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計劃在海岸線及西太平洋海域上建立一個多層次進攻性戰鬥力量

(2009-03-27 16:40:53) 下一個
原題:中國東風-31A可對美二次打擊
來源:東方網 時間:2009-3-27 10:34:32

  自從美國國防部在2000財年按照國防授權法案第1202條遞交了第一份報告後,中國已經朝著建設並部署一支可以依賴的軍事力量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在開始每年出台一份中國軍力報告後,美國國防部對中國軍事力量發展的理解也不斷加深,但對於中國國家戰略、軍事戰略、軍事現代化的發展和未來走向及其對區域安全和穩定的相關影響,美國國防部還有許多需要探究的地方。在軍事事務和安全事務方麵,中國已經適度提高了透明度,但在中國不再將透明度看作是需要中美磋商的問題,而是看作一種伴隨國家力量不斷積聚的責任之前,《中國軍力報告》所反映出的看法和觀點還是不完善的,還需要通過評估和預見性地判斷來過渡。以下是幾個需要突出強調關注點:

  ·國防預算增長幅度超過經濟增長幅度。中國的經濟一直保持著增長態勢,從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95萬億美元直到2008年的國民生產總值4.19萬億美元,使得中國可以將巨大的財政資源投入到解放軍的建設、裝備和訓練上。對於解放軍不斷提高的軍費資源,一種計算方法是按照中國官方的軍費預算,從2000年的279億美元到2008年的601億美元,這9年裏中國軍費預算百分比增長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然而,中國官方的軍費預算並不包括所有的軍事開支。盡管美國和其他國家一直在努力讓中國在軍費開支上進一步透明,或者提高對不透明度的評估,美國國防部認為解放軍財政資源、現金流和會計機製的透明度並沒有多少提高。

  ·強化威懾並且提高戰略打擊能力。從2000年開始,中國對自己的戰略力量進行了改革,從容易遭受攻擊的、以固定發射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ICBM)為主的戰略威懾,轉變為以更具戰場生存能力、更加靈活的戰略核力量為主。兩種新型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1和東風-31A的列裝正反映出這一現代化步伐,這兩種洲際彈道導彈都是公路機動型,采用了固體燃料推進係統(這種能力的目標和指向就是要將美國本土納入射程範圍)。雖然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中國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已經發生改變,但這些新型戰略力量的部署,以及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SSBN)和潛射彈道導彈(SLBM)在2009年到2010年可能成為一支可靠的海基威懾力量,將為中國領導人的戰略打擊帶來比以往更大靈活性和有效性。雖然美國的戰略力量仍舊在數量上遙遙領先中國,但中國將有能力利用這些新型戰略力量,對美國的大多數城市實施破壞力巨大的二次打擊。

  ·正在提高的反介入(或被稱為區域隔絕)能力。自2000年,中國已經擴大的自己的反介入和區域隔絕武器庫。當前,中國正在計劃在自己的海岸線上以及西太平洋海域上建立一個更加可靠的多層次進攻性戰鬥力量。中國已經有能力(或者正在努力):

  1、通過低噪音潛艇、先進的反艦巡航導彈、線導和尾流自尋的魚雷或反艦彈道導彈,使大量水麵戰艦包括航空母艦都處於危險之中;

  2、利用射程更遠、更精確的常規彈道導彈和對陸攻擊巡航導彈,打擊岸基飛機場、安全堡壘和該地區的後勤補給站;

  3、利用進口和國產的四代戰鬥機、先進的遠程地對空導彈係統、空中監視係統、艦載防空係統,對處於中國領土上空或中國軍隊上空的飛機實施打擊。中國太空偵察、定位、導航和同步能力的進步,以及超視距瞄準技術的提高,都縮小了中國在精確打擊能力上與先進國家間的差距。

  ·地區性常規打擊。自2000年起,中國一直在建設自己的常規導彈力量,並且正在發展針對台灣地區的近程彈道導彈常規打擊能力,而這一力量已經成為中國實施強製性影響的主要工具,對象不僅僅針對台灣地區還可能包括其他鄰國。2000年,解放軍的近程彈道導彈部隊還主要部署在東南部地區,規模以團級為主。而目前,主要針對台灣地區的解放軍力量已經擴展到7個旅,部署導彈的總數約為1050到1150枚,而且常規型中程彈道導彈係統正在逐漸加入到這些部隊中,例如反艦彈道導彈,此外還有至少兩種具備陸基發射或空中發射能力的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夜間和水上飛行訓練水平得到提高的先進的戰鬥機和轟炸機,為解放軍提供了更凶猛的地區打擊能力和海上封鎖行動能力。

  ·電磁波頻譜控製權的爭奪。2000年版的中國軍力報告注意到,中國正在改進自己在C4I係統訓練方麵的薄弱,對\'電磁戰\'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目的就是要削弱或破壞敵人的作戰係統。在那時,解放軍的電子戰係統大多數還源自於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技術。到2006年版的中國軍力報告出台時,中國在先進電子戰項目上的投入已經為解放軍空軍帶來了相對於大多數潛在敵人的技術均衡或技術優勢。通過提高天基和陸基C4ISR係統,以及將通信基礎設施升級到光纖,中國在武器係統(例如反太空、計算機網絡行動和反輻射係統)發展上取得進步的同時,也正在鞏固自己的能力以破壞敵人這方麵的能力。隨著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概念在2004年的引入,已經成為解放軍在這一領域發展的指導方針,並指引解放軍在未來戰爭的初期階段全力爭奪製電磁權。

  ·持續存在的弱點。解放軍區域作戰能力自2000年以來大幅提高,但一些持續性問題並未解決。解放軍提出了聯合作戰新理論並為此進行了架構重組,但其聯合一體化作戰水平仍然落後。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兩棲運輸能力自2000年以來也沒有顯著改善,目前一次隻能運送5000傘兵,與以往評估變化不大。

  ·台灣海峽軍力變化。自2000年以來,北京的對台戰略似乎已經從尋求早日解決台灣問題轉向防止台灣“法理獨立”,必要時不惜動用武力,但大陸與台灣實現統一的目標並沒有改變。自2000年以來,大陸繼續在沿海部署針對台灣的先進導彈和武器裝備,台灣海峽軍事平衡繼續向大陸方向傾斜。在2002年的年度報告中,五角大樓曾評估“台灣多年以來一直占有台海空中製導權”,現在已不再適用形勢。這一逆轉,使大陸擁有一係列有限軍事選擇來迫使台灣就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