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也有一正人君子--鄢烈山說:且慢為“擲鞋”記者叫好

(2008-12-18 12:34:50) 下一個
鄢烈山:且慢為“擲鞋”記者叫好
來源:荊楚網(武漢) 時間:2008-12-18 19:56:55

伊拉克記者紮伊迪,在記者招待會上突然站起身來,投擲皮鞋襲擊講台上的美國總統布什。這個突發新聞事件,這幾天被我們的媒體炒得很熱。報道本身的選擇性很強,電視(包括我“翻”過的澳門的澳亞衛視)差不多隻有扔鞋與躲鞋的鏡頭,報紙隻有少數語焉不詳地提到在場記者阻止他扔第二隻,眾記者向布什表達歉意等;這且不說了,後續報道和評論的傾向非常明顯,即為紮伊迪歡呼!

你看本埠的報紙:“扔鞋記者收獲全球‘粉絲’無數”;“沙特商人開價1000萬美元購鞋”;“網絡遊戲:‘布什之臭鞋子訓練營’”;“伊拉克人街頭聲援”;“卡紮菲女兒頒發‘勇氣勳章’”;“查韋斯讚記者勇敢”,等等等等。說的都是事實,是事實的一麵,合自己味口的一麵。可是,這些事實有什麽新鮮的呢?要是全世界一致譴責紮伊迪,要是布什的“死對頭”查韋斯不讚揚這個記者,那倒是怪事,是太陽從西邊出來的新鮮事了。

且看台灣的阿扁被法官判決無保開釋候審,民調顯示過半數的人表示不理解、不讚成“放虎歸山”。“立委”邱毅也反對開釋阿扁,他到“監察院”去控告法官執法不公,出門時被阿扁的支持者圍堵,有人衝上去一把扯下了他的假發,讓他覺得像被當眾扒光衣服一樣受羞辱。難道我們也賞識這個扯發者,說“扯發”表明了支持阿扁是台灣的主流民意嗎?——在一個多元的社會,輿論不一律,是很正常的現象。

我們當然可以分析,離卸任隻有30多天了,國內經濟問題成堆,布什為何會興衝衝地突訪伊拉克,他要向世人表明什麽;我們也可以分析記者紮伊迪飛鞋怒砸布什的心理基礎是怎樣的,他代表著一些什麽樣的人的情感態度;我們的論者也可以認為這是對布什說的“今天的巴格達遠比開戰前更自由、更安全”的絕妙諷刺……但是,我們不應該恣意渲染紮伊迪“擲鞋”行為的“正義性”,我覺得我們的媒體取這種立場很不妥,這種捧“擲鞋英雄”的態度也很膚淺很短視。

因為人的行為模式是可以潛移默化的。社會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小時候經常遭受暴力,雖然他當時厭惡暴力,但他長大後也極可能愛對別人包括其子女使用暴力。又如,一個女人做媳婦時憎恨婆婆的虐待,等她做了婆婆卻如法炮製虐待她的媳婦。因此,少兒影視節目要限製暴力鏡頭,除了不讓孩子受驚嚇,也是怕他們學壞。如果我們今天隻顧借題痛快地發泄對小布什或美國的不滿,而“忘記”了紮伊迪這種暴力行為的不可取,把他打扮成“英雄”,我們的年輕人會不會學他的樣,也用暴力來發泄不滿呢?如果我們對單位的領導不滿,在單位會議上不是發言表達抗議,而是拿起一本書或一隻茶杯砸向他,可以嗎?就算他真是個貪官或色狼,還是止於言語揭露、控告更好吧!

我們知道,中國的國情與美國是很不同的。記得十幾年前,湖南青年喻東嶽、魯德成等三人跑到北京發泄自己的不滿,他們用雞蛋殼裝了油漆投向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畫像,都被判了重刑。中國更不可能容忍有人用硬物襲擊領導者本人及來訪國賓。美國人可以把國旗縫在短褲頭上表示愛國,也可以焚燒國旗表達抗議——說是言論自由。我們現在不可能認同這種“表達”,我們有《國旗法》禁止這種行為;所以,最近重慶有人汙染國旗、黨旗、軍旗已被逮捕。伊拉克雖然不同於薩達姆的威權時代,但也不可能像布什自我解嘲地說這是“自由社會的現象”,不介意紮伊迪的擲鞋行為。

總之,對於“鞋襲”事件,我們要保持理性,說話不能顧頭不顧腚。對外,不能犯張忠召式的一廂情願的錯誤;對內,不要讚賞已經夠多的暴戾態度。再說,我們常譴責別人搞“雙重標準”,我們自己也不要搞“雙重標準”,那是人格分裂、國格分裂的表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