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數據鏈作戰網絡將顛覆傳統戰爭理念
2009年02月05日 08:43:05 來源:解放軍報
內容提要
·曆史表明,對傳統戰爭理念的衝擊,最有震撼力的當首推具有劃時代標誌的新武器
·“時間就是軍隊”。這個戰場砝碼向誰傾斜,取決於誰具有更強大的信息共享能力
·真正理解信息化武器的時代特征,需要信息化的思維方式,而這依賴於知識體係的更新
把世界軍事變革引向深入的究竟是什麽?長期以來,人們始終在探索,但卻眾說紛紜。我認為,真正顛覆傳統戰爭理念的,是信息時代的新武器——以計算機為終端的數據鏈作戰網絡。軍事轉型的關鍵,就是打造這種改變作戰形態的數據鏈作戰網絡。
信息時代的戰爭必有標誌性新武器
任何劃時代的戰爭形態變革,都有其標誌性的新武器。隻有弄清標誌信息時代戰爭的新武器及其特征,才能真正掌握信息化戰爭及其特點規律,否則,就會墜入信息化戰爭的迷霧。
標誌信息時代戰爭的新武器是什麽?明確回答這一問題的是美軍學者約翰·加斯特卡。他在《網絡中心戰提供作戰優勢——數據鏈是信息時代新武器》一文中,就專門進行了深入論述。他強調,信息化戰爭的標誌性新武器,就是數據鏈及其鏈接的作戰網絡。在美軍就是由數據鏈構建的戰場感知網、火力打擊網、指揮控製網。數據鏈實際是計算機之間以軟件通信進行的信息溝通語言及其技術係統,因此,我們也可以說,以計算機為終端的數據鏈作戰網絡是信息時代戰爭的標誌性新武器。
目前,一提網絡,沒有說不重要的。可是在許多人的認識中,網絡的概念並不是數據鏈網絡,更不是數據鏈作戰網絡。事實是,軍隊網絡有作戰網絡和非作戰網絡之分,其中作戰網絡是軍隊最核心、最基本的網絡,而且這一網絡主要由以計算機為終端的數據鏈構成。目前,美軍數據鏈已經達到至少3大類50種之多,正在建設中的目標部隊,91%信息實現了數據鏈傳輸。道理很清楚,不以數據鏈構成作戰網絡,就不能實現戰場信息實時共享。軍隊作戰是高度動態的,隻有以計算機為終端的數據鏈作戰網絡,才能滿足各種特殊信息需求。
信息化新武器,追求的是信息的效率、效能、效應、效果。就是能保證對作戰有用、必用的信息在最短時間內流動,以信息流動的速度優勢製勝,以時間換取軍隊,贏得戰場主動;就是通過信息的作用,使機械化武器裝備的機動力、突擊力、毀傷力、持續作戰能力得到最大倍數的增長,產生更大的威力;就是將這種作用的發揮,遍及各種偵察、火力、指揮控製、坦克、飛機、艦艇等各種新型機械化武器裝備以至新概念武器裝備,遍及聯合作戰的各軍兵種部隊和各個作戰單元;就是所有信息流動的最終目的,是保證作戰看得遠、看得清、看得真,走得快、走得巧,打得準、毀得了。這些不僅突顯了信息時代新武器的基本特征,而且也使其成為機械化武器裝備的主導。
信息智能溝通是新作戰平台的時代特征
隨著計算機小型化,已經廣泛運用到各種武器裝備甚至單兵的頭盔上,成為各種武器裝備的“大腦”和“心髒”。在各計算機之間建立智能化信息交流,成為軍隊共享信息提高戰鬥力的重要途徑。在這種情況下,C4ISR得到綜合集成,各種機械化武器裝備不僅以其為“大腦”來實施操作控製,而且以其為“大腦”來實施信息交流,由此產生了數據鏈接即計算機軟件通信。這是信息化軍事變革中最重要的變革之一。由於這一新的通信方式的運用,使得信息不僅能夠大量、快速、安全、抗幹擾流動,可通過研製不同特殊功能的格式化信息和協議軟件來實現,而且可以電腦為中介,及時轉化到武器裝備的操作控製中去,進而為軍隊一體化作戰提供最關鍵的保證。
以計算機為終端的數據鏈作戰網絡,信息共享分為三個等級:近實時共享;準實時共享;實時共享。以往戰爭中,需數分鍾、數小時、數天共享的信息,在有了良好的以計算機為終端的數據鏈作戰網絡後,可以在數十分鍾、數分鍾、數秒甚至零點幾秒內實現共享。這無疑加大了戰場上“時間就是軍隊”的砝碼,尤其是在交戰一方信息共享能力明顯占據優勢的情況下,時間就是軍隊的砝碼就會向這方傾斜。信息共享戰術性能主要具體表現在:可改變信息流程,使得信息流動環節減少,直接流向所需單位;可保證大家在極短或同一時間內,得到所需相關信息,及時利用信息;可通過信息的及時利用,使兵貴神速作戰思想得以真正實現,提高決策、行動速度,以速度優勢製勝;可就近就便使用作戰力量,實現精確用兵,效果作戰;可改變作戰單元之間的協同方法,更多的進行隨機協同和自適應協同;可改變指揮方式方法運用,更多的實施越級指揮、分散指揮、臨時指揮,提高指揮效率;可實現精確高效的物資保障,避免戰場物資的冗餘和浪費;等等。
