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願軍永載史冊的“第一次”:朝鮮半島顯軍威
軍事天地 時間:2009-5-4 16:30:49
新華社首次公開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
抗美援朝戰爭打響的當天,“聯合國軍”總部首次得到報告:發現有中國軍隊參戰。但他們認定這不可能,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幹預的黃金時機已過,沒有什麽力量能夠扭轉此時的朝鮮戰局。
第一次戰役勝利後,新華社以援引朝鮮新義州電台廣播的形式,首次公開報道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的消息。
第二次戰役中,毛澤東在起草誌願軍向平壤進攻的新華社新聞稿中首次公開使用了“我國人民誌願軍”的名稱。從此,中國的新聞報道開始公開使用“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名稱。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開始入朝參戰。當時,美國當局和軍方對此均毫不知曉。為進一步造成敵人的錯覺,達成戰略上的突然性,誌願軍入朝時均換穿朝鮮人民軍服裝,隱蔽身份,入朝後,部隊夜行晝伏,嚴格保密。
10月25日,誌願軍在開進中與敵軍遭遇,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槍。當日中午,南朝鮮第1師向美第1軍團司令部報告:“在雲山和熙川北部,有2萬中共軍正在待命。”這是“聯合國軍”第一次提出發現中國軍隊的報告,但他們認定這不可能,因為節節勝利的美軍師全麵投入戰鬥,北朝鮮軍隊的殘部氣數將盡,中國幹預的黃金時機已過。
同日,誌願軍取得兩水洞戰鬥勝利後,彭德懷司令員曾專門致電毛主席,請他核示戰報新聞,建議以朝鮮人民軍總部公報的形式,報道“我軍於25日全殲狂妄北進的敵軍先頭部隊”。毛澤東於10月27日回電:“暫時不宜發表作戰新聞,待戰役告一段落再發表為宜。”
11月5日,誌願軍第一次戰役告捷。毛澤東致電彭德懷:“為了迷惑人的目的,目前還是不宜以聯合司令部的名義發表戰報,而應以人民軍總司令部的名義發表戰報,但在戰報中應當有幾句話提到此次作戰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誌願部隊(簡稱誌願部隊,對外不稱誌願軍,對內則稱誌願軍)參加,並且打得很勇敢。”
11月7日,經中朝兩國政府磋商後,新華社以援引朝鮮新義州電台廣 播的形式,第一次公開報道了由誌願軍總部起草的戰報,內容為:“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軍總司令部頃發表公報稱:共和國人民軍最近在朝鮮西北部的作戰中取得重要勝利。在此次作戰時期,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誌願部隊的組成,這個誌願部隊在人民軍總司令部統一指揮之下,和人民軍一道參加了作戰……”。
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世界輿論的強烈反響。中國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堅定立場和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參戰,並首戰告捷,在世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中得到了一致支持,同時也引起了美國及“聯合國軍”其他參戰國的極大恐慌。
時至12月初,“聯合國軍”全線敗退,誌願軍乘勝追擊。毛澤東親自起草了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向平壤進攻的新華社新聞稿,《 人民日報》於12月 5日予以發表。在這篇新聞稿中,毛澤東首次公開使用了“我國人民誌願軍”的名稱。從此,中國的新聞報道開始公開使用“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名稱。
