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普京聲望急速下跌的深層次原因 zt

(2009-02-04 14:24:23) 下一個
普京聲望急速下跌的深層次原因
出處:西陸東方軍事 作者:akaaaa 時間:2009-02-04 09:18:26

近日,在俄羅斯的遠東和莫斯科地區不斷爆發反普京的遊行示威,多人被捕。民意調查顯示,普京在俄羅斯民眾中的支持率也持續下降,個別調查甚至將普京列為了俄羅斯曆史上的第二大惡人。因此,普京在俄羅斯民眾的聲望急速下跌已是不爭的事實。

表麵上,金融危機影響下世界各國都出現了經濟低迷、民眾生活水平下降的情況,尤其是對於俄羅斯而言,石油價格的暴跌使國家財政收入急劇萎縮,這些都是外部因素引起的,民眾埋怨的矛頭不應該簡單地對準自己的政府。但導致普京聲望迅速下跌的直接導火索,幾乎可以認為是總統梅德韋傑夫公開指責政府應對金融危機不力,無形中起到了導引作用。

人們注意到,當中國的溫家寶總理帶著信心訪問歐洲時,同樣出席了達沃斯論壇年會,而且與溫總理同樣在開幕式上發表講話的普京,除了給人留下也想引領世界外,並沒有給陷入困境的世界經濟帶去有價值的東西,普京本人也隻能立即回國。

回想任期屆滿之時的普京不僅在國內人氣衝天,而且倍受國際矚目。時過境遷,金融危機之下的普京乃至俄羅斯,已不再是世界關注的焦點,其中一定有許多令人深思之處。換句話說,民眾對俄羅斯當前困難的抱怨難道僅僅是因為金融危機惹的禍,而普京恰好身處總理之位?實際情況遠非如此!

一、金融危機下的俄羅斯經濟形勢

自從普京執掌俄羅斯政權後不久,俄羅斯經濟得以較快恢複和發展。到2006年, GDP達到了26.621萬億盧布(約合1萬億美元)的水平。2007年,俄羅斯的GDP同比增長8.1%,為32.99萬億盧布(1美元約合24.4盧布),人均GDP接近9500美元。與此同時,俄羅斯黃金外匯儲備已達到4763.91億美元。這與1999年的人均GDP僅有1000美元相比真可謂是天壤之別,形勢一片大好。以至於在2007年的達沃斯經濟論壇上,時任俄第一副總理的梅德韋傑夫表示,到2007年底,俄羅斯將超過現在世界第一產油大國沙特阿拉伯,位居世界石油開采量第一位。他還說:如果俄羅斯經濟以目前速度發展,兩年後俄羅斯GDP總量將超過意大利、法國,甚至英國而位居世界第五。

俄羅斯《商務電視網》2007年7月25日報道,根據俄經濟發展與貿易部日前向聯邦政府提交的《俄聯邦經濟社會發展長期規劃》預測,俄人均GDP到2015年將達到2.1萬美元,到2020年將達到3萬美元。報告中預測,2008至2012年俄年均GDP增速為6.1%,2013至2017年為6.7%,2018至2020年為6.7%。

事實上,2008年第一和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率分別為8.5%和7.5%,但第三季度開始,GDP增長率開始下滑到6.5%以下,而全年通貨膨脹率高達13.5%。12月18日,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納比烏林娜在總統召開的經濟問題會議後表示,2009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預計為2.4%,工業生產將降低3%,全國總失業人口將達500萬(相當於中國的5000萬左右),形勢異常嚴峻。

金融危機蔓延到俄羅斯後,俄政府出台了1600億美元的救助計劃,其中包括收購銀行、為銀行提供無擔保貸款等措施,旨在解決國內的流動性危機。作為振興經濟的一部分,12月又份拿出500億美元左右資金扶植295家企業,包括交通運輸、能源,石油和天然氣,通訊、媒體及其他行業。但據路透社統計,到2009年,俄羅斯企業需要償還或再融資的資金金額高達1200億美元,當然,這對於外匯儲備近5000億美元的俄國來說應該不是太大問題。