美軍網絡中心戰的經驗表明,在擁有較完備的以計算機為終端的數據鏈作戰網絡的情況下,一個偵察監視平台可以頂上數個以至數十個使用,其獲取的信息可供許多作戰單位使用;一個戰鬥發射平台可承擔多項作戰任務,隨時實施多方向機動作戰,且可確保隨時摧毀最緊迫的目標;一個指揮崗位可以用來指揮控製建製內外的作戰單位,且可隨時提升其級別和職能。由此,不僅使得軍隊可以高度精幹,而且可以大大增強作戰行動的突然性、靈活性、穩定性。以計算機為終端的數據鏈作戰網絡本身,並不具有戰場偵察監視、火力打擊、指揮控製的作用,其隻是提供戰場信息流動的新的方式和手段。因此,其不僅不能取代偵察監視、火力打擊、指揮控製係統等武器裝備的功能,而且必須以其為支撐對象才能發揮自身的巨大威力。所以,對於現代化軍隊來說,不是有了以計算機為終端的數據鏈作戰網絡,就可以形成相對於特定對手的優勢戰鬥力,而必須同時具有先進的偵察監視、火力打擊、指揮控製武器係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打造以計算機為終端的數據鏈作戰網絡,與發展先進的偵察監視、火力打擊、指揮控製係統武器裝備同樣重要。
打造新武器平台是信息化轉型的“抓手”
目前,對於數據鏈的認識,定義不下七八個,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定義和理解。但卻沒有人將其理解為基於計算機軟件通信的信息語言及其交流活動係統。如果我們能從這個角度對其來理解和定義,或許更能把握其實質、地位作用。同時,也就會更容易將涉及以計算機為終端的數據鏈作戰網絡構成的一係列技術,如信息廣泛獲取、自動識別分發、格式化軟件開發、數據鏈融合、C4ISR綜合集成,以至機械化作戰平台一係列技術作為緊密相關的關鍵技術來對待,並突出解決“鏈通”問題。
有人認為,數據鏈並不是什麽新技術,美軍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有了數據鏈。這種認識的不足,是看不到盡管數據鏈早已產生,但它不僅是新的信息技術,而且是在不斷發展成熟的技術。當今的數據鏈技術已經不是最初的水平。
有人認為,目前美軍的聯合數據鏈就是萬能數據鏈,可以滿足所有作戰需求。其實,即使美軍的新型聯合數據鏈,也隻是一種或一類性能比較先進的數據鏈,其無法也不可能立即取代所有數據鏈的作用,滿足所有作戰需求,隻是在聯合作戰層麵較好地滿足了一定的作戰需求。在軍隊軍兵種構成日益複雜、信息化戰場情況日益複雜的情況下,每類作戰單元都有特殊的信息需求,不可能以一種或一類數據鏈滿足所有作戰需求,這就決定了多類多種數據鏈並存的客觀必要性,這也正是美軍目前多種數據鏈並用的根本原因。因此,美軍正在開發多類多種數據鏈的融合技術,且成為未來數據鏈發展的重要方向。所以,即使在數據鏈發展過程中,出現“煙囪”現象也在所難免。加強頂層設計不可或緩,但若因此而放慢各軍兵種部隊特殊需求數據鏈的開發,必將延緩信息化的速度。在數據鏈的開發應用和發展過程中,沒有反複的實踐過程,就沒有不斷改進的可能,就沒有實現最佳融合的可能,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跨越”可言。
有人認為,戰術數據鏈的作用主要是局部性的,是一種末端信息溝通手段。其實,戰術數據鏈的“戰術”概念,主要是“具體”、“可操作”的含義。目前,其作用距離已經超出了“戰術”的“局部”範疇,上至太空的衛星,遠至大洋彼岸,這已經不是“局部”的“戰術”內涵,而是融戰略、戰役、戰術於一體的內涵。
有人認為,數據鏈開發應用主要是技術部門的事,作戰部隊無法參與。其實,數據鏈開發不隻是技術部門的事,隻有技術部門和作戰部隊共同開發才能加快發展。道理很簡單,隻有具體操作武器裝備的部隊指揮員、戰鬥員,才知道在什麽情況下需要什麽信息,哪些信息需要運用數據鏈來交流,數據鏈信息格式內容如何製定才最適合作戰需要。而這些,隻能來自豐富的作戰訓練實踐經驗,是技術人員較難獲得的。正因為如此,美軍數據鏈開發應用,都由各軍兵種首先發起並形成多樣化係列。這是不可改變的規律。
一支軍隊,最可怕的不是武器裝備低劣,而是思想觀念、思維方式、新武器知識貧乏。以計算機為終端的數據鏈作戰網絡作為信息時代的新武器,已經表現出許多新的特征和強大威力。麵對這樣的新武器,如果仍然用傳統的武器觀念、思維方式、陳舊知識去對待,很可能是視而不見、無法理解、不可接受,更談不上研究運用掌握了。例如,關於“動中通”,假如我們仍然用傳統的“話通”、“信號通”的概念和標準來認識新武器,就不太容易認識其“通”的高質量和巨大威力。而用信息觀念來認識,就會很容易地看到“鏈通”的特殊性,其“通”的信息不僅是大量的、快速的,而且是有用的、必須的、瞬時的。(胡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