陣地戰第一次成為我軍主要作戰樣式
抗美援朝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後,陣地戰成了誌願軍的主要作戰樣式,這在我軍曆史上也是第一次。它標誌著我軍陣地戰的實踐和理論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一起在橫貫朝鮮半島250公裏的戰線上,構築了以坑道為骨幹的堅固防禦陣地體係,形成了牢不可摧的“地下長城”,並創造了坑道戰術。
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戴維遜曾這樣評論毛澤東:在朝鮮戰場上,“他改變了某些既往的觀念和行動方法,打了他一生中竭力避免的陣地戰。……如果你對毛澤東一切都記不得,那麽,你隻要記住,他是一切戰略家中最重實效、最主張批判地接受經驗的一個”。
抗美援朝戰爭進行到1951年6月,敵我雙方在戰場上的軍事力量已形成均勢,戰爭在三八線南北地區出現了相持局麵。雙方均已看到,誰都難於打敗對方而迅速結束戰爭。於是,雙方都進行了戰略調整,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從此,陣地戰成了誌願軍的主要作戰樣式,直至戰爭結束,曆時兩年零一個月。
1951年8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依托野戰工事艱苦奮戰,粉碎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發動的夏、秋季局部進攻,初步取得了陣地防禦作戰的寶貴經驗。誌願軍總部及時總結推廣在夏、秋季防禦作戰中出現的坑道工事雛形,於1952年春夏,利用戰場相對穩定的形勢,與朝鮮人民軍一起在橫貫朝鮮半島250公裏的戰線上,構築了以坑道為骨幹的堅固防禦陣地體係,形成了牢不可摧的“地下長城”,並創造了坑道戰術,從根本上解決了能不能守的問題。另外,物資運輸問題得到解決,武器裝備也得到了改善。因此,誌願軍在戰場上越戰越強,越戰越主動。
1952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誌願軍和人民軍依托坑道工事,進行全線戰術反擊作戰,先後對敵營以下兵力防守的60個陣地進攻77次,幾乎是攻則必克,攻則必殲。相反,敵人的猖狂進攻,卻寸土未得。上甘嶺一戰,誌願軍創造了依托坑道工事進行堅守防禦的典範。
1953年夏季,誌願軍以打促談,從5月13日至7月27日,采取穩紮穩打,由小到大的方針,連續發動了3次進攻作戰,特別是7月13日開始的金城戰役,一舉突破了敵人4個師防守的正麵25公裏的堅固防禦陣地,突入縱深最遠達18公裏,創造了陣地進攻戰役的經驗,並最終迫使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結束了朝鮮戰爭。
誌願軍首次釋放百名戰俘
夜幕降臨,幾輛載著美軍和南朝鮮軍103名戰俘的卡車,躲過美軍飛機的轟炸,開到了兩軍前沿陣地。當我方人員向戰俘們交待了通過美軍警戒線的方法,同時告知,萬一不能通過,仍可回來時,戰俘們感動得與我方人員擁抱。
戰俘釋放後對我軍俘虜政策的宣傳,引起了美國軍事當局的極大恐慌,他們連忙封鎖消息,隔離戰俘,並加強對戰俘的監視活動。
第一次戰役中,敵人負隅頑抗、拒不繳槍的占多數,被生俘者很少;誌願軍首釋戰俘後,第二次戰役中,就兩次出現了美軍百人以上集體向我投降的局麵。
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在第一次戰役中共斃傷敵1.5萬餘人,俘獲戰俘1000多名。由於我軍入朝前,各部隊大都已取消敵軍工作部門,入朝時有的尚未恢複,有的剛剛起步,部隊中熟悉此項業務、了解敵軍情況和懂外語的幹部很少,並且由於敵方的欺騙性宣傳,當時敵軍官兵並不了解我軍寬待俘虜的政策。在第一次戰役中,敵人負隅頑抗、拒不繳槍的占多數,被生俘者不多。另外,由於部隊缺衣少食,醫療設施及藥品匱乏,盡管對戰俘的供應標準要超過我軍一般人員,但仍無法滿足實際需要。
