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放軍潛射魚雷將成為攻擊美國航母的利器 zt

(2009-02-25 16:41:36) 下一個
解放軍潛射魚雷將成為攻擊美國航母的利器
來源: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時間:2009-2-25 9:46:48






資料圖:我軍潛艇吊裝國產新型魚雷


  近段時間,有關中國海軍特別是潛艇部隊實力的話題,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去年12月出版的台灣《全球防衛雜誌》,曾以《中國發展阻止美國控製西太平洋的戰略作為》為題,載文分析中國在未來戰爭中可能采取的戰略戰術。本報現將原文重點內容摘編如下供參考,不代表讚成或證實其中觀點。

  稱中國潛艇可“以劣勝強”

  文章認為,無論中國空軍還是水麵艦隊,其實力均不足以同美國海軍正麵對抗。因此,在中方倡導的“反介入”戰略中,潛艇的作用要大得多,尤其適合用來阻止美軍艦隊逼近中國近海,並可掌控在沿岸200海裏(約合360公裏)內的行動自由。

  文章稱,中國海軍抗衡美軍航母編隊最有效的武器,仍然是潛艇上配備的各型魚雷。相比導彈而言,魚雷不僅在威力上略勝一籌,也更不容易反製。正如美國中國軍事問題專家保羅·戈德溫曾經指出的那樣:“中國海軍最有效的攻勢戰力,當屬俄製‘基洛’級潛艇……若中國的下一代核潛艇獲得來自俄羅斯的技術支持,美國航母戰鬥群受威脅的程度,還將大幅提升。”

  文章還指出,先進潛艇對航空母艦及其護衛艦隻的威懾力,在美國與其盟友近年來的多次實兵演習中得到了證明。這樣的事實,也使中國軍方堅信已經找到美國軍事機器的潛在缺陷,看到了在局部戰爭中以劣勝強的可能。

  文章推測,在中方看來,航母編隊目標巨大、隱蔽困難,加之其依賴的補給線相對脆弱,突襲戰術容易獲得成功。而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弱點,一支強有力的潛艇部隊不可或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它無疑將成為阻止美國海軍進入台海等敏感地區的先鋒。



資料圖:解放軍海軍列裝的基洛級潛艇

  戰力流失困擾美國海軍

  讓美國海軍格外擔心的,是在中國潛艇部隊的實力穩步增長的同時,美軍自身的反潛作戰能力卻在持續下滑。文章認為,在冷戰時期,美軍的反潛技能大多是針對藏身於大洋深處的蘇聯潛艇所設。而今,戰場開始轉向近岸的“綠水”海域,以往的反潛手段就顯得“水土不服”,對現代化常規潛艇的探測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作為主要的反潛武器,美軍自身保有的潛艇數量也在不斷滑坡。由於補充速度太慢,尚在服役的潛艇已由1998年的65艘縮減至2003年的50艘,其中大部分還是上世紀80年代服役的老舊型號。文章警告,除非五角大樓立即提高“弗吉尼亞”級新型潛艇的建造效率,否則不出10年,美軍的水下兵力還將陷入更大的困境。

  空中反潛力量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文章稱,盡管現有的P-3“獵戶座”巡邏機仍是出色的“潛艇獵手”,但該機的老化現象同樣很嚴重,200多架飛機中有一半需要停飛檢修。雖然波音公司的換代產品P-8巡邏機將在2013年前服役,但該機屬多用途型號,其他任務的需求勢必排擠其從事反潛作戰的時間。

  文章據此指出,種種跡象顯示,雖然美國海軍一直致力於改善其整體反潛能力,但中美雙方的戰力對比,依然呈現出此消彼長的趨勢。


實現有效威懾仍需時日

  不過,考慮到美軍航母編隊超強的防禦力,中方若想組織起真正有威脅的攻擊,仍需在硬件方麵多做努力。文章認為,以中方現有的偵察技術,美軍航母隻要與海岸線保持1000公裏以上的距離,仍可以極大地降低威脅。換言之,中方必須進一步提升其“指管通情監偵”(C4ISR,即自動化指揮係統)的能力。

  文章稱,為了能及時掌握美軍艦隊的位置及動向,中方更多地寄希望於太空偵察手段。根據美國國防部前中國科長石明凱的說法,中國在21世紀初的太空偵察體係至少包含4個構成要素:第一,可全天候運作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第二,用以收集敵艦電子參數的電子偵察衛星;第三,中高解析度的光學偵察衛星,用於早期預警和任務規劃;第四,新一代返回式偵察衛星,用來提供即時情報分析。

  文章進一步補充說,除發展太空C4ISR能力外,中國亦積極研發包括空中預警機、長航時無人機在內的各種平台作為補充。另外,有跡象表明中方擁有若幹套超視距雷達係統,可有效追蹤公海上的軍事活動。

  文章在最後強調,中國要想部署完整的海陸空天一體化偵察係統,仍有眾多難關尚待克服。以南海為例,如想對該區域實施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則需要46枚衛星同時運作,且彼此互不幹擾,技術複雜性相當可觀。就中國航天部門的現有水平而言,要實現這一願景,仍有一段長路要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