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奧巴馬“阿富巴”(Afpak)戰略的真實意圖 zt

(2009-05-06 17:31:12) 下一個
奧巴馬“阿富巴”戰略的真實意圖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09-5-6 13:22:47


  2009年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了新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戰略”:將向阿富汗增派1.7萬人的部隊,以加強美軍在阿富汗反恐的力量。此前,奧巴馬宣布將在未來18個月內從伊拉克撤走大部分軍隊。自2009年1月奧巴馬就職以來,已經打了7年多的美國“反恐戰爭”有了重要調整:美國反恐重心正在“東移”,從伊拉克轉移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區。


  “阿富巴”:反恐鬥爭的新重心

  “9·11”事件後,美國布什政府先後發動了兩場“反恐戰爭”:2001年10月7日,美軍在阿富汗發動“持久自由行動”,美軍與阿富汗北方聯盟在大約1個月的時間內,迅速打垮塔利班政權;2003年3月20日,布什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當年5月1日,布什宣布作戰“任務完成”,12月美軍抓獲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

  但此後,這兩個戰場的安全形勢發展可謂極富戲劇性。

  從2004年到2006年,伊拉克一直是美國“反恐戰爭”的主戰場,也長期被輿論所關注。“基地”和其他極端主義組織、伊拉克反美武裝不斷襲擊駐伊美軍和伊拉克平民,伊國內不同教派、民族之間的衝突連綿不絕。2004到2007三年間,美軍每年的陣亡人數都達到800到900人。戰爭也給伊拉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與此同時,阿富汗的安全形勢則相對平靜。據有關統計,2001年美軍在阿富汗陣亡人數為12人,2002年為69人,2003年57人,2004年59人。

  不過,近兩年兩個戰場的形勢逐漸開始發生逆轉。原本看似山窮水複的伊拉克戰場柳暗花明;而“已經快被遺忘”的阿富汗戰場開始重新占據媒體頭條。

  2007年1月,布什政府宣布向伊拉克增兵2萬餘人,駐伊美軍達到了14多萬人。美國的增兵策略收到了明顯效果。從2007年10月開始,美軍陣亡人數逐漸降低。2008年全年美軍陣亡人數下降到了314人,是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最低的一年。伊拉克平民死亡人數從2007年8月開始由過去每月2000人降為每月1000人以下。今年1至4月,美軍陣亡53人,如果這一趨勢繼續,全年陣亡人數有望進一步下降。

  相比之下,美國在阿富汗投入的資源則非常有限。在奧巴馬宣布增兵阿富汗之前,美國在阿富汗駐軍隻有3.8萬人,此外就是3.2萬人的北約多國部隊。而阿富汗的土地麵積比伊拉克大三分之一,人口比伊拉克多300萬。據傳藏身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境地區的“基地”組織頭目本·拉丹以及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一直未能抓獲。從2005年開始,被打散的塔利班武裝開始卷土重來。2005年,美軍在阿富汗陣亡131人,2006年陣亡191人,2007年上升為232人,2008年為294人。2009年初至今,美軍在阿富汗陣亡88人,遠超伊拉克戰場陣亡人數。目前,塔利班武裝控製了阿富汗領土的72%。僅僅一年前,塔利班控製的國土還隻有54%。

  美國領導人日益認識到阿富汗問題的複雜性——阿富汗問題並不僅僅局限在阿富汗國境線內,而是與該地區的整體安全局勢有著莫大的關聯。塔利班的主體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兩國的跨境民族普什圖人。兩國邊境的部落區長期以來政府控製力薄弱,因此拉丹、奧馬爾躲藏於這一區域,美軍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近年來,巴基斯坦政局動蕩。強人穆沙拉夫下台、貝·布托遇刺後成立的民選政府還麵臨諸多國內外問題的困擾,極端宗教勢力也蠢蠢欲動。因此美國也非常擔心巴國政局的發展。

  美國內外的觀察家普遍認為,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區是奧巴馬上台後麵臨的最緊迫的國際挑戰。也正因此,奧巴馬宣布的新戰略才名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新戰略”。美國人還把阿富汗(Afghanistan)和巴基斯坦(Pakistan)兩個單詞的前幾個字母組合起來,創造了“阿富巴”(Afpak)一詞,用以指代奧巴馬政府的新戰略重點,並且強調美國將兩國看作同一問題。


  美國:進攻,是為了退卻?