針對上述情況,11月17日,誌願軍政治部主任杜平向彭總匯報了有關戰俘的問題和開展瓦解敵軍的一些想法。彭總聽後表示完全同意,當即致電請示中央軍委,擬釋放100名美、李偽俘虜,以擴大我軍優待政策的影響,打破敵軍怕殺心理。第二天,毛澤東回電:“你們釋放 一批俘虜很對,應趕快放走,爾後應隨時分批放走,不要請示。”
彭總看完電報非常高興,指示杜平抓緊時間辦理。杜平親自挑選了一些優秀政工幹部、翻譯和汽車司機來完成這項任務,還指示收容所的同誌,對將要釋放的戰俘進行思想教育,使他們認識到美國武裝入侵朝鮮是錯誤的,侵入中國台灣海峽更是錯誤的,多數戰俘能接受這些觀點。釋放前,還安排他們理發、洗澡,換了新衣服,發了路費,晚飯時還特意加了幾個菜。最後,召集所有戰俘在一間寬大的木屋裏開了一個歡送會。18日夜,103名戰俘(內美俘27名,偽俘76名)便經我前沿陣地釋放。
誌願軍首釋戰俘震動了整個世界,特別是在美國朝野上下引起了強烈反響。美聯社記者懷特亥和勃伶斯通過多次采訪戰俘,於11月23日以獨家新聞報道了此事的詳細過程,並大量引用了戰俘的自述:中國人民誌願軍“對他們好”,他們“得到了和中國人一樣的口糧”,他們“有一種平等的感覺”,“誌願軍用他們有限的設備治療了傷兵”,“中國人不搜美軍士兵的口袋,並且讓他們留著他們的香煙、金表和其他私人的東西……”
我國政府也進行了大力宣傳,並公開了在押美軍俘虜的一封聯名信。對此,美國軍事當局極為恐慌,急忙封鎖一切消息,同時將戰俘與部隊相隔離,並加強對戰俘的監視活動。據美聯社報道:“報界的代表們被禁止訪問被釋戰俘,所有軍官都奉令不得泄漏關於釋放的消息,這是\'極端秘密\'。”法新社也透露:“軍方一些部門極度不安。他們確實把消息扣壓了38小時,美國新聞處甚至要求禁止發表最有意義的詳細情況。美國的通訊社的首腦們盡量把這說成一件小事……另一方麵,這些戰俘走到任何地方,都有一個美國將軍和若幹上校陪著,好像是非常照顧他們似的。”
盡管如此,我軍的優俘政策還是在美軍官兵中不脛而走,產生了極大影響。在第二次戰役中,就兩次出現了美軍百人以上集體向我投降的局麵。
人民空軍第一次參戰
人民空軍赴朝作戰,是我國空軍作戰部隊組建不到1年後打的第一仗。此前,有相當數量的誌願軍飛行員甚至還沒有開過機炮,更談不上有空戰經驗;而美軍飛行員則“喝”過成千上萬噸航油,飛過上千個小時,最多的達3000小時,並參加過二戰。
李漢首開擊落美機紀錄,趙寶桐、王海各擊落、擊傷敵機9架,創造了誌願軍空軍個人戰績的最高紀錄,為人民空軍的戰史寫下了光榮的一頁。
美國空軍參謀長範登堡在考察戰場後感歎地說:“共產黨中國幾乎一夜之間就成了世界上主要空軍強國之一。”
1950年12月,誌願軍空軍開始以大隊為單位進駐前沿機場,在原蘇聯空軍的帶領下,進行實戰練習,旨在取得空戰經驗,揭開空戰之“謎”,樹立必勝信心。12月21日,誌願軍空4師第10團28大隊由遼陽駐地開赴安東浪頭機場。
1951年1月21日,第28大隊與美空軍進行了第一次空戰。這天上午,美空軍出動F-84戰鬥轟炸機20架,沿平壤至新安州一線對鐵路線進行轟炸,企圖阻滯誌願軍的後勤供應。誌願軍空軍大隊長李漢率領5名飛行員架機迎擊,到達宣川上空時,4號飛機的張洪清發現右上方有2架美機一閃而過,遂警惕地保持著戰鬥隊形,繼續向安州方向搜索前進。接近安州時,發現美F-84飛機正在1000米高度上對清川江 大橋進行俯衝轟炸。對於李漢編隊的突然出現,美機毫無準備,有些 慌亂。李漢率隊乘機迂回到4架美軍飛機左側400米處,自己很快瞄準美軍的長機開炮射擊,將其擊傷。
1月29日下午1時許,一批美機在定州、安州上空盤旋,企圖襲擊安州 火車站和清川江大橋。李漢率領8架飛機迅速飛向戰區。1時40分,編隊飛臨定州以西上空,發現左前方有一批美機在活動。他們沒有貿然衝上去直接攻擊,而是利用陽光隱蔽,迅速迂回至美機後方,占據高度優勢,仔細觀察。美軍的16架F-84飛機,分為上下兩層,每層8架,都是4架在前,4架在後,正在尋找對地麵攻擊的目標,沒料到已被我機盯上。李漢決定乘其不備,攻擊上層的8架飛機。當美機活動到我機群右下方時,李漢果斷發出命令:“2中隊掩護,1中隊攻擊!” 隨即率領1中隊右轉下降高度,向上層的8架美機猛衝過去。美機在驚慌之中分成兩個4機向左右轉彎擺脫,李漢緊跟著左轉的4架美機作了一個急轉彎,順勢咬住1架美機,逼近至400米時按動炮鈕,三炮齊射,當即將其擊落。位於下層的8架美機企圖反撲,擔任掩護的2中隊,以猛烈的炮火將其驅散。我編隊乘勝追擊,又擊傷敵機1架。此戰,李漢首開擊落美機紀錄,為人民空軍的戰史寫下了光榮的一頁。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誌願軍空軍先後有12個殲擊機師和2個轟炸機師參戰,共擊落敵機330架,擊傷95架。
