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指責布什不讀孫子兵法 在伊被打得灰頭土臉 zt
(2008-10-01 16:02:56)
下一個
美報指責布什不讀孫子兵法 在伊被打得灰頭土臉
2008年10月01日 10:41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近日,有美國媒體批評總統布什,說布什因為沒讀“孫子兵法”,戰略戰術不對頭,所以伊拉克戰爭打得灰頭土臉。其實,持這種觀點的人,自己也沒讀透孫子兵法。
拿孫子兵法批布什
北京時間9月27日上午9點,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的兩位候選人——麥凱恩和奧巴馬進行了第一次電視辯論。伊拉克戰爭是個雙方激烈交鋒的話題,奧巴馬直指麥凱恩的痛處:2003年的時候,麥凱恩曾支持布什總統發動伊戰,親口說過相信伊拉克確實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美武裝不難對付,什葉派和遜尼派不會發生大規模衝突等等,這些全被後來的事實推翻。
布什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已經成了共和黨繼續執政的絆腳石。伊拉克戰爭沒打好,這是美國媒體的共識。不過,對“為何沒打好”的回答,卻不盡相同。
9月16日,美國《奧蘭多前哨報》發表題為“現在讀孫子已經太晚了”一文。文章開宗明義:“如果布什總統能抽空讀一讀孫子兵法,那麽美伊自2003年以來的軍人與平民傷亡,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文章還具體列出了布什的決策有悖於孫子兵法的地方:
首先,布什在發動戰爭時國內缺乏共識,導致美軍處於險境。
“因為戰爭對於國家來說非常重要,所以對於統帥來說,在發動戰爭之前獲得民眾的共識是一個必要條件和一種道德法則。”這是參照了《孫子·始計》篇的前半部分,即“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曰道,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
其次,在伊拉克的美軍不懂得“兵不厭詐”。
“戰爭是建立在欺騙的基礎之上的……我們在戰爭中想通過地麵進攻和空襲獲得的成效,都因為我們過度的自信和傲慢而大打折扣,有時候太多的確定性反而有害。孫子說,這是一條通向死亡之路。”這一段是根據《孫子·始計》篇的“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作出的分析。
最後,文章認為,美國領導人打一場長期的戰爭,嚴重損耗了國力,違背了孫子兵法避免讓戰爭曠日持久的原則。
“長期的軍事行動直接導致國家的貧困。我們目前的財政赤字支持這個結論……根據最新的估計,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花費的軍費最終要高達1萬億美元……”這裏借用的是《孫子·作戰》篇中的“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故兵貴勝,不貴久”。
文章末尾期待下一任美國總統在入主白宮之前,能好好讀讀《孫子》,避免繼續犯錯誤。
伊戰不義才是要害
平心而論,上述分析借鑒《孫子》,來討論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失誤,見解獨到。但它忽視了《孫子》中更重要的智慧:應當盡量避免戰爭,不義的戰爭不打。
關於盡一切可能避免戰爭,《孫子·謀攻》篇說得很清楚:“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指出:“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2003年3月,美國仍有望通過外交手段阻止伊拉克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卻放棄“伐交”的努力,片麵追求“百戰百勝”;從巴士拉打到巴格達,隻占領了一個教派衝突不斷的“破國”,而非一個完好保全下來的“全國”;沒有爭取伊拉克武裝部隊“全軍”歸順新政權,卻大規模解散伊拉克軍隊,砸了伊拉克官兵的飯碗,將“敗軍”大批推向反美武裝一邊……
關於戰爭的正義性問題,盡管《孫子》說的相對較少,但仍將其放在重要位置。《孫子》開篇提出把“主孰有道”放在“吾以此知勝負”的第一條,超越於“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之前,其實就包含了“戰爭是否具有正義性”和“國內是否團結”兩重意思,而這兩層意思又是緊密相聯的。正義的戰爭,自然容易獲得國內各階層民眾的支持。
布什發動對伊拉克戰爭的兩大理由,即伊拉克正在違反聯合國決議,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伊拉克是“基地”組織的同謀,如今都被證明是捕風捉影。這樣的戰爭,當然“無道”,在國際、國內都會失道寡助。
格總統誤讀《孫子》
看來,對誕生於兩千年前的《孫子》,美國人還得好好研讀,以求吃透。要不,就和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一樣,弄出一個現代版的買櫝還珠。
據俄羅斯《消息報》2006年8月報道,格魯吉亞總統、武裝部隊司令薩卡什維利曾以普通士兵的身份進行了為期7天的軍訓。他在行軍、訓練之餘,一有空就抱著一本書苦讀,且常常陷入沉思,這書就是《孫子》的英譯本。不知道他從《孫子》中的哪一句話得到啟發,聲稱不惜用武力解決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問題,並不斷向該地區增兵,終於在今年8月和俄羅斯大打出手,結果是吃了大虧。
薩卡什維利的致命錯誤是,沒摸清俄羅斯和美國的底細——低估了俄羅斯的實力和決心,高估了美國對自己的支持程度。這恰恰應了《孫子·謀攻》篇中的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看來,要完整、準確地理解《孫子》,將它融會貫通於國際鬥爭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