  顯然,美國在阿富汗麵臨的嚴峻安全形勢,是奧巴馬政府調整反恐戰略重心的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原因。但是,除了反恐,奧巴馬新戰略是否有著地緣政治方麵的考慮呢?

  阿富汗地理位置介於俄羅斯、伊朗、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幾個正在崛起的板塊之間,連接東亞、中亞、南亞、西亞,有“中亞的十字路口”之稱,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價值,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波斯帝國、大英帝國、當年的蘇聯和如今的美國都曾在此地投入巨大的戰略資本。

  如果說一個國家對外戰略目標的較低目標是“求和平”,較高目標是“爭強權”的話,對於現在處在戰略收縮當中的奧巴馬政府,“求和平”是第一位的,“爭強權”則是一個奢侈的目標。奧巴馬政府新的“阿富巴”戰略,實際上是“戰術攻勢、戰略守勢”。其基本目標,是通過積極的軍事、政治、經濟、外交努力,實現美國從阿富汗“可控製的”退出。

  在美國現代曆史上,奧巴馬可能是上任時麵臨最多挑戰的總統。“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國內社會福利改革、能源政策調整、重塑華盛頓政治文化、國外的兩場戰爭、中東和平進程……諸多問題都在等待所謂“奧巴馬新政”來解決。很自然,在國內經濟危機尚未見底的時刻,國內問題特別是經濟問題會是奧巴馬政府最重視的領域。

  雖然奧巴馬政府在國際問題上已經表現出很多新的戰略和動向,但是究其根本,其主要外交戰略目標是收縮戰線、減少敵人、重塑形象、節約資源。因此,有分析人士認為,“戰略守勢”是奧巴馬外交政策的根本特征,有時候在戰術上采取攻勢,實際上是以攻為守,服務於戰略守勢的大目標。畢竟,奧巴馬麵臨的麻煩已經太多了,他和他的班子沒有理由再給自己尋找增加新的麻煩。

  因此,爭取阿富汗形勢能夠像伊拉克那樣逐步好轉,以利於美軍逐步退出,應該是奧巴馬政府在“阿富巴”問題上的合理目標。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多數美國人認為應該不計後果地抽身。美國主流意見認為,奧巴馬政府應該采取一種“負責任的”撤軍方式,其底線應該是確保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國在美軍撤離後,不被“基地”組織或者其他極端宗教組織控製。伊拉克增兵方案到目前為止運行比較成功,給“阿富巴”戰略提供了路徑:降低目標,以“安全”取代不切實際的“民主化”;通過“增兵”來給當地民眾提供安全感;與相對溫和的敵人和解;強化當地政府能力;尋求國際支持。這一切,在奧巴馬“阿富巴”新戰略中也可以找到蹤跡。實際上,當年尼克鬆擔任美國總統後謀劃從越南脫身,采取的也是先增兵的辦法。

  話雖如此,人們仍然有充足的理由擔心兩個不確定因素。

  其一,即使現在的美國政府無暇顧及將其地緣政治目標最大化,不意味著以後在中亞地區不會有地緣政治考慮。一旦條件許可而又“食髓知味”之後,地緣政治目標壓倒反恐需要的可能性無法排除。即便是像伊拉克這樣奧巴馬政府已經宣布要撤軍的地區,美軍也將長期保留一支部隊。在阿富汗,情況恐怕也會如此。

  其二,即使奧巴馬政府增兵阿富汗沒有很強的地緣政治目標,也並不等於沒有地緣政治後果。如何讓周邊國家安心、避免“阿富巴”新戰略產生消極的地緣政治影響,也是奧巴馬政府不得不麵臨的一個問題。從吉爾吉斯斯坦考慮關閉瑪納斯空軍基地一事,已經可以嗅出一股地緣政治的味道來了。因此,奧巴馬政府如何協調和考慮周邊國家的利益和感受、如何在更廣泛的、多邊的機製內推動“阿富巴”問題的好轉,是未來值得關注的問題。(達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