二、普京的雄心與無奈

自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統後,他擺出了與葉利欽等完全不同的執政方式。他準確把握民眾對經濟持續低迷的怨聲載道和國家麵臨分裂危險的實際情況,在車臣問題上采取了毫不妥協的姿態,對分裂分子堅決打擊,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政治經濟問題上,他嚴厲打擊寡頭政治,雷厲風行地懲處經濟巨頭,強化中央權威,製訂一係列比較切合實際的政策並有效實施,使俄羅斯經濟迅速得以恢複和發展。

一時間,普京的威望迅速飆升,普京大帝、嫁人就嫁普京這樣的人之語在俄國盛行。如果不是他堅決不讚成修改憲法,現在的總統十之八九依然是他。

但是,金融危機爆發無異於給樂觀的俄羅斯人以迎頭一擊。當石油價格暴跌到每桶50美元後,俄羅斯經濟遇到了普京執政以來前所未有的困難,充分說明了俄國經濟成長的嚴重缺陷。

如果說中國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主要是過多依賴產品出口的話,俄羅斯經濟則是過多依賴於石油、天然氣和原材料,使得政府財政的65%以上依賴出口收入。當石油價格的暴漲使俄羅斯受益匪淺時,全國一片歌舞升平,而當石油價格暴跌時政府變得有些行動遲緩,民眾情緒自然開始波動起來。


其實,俄羅斯政府十分清楚國家存在的過度依靠原材料出口、腐敗、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及人口數量減少等缺陷,可就是遲遲不能拿出有效的對策。以遠東地區為例,普京非常希望借助毗鄰中日韓的優勢,通過建立經濟特區的形式發展起來,但由於地廣人稀造成的領土擔憂滋生了那裏的排外意識,嚴重製約了計劃的實施。就在最近,遠東地區還有人舉行抵製中國移民的遊行示威。俄羅斯的腐敗問題依然十分嚴重。俄人口的萎縮、衰弱和老化將對它的經濟增長產生進一步的限製。俄羅斯人口在1991年時為1.5億,到2002年底已減至1.44億左右。即使是樂觀的估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也將降至1.36億左右;聯合國的估計則為1.26億。這些都對實現普京的雄心構成了嚴重製約。

普京很想效仿鄧小平,但國家過於順利的快速增長反而減緩了經濟的調整與轉型。除不斷提高石油、天然氣產量外,其他行業基本上隻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複,從根本上是在吃老本行,既沒有根本本國國情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也難看到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樣,當石油價格暴跌後,俄羅斯既不能像中國那樣通過擴大內需來化解出口減緩帶來的壓力,也不能進行大規模基礎建設以拉動經濟。因此,如果油價不能回到合理的水平,俄羅斯經濟將難以真正重新起飛。

三、普京的強硬與失策

普京對西方的強硬立場是人所共知的,這固然是被逼無奈,但現在看來未免顯得策略性不夠,這恐怕是普京在俄羅斯人心中失寵的很重要原因,下麵僅介紹三個方麵。

1. 經濟增長後過於沉戀於軍備擴張

俄羅斯雖然地廣人稀,但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東西方企業都很有興趣參與俄羅斯的經濟建設。但普京政府既對外資的流入極為警惕,又嚴格限製外國人在俄的經商活動,這樣就使得俄羅斯經濟明顯缺乏活力。當國家財政好轉、外匯儲備增加後,他們首先花大氣力做的是迅速擴充軍備。在自己的周邊與美國展開了爭鋒相對的戰略部署。如果僅僅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倒是應該的,但最近兩年來的事實表明,普京的眼光是全球性的,去年聲稱要重新進行全球軍事基地部署就是一個明證。據俄新網本月16日報道,普京表示,2009年將撥出1萬億盧布用於軍備開支。到2011年前,俄政府將為此撥出4萬億盧布(約合1241.7億美元)。

