經沒石油了。我們影響我們後代怎麽生活。很多植物和動物他們沒辦法研究與欣賞,因為已經沒了。這一代,下一代,欲望還是希望,人類還是具體的人,哪個具體的人,我們怎麽定人類這個詞——那麽多問題沒有人能回答。希望領導和聰明的專家考慮到不同觀點和不同看法然後小心翼翼地達成妥協。把“以人為本”解釋的清楚。希望他們不是像那個神父一樣,拿的是具體的勞動和金錢,給的是空空的承諾,後來還詭辯跟我們說,他們當然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