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導彈艇隱身能力強 “敵艦”數十雷達未發現
來源:中國青年報 時間:2009-3-22 10:01
中國海軍新型022隱身導彈艇技術先進
某年夏天,東南沿海。一群身披海洋迷彩的艦艇駛出港口,如幽靈般直撲預定作戰海域。“敵艦”通過數十部雷達同時開機搜索,結果一無所獲;駕駛艙內鍵盤儀表的聲響此起彼伏,電磁迷霧逐漸消散,“敵艦”露出猙獰麵容。
海上指揮員、部隊長郭玉軍果斷下令:出擊!編隊按照預定作戰方案進發,迅速鎖定目標,4艘快艇發射4枚導彈全部命中,“敵艦”毫無覺察,瞬間灰飛煙滅。這標誌著海軍首支新型導彈快艇部隊成建製形成作戰能力。
國產新型導彈快艇列裝以來,海軍某基地導彈快艇大隊所有實射導彈全部命中目標,先後圓滿完成數十次重大演練任務,順利通過總部和海軍領導機關的評估,成為一柄威震海疆的“無影利劍”。
左手畫方,右手畫圓
新型導彈快艇被譽為“海上無影殺手”,信息化程度高,備受各國海軍關注。然而,新型導彈快艇相比傳統艦艇異常複雜,僅動力係統就涉及計算機、微電子、自動控製等10多門學科,這對戰鬥力的形成提出了全麵挑戰。
十幾名戰士一字排開,在地麵用左手畫方形右手畫圓圈,這是考察“車舵兵”反應敏捷度和協調性的特殊課目之一。針對新裝備操作難度大、科技含量高的特點,這支部隊建立起多個專業的艇員選拔培訓製度,先後4次大範圍從海軍遴選精兵。大隊一邊廣發英雄帖“招兵買馬”,一邊“調兵遣將”選送官兵到廠家、院校培訓學習。最艱苦的時候,部隊400多名官兵分散在8個省(區、市)的13個任務點學習跟訓。
駕馭新裝備,無經驗、無操作規程、無訓練方法,大家隻能“摸著石頭過河”。大隊采取“接裝與培訓同步、試驗與訓練並舉”的辦法,一部分官兵參加工廠、院校的培訓,另一部分跟隨工程師試航,熟悉裝備性能和構造。他們采取“一艇多訓”與“滾動實施”的辦法,組織官兵輪流上崗操縱,訓練合格率達98.6%,同時根據摸索出的經驗,編寫新裝備操作規程和製度。現在官兵們自己編寫的近200萬字的法規文書和戰法,已被海軍推廣,成為後續部隊訓練的藍本。
首次發射導彈,參試官兵備好遺書
駕馭新艇有榮耀,更有沉甸甸的責任,大隊參謀長汪三久就是優秀的新裝備駕馭者。麵對眾多新式儀器裝備,他整天整夜地和戰士“貓”在艇上。新艇的雙體船型設計與獨特動力係統在海軍部隊從未見過,首艇試訓不得不小心翼翼。為減少試航風險,汪三久帶兵專程赴廣東某雙體遊輪公司,租用遊船開展操縱訓練,嫻熟地掌握了雙體船的駕駛技術。新艇在設計上可以進行平移橫向離靠碼頭,但由於受各種因素影響,實際操縱很難達到要求。汪三久把海上漁排當模擬碼頭反複訓練,終於摸索出平移離靠碼頭的方法,同時一舉解決了新型導彈快艇在海上難以靠並的問題。
寒風凜凜的北國冬天,新型導彈快艇破浪前行,準備試射首枚導彈。此前,大隊曾多次提出導彈艙內部設置可能影響導彈發射,但沒有引起廠方重視。是否返航延遲發射,大隊官兵與廠方專家僵持不下。廠方經過反複論證認為不會影響導彈發射,但戰士們長期與新艇直接接觸,認為繼續發射可能會給裝備和人員帶來安全隱患。就在發射前兩分鍾,廠方才決定返回碼頭進行部分改裝,導彈快艇調轉了航向。
首次發射導彈前,在場的官兵們做好了各種準備:參試官兵備好遺書,全體人員將救生衣穿戴整齊,救生船在500米外隨時準備搶救。官兵們默默地準備著,大家都知道失敗的後果。
“嗖”的一聲巨響,艦艇發生輕微地抖動,導彈拖著長長的尾焰,像出鞘利劍一樣向遠海飛去。首發命中!官兵們歡呼雀躍,緊緊相擁,不遠處救生船、拖船上的戰士們也終於鬆了一口氣。
新艇憑借優異表現,列裝不久就搬上了演兵場。身披迷彩的新型導彈快艇在演習海域穿浪急駛,首次參加大型演習就打出了新裝備的威風,讓其他參演部隊刮目相看。
戰鬥力形成遲誤,就是浪費國家財產
作為海軍第一支新型導彈快艇部隊,失敗和痛苦也曾讓他們困頓和迷惑。
那是一場實兵演練。一支“敵”艦艇編隊正在向我海域侵犯,新艇奉命迎“敵”。新艇首先發現“敵人”,正準備發射導彈時,由於操作不熟練,在戰場上完全被動挨打,結果“敵艇”抵近攻擊,新裝備被“擊中”。
軍委首長對新型導彈快艇寄予厚望,曾數次登艇視察。而新裝備“水土不服”,無形的壓力籠罩在官兵心頭。官兵們感覺這些難伺候的“高科技”像“燙手山芋”,放不開手腳,訓練進度遲緩,消極保安全的思想在蔓延,誰也不敢對“寶貝疙瘩”輕舉妄動。
大隊長周向前整天眉頭緊鎖:一艘導彈快艇造價上億元,而服役期又有限,每年的消耗數以百萬元計。不要說戰鬥力形成時間遲誤一兩年,就是一兩個月甚至幾天都會對國家造成損失和浪費。
“天天盼著新裝備,新裝備來了卻隻滿足於開得動、導彈打得出?”當日部隊長郭玉軍參加了大隊的訓練分析會,並直點痛處:觀念落後比裝備落後更可怕,科學訓練必須發揚首創精神,勇於拋棄陳規陋習。
上級領導的話讓大隊官兵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全新的戰鬥力效益觀、一種與時間賽跑的緊迫感在大隊蔚然形成。由於官兵對新裝備了解不夠,大隊調動了所有知識儲備,組織動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官兵逐個係統、逐個程序、逐個數據地分析裝備性能,力爭將可能造成的損壞降低到最小程度。
新型導彈快艇海上自給力有限,官兵們主動適應戰場需要,克服艇小浪大帶來的暈船反應,摸索出海上大風浪拋錨、夜間導彈攻擊的方法,也使海上自給力在時間上延長了80%,切實提高了作戰能力。昔日早出晚歸的訓練方式逐步被連續晝夜航行所代替,加快了戰鬥力的提升。
這是一次實彈演習。戰鬥還沒開始,新型導彈快艇便遭到“敵方”強電磁幹擾。在複雜電磁環境中新裝備的反擊能力再次得到檢驗,麵對“敵方”射出的“冷箭”,新艇編隊迅速擺兵布陣,撐起電磁“天網”。眼看著導彈呼嘯而至,各艇靈活規避,來襲導彈竄進茫茫大海。隨後轉防為攻,數艘導彈快艇突破層層幹擾欺騙,運用自創的編隊攻擊戰法,取得了最大射程命中目標的成績。 (徐綱要 陸文強 廖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