朝鮮停戰談判第一次會議
當“聯合國軍”代表團車隊插著作為識別標誌的白旗前往談判會場時,西方輿論感歎:“一個美國司令官,在美國政府命令下,插起白旗前去和敵人談判,在美國立國170多年來的曆史中,這是第一次。
談判中,美方一會兒炫耀軍事武力,進行戰爭叫囂,一會兒以“人權”為借口,強行扣留朝中戰俘,一會兒又耍無賴似地到會即提議休會甚至逃會,拖延談判。總之,企圖在談判桌上撈到在戰場上所得不到的東西。
戰後,“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說:“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曆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說:“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隻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1951年7月10日,舉世矚目的朝鮮停戰談判第一次會議在開城來鳳莊舉行。
開城是朝鮮高麗王朝的古都,位於三八線南側,靠近西海岸,在中朝軍隊控製區內。來鳳莊是靠近開城近郊的一所具有東方建築風格的古樸典雅的庭院,大門是個過廳,再進去是寬敞的三間正廳,談判會議就在這裏舉行。
戰爭雙方對停戰談判極為重視,派出了精幹的談判陣容。朝中軍隊首席代表是人民軍總參謀長南日,代表是誌願軍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鄧華、誌願軍參謀長解方、人民軍偵察局局長李相朝、人民軍第1軍團參謀長張平山。“聯合國軍”首席代表是美國遠東海軍司令喬埃中將,代表是美國遠東海軍副參謀長勃克少將、美國遠東空軍副司令克雷奇少將、美國第8集團軍副參謀長霍治少將、南朝鮮第 1軍團軍團長白善燁少將。
為進行有力的談判鬥爭,朝中方麵組成了三線班子。第一線,是朝中軍隊談判代表,與美方在談判桌上進行麵對麵的唇槍舌劍;第二線,是中方派出的李克農等坐鎮開城直接指揮談判鬥爭;第三線,是毛澤 東、周恩來、金日成,協商確定有關談判的總體方案、方針和原則。
上午8時,“聯合國軍”代表團車隊插著作為識別標誌的白旗從汶山出發,沿著指定的公路駛至開城。9時,“聯合國軍”首席代表喬埃乘坐的直升機也降落在開城。
10時,雙方代表在來鳳莊的過廳會晤,然後步入會場坐定。談判大廳東西向擺放著一張鋪著綠色台呢的長方形條桌。朝中代表坐在桌子的北麵,“聯合國軍”的代表坐在桌子的南麵。雙方代表剛剛坐定,“聯合國軍”首席代表喬埃就搶先發言。他首先給談判會議定調子:談判“應該限於朝鮮的軍事問題”,“不討論任何政治或經濟問題,不討論與朝鮮無關的軍事問題”。
朝中首席代表南日旗幟鮮明地闡述了朝中方麵的原則立場。指出,朝鮮人民曆來主張,現在仍然主張,朝鮮戰爭應該迅速結束。為了停止朝鮮戰爭,就要解決停火,雙方軍隊撤離三八線,作為朝鮮休戰的基本條件及撤退外國軍隊,以保證朝鮮戰火不再複燃等重要問題。南日並以此內容提出談判三項原則建議:一、雙方同時下令停止軍事衝突;二、確定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三、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撤退一切外國軍隊。
接著,鄧華發言:堅決支持朝鮮人民軍代表提出的三項原則建議,認為這是停止朝鮮戰爭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前提與基礎,應把它們作為談判的出發點。
喬埃對朝中代表的發言沒有表態,也未提出關於停戰的實質性主張,而是向朝中方麵出示了美方關於談判的九項議程的草案,並要求會議通過。美方提出的議程草案條數雖然多,但沒有包括朝中方麵三項原則的內容,既未提三八線問題,又未提撤軍問題,相反將了解戰俘營的地點和確定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的代表訪問戰俘營的權力,以及限製談判會議的討論範圍等問題列為首要議程。