在自己綜合國力還未達到應有高度時,將很有限的資金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準備全球軍事擴張之中,勢必製約國內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實屬不明智之舉。事實上,與前蘇聯相比,今日之俄羅斯所處的地緣政治環境和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已經不具備曆史上幾次崛起時所擁有的有利條件了。一方麵,上述俄羅斯實力的恢複隻是相對於前蘇聯來說,是一種靜態的比較。實際上,美國十多年來發展非常迅速,與當年相比,俄羅斯與美國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增大了。蘇聯最強盛的時期,GDP相當於美國的60%;1991年,蘇聯解體時,俄羅斯的經濟相當於美國的10%。盡管近6年來俄經濟持續增長,但2005年俄羅斯GDP僅相當於美國的1/20,即便按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也隻相當於美國的1/12。

2. 俄格衝突後普京遭到了布什的暗算

站在俄羅斯人立場上說,格魯吉亞人的所作所為讓他們難以忍受,俄格衝突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單純從俄格雙方來說,俄羅斯出兵是可以理解的,但卻讓美國人顏麵掃地。他們雖不能公開與俄羅斯唱對台戲,但思考采取何種報複措施是自然的。現實的情況是,俄格衝突發生後,世界石油價格幾乎是應聲暴跌,由原來接近每桶150美元,跌到10月10日的每桶77.70美元,後來更是跌到40美元上下。

2005年以來中國外匯儲備急劇增長,美國對華貿易逆差迅速擴大,人民幣升值壓力越來越大,但中國政府頂住了美國的壓力,讓美國人很是無奈。自從2007年9月18日美聯儲倍受爭議的意外降息50個點的事件開始,油價振蕩之路的大門被叩響。情況顯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短短不到10個月的時間內,油價飆升了近70美元。隨之帶來的是原材料的暴漲,中國經濟倍受石油和原材料價格暴漲的影響。

石油價格在短短兩年內暴漲暴跌很不正常,但我們如果將上述二者聯係起來難道不會得出布什政府在背後操縱的印象?當然,後來暴跌到50美元以下就不是美國人的本意了,而是金融危機引發的市場信心低迷的結果。

當美俄經貿關係遠沒有中美之間緊密時,俄羅斯的一味用強讓原本打壓中國的布什政府轉而打壓俄羅斯,使之依靠石油出口的俄羅斯遭受巨大損失。如果上述推測成立,也許現在的石油價格不至於跌到如此低的水平。

3. 俄烏鬥氣讓普京威名減了不少

靠顏色革命上台的尤先科一門心思想加入北約,因而總是與俄羅斯對著幹,確實讓俄國人感到窩火。可烏克蘭經濟對俄羅斯又有很強的依賴性,尤其是長期享用超低價的天然氣。在此經濟不景氣之時,俄羅斯人想提高價格不是不能理解的,但選擇的時機不對,而且對後果缺乏足夠的認識,導致虎頭蛇尾的結局,用顏麵盡失來形容普京其實不為過。

普京政府原本想用斷氣來威脅,壓迫烏克蘭接受其開出的價格條件,但沒想到烏克蘭人根本不吃這一套。他們其實早有準備,在斷氣的情況下靠原先的儲備就足以用上三個月,渡過這個冬天完全沒有問題,甚至還有向鄰國提供急需用氣的能力。但烏克蘭人依然擺出一副委屈的樣子,充分利用向歐盟的過境管道偷氣。在被俄羅斯發現並抨擊後,他們幹脆使出了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架勢,關閉了過境管道,讓歐盟國家對俄羅斯甚為惱怒。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普京隻好邀請烏美女總理季莫申科到莫斯科麵談,最終達成了俄烏雙方同意2009年俄對烏供氣價格將在歐洲價格基礎上給予20%的折扣,同時俄羅斯過境烏克蘭輸送天然氣的費率維持2008年標準不變的妥協。

因此,普京盡管擔任俄羅斯總統時風頭出盡,但將一些矛盾和問題掩蓋了。擔任總理後,在國內國際問題處理上存在明顯的考慮不周,處事欠妥,加上金融危機爆發讓原本追求享受的俄羅斯人再次陷入苦悶之中,普京的聲望自然迅速下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