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羅斯牽頭打造七國集體作戰反應部隊抗衡西方 zt

(2009-02-11 16:14:21) 下一個
俄羅斯牽頭打造七國集體作戰反應部隊抗衡西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 11:07 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據俄新社2月5日報道,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簡稱“集安組織”)當天在莫斯科舉行特別峰會。此次會議可能成為具有分水嶺意義的大事,因為與會的七國首腦準備將俄方去年提出的、關於組建集體作戰反應力量的建議付諸實施,從而把集安組織轉變成一個軍事-政治同盟。

  俄牽頭建“七國聯軍”

  報道稱,此決定將使集安組織的性質發生根本改變。該組織新聞秘書斯特魯戈維茨表示:“各方已就相關事宜達成一致。當然,集體作戰反應部隊的組成、財政以及指揮等問題,還未做出決定。但在總統們簽署相關文件後,一切都將確定下來。”

  據悉,集體作戰反應力量將包括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及白俄羅斯七國的機動兵力和其他軍事力量,大部分由俄哈兩國軍人組成。俄方將提供一個空降旅和一個空降突擊旅,哈方提供一個空降突擊旅,其他盟國可能各派出一個營的兵力。

  和平時期,這支部隊隸屬各國軍事機構指揮,集安組織聯合指揮部隻負責協調工作。而在出現入侵威脅或麵臨某種危機局勢時,動用集體作戰反應部隊的決定將由集安組織集體安全委員會做出。

  在俄格衝突後,俄羅斯一度處於與西方爆發對抗的邊緣。去年12月19日,集安組織國家領導人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附近會晤,與會者大體上讚同在集安組織框架下組建集體作戰反應力量的構想。據說,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和哈總統納紮爾巴耶夫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主要障礙基本消除

  在獲得大多數盟友的支持後,莫斯科開始加速促成正式決定的通過。稍後,梅德韋傑夫還分別向沒有出席阿斯塔納會晤的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和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裏莫夫做了解釋工作,兩位元首均未表示異議。

  不過,幾天前還是出現了可能威脅此次峰會成功舉行的意外。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突然宣布不能前往莫斯科參加集安組織峰會,官方原因是“國內能源局勢緊張”,實際上則是塔方不滿莫斯科在修建水利設施上的“親烏茲別克斯坦立場”。如果有一國領導人缺席峰會,就意味著集體作戰反應力量的組建將被推遲。

  這顯然不在克裏姆林宮的計劃內。俄《生意人報》稱,為了使拉赫蒙回心轉意,俄當局竭盡全力,包括請求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巴基耶夫同塔方進行緊急電話聯係。最終,塔吉克斯坦外交部於2月3日宣布,拉赫蒙總統將飛赴莫斯科。組建“七國聯軍”的最後障礙遂被消除。

  抗衡西方為保自身利益

  關於在集安組織框架內組建軍事力量的目的,早在去年9月的莫斯科峰會上,梅德韋傑夫就曾有簡短描述。按照他的說法,所有人都想組建一個基於國際法的新機構,該機構“不允許以建立單極世界秩序為己任的某個國家獨大”。顯然,他這裏是暗指美國。

  即將於本月20日獲得批準的《俄聯邦2020年前國家安全戰略草案》,也對可能動用集體作戰反應力量回應的挑戰作了表述。該文件預測,世界能源競爭將加劇,能源競爭中至少有三個“熱點”直接處於集安組織利益區,“包括中東、巴倫支海大陸架以及北極、裏海盆地和中亞等其他地區”。

  莫斯科加速集體作戰反應部隊的組建還有另一個原因,即擔心西方國家(首先是美國)有選擇地向集安組織成員國施加影響,加強在某些國家領土上的軍事存在。莫斯科認為,外部力量積極參與集安組織事務將破壞其團結,而保護這種團結也是集體作戰反應部隊的任務。

  不過,俄外交部參與此次改革準備工作的消息人士對《生意人報》表示,不應過分誇大即將發生的變革,也不要把該組織與北約對比。他強調,認為俄將集安組織變成製衡北約工具的說法,是對集體作戰反應力量所擔負任務的“簡單化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