下午,朝中代表團針對美方的方案,在會上提出了談判議程方案。其內容包括:一、通過議程;二、作為在朝鮮停止敵對行動的基本條件,以三八線為雙方軍事分界線並建立非軍事區問題;三、從朝鮮境內撤退一切外國軍隊問題;四、在朝鮮境內停火與休戰的具體安排問題;五、關於停戰後戰爭俘虜的安排問題。
經過半個月的鬥爭,雙方才就談判議程達成協議:一、通過議程;二、確定雙方軍事分界線以建立非軍事區;三、在朝鮮境內實現停火與休戰的具體安排;四、關於戰俘的安排問題;五、向雙方有關各國政府建議事項。
但是,在此後的談判中,美方一會兒炫耀軍事武力,進行戰爭叫囂,一會兒以“人權”為借口,強行扣留朝中戰俘,一會兒又耍無賴似地到會即提議休會甚至逃會,拖延談判。總之,企圖在談判桌上撈到在 戰場上所得不到的東西。由於美方和李承晚的阻撓破壞,一直時斷時續,直到1953年7月27日,在誌願軍和人民軍的強大攻勢麵前,美方才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
誌願軍第一次陸空協同作戰
大、小和島,是美軍和南朝鮮軍的一個重要前哨陣地,駐有敵軍的情報機構,他們經常派遣特務進行滲透破壞,對我側後形成威脅。為此,誌願軍總部決定拔除該島。
誌願軍轟炸機部隊第一次在夜間執行轟炸任務,就把在大、小和島附近活動的幾艘美國和南朝鮮艦艇嚇跑了。
此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陸空協同作戰,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曆史上第一次陸空協同作戰,對我軍後來的多軍兵種合同作戰具有重要意義。
大、小和島,位於鴨綠江口外朝鮮西海麵,這裏駐有南朝鮮軍隊的“白馬部隊”及美國和南朝鮮陸海空軍情報機構人員1200多人。1951年10月底,誌願軍50 軍和空2、3、8、10師各一部受領拔除該島的任務。
11月2日,誌願軍空2、3師首先出動拉-11和米格-15飛機各4架對椴島、大和島、小和島進行了航空照相偵察,查明了島上的部署和工事情況,為地麵部隊登陸提供了可靠情報。
5日夜,50軍攻占了椴島。為了鞏固登陸戰果,第二天,誌願軍轟炸機部隊8 師9架圖-2飛機由殲擊機部隊2師16架拉-11飛機護航,另有3師24架米格-15飛機擔負警戒,轟炸大和島。這是誌願軍空軍轟炸機部隊第一次執行戰鬥任務,由於作戰行動突然,各機種配合默契,轟炸機把全部炸彈投向大和島上的目標,命中率達90%。
誌願軍地麵部隊50軍決定於11月30日23時攻占大、小和島。誌願軍空10師出動10架圖-2轟炸機,於29日晚轟炸大、小和島,為地麵部隊的行動掃清外圍。這次行動又創造了誌願軍空軍的一個“第一”,即第一次在夜間執行轟炸任務。這次行動把在大、小和島附近活動的幾艘美國和南朝鮮艦艇嚇跑了。
30日14時20分,8師9架圖-2轟炸機組成的轟炸機編隊出動。由於起飛後提前轉彎,加上速度較大,編隊比預定時間提前五分鍾進入航線起點,致使擔任掩護任務的米格-15飛機仍按原定時間起飛,不能起到支援掩護作用。轟炸機編隊與擔任直接護航的16架拉-11殲擊機會合後,編成聯合機群,向大和島上空飛去。
當聯合機群剛飛到海麵上空時,突然遭到美軍30多架F-86戰鬥機的偷襲,形勢十分險惡。我機群一麵組織火力反擊,一麵衝破攔阻奮勇飛向目標。3中隊長機的通信射擊長劉紹基麵部負傷,鮮血直流,仍然對準美機猛射,將1架美機擊落。此時,誌願軍轟炸機編隊已被擊落4架,其餘飛機也大都負傷,但在領隊長機高月明堅定沉著的指揮下,始終保持隊形,繼續前進,終於在15時21分到達目標上空,把全部炸彈傾瀉在大和島上,美國和南朝鮮軍特務駐地變成一片火海。
與此同時,直接護航的拉-11殲擊機也進行了激烈的空戰。他們在轟炸機編隊周圍,一麵與美機格鬥,一麵掩護轟炸機前進,直到轟炸機到達目標上空。他們充分發揮拉-11飛機靈活機動的性能與火炮的威力,勇敢地與美F-86噴氣式戰鬥機對抗。副大隊長王天保眼明手快,瞄準美機頻頻開炮,接連擊落F-86飛機1 架,擊傷3架。大隊長徐 懷堂也擊落F-86飛機1架。
當晚,誌願軍第50軍攻島部隊乘船疾駛,迅速登岸,一舉攻占大、小和島,徹底搗毀了敵軍特務部隊的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